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飞鸽传书
如意抿唇笑道:“那是因为陛下爱极了公主,只要是公主亲手做的,就算再难吃,也也是好吃的。”
韫仪被她说得粉面微红,轻斥道:“你这妮子,何时变得这般饶舌多嘴,还不快走。”
且说显德宫那边,长孙无忌为了城外突厥大军之事,与李世民一直商谈到深夜才离去,在关起殿门后,吴玉忍着困倦道:“夜深了,奴才侍候陛下就寝吧。”
李世民取过搁在一旁的奏折道:“朕还有一些奏折要批,你若是困了,就先下去吧。”
吴玉虽然困极了,但哪里敢当真下去歇息,赔笑道:“奴才不困,奴才在这里陪着陛下。”
一直到三更时分,李世民方才批完最后一本折子,在侍候他歇下后,吴玉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显德宫,回到他自己所住的平房之中,与寻常许多人挤一起的通铺不同,身为宫中大太监的他得以独住一间。
在他推门进去后,身后响起“咕咕”的声音,紧接着一只鸽子从他后面飞了进来,停在桌子上。
看到这只鸽子,吴玉脸色一变,回身看了一下屋外,确定没人瞧见后,赶紧关了门,随后来到桌前,抓起那只鸽子,自它脚边绑着的小竹筒中取出一张层层卷起来的纸,上面用绳头小楷写着一行又一行的字。
在收起那张纸后,吴玉取来纸笔,用同样的绳头小楷写了几行字,依样塞入鸽子脚上的竹筒,自窗口中将之放了出去,然后犹如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更衣洗漱。
翌日,在早朝过后,李世民带着吴玉去了太极宫,虽然李渊已经退位为太上皇,但李世民仍旧允他住在太极宫之中,过去之时,李渊正在太液池边看着宫人打捞池中的残荷。
“见过父皇。”面对李世民的行礼,李渊看也未看,漠然道:“你来做什么?”
李世民已经习惯了他的冷漠,平静地道:“儿子此来,是有一件事想求父皇。”
这句话令李渊惊讶,侧首打量了李世民几眼后,道:“真是稀奇,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有事求我。”
“儿子本不欲打扰父皇静养,但思来想去,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望父皇襄助儿子。”面对李世民的言语,李渊不置可否地道:“说来听听。”
“突厥大军包围长安之事,想必父皇已经听说了,但就在昨日,儿子收到一封凉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李建成二人逃离了凉州。”
听得这话,李渊豁然色变,下一刻,他已是摇头道:“这不可能,流放之地有士兵看守,凉州更有俞安泰镇守,凭他们二人,绝对不可能逃离。”
李世民徐声道:“仅凭他们二人自不可能,但若有人襄助,就另当别论了。”
李渊拧眉道:“是什么人?”
李世民没有卖关子,如实道:“突厥人,且足有千人之众。”
“这不可能。”李渊想也不想便否决了他的话,“建成也好,元吉也罢,都与突厥没有任何往来。”
“俞安泰是当年父皇亲自任派的凉州守将,他为人如何,父皇最清楚不过,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绝不会递这样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折子入京。”
李渊沉默片刻,道:“理由呢?”
“突厥一直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这一次若非赵进拼死赶回来报信,令我们有所防备,只怕这会儿突厥大军已经攻入长安。突厥大军很清楚,援军已经在路上了,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但从包围长安到现在,一直不曾攻城,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等一个人。”
李渊盯着他道:“你是说建成?”
“不错,李建成曾做了七年的太子,若是他出面喊话,难免会令长安城中人心浮动,所以儿子想着,若真到那一天,能否请父皇出面,稳定民心?”
“我?”李渊冷笑道:“我已经一把年纪了,又退位为太上皇,哪里有这个能力,你还是另寻高明吗?”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儿子知道父皇对儿子一直心有芥蒂,但此事关乎长安乃至大唐的安危,还请父皇务必助儿子一臂之力!”
李渊盯了他片刻,凝声道:“若是我不答应,你准备如何,拿刀架在我脖子上吗?”
“儿子岂敢如此对待父皇,只是……”不等他说完,李渊已是道:“身为皇帝,当破除任何困境逆地,破除不了,只能说明你能力不够。”说着,他挥手道:“好了,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你走吧。”
李世民沉眸道:“到了这个时候,父皇还要护着李建成吗?”
李渊面无表情地道:“我谁都不护,你有本事,自己去解决,不要再来烦我。”说着,他转身就走。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吴玉紧张地道:“陛下,这可怎么办,要不要再去劝劝太上皇?”
李世民摇头道:“没用的,看父皇的态度,不论朕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吴玉低头想了一会儿,轻声道:“奴才师父跟在太上皇身边多年,不如奴才去与师父说说,让他寻机会劝劝太上皇,说不定会有用。”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道:“也好,你去吧。”
吴玉应了一声,往李渊离开的方向走去,在踏进甘露殿时,李渊看到了一路跟来的吴玉,刚有所缓和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下来,“我已经说得很清楚,让你主子不必再白费力气。”
高阳怕他受责,低声道:“太上皇是不会帮陛下的,你回去吧。”
吴玉没有理会他的话,恭敬地道:“奴才此来,是另外有事情要禀告太上皇,还请太上皇给奴才一点点时间。”
李渊疑惑地皱起了花白双眉,道:“还有什么事?”
面对他的问话,吴玉竟然低头不语,如此态度自是令李渊不悦,正要喝斥,心中一动,对高阳道:“这里没你的事了,退下吧。”
待得高阳离开后,李渊冷声道:“现在可以说了吗?”
