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宗师之路
字体: 16 + -

九十九章 游览圆明园

    tue oct 25 10:00:00 cst 2016

    李子信虽然在报纸上发表了“拿来主义”一文,但是却一点泡也没有冒起。而他也不以为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被说烂的观点,持此观点的人不要太多。但是他不以为意却不代表别人也是这个看法。

    在李子信的文章登报的第二天,《越女剑》剧组的谭春妮被采访时,声称支持李子信的看法,并说李子信的文章写的非常好,观点新颖。

    看到这个报道,李子信感激中又非常尴尬,春妮姐对他的支持他是非常感激的,之所以感到尴尬是因为,你让谭春妮静下心来看完一篇这样的文章简直不可思议。而且在采访中她的许多说辞也让明眼人一听就知道,她其实根本没有看懂这篇文章,她之所以支持其实都是因为人而已。

    她要是直说李子信文笔好也就罢了,关键她还说李子信文章中的观点新颖,这就露了陷了。要知道“拿来主义”一文其实主要阐述的就是批判接受的观点,这个观点早已有之,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所以在采访的最后,大家关注的都已经不是她说的文章了,而是都在打听她跟李子信是什么关系了。

    谭春妮还得意的给李子信打电话表功,她以为自己又一次对子信表达了自己无私的支持。李子信好笑的夸奖着这个直爽的姐姐,还真不敢把实情说给她听,因为即使说出来大咧咧的春妮姐也不会感到尴尬,反而是说话的人才是最尴尬的。不过转过头想想,李子信对这件事觉得最多的还是好笑和感动。

    “这个就是春妮姐啊?”看着电视上正接受采访的谭春妮,叶雨致捂着嘴尽量不让自己笑出来,但是她眼中的笑意谁都看得出来。

    “恩!”

    “她对你的支持还真的是毫无保留啊!”女人的情绪真的有点让人想不明白,叶雨致转眼间就好像又被谭春妮这样不怕尴尬的样子感动了。

    “她就是这样大大咧咧的,说话都不经大脑。不过春妮姐对我非常好,人也很爽朗,就是读书不多。”李子信看着电视中穿着一身戏服的谭春妮,嘴边带着一抹温柔。

    叶雨致轻轻的抓住他的手,“春妮姐不是说下个星期电影就要上线吗?你去不去。”

    “去!我两一起去。”李子信反握着致姐的小手,细心的看着她的掌纹,“张导的面子不能不给,春妮姐的面子更是不能不给。再说了我现在也是朱氏传媒的股东了,这又是我第一部搬上大荧幕的影片,所以一定要去。”

    《越女剑》这部短篇小说经过几个月的拍摄终于要搬上大荧幕了,说实话李子信的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要是改编成绩不好,自己的作品就会在估价上降低一大截。

    不过他虽然忐忑,只是心里激动倒并不是没有信心。要知道张树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李子信虽然没有干涉他的拍摄过程,但是也对他提过很多前世自己知道的电影拍摄手段和新派武侠电影的特点。张树对这一点也是赞不绝口,一直说子信不来拍电影实在是一个损失。

    《越女剑》是第一部武侠小说改编电影,梦惊两界这段时间引起的热议又沸沸扬扬的,朱氏传媒对影片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这样的情况下李子信根本不相信电影会不火,关键就是看票房多少了。去年的票房冠军已经达到了一亿三千万,就看《越女剑》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了。

    电影的首映式被安排在了京都文华大剧院,这家剧院是朱氏传媒在京都的地标性建筑,20个放映厅,5000多个座位,非常华丽。为了能一炮打响,朱氏也是下了真功夫了,除了安排自己旗下的大牌明星来捧场之外,还邀请了非常多的名人,象著名小说作家烟波客、凤雏生,著名词曲创作人顾永都在邀请之列。还有许多影评人和从其他公司邀请而来的影星、歌星。

    说起邀请人,就不得不提一下张树张大导演。前一天张树上百个电话拨出去,让自己在演艺圈的朋友都来给自己助阵。其结果就是《越女剑》首映日当天,整个京都居然没有一个剧组能开工,没有一台综艺节目能录制,因为所有在京都的大牌艺人都被张树点名叫走了。从这一点上看张树不只是在演艺界声名远播,而且还是好名声,大家都愿意卖他面子。真是了不起,怪不得很多人见了他的面都叫大哥,还真有大哥的派头。

