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何寻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全面发展

    张寻和四女结束了沂蒙山上半个月的游玩之后,回到沂原县城。生活回到原本的轨道,张寻忙着治理沂原,四女则尽心打理醉仙楼。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腊月中旬,张寻想起杜家村那群跟着他学《千字文》的孩子们,差不多一年了,就决定去杜家村看看。

    想到孩子们,张寻又叹到“自己什么时候能做父亲啊!”,随即想到自己结婚虽然也有一年多了,不过不是忙于备考就是上任县令后为公务奔波,和馨岚文欣两位夫人是聚少离多,也就是在两月前自己才有空实施“造人计划”。张寻安慰自己道“很快会有消息的。”马车停了下来,张寻知道到了杜家村口,于是按捺住自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平静后下车对车夫说道:“你回县衙去吧!”就再次进入杜家村。

    张寻还是走到杜刚的房屋前,敲了几下房门。杜刚打开门见是张寻,正欲行跪礼。张寻急忙阻止杜刚,说道:“我若以沂原县令的身份不会来你这里,来你这就是叙叙旧。你要是再这样,我挑头就走。”杜刚只好不行跪礼,恭敬的叫声张县。来到屋内,张寻只看到杜刚的老婆在就问道:“我那学生闻礼怎么不在?”杜刚回道:“张县,自从您上次来杜家村教孩子们识文断字后,每日上午下午各一个时辰都要读书习字。还是您上课的那个位置那个时间,风雨无阻,假日不休。”张寻说道:“原来如此,那你就带我过去看看吧!”

    杜刚带着张寻来到杜家祠堂,张寻看到眼前的一幕,心里感叹到杜家村村民的纯朴。怪不得自己那折寿二十年的天谴化解了,原来这杜家村的村民给他立了生祠,日日供奉。走到了那间当时用作教室的房间外,透过窗子看到那杜黎在带着孩子们在朗诵《千字文》。杜刚说道:“张县,你在院试中写下《师说》,提到了他的名字,让他很受鼓舞,开春后就准备去县试考秀才。”张寻笑道:“那县试本县可是主考官,我可不会徇私。”这时孩子们已经朗诵完了《千字文》,张寻就走进了教室。杜黎和杜闻礼最先看到张寻,就行了见师礼。其他孩子看到动静,于是齐声叫道:“老师好!”张寻说道:“我来看看你们,你们一定不要荒废学习。”杜闻礼这时上来,调皮的拉着张寻的手说道:“《千字文》闻礼已经全部理解了,叔叔你还有什么能教我的?叔叔你说过希望我将来当状元的。”张寻笑道:“叔叔过完年再教你。”老村长杜清此时也来到了这教室,听到杜闻礼充满稚气的话语对杜刚说道:“杜刚,你生了个好儿子啊!”中午张寻和杜家村村民一起吃了个饭,询问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就离开了杜家村。

    小年那日中午,张寻和四女一起正在院内吃饭,突然馨岚不适起来,张寻想难道是有喜了,就要文欣照顾好馨岚,自己就去请郎中了。郎中一把脉,果然是喜脉,馨岚有一个多月的身孕了。张寻给了那郎中一个大红包,把郎中送出院外。心情大好的张寻哼着“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回到了院子。看到文欣正在祝贺馨岚,就对碧荷和玉婵说道:“你们一定要照顾好馨岚,让馨岚一切都感到舒心惬意。”张寻又对馨岚说道:“馨岚,接下来一段日子其他的事你都不要管了,心情舒畅的为我为张家孕育第一个小生命。”馨岚说道:“夫君放心,我一定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张寻又道:“我去写信给岳父报喜,今年过年就在沂原过了。”

    整个年,从小年夜到元宵,张寻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县衙后院。天气晴朗,就陪着馨岚晒晒冬日暖阳,雨雪霏霏,则在屋里给馨岚讲童话故事。这份体贴让文欣羡慕不已,晚上就更加使尽浑身解数媚惑张寻,希望自己也能快些有喜。

    年后,张寻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好在都是些小事,比如到县学去给那些生员上上课,上门慰问下七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等等。只到过了清明,张寻感觉到不对,元宵节后,沂原境内滴雨未下。张寻知道这不是小事,立刻派人叫来曾县丞、李主簿和管理沂原渠日常工作的蒋劲松。等三人到了后,张寻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蒋劲松说道:“沂原境内不用担心,我二月初就已下令启动了沂原渠的灌溉功能,各乡的蓄水池也已蓄满水。太阳正大的时候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让作物避免被阳光暴晒,收成不会有大的影响。去年又是丰收之年,粮库里粮食充足,供应沂原没有一点问题。”张寻听到蒋劲松这么说,稍微安心一点,就说道:“本县等下就立刻赶到淄博向知府大人问下此次干旱的覆盖面积。明亮,你亲自盯着粮库,绝对不能发生任何问题。三省,你的任务有两个,如果旱情真的到了旱灾的地步,你要有秩序的接收难民,维护治安;二要严厉打击那些敢哄抬粮价的奸商,保持粮价稳定。劲松,你继续辛苦下,各乡多跑跑,充分利用好沂原渠,把损失减到最小。”三人都点头应下离开县衙去盯着自己负责的事项去了,张寻也骑马往淄博而去。

