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宫辞
字体: 16 + -

130 逐客令

    这天一早。栀子王后本打算接着去乐府。结果还未出门。宫女就來报说华阳太后來了。栀子只好迎华阳太后进來入座。

    “不知太后今日一早前來中宫。有何事呢。”

    “的确是有事。否则也不会这么早來找王后。哀家听说王后现在在忙着管理乐府。所以就挑个早点的时间过來。”

    “有事。太后请直说。”

    “那哀家就直话直说了。王后。今日哀家听说大王下了道逐客令。要驱逐來自六国在朝为官的人。哀家听了很着急。虽然后宫不宜摄政。但是哀家实在忍不住想说几句。秦国之所以强大。其中有一条就是秦国注重吸纳人才。从商鞅开始。各国优秀的人才为秦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时间更新 但是大王现在却要驱逐六国的客卿。哀家认为此举必将削弱秦国的国力。哀家不便跟大王直说。想请王后将此话上谏给大王。”

    栀子并不知道这件事。听了也感到惊讶。她觉得华阳太后说得很有道理。深深为华阳太后的思想所折服。她虽然是一年过六旬的妇人。且身居深宫。却有这样的见识。“太后。大王为什么突然驱逐客卿呢。”

    “据说是韩国派了个间谍來。在秦国修渠。修了十年了。结果今年发现他是在搞‘疲秦’。实际上。这十年來。秦国是蒸蒸日上。哪有‘疲’呢。这不过是王室公族这边的人在兴风起浪罢了。因为秦国吸纳了大量的外国人才。挤掉了很多公族的位置。他们不过想趁此机会为自己捞好处。一群鼠目寸光的人。”

    “原來如此。”

    “王后。此次事件非同小可。关系到秦国的命运。哀家不便出面。你作为王后。应该为国出力。”

    “太后。我尽力。”

    华阳太后略做停留也就走了。其实她并非为秦国着想。不过是为了她的侄子着想而已。她的侄子昌平君、昌文君本是楚国人。以前依仗她的势力在秦国担任重职。这次也在被驱逐之列。华阳太后这些年本已失利。侄子昌文君、昌平君就是她的靠山。她不能再失去这座靠山。

    秦王政要到晚上才会回來。于是栀子王后仍然去了乐府。与宛蓉讨论乐曲歌谣。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栀子王后抱着琵琶弹奏着宛蓉进献的一曲南国之调。正沉浸在乐曲中时。紫荆走进來。跪下。深深磕下头去。

    “紫荆。你这是干什么。”

    “王后殿下。紫荆有一事相求。”

    “紫荆。有什么事。起來慢慢说。”

    “不。王后。紫荆还是跪着说。只期盼殿下能答应。”

    “你先说。是什么事呢。”

    “殿下。是否还记得陛下身边的侍卫长李斯。”

    “记得。”

    “大王陛下近日下令驱逐客卿。侍卫长是楚国人。也要被驱逐离开秦国。紫荆求殿下能让侍卫长留在秦国。”紫荆说着又磕了一个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原來你也是为这事啊。”

    “难道已经有人來求过殿下了吗。”

    “嗯。看來这件事受牵连的人真的很多。不过。紫荆。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李侍卫长呢。”

    这时。从里面出來的木槿接话道:“这个问我就可以了。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栀子看向木槿。

    “这事得追溯到去年北宁宫失火一事。简单來说。紫荆呢救了李斯一命。还背着我们照顾他。又是送饭又是送衣服。然后的事。你应该就明白了吧。”

    栀子会意了。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件事。“是吗。紫荆。你和李侍卫长…李侍卫长的确是个不错的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不过。他好像年纪有些大。不知道他有沒有家室。”

    “哎呀。人家不在意。”木槿说。

    紫荆讪讪地说:“殿下。别耻笑我了。我还沒有往哪方面想。”

    “别矫情了。谁不知道你的心思。沒往那方面想。你还这么在意他的去留。”木槿说。

    栀子王后笑道:“紫荆。放心吧。既然你这么在意他。我会帮你的。但是毕竟这不是件小事。”

    “紫荆明白。殿下能够屈尊帮忙已经是紫荆的荣幸了。紫荆在此谢殿下隆恩。”

    “你看看。”木槿一副鄙夷的神色。“还沒进一家门了。就做起一家子的事來了。”

    。。

    紫荆退出去之后。栀子也沒有了弹琴的兴致了。她开始思虑起这件事來。华阳太后和紫荆都來找她。这件事绝不简单。

    “木槿。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华阳太后也來找我。这件事好像动静很大。陛下本來就不喜欢后宫干政。我如果去劝说陛下。会不会适得其反。”

