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
字体: 16 + -

第91章 六姑有私意,淑芳夜惊魂

    真没想到淑芳竟然就是完全符合宋先生所说的那个烧替身条件的最合适的人选,也更没想到淑芳刚刚跟老二“串了小门儿”,就愿意以身赴险的去给老二烧这个替身,看来一切都是天意。

    既然天意如此,赵六姑也不再耽搁,倒了一盆水洗手净面之后,面朝西方毕恭毕敬的叩拜三次。然后在屋子西面的柜子里找出一张黄裱纸,裁剪出来八张大小的三块,又拿出毛笔,用温水调了一点朱砂,毛笔上蘸了红色的朱砂,刷刷点点的,带着三块红纸上写画了起来。

    其中一块纸上写的是老二的生辰八字,用来祈神敬鬼,引风开路,引导替身顺利的进入阴界,直达那些带走了老二三魂的鬼魂身边,这一道符叫“引路符”;

    第二张黄裱纸上,写下一道咒语,咒语的笔画弯弯曲曲,点点划划,并不是人世间的文字,而是人鬼神三界通行的符号,告诉沿途的游魂野鬼,烧替身招魂是神佛的旨意,不可阻拦更不能违逆,这一道叫做“仙旨符”;

    第三张黄裱纸上,画了一副八卦的阴阳鱼,并在四方八向上点上八卦法阵,标明生死二门,死门冲西南,指向阴曹地府,黑幽冥界;生门面对东北,指向五行阳世,生死二门相对相辅,引导老二丢失的三魂从死门入,生门出,魂还阳世,七魄融合。这一道符叫“招魂符”。

    三道符咒画好,赵六姑小心翼翼的把它们都折叠成三角形,分别用红色的丝线按照五行之态缠绕了起来,摞在一起,放在了贴身的口袋里。就等着天黑下来的时候,包画匠做好了纸人,淑芳就可以带着这三道符咒去南面河套边上的十字路口,烧替身给老二招魂了。

    别看包画匠人特别的老实甚至有些笨拙,不善言语,但干起画匠活来,那真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正如他说的,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纸人就扎好了。他把纸人抗在肩头,围着自己家的院子,左绕三圈,右绕三圈,然后才避开村子里的小路不走,穿过南边的小树林来到了赵六姑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不让纸人记住通往画匠家的路,避免三更半夜阴气强盛的时候纸人顺路回到画匠的家里,并引来游魂野鬼。

    包画匠小心翼翼的把扎好的纸人抗到了赵六姑的家门口,按照规矩纸人这东西不能带进院子里去,于是包画匠把纸人放到了赵六姑家院门前的那棵老杨树下,靠在树干上。从怀里掏出一根红绳,蹲下身子,把纸人的双脚缠在了树干上,一来是因为纸人是竹篾扎的骨架,彩纸裱糊而成,十分的轻巧,绑上之后面的被风吹走;二来也是这其中有个说法,那就是绑住纸人的双脚,面的被路过的游魂野鬼领走。

    把纸人摆放稳妥之后,包画匠进了院子。赵六姑连忙迎接出来,心里就知道纸人一定是扎好了。从箱子里拿出一些钱来给包画匠,包画匠摆手拒绝,

    “六姐姐呀,当初我遇上事儿的时候,你救过我的命,这是一辈子的恩情,能给你办点事儿,那是我的荣幸,我心里也能好受些,怎么能收你的钱呢?你快拿回去,就当我为治老二这个病出了一点力吧……”

    赵六姑心里清楚,包画匠就是这样一个实诚的人,从不说些虚情假意的话,而且为人特别的倔强,既然他说不要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收的,于是只好把钱收了回去,连声的道谢。

    包画匠走了之后,离三更半夜还有一段时间,赵六姑把淑芳叫到屋子里,跟她嘱咐一些烧替身所要注意的事情。赵六姑拿出一张红纸,里面放了三根洋火,想了想又放了一根进去,然后把红纸折叠起来将那四根洋火包在里面,递给了淑芳。又在外屋的灶台旁,拿起一根烧火棍递给了淑芳,嘱咐她说道,

    “淑芳啊,一会儿十一点多的时候,你出门就在门口的老杨树下,把那个纸人儿解开,扛着她一直往南走,迈过那条小河在往南走几步,会看到一条长满茅草的十字路口,用那个烧火棍十字路口画个圆圈,圆圈里画个十字,就把纸人儿放在十字的中心……”