    沿路看到的一些状况,张寻知道这次麻烦大了,旱情小不了。一路急行,到了淄博城门才慢下来。到了府衙门口,看见戴师爷就顾不着礼仪了大声叫道:“戴师爷,戴师爷。”戴师爷看是张寻,问道:“张县,你这是?”张寻说道:“我沂原从元宵到现在滴雨未下,我来淄博府本是问问淄博这的情况,但就刚才我路上看到的情况,有些地方地里的泥土都开裂了。旱情定然不小。”戴师爷一听大吃一惊,就立刻带着张寻去见余知府。

    张寻见到余知府,把情况一说,余知府也是一惊,知道这事非同小可,就对戴师爷说道:“鸣江,你亲自下到各县去看看旱情到底有多严重,并带着本府的印信必要之时开仓放粮。”戴师爷领命而去后,余知府向张寻问道:“你有何良策应对?”张寻说道:“由于有沂原渠,今年收成不会有大影响,目前沂原境内粮食充足,随时可接受五万难民。其余的下官就无能为力了。”余知府点头道:“本府知道了,你马上回沂原。”张寻离开后余知府立刻写了一封旱情说明的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往曲阜,申请援助。

    第二日,鲁王得知淄博府爆发大范围旱情后,立刻叫胡总管把户部尚书周宏波和户部侍郎冯思平找来,让两人三天之内必须把足够的粮食运到淄博。鲁王又想到张寻眼下就在淄博府下面的沂原当县令,就对胡总管命令道:“寡人还不放心,你亲自去沂原去看看,问问张寻他有什么办法?有什么事立刻向寡人禀报。”胡总管道:“陛下放心,奴才一定把此事办好。”

    张寻回到沂原的第二天上午,余知府就派人把此次旱情最严重的沂南县的五万饥民送到沂原,曾县丞做好了准备,安顿饥民井然有序,李主簿又在粮库镇守,监督粮库人员发放粮食。张寻看到总算放心下来,事态控制住了。胡总管下午才到沂原,见到张寻后问了相关情况,张寻说道:“沂原县现已接收五万饥民,目前情况稳定。沂原肯定没问题,淄博方面有朝廷赈灾粮发下,事态也会慢慢平稳下来。”胡总管说道:“咱家好奇的是为何沂原没有受灾,还能接纳五万饥民?”张寻回道:“去年沂原兴修水利,沂原渠建成,这次起了很大作用。明日我引公公去看看。”

    第二日,当胡总管看到了沂原渠后,他才知道张寻去年做了多大的一件事,然后对张寻说道:“咱家回宫之后,一定向陛下禀明这一切,既然你这一切良好,那咱家就去淄博其他地方看看。”张寻说道:“张寻恭送胡公公。”

    张寻想到,这些饥民吃饱了就是很好的劳力,那沂原山的路就可以开始修了。沂原再一次大兴土木起来,那沂南来的饥民吃饱后又看到沂蒙山水的美丽景色,展现出来的热情让张寻都惊叹不已。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一条可以和县道媲美的路就修好了。竣工之日,张寻问起五万饥民中的几位村长,才知道这五万饥民完全是把这里当成了家,在这里他们不用忍饥挨饿,沂蒙山水景色优美,仿佛室外桃源。这里的父母官爱民如子,有了这一切,这里就是他们最好的家园。

    张寻知道了这五万男女老少的想法,就和县丞主簿一起为他们入了沂原县籍,新编两个乡沂山乡和蒙山乡。新任乡民们就地取材,不到一个月,或竹屋,或木屋就建了起来,行成了一个个村落,在这沂蒙山脉安顿下来。张寻把自己年前陪四女游玩这沂蒙山脉的规划图给了这几名村长,让他们发动村民加紧建设,张寻当时的那些景点介绍也刻成碑立在景点处。两个月后,张寻看到初步建成的沂蒙山水景区,知道可以向外推广,招揽游客了。最让张寻满意的是原有的燕崖乡、土门乡和新建的沂山乡、蒙山乡之间和谐相处。

    张寻看到自己治理下的沂原欣欣向荣,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即将出生,文欣现在也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总之,张寻感到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