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女成后
字体: 16 + -

第九十三章 赠笛

第九十三章 赠笛

苏长惜闻言,低声一笑。抬头看着散发出淡淡白光的月儿,悦耳淳厚的嗓音缓缓响起:“九皇子妃说得没错,长惜也确实有心事。”他毫不避讳,就这样当着安闲歌的面说了出来。

这耿直的个性倒是让安闲歌微微一愣,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总觉得他那双眸子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索性放弃思考,也抬眸去看天上的月儿。

临近十五,月儿已经趋于圆形,正高高的挂在天上。周身泛着白色的光芒,四周还布着几颗零零散散的星子。

苏长惜说得不错,千秋殿是这宫中赏月最好的地方。千秋殿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只是没有想到,皇帝会将这座宫殿给了李贵妃。

“今晚的月儿好圆啊。”安闲歌感慨道。

苏长惜点点头,道:“虽说月夕之日的月儿才是最圆的。可是长惜却觉得,在月夕的前后几日,才是月儿最圆的时候。”

他微微侧目,去看安闲歌的侧颜。在月光的映衬下,脸色晶莹,肤光如雪,竟要比那月儿还要美上几分。

安闲歌点头道:“世子说的有几分道理。”在前世,过着那种有一日过一日的生活,从来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中秋。再说,她也没有家人。中秋的时候,若是有时间,她也会傻傻的看着那月亮,一看就是一晚上。

看见她脸上露出的忧伤,苏长惜眼眸微动,便道:“若是月夕之日九皇子妃有时间,长惜愿意尽地主之谊。”话方出口,苏长惜才反应过来,安闲歌已经为人妻子,又怎么会与外人相约呢。

他正想开口说话的时候,却见安闲歌轻轻点了点头,硬生生将自己将要脱口而出的话咽了下去。

她和景离的大婚在七日之后,而月夕之日却在三日之后。安闲歌知道,古代的月夕之日便是现代的中秋节。届时宫中定有盛宴,他们要如何才能出宫呢?

似乎感受到安闲歌心底的疑惑,苏长惜适时的开口解释道:“月夕之日不过只是一些寻常的歌舞,往往按照习俗走过一遍之后,后半部分可在可无。届时长惜便在此处等候皇子妃,还望皇子妃要赏脸才好。”

安闲歌听到可以出宫,眼睛一亮。便道:“世子不必那么客气,唤我闲歌便好。若是世子在月夕之日能带闲歌出宫,那么你这个朋友我就交定了!”出宫这个话题仿佛拉进了二人的距离,安闲歌说话也不再束手束脚,左思右虑。反而展示出几分兴致勃勃来。

只要能够出宫,不必被锁在这里,她自然是兴奋的。来了这么久了,除去上次打造兵器那一次,她都没有在街上逛过。

此时此刻,她已然忘记了自己九皇子妃的身份,开心得像个不经世事的小姑娘。

苏长惜将她的情绪尽收眼底,也察觉到她的放松,便也道:“那闲儿唤我长惜便可。”

安闲歌听到那声极其自然的“闲儿”,微顿了两秒,抬眸去看苏长惜。脑中想起当日在徐州之地山上的陆子祺来。陆子祺也是唤自己为“娴儿”,这恐怕只是巧合吧。

山寨都没了,按照景离的性子,哪里会留陆子祺这个活口。对于这些事,她也从来没有问过景离。

“怎么了?”也许是苏长惜也感觉到不对劲,出声问道。

安闲歌看着这张俊美如谪仙一般的脸,根本和陆子祺那张平淡的脸联系不起来。心想是自己太**了,苏长惜远在京都,怎么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徐州之地去呢?更何况他还是在北照皇帝的监视之下,更加不可能了。

她摇摇头,道:“无事。”顿了一顿,她又道:“世子……长惜放心,月夕之日我一定会来的。”安闲歌一时改不了口,“世子”二字喊出了口,才意识过来。

苏长惜也不介意,朗声道:“天色不早了,闲儿明日还要学习规矩,长惜便不打扰了。”

安闲歌看着漆黑的月色,点了点头,正想说几句告别的话,便听到苏长惜又道:“这竹笛既然能够让闲儿开心,今日便将它赠予你吧。”

说着,他抬手将手中的竹笛放在安闲歌面前,一根晶莹剔透的葱绿色竹笛便落在她的眼中。笛尾处还挂有一条白色的羊脂玉,周身纹路清晰,看上去便是极其贵重之物。不仅是这竹笛珍贵,她看着那羊脂玉也十分难得。想到自己还欠着他银子没有给,安闲歌就更加不能收了。

于是,她开口拒绝道:“我怎可夺君子所好?再说了,我并不精通音律,这好好的东西给了我,也是糟蹋了。”反正这竹笛,她说什么也不能收。

她并没有想要去问苏长惜为何是那兵器铺的少主,也没有问他为何能够对宫中来去自如。

每个人心底都有不想说出来的秘密,她自己也是这样的人,所以更加不想去过问这些是非。知道的越多,也就意味着对方对自己越信任。她不想承受这些信任,因为苏长惜也是皇家的人。

她没有忘记,这皇家的人,都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手中握着安家十万人的亡魂。

苏长惜沉思片刻,却道:“闲儿若是不会,我可以教你。既是送你的,你收下便是。”他说罢,等着安闲歌接过这竹笛。

安闲歌的目光落在竹笛上,看见苏长惜坚持的表情,再加上他那不容拒绝的语气。片刻,却还是道:“长惜应该知晓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吧?没有了伯乐,那千里马也就只能碌碌无为了。另外,这竹笛于怕也是他人所赠给长惜的,怎可如此草率就转赠于人呢?”她仔细看了看竹笛的纹理,上面的颜色已经有些淡了。想必它的主人经常抚摸它,才会将这些纹理抚淡,换种说法,兴许是它的主人睹物思人。

苏长惜没有想到安闲歌只是瞥了一眼就能够看出这其中的门路来,不禁微微一笑。也不再坚持,他缓缓的将手收了回去,道:“闲儿好眼力,既是不愿收,我也不强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