    说着,赵六姑又从怀里拿出刚才用黄裱纸画的那三道符,递给了淑芳,嘱咐她道,

    “一会你到西园子里摘三根枣刺儿,到了十字路口摆好了纸人之后,用枣刺儿把这三个符咒分别钉在纸人的额头和两个肩膀上,一起烧掉。烧的时候要注意,一共有四根洋火,要是划了四根洋火都点不着纸人儿,就别烧了,赶紧顺道回来……”

    “啊?那是咋回事啊……”

    淑芳听到这有些纳闷,忍不住的问道。

    “哎……”

    赵六姑叹了一口气,拉过淑芳的手,对她说,

    “要是四根洋火都划了还点不着这个纸人,那就是招不回老二的魂儿了,那就是老二的命,谁都没有办法……”

    听赵六姑这么一说淑芳有些担心,赵六姑发现了她脸上紧张的表情,强挤出笑容安慰她道,

    “淑芳啊,肯定能点着纸人的,我说的也只是意外的情况,你不用太担心。还有就是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一直往前走千万不回头,要是有人招呼你的名字千万不能答应,听见有人说话也千万不要接话茬。总之不管发生什么事儿你都别搭理,直接去烧纸人,烧完了直接回家来,你可千万要记住了呀……”

    虽然淑芳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烧纸人替老二招魂,为了救老二的性命她什么都豁得出去,可听赵六姑嘱咐的这一番,也免不了头皮发炸,毕竟这事儿想想就够吓人。不过淑芳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把赵六姑说的每一句话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接下来就是熬人的等待,虽然现在离十一点多的半夜没有太久的时间了,但赵六姑和淑芳的心里却一直十分的烦乱。外面是漆黑的夜晚,今天仍旧没有月亮,幸亏天气晴朗,所以天上的星星还算明亮,勉强的把外面的一切照出模糊的轮廓。一丝风都没有,整个世界死一般的寂静。

    好不容易挨到了半夜,淑芳站起身看了一眼赵六姑,

    “娘,我这就去了……”

    赵六姑冲她点了点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过脸,望着窗子的外面,吧嗒吧嗒的抽着嘴里的旱烟袋。

    淑芳姐下了腰里的围裙,披上了一件外套,检查了一下,一直攥在手里的那几根洋火和那三道符咒,把它们稳稳当当的揣进了口袋之中。又拿起赵六姑给他准备好的那根烧火棍,犹豫了一下,咬了咬嘴唇迈步走出了院子。

    果然那个纸人仍旧用红绳绑在院门外的那棵大杨树上,淑芳弯下腰解开红绳,轻轻的用手一提,便把纸人拎了起来,抬起头刚要迈步往南走,忽然发现在前面的一棵树后,恍惚的站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不大的孩子,看你看起来只有十来岁的样子,因为淑芳不是刘家镇的人,即便这阵子一直呆在赵六姑的家里,也很少上街去与别人交往,所以这孩子她并不认识。

    她并没搭理那个孩子,提着纸人往前走了两步,经过那个孩子身旁的时候,发现他的小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手里的纸人,并且抬起头冲淑芳笑了笑,小声的说道,

    “这小人儿可真好看呀……”

    他一边说一边看着淑芳的脸,淑芳本想转过脸冲他笑笑,但突然想起赵六姑的嘱咐,不能与任何人说话,有人说话也不能搭茬儿,便又转回头迈开步子,一直向南走去了。

    那个孩子见淑芳没有搭理他,也并没有跟上去,只是站在树后望着淑芳的背影。当然淑芳也没有回头,按照赵六姑的嘱咐,穿过南面的小树林,迈过那条细长的小溪,又往前走了两步,果然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两条毛草小道相交叉着,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

    想必就是这里了,淑芳把纸人交到左手,右手拿着烧火棍在十字路口画了一个圆圈,又来回的在圆圈的中心画了个十字,把手里的纸人立在十字的中心点上。

    今晚没有风,虽然只能十分的轻盈,但也能牢牢的立在地上一动不动。她从怀里摸出那三道纸符,这才想起来,刚才由于心里太过紧张,来之前忘记准备枣刺儿了。没有了枣刺儿该怎么把这三道符固钉到纸人的额头和肩膀呢?可现在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离三更半夜的时辰也很近了,回去先弄枣刺儿肯定来不及了。于是情急之下,淑芳把这三道纸符只是放在了纸人的头顶和肩膀之上。

    一切准备好之后,她往后退了两步,借着朦胧的星光,仔细的检查了一番,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纰漏,便又从怀里掏出那个包裹着四根洋火的纸包,慢慢的打开。点火之前,她在心里默默的叨念,

    “老天爷保佑,让我顺顺利利的烧了替身,招回老二的魂魄,让他快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