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傀儡
韫仪想一想道:“也好,待我与二公子说一声后,咱们便出去。”
待得梳洗过后,韫仪打算去见李世民,哪知一开门,便看到后者站在门外,四目相对,二人皆是愣了一下,旋即一起出声,“我……”
见话撞在了一起,二人止了声音,过了片刻再开口,岂料又撞了在一起,令彼此皆笑了起来,笑过后,李世民道:“你先说吧。”
“我想出府去城中走走。”说着,韫仪含笑道:“你呢,来找我何事?”
“我算是受代王之托而来,他想要见你一面,看你是否愿意。”听得这话,韫仪想起进攻长安前,站在城头的那名少年,玩笑道:“我若说不愿意,你是否打算五花大绑将我押入宫中?”
李世民赦然笑道:“你知我不是这样的人。”
韫仪抿唇一笑道:“是否现在就入宫?”
“马车已是备下,随时都可起程。”听得这话,韫仪点一点头,对如意二人道:“我一人去就行了,你们在此等候。”
在如意二人答应后,她随李世民离去,马车就等外府门旁边,看到他们出来,缓缓驶了过来,载了二人往大兴宫行去。
差不多行了小半个时辰,马车渐渐慢了下来,待得彻底停下后,车夫掀了帘子恭敬地道:“二公子,公主,咱们到了。”
韫仪就着李世民的手下了马车,望着眼前巍峨壮美的宫殿感慨万千,自从多年前,杨广将都城迁往洛阳后,她就再没有踏足过此处,想不到今日竟会借李氏一族之力,回到长安,回到大兴宫。
李世民走到她身边,温然一笑,“我陪你一道进去吧。”
“嗯。”韫仪轻应一声,抬起莲步踏入阔别已久的大兴宫,虽然离别多年,然记忆犹在,很快便到了杨侑如今居住的寝殿。
在让李世民等在殿外后,她独自一人走了进去,一踏进殿中,便看到杨侑衣衫单薄地坐在窗前望着外头绿叶凋零的树木,冷风呼啸不时从窗外灌进来,虽然屋中烧着炭盆,却比外头暖和不了多少,那些宫人一个个都避着窗子,缩手缩手。
杨侑转头看到韫仪,呆滞的双眸渐渐有了几分生气,“七姑姑。”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开着窗子,还穿得那么单薄,就不怕冻坏了?”韫仪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过去将窗子紧紧关了起来;在隔绝了冰冷刺风的寒风后,她将目光转向旁边的宫人,寒声道:“你们是怎么照顾代王的,竟然任由他坐在窗前吹风,若是将代王冻出病来,你们吃罪得起吗?”
宫人连忙躬身请罪,“公主恕罪,奴才们劝过代王,但代王他一定要如此,奴才们实在没办法。”
杨侑亦道:“七姑姑,不关他们的事,是我自己觉着憋得难受,所以开窗吹吹风,没事的。”
“就算这样,你至少也披件厚实些的衣裳,你小时候可没少受风寒入体之苦。”说话时,韫仪已是取了一件厚实的披风覆在他身上。
杨侑苍白的脸庞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七姑姑还记得?”
“当然记得。”韫仪替他系着颈间的带子道:“虽然你现在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生病,但也得注意一些;再过半个月,可就是登基大典了,难道你想带病登基吗?”
杨侑色一黯,对旁边的宫人道:“这里不用你们侍候了,都出去吧。”
待得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后,杨侑涩声道:“七姑姑,我不想做这个皇帝。”
韫仪没想到他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来,惊讶地道:“怎么了?”
