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寻仙记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墨门秘辛(一)

    王垚闻言神色骤变,半晌方才苦笑道:“数典忘祖,原来在姑娘心里,我们竟是这样的人!”

    阿娓不答,只冷眼看着他。

    王垚被阿娓这样看着,想起先辈投秦并为之建下不世奇功,如今却反被猜忌排挤;想起因姓氏合一而不得不被丢弃的姓氏,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了。

    丢了自家的姓氏,便是断了一族的传承和骄傲,如此,阿娓骂他们数典忘祖,也并无不妥。一念及此,复想起自己今日多番提及同宗同族,还真是……

    王垚还年少,亦有羞耻之心,是以神色转瞬就黯淡了下来,在心底自嘲了一番后,方对阿娓拱手道:“今日之事,倒是在下不知进退,拿些俗事叨扰姑娘了。”

    阿娓不答,只静静看着王垚,似乎不解他的反应,又似乎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王垚犹豫再三,而后发出一声喟叹,最后硬着头皮对阿娓辞行:“姑娘就当在下从没来过,在下这就告辞。”

    说罢,也不待阿娓应答,转身便走。行至门口,顿了一顿,见身后依然没有声音响起,最终长叹了一声,开门离去——

    门被推开,复又掩上。随着王垚的离去,屋子里静悄悄的。

    随抬头看了看合上的门,又转头看了看阿娓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问道:“姑娘是故意气走他的?”

    阿娓微微颔首,喟叹道:“到底是王家人,还是有几分风骨在的。”

    随一听也明白,姑娘适才也只是为了考验对方罢了,她到底是心软,依旧还要趟那一潭浑水,帮王垚他们解围,对付徐福的。

    只是,对手是徐福啊!她想起昔日墨门中调查徐福,几多分析后得出的种种结论,便忍不住蹙眉。为他们直接对上徐福,实为不智。因而忍不住开口劝道:“王家军和徐福间的争斗,定是凶险万分,姑娘何不独善其身,坐山观虎斗?”

    阿娓斜看了她一眼,摇头道:“唇亡齿寒。”

    随听了,静默了一会儿,犹豫再三方才说道:“姑娘就那么不看好王家军?认为他们必败?”

    阿娓闻言挑了挑眉,反问道:“难道你觉得他们还有胜算?”复想起什么来,若有所思地追问道,“还是他拿出的那金人,其中有什么玄机?”

    随听了只能苦笑。自知骗不过姑娘,只能点头答道:“是的,如果我没看错,那金人便是利器。有它在手,别说区区一个徐福了,便是十个徐福,只怕他们亦有一战之力。”

    阿娓闻言不由慎重起来:“那东西,当真如此厉害?”

    “如果东西是真的,只怕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随蹙眉,认真回答道。

    阿娓自嘲道:“赵政亲赐的东西,又岂能有假?”说着话锋一转,“关于那金人,还要劳烦你替我解惑了。”

    “你主我仆,姑娘客气了。”随先拱手以示其诚,而后方才续言道,“如果我所料不错,只怕那金人定是出自我墨门一脉,工墨之手。”

    工墨制造出来的东西,杀伤力定是极强的。只是,这墨门的东西,又怎会落入秦国,赵政之手?

    阿娓不解,是以蹙眉抬头问道:“素闻你们墨家反秦,却不知你们几时与秦交好,为之铸造金人了?”

    随见阿娓如此言说,神色不由一变,忙撇清关系道:“姑娘有所不知,其实我们墨门很早的时候就分裂了。现今最大的三支分别是燕墨、楚墨和秦墨。我们和楚墨自然是主张反秦的,而秦墨却是主张投靠秦国,以期更好的传播墨门思想,发展更多的弟子。是以那金人,自是出自秦墨的手笔。”

    墨门分裂之事,阿娓早有耳闻,故此听随如此言说,她唯有了然地点了点头,她唯一意外的是,秦墨一支对秦国竟给予了如此力度的支持。是以她沉思了一番后,突兀地问道:“所以,我们脚下这飞舟,亦是秦墨的手笔了?”

    随闻言,神色有愧,只能点头道:“正是。”

    工墨的技艺如何,由此可见。阿娓感慨了一番后,对随言道:“你似乎很忌惮那金人。”

    随闻言一怔,而后苦笑道:“我既出身墨门,工墨出手的东西,杀伤力如何,自是一清二楚的。袖箭尚且如此,更何况这金人……”言及此处,随声音骤停,突然闭口不谈。

    阿娓见此,越发笃定随知晓这金人中的玄机;随闭口不谈,便越发显得此物不凡。

    为这,阿娓忍不住蹙眉,一个不为她所了解的东西存在,倒是有碍她日后行事。阿娓自己都没察觉,她今日所蹙眉的次数,早已昭示这这金人的棘手程度。

    “关于这金人,当真不能言说?”阿娓蹙着眉,问道。

    “也不是不能说,只是我不知该从何说起。”随犹豫了一下,方才接着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他们手中只怕不止这一个金人,应该是十二个。”

    十二金人?闻言,阿娓忍不住想起秦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的传言。

    “是的,十二金人。”随随即肯定了她自己的猜想,“秦统一六国后,大肆收缴天下的兵戈,传言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但那并不是传言,而是真的。”随十分肯定的说道,“今日一见那金人,我便知晓这是真的了。”

    阿娓又忍不住蹙眉,事实上她有另外的疑惑,倘若这真是收天下之兵所铸的十二金人,又怎么会这般小?天下之兵,只怕那十二金人都能让这飞舟沉没了吧!

    似乎看出阿娓心中所想,随当即就解惑道:“夏时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这集天下青铜所铸的九鼎,大小如何?轻重又如何?”

    阿娓一时惊愕不语。她着实没料到随会将这金人与九鼎相提并论。

    金人如何她并不清楚,可九鼎如何,她却是知晓的。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并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鼎,象征天下九州。后世鼎为国之重器,随政权更迭。

    夏亡,鼎迁于商;商没,鼎迁于周;周亡,鼎沦没不见——

    阿娓悚然站起,望着随,不可置信地言道:“你的意思是,这十二金人,竟完全等同于昔日的九鼎?”

    随闻言,先是一怔,而后摇头苦笑道:“姑娘,你这也太看得起我们墨门了。我们工墨纵使技艺出众,又怎么能及昔日圣贤所铸之物?”见阿娓神色稍松,方才感慨道,“或许,秦就是遍寻九鼎不得,才收这天下之兵,用我墨门禁术来铸这十二金人的吧!”

    “禁术?”阿娓闻言,又忍不住蹙眉。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