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院
字体: 16 + -

四六、大成都最大飞燕聚落的消失,不尽唏嘘

    wed aug 26 08:28:06 cst 2015

    接下来一周时间里,我反反复复来往于“大明寺”、“龙行天下”和唐安市房产公司之间。配合着张萍“龙行天下”的一些工作,同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大明寺项目整修的整体方案中。

    我从没有接触过建设项目,更别说这种历史古迹。为了这个方案,我咨询了大量公司以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不管杨总有多么的不接受和我交流,我也尽可能从他那儿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和宋君的交流是最多的,因为我明白,在整个公司,因对历史文学方面的共同爱好,我俩对大明寺项目是最没有私心的,就算我和他没什么经验,但最初衷的出发点会是最善意的。好在多年看旅行地理类杂志,回成都时我也从家里搬来了大量的旅行地理书籍以作参考。最后总算向陶董提交了我的《大明寺后期整体整修方案》

    周一的例会结束后,陶董主持招集了小范围的大明寺项目讨论会。我发放了我的《方案》资料。然后发言:

    “这种历史旅游项目,此前我也没有接触过。这个方案是我咨询了大家的意见和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的建议。有什么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来。总的原则是以下三点:

    一、修旧如旧,减少新建。这符合古迹的整修原则,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二、尽量保持清代建筑遗迹和解放后的监狱建筑。

    三、和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

    至于细节和规划,都在我刚才呈交给你们的《整修方案》之中。大家看下后请多提意见。”

    陶董估计着大家都看完了,开始一个一个地询问参会人员,除了张武之外(或因他是未来女婿的原因)。

    “宋君,你有没有看法呢?”

    “我赞成小曾的方案,这种历史文化项目,我们都第一次接触建设,警慎些更好。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吧。”

    “周工,你说说看。”

    “大明寺项目我虽然去过。但只是帮着参考下工程上的问题,所以并不十分了解,但我赞成曾兴涛和宋老师的看法。历史项目,如果不懂,我们就尽量不动。其它没什么,我不多说,道是这第四项第三条,也就是‘保护好屋檐下的燕子窝,千万不要因施工而破坏’这句,我作为平时的一个旅游爱好者,非常赞成,也说明这个方案考虑得很细。”

    “高总,说说你的看法。”

    “大明寺项目的前期工程都是杨总和张武在负责,我没什么意见。”高总打起了圆场。

    “杨总,你来总结吧。你一直负责前期的大明寺工程建设。说下你的看法。”

    “其它没什么,但是监狱建筑,有必要原封不动地保留吗?我道觉得应当重建。”

    “你说呢,曾兴涛?”陶董问。

    “大明寺曾经叫化成院,陆游还以此为名写过一首长诗,解放后作为了唐安市监狱的一部分又是好几十年,如果将大明寺比作一个人,作为监狱的历史好比此人的阅历一般,我觉得也是他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建议不动。”我道。

    “首先我不说谁的看法更好,但现在是地震后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很多项目都需要资金投入,所以再去花钱拆除监狱的建筑重建,我们玉盆地的人也就等于是把‘一品山河’酒喝多了。”

    陶董的话很不客气,这让坐在一侧曾经当过城关镇镇长的杨总觉得很没有面子,他不再说话。

    陶董继续吩咐:

    “大明寺的整体建设由杨总负责,但外部各条路口的道路指示牌以及项目内的各种以历史文化有关的陈设及装饰由曾兴涛按《整修方案》的细节负责布置。”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在进出大明寺三条道路的路口以及其它一些重要路段布置了道路指示牌。有了花公司钱的机会,也就有了收取外快回扣的机会。但和以前在单位上班不同,这次,我放弃了。

    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觉得一切不义之财总会遭到报应的,正若当年在蓉大读书时出老千骗了那个北京男孩的钱,而最终却因赌博和炒股遭到了数百上千倍的报应。

    当然,或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对于大明寺项目本身冥冥之中发自内心混然天成的感情。

    过了些日子,看着自己提炼的广告语“大明寺.化成双楠”的道路指示牌在各个路口悄然伫立,我在路旁点燃一支香烟,隐隐有了一点点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即便是在我开公司有着不错收入、二十来号员工追随我的时候也没有。

    对历史文学的爱好让那一刻站在路边的我有些心旷神怡,天空很蓝,时有游云飘过,我将烟圈吐向空中,想这烟圈和那游云是否会飘到两宋的时代......