杨侑苦笑道:“我虽年少却不是傻子,长安早在李渊控制之中,他扶我登基,不过是让我做他手中的傀儡罢了,既然他想要天下,自己做皇帝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而且……我也不觉得自己配做这个天子。”
“为何这么说?”迎着韫仪疑惑的目光,杨侑用力抹了把脸,哑声道:“当日在城头上,我若是坚持一些,没有听阴世师的话,就不会有攻城战,也不会死那么多人,我问过,至少有一万之众死在那场攻城战中,这还只是长安的死亡之数;我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那些士兵缺手断腿,满身是血地质问我为何拒不开城门,为何要逼他们去死。”随着这话,杨侑眼中满是恐惧。
韫仪抚着他轻轻颤抖的背脊安慰道:“此事错在阴世师,与你无关。”
她这话令杨侑苦笑更甚,“每个人都这么说,可我还是觉得很难受,其实皇爷爷已经死了,天下也已不属于杨家,李渊又何必非逼我做这个皇帝,我宁愿去做一个平民百姓,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
韫仪自然能够猜到李渊此举的用意,却不便与杨侑细说,只道:“眼下,我们只能照李公的话去做。”
“我知道。”杨侑涩涩笑道:“刚才我就在想,若是我病了,下月初五的登基大典是否就不用举行了。”
听着他略有些孩子气却充斥着无奈的话语,韫仪叹道:“姑姑知道这件事难为你了,但……”在她还没有想好接下去要怎么说时,杨侑已是接过话道:“但我们别无选择是吗?”
“不错,既无法避免,唯有坦然受之;姑姑相信,终有一日,一切风雨都会过去,你亦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虽然眼下李渊拥立杨侑为帝,但她清楚,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远,终有一日,李渊会取代而之。
杨侑没有说话,许久,他突然抬头道:“姑姑,李渊他会杀我吗?”
韫仪看出他深藏在眼底的害怕,抱了他冰冷的身子温言道:“不会,万一真有那么一天,你还有姑姑,姑姑一定会全力护你平安。”
在她的怀抱中,杨侑渐渐止了颤抖,呼吸亦变得平缓起来,还好……还好他身边尚有姑姑可以依靠。
殿外,李世民负手望着从殿檐瓦铛处飞落的雨水,都说三月天是孩儿面,说变就变,这十一月的天却也不逞多让,刚才还好好的,一转眼就下起雨来。
待得梳洗过后,韫仪打算去见李世民,哪知一开门,便看到后者站在门外,四目相对,二人皆是愣了一下,旋即一起出声,“我……”
见话撞在了一起,二人止了声音,过了片刻再开口,岂料又撞了在一起,令彼此皆笑了起来,笑过后,李世民道:“你先说吧。”
“我想出府去城中走走。”说着,韫仪含笑道:“你呢,来找我何事?”
“我算是受代王之托而来,他想要见你一面,看你是否愿意。”听得这话,韫仪想起进攻长安前,站在城头的那名少年,玩笑道:“我若说不愿意,你是否打算五花大绑将我押入宫中?”
李世民赦然笑道:“你知我不是这样的人。”
韫仪抿唇一笑道:“是否现在就入宫?”
“马车已是备下,随时都可起程。”听得这话,韫仪点一点头,对如意二人道:“我一人去就行了,你们在此等候。”
在如意二人答应后,她随李世民离去,马车就等外府门旁边,看到他们出来,缓缓驶了过来,载了二人往大兴宫行去。
差不多行了小半个时辰,马车渐渐慢了下来,待得彻底停下后,车夫掀了帘子恭敬地道:“二公子,公主,咱们到了。”
韫仪就着李世民的手下了马车,望着眼前巍峨壮美的宫殿感慨万千,自从多年前,杨广将都城迁往洛阳后,她就再没有踏足过此处,想不到今日竟会借李氏一族之力,回到长安,回到大兴宫。
李世民走到她身边,温然一笑,“我陪你一道进去吧。”
“嗯。”韫仪轻应一声,抬起莲步踏入阔别已久的大兴宫,虽然离别多年,然记忆犹在,很快便到了杨侑如今居住的寝殿。
在让李世民等在殿外后,她独自一人走了进去,一踏进殿中,便看到杨侑衣衫单薄地坐在窗前望着外头绿叶凋零的树木,冷风呼啸不时从窗外灌进来,虽然屋中烧着炭盆,却比外头暖和不了多少,那些宫人一个个都避着窗子,缩手缩手。
杨侑转头看到韫仪,呆滞的双眸渐渐有了几分生气,“七姑姑。”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开着窗子,还穿得那么单薄,就不怕冻坏了?”韫仪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过去将窗子紧紧关了起来;在隔绝了冰冷刺风的寒风后,她将目光转向旁边的宫人,寒声道:“你们是怎么照顾代王的,竟然任由他坐在窗前吹风,若是将代王冻出病来,你们吃罪得起吗?”
