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
字体: 16 + -

第106章 打拾难救命,夜半有异响

    虽然在外人的眼里,昏迷了十来天的刘老二已经恢复了正常,被烧毁的老房子也马上就会翻建一新。刚“串小门儿”没多久的新媳妇淑芳也如此的贤惠能干,很快就要正式的拜堂成亲。这些都是大好事,都是赵六姑一家平日里积德行善才有这样的善报。但其中的很多事情,却都不为人知。

    外面的人们举杯换盏的吃吃喝喝的正高兴,可屋子里的赵六姑的心里,却十分的难过,因为她越来越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阳寿将尽,大限之期就在眼前了。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身为十里八村出了名的阴阳先生的赵六姑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她最惦记的就是眼前这个只有七岁的孙子小七。

    外面的人们吃吃喝喝的一直折腾到了下午,人们散去之后,淑芳和老二一起忙里忙外的收拾残局。小七蹲在院子里那棵大杏树下默默的玩耍,赵六姑坐在炕上,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袋。很快,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这时候院子外面大门响动,有人走了院子,不是别人,正是东院的邻居李华山。

    刘老二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了出去。一起走进屋子之后,发现李华山面带愁容,看来是遇上了什么为难的事情。

    “六姑啊,有个事儿想求求您老……哎,这说来也丢人,你说我们家小军那个畜生,哎……”

    李华山一说起来,便不住的唉声叹气,赵六姑把旱烟笸箩往前推了推,示意李华山卷一袋烟慢慢说,李华山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昨天哪,我不是骂了他两句,他就跟我顶嘴,当时我就特别的来气,就脱下鞋用鞋底子抽了他一个嘴巴,可这孩子这就跑了,我寻思着也就跑到外面等我消气也就回来了,可没想到这孩子来了倔劲儿,到现在都过去一宿了,还没见个踪影……俺说他都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没啥可惦记的,但他那个腿啊,……哎,还没好利索,我寻思着,别再出啥事儿……我和小伟南山北坡的找了个遍,也没看见人影,着眼看天又黑了,我心里惦念着,就寻思着问问六姑,给掐算掐算,看看这个拧种到底跑哪边去了……是生是死,我心里也好有个底儿……”

    听他这么一说,刘老二想起来了,昨天下午的时候,他跟丁桂兰往东走,路过李华山家门口的时候,正看见小军光着脚丫子往南面跑去了,当时还听到了李华山在院子里骂骂吵吵的,想必小军就是那个时候跑的。于是对李华山说,

    “华山大哥,昨天我看见小军往南面跑了,是不是跑南山上去了……”

    李华山又叹了一口气,

    “是啊,当时我们家小伟也看见他往南跑了,可南山也找了,没有啊……”

    赵六姑放下手里的烟袋锅,对老二说,

    “老二啊,去盛一碗小米子来,再拿一根筷子,三炷香……”

    听赵六姑这么一说,老二心里知道,这是要“打拾”了。这么多年跟着他娘赵六姑耳濡目染的,老二多少也懂得一些。

    “打拾”是一种古老又简单的寻找丢失的物品和牲畜的方法,但用来找人倒是很少见。老二不敢耽搁,赶紧按照赵六姑的吩咐,端着一个大碗,盛来了满满登登的一碗小米,又在厨房里拿来了一根筷子,转身进屋,一起交到赵六姑的手里。又打开柜子,在里面拿出三炷香。

    赵六姑端着那一大碗小米,均匀的撒在了眼前的炕上,铺成了平整的金黄色的一片,剩下了小半碗放在了一边。接过刘老二手里的三炷香,用洋火点着,插在了那半碗小米里。

    屋子里的人们都静静的看着,没人敢出声,屋子里特别的安静,香烟垂直向上升起,在半空中打了个旋儿便飘散开来,屋子里立刻弥漫起一股香味。

    赵六姑闭上了眼睛,左手微微的举着,手指掐在一起,嘴里小声的叨念了一阵,声音很小,没人能听的懂她叨念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睁开眼睛,右手拿着那根筷子,在刚才撒在炕上的那一片黄色的小米上来回划了几下。

    李华山特别的好奇,瞪大了眼睛看着,只见赵六姑在那片黄色的小米上划了四个圆圈,每个圆圈里又画了长短不一的三道线条。然后用手里的筷子在这圆圈和线条上指指点点的比划了一番,眉头紧皱好似在仔细的计算着什么。