    那空中的云不断变幻着自己的形状,总让我想起了峨冠博带的辛弃疾、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苏东坡正壮游于这龙门山当下的一隅......

    我的介入以及我《大明寺后期整体整修方案》可能动了杨总的奶酪,自从上次项目讨论会后,每次去大明寺,他对我总是更不太理睬了。而我也无意去参与他职权范围内的土建整修工程,于是减少了去大明寺的次数。离整修完还有些日子,那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陈设和装饰需要在整修完成后才能继续,我把工作转移到了和张虎一起设计今后的宣传内容。

    此时已是八月底。在周一的例会上,陶董突然宣布下个月的农历八月十五,集团中秋晚会在“龙行天下”项目上举行。让张萍全面协调,同时要求营销部、宋君以及我一起配合好这次重要的中秋晚会,于是我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了龙行天下项目上。

    九月初的一天,七龙沟突然下了一阵暴雨,雨很大,所有工作都停了下来,平时忙得有些迷惘的张萍和我坐在龙行天下的茶楼,望着窗外纵横狂荡的大雨,她问我:

    “曾哥,你说,我已经负责这‘龙行天下’项目有些日子了,可到现在也没明白陶董究竟是怎样定位这项目的。说卖没见有卖的动作,说是当会所吧,也没见怎么对外宣传,邀请游客来入住。你说陶董到底是在想什么呢?”

    “妹子,你和陶丽从小就是好朋友,你不问陶董的女儿,问我做什么啊。很多事情,我比你更不明白。”

    “我们都是打工的,虽然我和陶丽是姐妹,但好些事情,她也不会给我讲真话。”

    “听说最初是想卖吧,但这个项目原本是林地,连小产权都算不上,所以一时也没有卖,再说现在刚5.12地震后,这项目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往年七龙沟的夏天人山人海,今年夏天连游客的鬼影子也没看见几个,你叫陶董再花钱去宣传什么‘山居度假酒店’,估计也是白花钱,我想他现在的意思也就是放在这儿冷处理吧。时机成熟,他自然会开始有所行动。现在操之过急,未免得不偿失。”

    “曾哥你到底也是当过老板,是比我们这些打一辈子工的人懂得多一些。这么说我算是明白了一点点。”

    “张妹,我也只是比你年龄大些罢了,见得稍微多一点,我说的这些你千万别给陶丽讲,宋君告诫过我,不要太去了解老板内心真实想法,因为别人并不想你了解太多。”

    “都是打工的,我不会乱说什么的。再说你也没说他们什么坏话。”

    “张妹,说句不好听的。你说以我俩过往的经验,叫你负责‘龙行天下’,不管是出售还是作为酒店经营,可能你的确是经验要差了一点。而让我这个从没有接触过旅游项目的家伙去管理‘大明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陶董让我俩来管理这两个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地震后为节约成本的无奈之举。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虽然还好陶董有酒厂来支撑现金流,但现在这么多房地产项目都同时面临要变现的问题,我想他的压力很大,所以我们也应当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一下他。”

    “是啊,陶董虽然以前开会也会发脾气,但自从5.12后,每次的例会脾气是越来越大,现在感觉不是发脾气了,基本上和骂人差不多了,我听陶丽讲,他现在在家里每天脾气也非常大。”

    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张小姐继续问我:

    “大明寺那个项目,是你全权负责的,我天天在龙行天下忙,都没空过去看一下。现在你管理得怎么样了呢?”

    “建设这一块主要是杨总在负责,我只是提一些方案,你说大明寺项目那三个人,一个是陶董的女婿,一个是原三郎镇镇长,林业局副局长,杨总更是城关镇的原镇长,这样三个人,他们会听我的吗?”