宫人连忙躬身请罪,“公主恕罪,奴才们劝过代王,但代王他一定要如此,奴才们实在没办法。”
杨侑亦道:“七姑姑,不关他们的事,是我自己觉着憋得难受,所以开窗吹吹风,没事的。”
“就算这样,你至少也披件厚实些的衣裳,你小时候可没少受风寒入体之苦。”说话时,韫仪已是取了一件厚实的披风覆在他身上。
杨侑苍白的脸庞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七姑姑还记得?”
“当然记得。”韫仪替他系着颈间的带子道:“虽然你现在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生病,但也得注意一些;再过半个月,可就是登基大典了,难道你想带病登基吗?”
杨侑色一黯,对旁边的宫人道:“这里不用你们侍候了,都出去吧。”
待得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后,杨侑涩声道:“七姑姑,我不想做这个皇帝。”
韫仪没想到他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来,惊讶地道:“怎么了?”
杨侑苦笑道:“我虽年少却不是傻子,长安早在李渊控制之中,他扶我登基,不过是让我做他手中的傀儡罢了,既然他想要天下,自己做皇帝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而且……我也不觉得自己配做这个天子。”
“为何这么说?”迎着韫仪疑惑的目光,杨侑用力抹了把脸,哑声道:“当日在城头上,我若是坚持一些,没有听阴世师的话,就不会有攻城战,也不会死那么多人,我问过,至少有一万之众死在那场攻城战中,这还只是长安的死亡之数;我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那些士兵缺手断腿,满身是血地质问我为何拒不开城门,为何要逼他们去死。”随着这话,杨侑眼中满是恐惧。
韫仪抚着他轻轻颤抖的背脊安慰道:“此事错在阴世师,与你无关。”
她这话令杨侑苦笑更甚,“每个人都这么说,可我还是觉得很难受,其实皇爷爷已经死了,天下也已不属于杨家,李渊又何必非逼我做这个皇帝,我宁愿去做一个平民百姓,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
韫仪自然能够猜到李渊此举的用意,却不便与杨侑细说,只道:“眼下,我们只能照李公的话去做。”
“我知道。”杨侑涩涩笑道:“刚才我就在想,若是我病了,下月初五的登基大典是否就不用举行了。”
听着他略有些孩子气却充斥着无奈的话语,韫仪叹道:“姑姑知道这件事难为你了,但……”在她还没有想好接下去要怎么说时,杨侑已是接过话道:“但我们别无选择是吗?”
“不错,既无法避免,唯有坦然受之;姑姑相信,终有一日,一切风雨都会过去,你亦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虽然眼下李渊拥立杨侑为帝,但她清楚,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远,终有一日,李渊会取代而之。
杨侑没有说话,许久,他突然抬头道:“姑姑,李渊他会杀我吗?”
韫仪看出他深藏在眼底的害怕,抱了他冰冷的身子温言道:“不会,万一真有那么一天,你还有姑姑,姑姑一定会全力护你平安。”
在她的怀抱中,杨侑渐渐止了颤抖,呼吸亦变得平缓起来,还好……还好他身边尚有姑姑可以依靠。
殿外,李世民负手望着从殿檐瓦铛处飞落的雨水,都说三月天是孩儿面,说变就变,这十一月的天却也不逞多让,刚才还好好的,一转眼就下起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