“是。”吴玉应了一声,自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纸递给李渊,“请太上皇过目。”
韫仪被她说得粉面微红,轻斥道:“你这妮子,何时变得这般饶舌多嘴,还不快走。”
且说显德宫那边,长孙无忌为了城外突厥大军之事,与李世民一直商谈到深夜才离去,在关起殿门后,吴玉忍着困倦道:“夜深了,奴才侍候陛下就寝吧。”
李世民取过搁在一旁的奏折道:“朕还有一些奏折要批,你若是困了,就先下去吧。”
吴玉虽然困极了,但哪里敢当真下去歇息,赔笑道:“奴才不困,奴才在这里陪着陛下。”
一直到三更时分,李世民方才批完最后一本折子,在侍候他歇下后,吴玉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显德宫,回到他自己所住的平房之中,与寻常许多人挤一起的通铺不同,身为宫中大太监的他得以独住一间。
在他推门进去后,身后响起“咕咕”的声音,紧接着一只鸽子从他后面飞了进来,停在桌子上。
看到这只鸽子,吴玉脸色一变,回身看了一下屋外,确定没人瞧见后,赶紧关了门,随后来到桌前,抓起那只鸽子,自它脚边绑着的小竹筒中取出一张层层卷起来的纸,上面用绳头小楷写着一行又一行的字。
在收起那张纸后,吴玉取来纸笔,用同样的绳头小楷写了几行字,依样塞入鸽子脚上的竹筒,自窗口中将之放了出去,然后犹如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更衣洗漱。
翌日,在早朝过后,李世民带着吴玉去了太极宫,虽然李渊已经退位为太上皇,但李世民仍旧允他住在太极宫之中,过去之时,李渊正在太液池边看着宫人打捞池中的残荷。
“见过父皇。”面对李世民的行礼,李渊看也未看,漠然道:“你来做什么?”
李世民已经习惯了他的冷漠,平静地道:“儿子此来,是有一件事想求父皇。”
这句话令李渊惊讶,侧首打量了李世民几眼后,道:“真是稀奇,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有事求我。”
“儿子本不欲打扰父皇静养,但思来想去,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还望父皇襄助儿子。”面对李世民的言语,李渊不置可否地道:“说来听听。”
“突厥大军包围长安之事,想必父皇已经听说了,但就在昨日,儿子收到一封凉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李建成二人逃离了凉州。”
听得这话,李渊豁然色变,下一刻,他已是摇头道:“这不可能,流放之地有士兵看守,凉州更有俞安泰镇守,凭他们二人,绝对不可能逃离。”
李世民徐声道:“仅凭他们二人自不可能,但若有人襄助,就另当别论了。”
李渊拧眉道:“是什么人?”
李世民没有卖关子,如实道:“突厥人,且足有千人之众。”
“这不可能。”李渊想也不想便否决了他的话,“建成也好,元吉也罢,都与突厥没有任何往来。”
“俞安泰是当年父皇亲自任派的凉州守将,他为人如何,父皇最清楚不过,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绝不会递这样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折子入京。”
李渊沉默片刻,道:“理由呢?”
“突厥一直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这一次若非赵进拼死赶回来报信,令我们有所防备,只怕这会儿突厥大军已经攻入长安。突厥大军很清楚,援军已经在路上了,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但从包围长安到现在,一直不曾攻城,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等一个人。”
李渊盯着他道:“你是说建成?”
“不错,李建成曾做了七年的太子,若是他出面喊话,难免会令长安城中人心浮动,所以儿子想着,若真到那一天,能否请父皇出面,稳定民心?”
“我?”李渊冷笑道:“我已经一把年纪了,又退位为太上皇,哪里有这个能力,你还是另寻高明吗?”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儿子知道父皇对儿子一直心有芥蒂,但此事关乎长安乃至大唐的安危,还请父皇务必助儿子一臂之力!”
李渊盯了他片刻,凝声道:“若是我不答应,你准备如何,拿刀架在我脖子上吗?”
“儿子岂敢如此对待父皇,只是……”不等他说完,李渊已是道:“身为皇帝,当破除任何困境逆地,破除不了,只能说明你能力不够。”说着,他挥手道:“好了,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你走吧。”
李世民沉眸道:“到了这个时候,父皇还要护着李建成吗?”
李渊面无表情地道:“我谁都不护,你有本事,自己去解决,不要再来烦我。”说着,他转身就走。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吴玉紧张地道:“陛下,这可怎么办,要不要再去劝劝太上皇?”
李世民摇头道:“没用的,看父皇的态度,不论朕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吴玉低头想了一会儿,轻声道:“奴才师父跟在太上皇身边多年,不如奴才去与师父说说,让他寻机会劝劝太上皇,说不定会有用。”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道:“也好,你去吧。”
吴玉应了一声,往李渊离开的方向走去,在踏进甘露殿时,李渊看到了一路跟来的吴玉,刚有所缓和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下来,“我已经说得很清楚,让你主子不必再白费力气。”
高阳怕他受责,低声道:“太上皇是不会帮陛下的,你回去吧。”
吴玉没有理会他的话,恭敬地道:“奴才此来,是另外有事情要禀告太上皇,还请太上皇给奴才一点点时间。”
李渊疑惑地皱起了花白双眉,道:“还有什么事?”
面对他的问话,吴玉竟然低头不语,如此态度自是令李渊不悦,正要喝斥,心中一动,对高阳道:“这里没你的事了,退下吧。”
待得高阳离开后,李渊冷声道:“现在可以说了吗?”
“是。”吴玉应了一声,自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纸递给李渊,“请太上皇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