    “你肯定不能就这么冒冒失失地去说。你也知道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既然决定这么做。肯定是经过反复思虑的。就凭你这样的见识。别说说服他收回命令。别火上浇油就是好的了。”

    “可是。我已经答应了华阳太后和紫荆。而且华阳太后的那番话说得很有道理。”

    “华阳太后这些年想來不干政。现在突然來跑來找你。我猜这件事肯定也影响到了她。你呀。还是不要太傻了。”

    宛蓉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她们的谈话。心里暗暗的记着。栀子和木槿认为她不过是个局外人。也就沒当回事。

    虽然木槿那么说。可是栀子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她总觉得不能任之不管。何况已经答应了人。

    宛蓉看出了她的心思。“王后。不如找蒙少将军吧。”

    经宛蓉这么一提醒。栀子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蒙恬在朝为政。他肯定很清楚这件事。况且。他最了解秦王政。他一定能想到好办法。“宛蓉。你快去请蒙少将军來吧。”

    宛蓉告诉蒙恬。说是王后有急事需要见他。蒙恬听说是急事。也就义无反顾地來了。

    “蒙恬。我找你來。为的是逐客令这件事。这件事。我大抵也听说了。你怎么看到这件事。”

    “简单來说就是间谍事件引起的公侯驱逐客卿事件。”

    “那你赞成驱逐客卿吗。”

    “很铭心啊。不赞成。”

    “那陛下为何要下逐客令。你能看明白的事。他为何不能看清楚。”

    “有句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陛下身居高位。他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他所忌惮的事情也比我们多。”

    “蒙恬。你打算听之任之吗。你不打算劝阻陛下吗。”

    “我当然会劝阻。但是得有理有据。空口无凭的劝说会恨苍白。”

    “那该怎么办。”

    “那个韩国间谍郑国來秦国修水渠也十年了。他的确是作为韩国间谍來了。初衷也是为了‘疲秦’。但是实际上。据我观察。阴谋并沒打成。反而所修的水渠为秦国做了好事。我想先从郑国所修的水渠调查起。但是。水渠这边的事归工部所管。恰好工部的长官又是公侯那边的人。我沒法插手。”

    栀子想了想。说:“王后的命令有用吗。”

    “后宫不能干政。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但是王后的懿旨。他们不得不听。搞个这样的权利还是可以的。只是得私底下悄悄进行。不可让陛下知道。”

    “我明白。蒙恬。我帮你。”

    一旁的宛蓉默默地听着。

    栀子王后立即回了中宫。拟了一道懿旨。此时正好杏子在旁边伺候。栀子王后便叫杏子把王后玺印取出來。杏子捧着宝玉做的王后玺印。交给王后。栀子王后接过玺印。在布帛上郑重地盖上章。这是她成为王后后第一次使用玺印。

    王后用完玺印后。又交给杏子。让杏子去放好。杏子将宝贵的王后玺印放回密室的柜子里。看着那玺印发呆。

    栀子随即回到乐府。蒙恬已不在乐府。

    “殿下。蒙少将军的随从來通报。据说是大王要召见他。所以他不得已离开了。”宛蓉说。

    栀子知道蒙恬过于频繁來乐府也不好。于是。栀子将装着懿旨的盒子递给宛蓉。“宛蓉。你把这个交给蒙少将军。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他手上。不可让别人知晓。”

    “是。”

    。。

    宛蓉从乐府出來。丫环剑兰说:“小姐。你不要忘了你此行的目的。”

    “我知道。”

    “这道懿旨。不如把它交给太后。”

    “不行。”

    “小姐是不是喜欢上了那个蒙少将军。”

    “你胡说。我有我的打算。”

    懿旨传到了蒙恬的手里。

    但是剑兰也把这个消息传到了长安府太后那里。

    “哼。王后的胆子也是越來越大了。剑兰做得不错。你比你家小姐机灵。你家小姐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呢。”

    “小姐她一直在努力。”

    “那就好。你赶紧回到你小姐身边去吧。不要被人起疑才好。”

    “是。”

    剑兰走后。织娘问道:“太后。接下來。我们该怎么做。”

    “接下來。蒙恬肯定会去工部。派人事先通知工部的人。想办法把王后的懿旨留下來。”

    “如果蒙少将军有警惕心。不把懿旨留下來呢。”

    “就是派人偷也要偷出來。这可是以后治白栀子罪的凭证。”

    “太后英明。”

    此后。蒙恬顺利地将调查郑国修渠这一权利拿下。他自然不会把栀子王后的懿旨留给工部的人。他本想把那道懿旨烧掉。但是看着上面娟秀的字体。他舍不得。他想珍藏起來。沒料到早已有人在盯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