    李子信本来是想跟熊沐、顾永一起去京都的,薛重有事已经打了招呼就不过去了。但是考虑到致姐虽然在京都上学,但是其实一直都没有逛过京都,所以他们决定早一天先去。

    走在京都宽敞的大街上,叶雨致非常高兴,大学四年虽然一直在京都上学,但是她却一直没有上过街,既是因为家庭状况的约束,也是因为一直要努力学习没有时间。今天能跟子信在京都逛街让她兴奋的好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肃穆的故宫、美丽的天坛、颐和园都留下了她的欢声笑语。

    北京的游览景点非常多,但是李子信真正在心里最想去的地方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圆明园。

    李子信前世曾经去看过圆明园的废墟,那样一个集东西方大成的皇家园林,只有寥寥几处凄惨的石柱耸立在那里。而这个世界乾隆后期就已经被推翻,那时正是圆明园最鼎盛的时期,所以圆明园在这个世界基本保持完好。

    站在圆明园的墙外,只是看宫墙就已经可以想象其中的辉煌。说实话来到这个世界一直知道中国强盛,但是其实李子信的心里感受不是特别清楚,到底强到哪了?但是现在看着保存完好的金碧辉煌的圆明园,一股自豪从他的心底汹涌澎湃。

    “进来啊!傻呆呆的,楞什么呢?”看见他呆立在那里,叶雨致笑颜如花的向他招了招手。

    李子信深深的喘了一口粗气,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明白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这是国人心中的痛,是百年屈辱的见证。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怀着虔诚的心走进了这所前世曾被法国大作家雨果称作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下旨建造了畅春园并在其周围建了一些小园林,后来康熙将其中的一座园林赠给了自己的四儿子胤禛,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而这所园子就叫圆明园。

    雍正继位后对自己的园林进行大修,扩大圆明园并在其中建立了正大光明殿、军机处等办公场所,后来的雍正都在圆明园办公,基本不回故宫。

    乾隆继位后对圆明园更是大兴土木,把圆明园扩大为雍正时期的好几倍。公正的来说,乾隆此人非常有艺术气息,他对圆明园原来的北方园林不是太满意,北方园林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虽然看起来大气,但是这样一个皇家园林不能只有北方的景致。

    所以乾隆增“西湖十景”把西湖上的景色完全挪入圆明园,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平湖秋月、……连名字都叫的一模一样。这样还不算完,他又引进了“苏州园林”把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也完全复制到圆明园之中。这样的圆明园已经美轮美奂了,但是乾隆还不满足,又取了许多“西洋景致”建设于其中,象前世闹的沸沸扬扬的圆明园兔首、鼠首,它们其实都只是圆明园西北角海晏堂之中的水龙头而已。

    经过清朝三代君主的建设,整个圆明园奇花异景遍地都是,珍惜花草树木有上百万株,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善本书籍、上好的明清家具、西洋钟表、传统字画、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圆明园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其占地约五千二百多亩,水面二千一百多亩,陆地建筑面积比故宫都多出一万多平米,而整个圆明园的面积换算下来,等于八个半紫禁城。

    法国大作家雨果这样评价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

    1860年美轮美奂的圆明园闯进了两个强盗,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一个名字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李子信行走在美轮美奂的圆明园之中,他的眼前似乎虚幻的出现了1860年圆明园大火冲天的景象,看着那些精致的亭台水榭、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他感觉自己好像行走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上,一边是火焰冲天惨呼连天,一边是美丽的致姐象精灵一样行走在这美丽的无法形容的圆明园之中。他的眼前两种景致不停变幻着,有时又同时存在着,恍惚间让他分不清哪种景致才是真实存在的,是残墙耸立的它还是保存完好的它,这样的情绪让李子信太阳穴上的血管突突的跳动着,象一根根青筋。

    “子信来给我照张相吧。”

    李子信接过照相机,从镜头里看着站在三潭印月边上兴致勃勃的致姐,犹豫了半天,他终于按下了快门。

    “咔嚓”一声,李子信的眼前回复了清明,似乎刚才自己拍照的时候,已经把心中的那些记忆封印在了照片里一样。他抬起头来,温柔的看着致姐,再没有一丝的恍惚。

    游览圆明园是李子信记忆最深的几件事情之一,在以后的日子中他经常这样说,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明白圆明园到底给了他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