秦宫辞
字体: 16 + -

132 阳春白雪之音

    逐客令取消了。李斯还因为那篇文采飞扬的《谏逐客书》被秦王政封为了廷尉。

    这个消息传到了中宫。大家都很高兴。

    “紫荆。”木槿说。“这下你有福气了。李斯老男人被封为了廷尉。你就等着做廷尉夫人吧。”

    “八字都还沒一撇呢。”

    栀子笑道:“紫荆。放心。本宫來帮你撇上这一撇。挑个好日子。本宫给你赐婚。不过。有个问題。那个李斯。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有家室了吧。”

    “怕什么。做小她也愿意的。”木槿说。

    “这。还是不太好吧。”

    “回殿下。李侍卫长的确有过家室。不过妻子已经病故两年。现在膝下有一对儿女。”紫荆说。

    木槿答道:“原來是去做填房当后妈。不过比做小好。”

    “你这刻薄的小蹄子。小心嫁不出去。”紫荆骂道。

    。。

    李斯这边的事是好了。可是华阳太后的侄子昌平君、昌文君仍然遭到了贬迁。他们虽沒被驱逐出秦国。却还是被贬到了秦国南部的边疆去了。华阳太后心里很不高兴。总要做出点行动。

    “王后。华阳太后來了。”紫荆來报。

    栀子连忙出去迎接华阳太后。

    一番礼叙过后。华阳太后说:“王后。听说。这次谏逐客令。你出了不少力气。逐客令能够收回。你真是功不可沒。”

    “太后谬赞了。我其实沒帮上什么忙。其实是其他人的功劳。其中作用最大的应该是李廷尉的《谏逐客书》。”

    “不管怎样。反正逐客令是取消了。这对大秦來说也是好事一件。不过……”

    “不过什么。”

    “众客卿都得到了赦免。像李廷尉这样有才华的还得到了升迁。可惜。昌平君、昌文君二人却遭贬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二人犯了什么错吗。”

    “沒有。只是因为他们是哀家的侄子。”

    栀子沉默了。茜草曾跟她说过前廷后宫曾经历过激烈的争斗。而华阳太后那一派曾站在秦王政的对立面。“陛下这么做也不太好吧。他们又沒犯什么错。”

    “哀家膝下无子。又远离故国。身边就这么两个侄子做个依靠。现在也要远迁。哀家真是生无可恋。据说。迁过去他们二人迁过去也是虚位。无权无禄。生活必定艰难。对于出生贵族的他们可怎么忍受啊。”华阳太后诉着苦。

    栀子沉默了一会儿。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我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该去求陛下。让他不要贬迁他们二人。陛下会同意吗。”

    “王后。不必。你才谏过逐客令。再去求这件事。大王必定会生气。他本就不喜欢后宫干政。”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该怎么办呢。”

    “王后。如果你真心想要帮哀家这两个侄子。不必去求大王。你可以自己帮。”

    “怎么帮。”

    “昌文、昌平二人被贬到蜀地与楚地的交界处。那里尚未开发。此次二人前去。正是个开发该地的好机会。搞不好还能给秦国开辟出格富饶之地出來。”

    “这个主意不错。不愧是太后。”

    “不过。他们二人被贬过去。只有虚名。沒有实权。说白了也就和放逐差不多。手中沒有实权。又谈何开发呢。”

    “实权。这个只能由陛下赋予吧。”

    “王后。你的王后印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新 ”

    “太后。我的后印只对后宫中的事物起作用吧。在前廷的公事中是不起作用的。”

    “王后。在京城中是这样。可是到了地方上。特别是尚未开发之地。哪里还分得清王的命令还是后的旨意呢。你就给他们这个权利吧。这样只会对秦国好。”

    “可是。这。我担心万一陛下知道了会不好。”

    “大王将他们二人迁到那里去。无非就是放逐。哪还会管他们呢。只要你行事谨慎。大王必定不会知情。”

    栀子迟疑了一下。说:“太后。容我考虑一下。”

    “好。哀家自然也不会勉强你。你想一想。”

    华阳太后走了以后。栀子思虑着这件事情。这时。杏子走了过來。跪在栀子旁边说:“王后。婢女感恩于华阳太后当年的收留。因此过來替太后向王后求情。太后本來就孤身一人。现在更是无依无靠。只想扶住一下侄子。给晚年留点慰藉。况且这件事于国于民都无害。甚至是有利之事。王后何不成全呢。”

    栀子对杏子生硬的说话感到奇怪。但是她现在主要在考虑着太后这件事情。“杏子。你也觉得我可以做这件事是吗。”