    “呵呵,要是我,我可不敢管他们三个,说实话,曾哥,在‘龙行天下’,我连你也不敢管。我知道最初陶董是想叫你负责‘龙行天下’项目的,最后变成了我,是陶丽的意思,你不会有意见吧。”

    “这个你别多想啊,‘会所’的管理,我本身也没任何经验,真叫我管理也是盲人摸象。再说,我喜欢历史文化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叫我参与大明寺的管理,算是一种前世的因缘,所以你不要太在意。”

    “曾哥,中秋没多长时间了,晚会的操办我也没经验,你一定帮我配合好这次的工作啊。你家在成.都,这儿做不好可以回去找工作或者做生意,我和你不一样,我家在唐安市,我自己文化也没多高,连大学都没有读过。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我不想把晚会办砸了。”

    “晚会的事,你多向宋君求教吧,他之前在广播电视局上班,天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你想办法让他来多参与就行了。况且让他参与也是陶董的意思。我和他关系还不错,我也和他多说说。我俩做好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那天我和张萍把话说得若当天的大雨一般透,彼此也就少了一些不信任。这为我们在“龙行天下”项目上的相互配合打下了较好基础。

    夏天的山中急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天快黑时雨停了,我开车回了唐安市公司集体宿舍。第二天一早上班时,却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因5.12地震对地基造成的松动,昨天的大雨形成次生灾害、让大明寺一处保坎发生了塌方。有好几天没有去过大明寺了,我决定上去看看。

    天已经放晴,从怀源古镇到大明寺那条小路更近一些,我走了这条路线,一路水泥路面,晴后的天空总是蓝天白云。但车开到进入大明寺的那条土路时,却泥泞难行了。我想起了陆游《化成院》中的一句诗,不觉在心中道,这可真是“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了。车轮几次打滑,总算是到了山下的停车场。我没有把车直接开到寺内,而是停在山脚,沿着石阶上去。

    塌方处是山门下的那处平台。好些工人正在进行恢复性施工,看来影响不大。我进了山门,准备再多看看大明寺的每一个角落,以备后期的方案决策。过了双楠、再过小月桥,穿过藏经楼下走廊,突然之间我看到了叫我的心差点抽搐的场景。

    那栋两层楼的原监狱家属楼已经整体刷成了白墙,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那么地刺眼。早前我看到的几百个燕子窝全成了过往云烟,没了踪影,只剩下百余只还恋着家的飞燕在空中悲鸣,时不时从天上飞撞入墙檐,跌落折返空中又继续飞撞回去,惊惊惶惶、反反复复、凄凄楚楚。

    杨总和高总正站在不远处,指挥着工人们一些事情。一直以来,我力图维系好和他们的关系,但此际我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杨总,几百个燕子窝不是都确定要保留下来的吗?”我的语气中带着质问。这让杨总很不是滋味。

    “如果在刷墙时留下燕子窝会影响工程进度。”他不耐烦地说。

    “如果你觉得会影响工程进度,可以在项目讨论会上提出来。”我的脾气上来了。

    “建设工程的事是由我负责,你管你的后期,项目现场的事,还轮不到你在这儿指手画脚。”杨总的语言在升级。

    我的眼中满含着怒火。高总看到有局势恶化的趋势,赶忙从中圆场。

    “燕子窝没了就没了吧,他们知道家在这儿,明年还会来重新做窝的。”

    “有你说得这样容易,很多东西消失了就不会再有了。”

    我们的大声相互指责已经让部分工人停下了工作。我不想再在此呆下去,说完这话便转身离开。捌过一室厢房,大明寺每晚的守寺人李大爷突然叫住了我,他肯定是看到了刚才争执的那一幕。

    “曾经理。”

    他知道我是大明寺后期的项目负责人,这样称呼我。在做《大明寺后期整体整修方案》之前,我也客气地向他了解过项目的情况。

    “叫我小曾吧,按年龄我都称得上你孙子了。”面对他,我消了消心中的恶气。

    “好吧,小曾。前两天他们刷墙时,我阻止过他们,我不想讲大道理,但大明寺曾经是寺庙。佛家强调善,几百个燕子窝让他们这样铲除了,就是几百个家庭上千只燕子无家可归了。但我只是一个守寺的孤老头。没人听我的劝。”

    我递给李大爷一支烟,帮他点燃,然后点燃我嘴中的烟,猛吸了几口。看着他苍老和伤感的脸,我说了声“李大爷,谢谢。”然后转身离开,我的脸上有些湿润。不知是眼眶中没有忍住掉下的泪水,还是昨天那场大雨残留在两棵千年古楠树叶上的丝丝雨滴、掉在了我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