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无双盗帅
字体: 16 + -

027一之道!

    “踏歌先生,寡人心中有一事不明,你可否为我解忧?”

    李踏歌闻言,没有丝毫意外,合作关系确立了,但双方得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对方大概才能。

    一个人的眼光、才智、胸怀有多广博才能做多大的事。

    “秦王请问。”

    李踏歌挥了挥衣袖、露出自信笑容;来自后世的他知识储备惊人,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从古代开始、一直遗留到后世悬而未决的难题,他通常都能回答。

    嬴政双目炯炯有神,望向李踏歌,说道:“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伍德、失其礼,天下诸侯皆有问鼎中原之心。”

    “近五百年来诸侯征战不休,中原大地战火不熄,先有春秋五霸、你放唱罢我登场,现有战国七雄。”

    “苍生涂涂、天下燎燎,黎民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为了天下安定、百姓生计、华夏和平,无数仁人志士活跃历史舞台,诸子百家孕育而生。”

    “道家始祖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彼此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可以避免彼此矛盾,减少争斗。”

    “儒家开创者孔夫子,宣扬克己复礼,讲仁义、重品行,恢复周礼制度、实施仁政,以此制约天下诸侯寻求和平。”

    “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农家……”

    嬴政铺垫一大串,最后问道:“诸子百家皆有主张,天下俊杰之辈皆有所为,可为什么谋的越多,天下兵争越烈,征战不休、百姓疾苦不解,为何?”

    “踏歌先生,你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盖聂听到嬴政的问话,不由得陷入沉思,脑袋一团浆糊,即便聪慧如他,鬼谷子得意弟子之一的纵,他一时间也没能想到一个答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或许它本身就没有答案。”盖聂心中沉吟。

    然而,出乎意料,李踏歌负手而立,回答道:“有。”

    “有?!”

    不止盖聂愣住,嬴政同样愣住。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这个问题是嬴政闲暇之时,一个人思考天下大势脑海里偶然冒出的问题,随后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同寻常,要真正结束乱世,一统华夏,这个问题永远绕不开。

    为了考教李踏歌,嬴政问出这个问题,原本没抱有期望,现在对方却说能给出答案。

    微微平复心绪,嬴政拱手道:“踏歌先生请讲,寡人洗耳恭听。”

    李踏歌踱步行走,开口道:“要止戈、息兵、一统华夏,需推行‘一之道’。”

    “一之道?”嬴政、盖聂面露好奇。

    “没错,一之道。”

    李踏歌举目遥望天际,九天星河璀璨,面色似回忆、似思索道:“周失其礼,诸侯并起,华夏战乱,数百年来涌现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等思想家,又有商鞅、百里奚、管仲、吴起、孙武子、屈原……等杰出变革家、兵家、纵横家实干人才;又有赵武灵王、秦穆公、燕昭王、魏惠文王……等雄才伟略之君主,这些人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止戈、息兵,一天下。”

    “一天下者,一统天下,扫清寰宇。”

    “春秋五霸,各个雄才伟略、有席卷宇内、攘括四海之意,为何他们最终只能成为一霸而不能一统天下?”

    “何也?因为时机不到。”

    李踏歌卷袖一挥,朗声道:“现如今,周王室名存实亡,旦夕可灭;诸侯国物竞天择、剩下战国七雄;数百年战乱不断,天下人苦战久已,已经有思一统之心,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嬴政双眸闪现精光,急切道:“所以,一天下的时机到了。”

    李踏歌点头道:“是的,一天下时机已到,不过这还不够;要一天下,不仅仅是国家版图一天下,更要思想一天下、民族一天下,这就需要一之道。”

    “请问盗帅,什么是一之道?”盖聂询问。

    李踏歌阐述道:“所谓一之道——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一度量、一尺衡,统法令、废关隘,轻徭役、实仁政,内王外霸、盘整山河、重铸华夏。”

    霎时间,李踏歌四周风云变幻,“一之道”引起天地共鸣一般,一字一句气吞寰宇、席卷山河,直叫人震耳发聩,心潮彭拜,不能自已。

    “呼……”

    良久,嬴政平复心绪,长出一口气,两手抱拳,徐徐躬身,恭敬一礼道:“嬴政见过踏歌先生,还请先生助我。”

    这一次,先生二字嬴政叫得是心服口服,李踏歌提出的“一之道”完美解决了一统华夏、结束乱世的方法。

    李踏歌挥手,无形之力托举嬴政起身,微笑道:“咱们彼此合作、各取所需,秦王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