    不一会的功夫,赵六姑伸手把眼前这片小米搅散,抬起头来对李华山说,

    “孩子在正南的方向,离家不远,三天之内就会回家。”

    听赵六姑这么一说,李华山便放心了,咧开嘴巴嘿嘿的笑了,

    “嘿嘿嘿,能回来就好,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可赵六姑仍旧板着脸对李华山说,

    “华山啊,六姑多说一句,你的脾气啊,也该收敛收敛,小军是你亲生儿子,你不能说打就打,下手也别再那么不管不顾的了。”

    别看李华山脾气暴躁,可赵六姑说话他肯定不敢顶嘴,连忙点头哈腰的答应。

    “哎,别看你现在上来脾气就不管不顾的打孩子,等有一天你想打都打不着、打不动的时候,就有你后悔的了……”

    赵六姑这最后一番话,像是对李华山说的,也像是在自言自语。李华山没听的太懂,但也没心思多问,连忙千恩万谢的辞别了赵六姑,回家去了。

    李华山走了之后,赵六姑又拿起烟袋锅,吧嗒吧嗒的把刚才那袋烟抽完,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在炕墙上咚咚的敲了两下,把烟袋锅里残余的烟灰敲掉,然后顺手把烟袋杆别在了腰里,穿鞋下地,打算到外面去。

    小七见了,也连忙弯腰从炕上爬了下来,拉着赵六姑的衣襟要一起去。他抬头看着赵六姑,神色有些紧张,赵六姑笑了,伸手抚摸了一下他的后脑勺。

    祖孙俩出门的时候,小七在灶台后面拿起了那根烧火棍,紧紧的攥在了手里。

    “小七,你拿个烧火棍干啥,快放下……”

    刘老二见了,纳闷的问,可小七却摇了摇头,

    “外面有坏人,我得保护奶奶……”

    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样子,刘老二不禁笑了,心想小孩到底是小孩,想事情老是那么天真,哪来那么多的坏人。

    两人走到了院门口,在门口的树下停住了脚,此刻天刚刚黑下来,那一弯月牙还没升起来,天色有些暗淡,但仍旧能勉强的看清眼前的一切。一切都如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赵六姑拉着小七的手,又往前走了几步,再次站住,朝李华山家门前那口枯井的方向望去。

    那口井干枯了很多年,前阵子无缘无故的有了水,这让李华山心里十分的高兴,虽然这口井现在的用处已经不大,但枯井出水,水就是财,这一定是个好兆头,所以尽管他们家的院子里挨着与刘老二家之间那道矮墙的地方还有一口平时吃水的水井,但他仍带着两个儿子忙活了一整天,在院门外这口井上面装了打水的辘轳。

    水井的旁边,有几棵粗壮的大杨树,已经有很多的年头了,平时李华山也懒得修整,所以这几棵树长的枝桠嶙峋,十分的茂盛。之前这树下堆放着很多的干柴,但上次赵六姑告诉李华山,这柴火垛与南面的小河以及眼前的水井之间,会形成“龙抽筋”的不吉之相之后,李华山就叫两个儿子把柴火都一点点的弄到院子里去了,但前阵子下大雨发水,还是从东面冲过来一些折断的树枝,被这几棵大树拦住,自然的堆在了一起。这已经过了好些日子,那些树枝还堆放在那里。

    赵六姑看了看,不禁摇了摇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其实只有赵六姑自己的心里才明白,很多事情她能看破,但不能说破,即便是说破了,又未必能改变什么。不能说破的是“天机”,能说破却又改变不了的,是“天命”。

    其实看到眼前这一切的时候,赵六姑就已经清楚了大半,虽然李华山按照自己的指引,弄走了原本堆在树下的柴火垛,破了这“抽龙筋”的风水煞,但那场大水冲下来的枯枝又被大杨树拦住,重新暗合了凶煞的风水,不过事已至此,已经无力回天了。想必李华山家,要有血光之灾了。

    尽管如此,赵六姑也十分的无奈,只好拉着小七往回走。刚转身走了两步,突然听到身后的方向隐约的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声响。那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听的十分的清楚。小七和赵六姑都回过头循声望去,但身后却一如刚才一般的平静,没有任何的动静。赵六姑看了看小七,看样子小七也听到这声音了。

    就在这个时候,那哗啦啦的声音再次的响了起来,这才小七和赵六姑都分辨了出来,那声音就来自眼前的李华山家的那口水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