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寻仙记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四方云动(四)

    王见此,心知阿娓这是没将他看在眼里,甚至因为他是大秦的士卒,还隐隐有些仇视之意。他虽心底明白,可也并不想就此放弃,便幽幽喟叹道:“原来在姑娘心里,是这样看待我等的。”说罢竟还自顾自地摇了摇头,“我还以为,姑娘对王家军是不一样的呢。”

    阿娓听了根本不为所动。王家军算什么?王家军里若不是有王离、王元算得上她周王室嫡系后裔,她会低头去看一眼?阿娓回想往昔,那时,她到底是因为阿爹、阿兄尽去,不忍王室血脉就此断绝,才放下仇恨,对王离等人网开一面,指条明路吧!

    若他们不是姬晋的后人,她又岂会让他们全身而退?替赵政打过江山,便是与她不共戴天的仇敌,蒙家被牵连其中,他王家又岂能例外?

    故此,听王这般说,阿娓心底还是微微有些阴郁的,难不成她因姓氏亲近,不曾对王家军下手,这些人就以为,是个王家军她都要对其亲善了?当真是可笑至极!

    见阿娓毫不动容,王面上划过一丝苦笑,见随正虎视眈眈盯着他,一副恨不得赶他走的模样,满是遗憾道:“亏得王元副将临行前嘱咐我,遇事可寻姑娘商量,还说船上有姑娘在,定能护得我们周全。”

    听到王元二字,阿娓的心,终究是软了一下。想起那个对她也算尽心尽力的族兄,想起那一匣子玉璜,她最终制止了随粗暴赶人的动作。她上下仔细打量了王一眼,似乎是在寻一个能说服自己出手的理由,是以开口问道:“你叫王,那和王元他们是何关系?”

    王明白阿娓这是心软了,但瞥开王家军不谈,只问王家,却也明显表示了她的态度。可目前的行事,终究是走一步看一步,阿娓愿意听他说话,便是给他机会了,他若不抓住,岂不是辜负了手下士卒的期望?

    王也是个精敏的人,忙抓住这机会,诚恳地回答道:“我和王元是五服内的堂兄弟,王离将军是我的堂叔。”

    阿娓听到五服以内,便又认真打量了王一眼,算起来,此人的血脉和王元一致,与她的血缘亲近,也是一般了。想起王元,想起姬姓姬氏,想起这具身体肩负着的身份和责任,阿娓想开口拒绝,却又觉得残忍。

    她心底其实是明白的。倘若这次她不出手帮他们,那么这支军队,想要活命,不管是真心臣服,还是假意配合,都是要向徐福低头的。

    向徐福低头,姬姓王家之人,身具周王室血脉的人,向嬴姓之人低头。这是阿娓身为周王室后裔,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的。可是就因为一个姓氏就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帮王家之人,她却又有些不甘心。

    凭什么?她姬姓姬氏落到今日今时的地步,他姬姓王家又何曾帮过?倘若身为赵政身边重臣的武城侯肯出手相救、相保,她阿兄何至于被征召上船?他们几代人为大秦基业,征战杀伐,吞噬的也是她大周的疆土。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太子姬晋早逝,无缘天子之位,王位被其弟弟姬贵,也就是她们这一支的先祖所得。失了天子之位,太子姬晋的后人便只能被称作王家,他们就此失去了正统的姬姓姬氏的名号。

    王家会助大秦灭六国,到底是恨着他们姬姓姬氏的吧!或许内心深处,他们觉得,那至高无上的一切本就该属于他们那一支,他们既然不能得到他,还不如亲手毁掉这一切。这样一想,六国之中,五国尽数灭于王翦父子之手,也就说得通了。

    阿娓心底微微一寒。如此,她又怎敢期望他们王家会对她姬姓姬氏伸出援助之手?只怕他王家是继赵政之后,最最希望她姬姓姬氏绝嗣的吧!既然不能夺回荣耀和姓氏,那就干脆毁掉,至于王元,那孩子,只怕真不理解他祖辈们的愤恨和不甘吧。

    也对,她阿兄的命,早已终结在王离在世之时,如此爱子如命的王离,又岂会让自己的长子,在去缅怀那段血淋淋又不堪的往事?

    难怪那夜王离能轻描淡写地说,她若真的就此去了,便尽同族之谊厚葬了她。阿娓心底忍不住嗤笑,那王离,只怕是真恨得能亲手葬了她,将她姬姓姬氏完全终结在他手中吧!

    阿娓突然有一丝遗憾,她当初到底是心软了。她其实不该心软的,她该将姬姓王家就此葬送的,这条隐藏在深处,对她姬姓姬氏虎视眈眈的同族仇人!可转念一想,就算她不曾心软,狡诈如王离,又岂会上她的当?

    只怕也亏得她因为同族之情而先心软,他才会一时心软,未曾对她动手吧!毕竟未上船之前,船上船下的一切,都在王离完全掌控的范围内。那时他若真狠心想要对她动手,她只怕真要疏于防范,而就此身陨了。

    想到如今已出海,想到这些前尘往事,阿娓只觉得,这般般都是天命啊!倘若姬晋不曾早逝,那么姬姓姬氏便一直是他家的,周王室里若有有王翦、王贲这样善于用兵的天子或将才,那么一扫东周的颓气,扫**,完成天子尊荣,再成天下共主,也不是痴人说梦。

    一念及此,阿娓突然对王家又恨不起来了。或许王家历经数代,勤习兵法,也不仅仅是为了颠覆大周的江山,而是为了一雪前耻,为了向他们姬姓姬氏证明,他们那一支才是真正的,最合适天子之位的一支。他们原不该与天子之位,失之交臂的……

    这能怪谁?阿娓望着眼前的王,突如其来地感慨了句:“太子晋,虽英年早逝,能有你们这样的后裔,着实让人羡慕不已,难怪是传闻中神仙一类的人物。”

    王不明白阿娓怎的突然提起他王家的先祖了。王家上几代的恩怨,王元都不清楚,他这个旁系的就更不清楚了。是以他听得阿娓称赞太子姬晋,以为阿娓这是想到了两家渊源,有了相助之意,忙拱手称赞道:“其实景王亦是博学之士,能列数其事,辩驳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称其是‘数典而忘其祖’,可谓一时佳话。”

    “数典忘祖么?”阿娓接过话来,一语双关地望着王,见其亦如王元一般淳善,对过往一概不知的模样,不由暗自无趣。可心底还是有些愤愤不平的,数典忘祖,那数典忘祖的岂止是籍谈、晋国?眼下不是还有个姬姓的王家么?

    此时此刻,阿娓突然在想,倘若王家不是臣服于赵政,而是为他自家打天下,谋取了天子之位,只怕她非但不会恨,反倒会拍手叫好吧!肉烂在锅里,又岂能便宜了外人?王家一时意气,替人做嫁?也不过是徒惹人忌惮、猜忌?又值得么?

    家天下,一家之天下。这一刻,师出史家的阿娓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也是狭隘的。宁与家人,不与外人。家天下,传家以天下。倘若这天下是从姬姓姬氏之手,传到姬姓王家之手,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愤恨和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