    “回王后。杏子觉得既然太后都亲自來求王后了。王后应该给太后这个面子。这是太后叫我呈给王后的。就看王后愿不愿意盖章了。”杏子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帛书。

    栀子打开。第一时间更新 浏览了一下。发现是授权的懿旨。连懿旨她都拟好了。就等着自己盖章。

    “王后。华阳太后都做到这一步了。王后如果不盖章。估计就得撕破脸皮了。”

    栀子迟疑了一下。“罢了。反正对国家也是好事嘛。就盖章吧。杏子。去把我的玺印取來。”

    于是。栀子又盖了一个章。好像自从上次用动了这个印。紧接着第二次就來了。

    栀子让杏子去把印放好。突然间。她莫名地感到一阵烦恼。于是起身出宫去了乐府。

    在乐府里。宛蓉见王后似乎不太开心。于是提议说:“王后。《阳春白雪》还沒有修复完。不如请蒙少将军來。我们弹琴作乐岂不好。”

    栀子想了想。说:“这次蒙恬帮了很大的忙。还沒感谢他呢。你去请他來吧。”

    “是。王后。要不要像上次一样写个芳笺。”

    栀子今天其实沒什么心情。说:“不了。今天本來也晚了。不耽搁时间了。”

    “王后。其实这里有张现成的。”宛蓉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块绣着桃花的手帕。上面写着字。

    “原來你早就准备好了。”

    “宛蓉觉得王后写芳笺邀请人非常高雅有趣。所以想东施效颦。”

    “行。那随你怎样吧。”

    “是。”

    宛蓉带着芳笺出去后。不久。蒙恬就來了。第一时间更新

    “蒙恬。这次多亏了你帮忙。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栀子说。

    “这算什么帮忙。我怎么说也是在朝为官。本也该尽自己的责任。你更不需要对我言谢。你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以后我们还是少见面的好。”蒙恬说。虽然舍不得。也是沒有办法的事。

    “我明白。不管怎样。今天都來了。我们继续研究《阳春白雪》吧。”

    “好。我在家也研究了下。像《阳春白雪》这样的雅乐。要用编钟敲出來才更有感觉。”

    “是吗。那你敲给我们听一下。”

    “好。那我來敲钟。王后你來弹筝。宛蓉來弹琵琶。合奏试一下。”

    “我弹筝还弹得很不熟练。”栀子说。

    “那可惜了。只好用琴代替了。”

    栀子只恨沒早点学会弹筝。

    于是。他们合奏了。蒙恬优雅地在编钟來回穿梭。抑扬顿挫地敲打出高雅浑厚的音乐。而栀子和宛蓉则跟随着他的节奏。用琴和琵琶配合着编钟的音乐。乐声在乐府飘荡。众人都沉醉在音乐里。

    一曲罢了。余音绕梁。好久沒有沉浸在这样音乐世界里。栀子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她还记得。那时候。还是少年太子的赵王偃曾带着自己踏进音乐的世界里。那时候。她。太子。哥哥。他们几个也是这么合奏音乐。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宛蓉也沉醉了。她顺着音乐的丝线望过去。看到蒙恬。越发觉得他身周染着一层光晕。

    还是蒙恬的话。将她们从梦中惊醒。“这样听起來还不错。如果王后用的是筝就更好了。”

    “我一定得把筝学会。下次就用筝來配合。”

    “你要学筝的话。我送你一把好的。”

    “好啊。”

    “下次带來给你。”

    这时。宛蓉上來说:“宛蓉知道。蒙少将军这么懂音乐。家里必定有好多上好的乐器。是否也肯送宛蓉一样。”

    “可以。我回去挑一挑。”

    蒙恬随即就离开了乐府。此时天色也不早了。栀子王后也就要回宫去。坐在宫车了。她仍然抱着琵琶弹着《阳春白雪》。仍然沉浸在音乐里不可自拔。

    而宛蓉。也抱着琵琶坐在房间里。一直在回忆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时候。她的丫环剑兰出來了。“小姐。蒙少将军喜欢的人是那美丽高贵的人。你站在她身边。永远只有被忽视的份。男人的眼睛永远只会看到耀眼的东西。”

    “你什么意思。”

    “小姐。我的意思很明白。”

    宛蓉顿了顿。说:“可是。他们两个是不可能的。”

    “就算不可能。也是心里的朱砂痣。你取代不了的。你还是现实点吧。不要被男人迷了心窍。不要忘了你此行的目的。”

    “我沒有。”

    “如此便好。不过这话还是跟夫人说吧。夫人要见你。”

    宛蓉听说。便悄悄出了乐府。回到平定府。

    平定君妇一见宛蓉。便给了宛蓉一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