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
字体: 16 + -

第88章 东山有三塔,传闻总是真

    找村长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个习惯,那就是能起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着手在刘家镇的东西两街来回的溜达,这习惯一直保存到现在。尤其是这几年他年纪大了,便更能起早了。

    可现在天已渐渐的凉了,那些勤快的妇女都已经起床做起了早饭,刘家镇的上空已经弥漫起了炊烟的味道,可找村长的家里,却没一丁点的动静,看来还没睡醒,这倒是有点奇怪。

    赵村长是赵六姑的本家哥哥,当然不是外人,既然院门虚掩着没上门栓,索性便推门走进了院子,一边走一边往屋子里张望。虽然天已经亮了,但太阳还没出来,隔着窗子看去,屋子里还是一片昏暗。

    “老哥,在家没?起来了没?老嫂子,在家没?”

    赵六姑一边走一边喊了两声,屋子里仍旧没有动静。赵六姑有点纳闷,便又喊了一声,

    “老哥,老嫂子,在家不?”

    赵六姑话音刚落,就听见屋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隔着窗子隐隐约约的看到有人影晃动。赵六姑感觉有点异样,于是停住了脚。

    屋门吱呀的一声开了,找村长从屋子里探出头来,看见了赵六姑,脸上挤出一些笑容,看起来极其的不自然,

    “哎呦,我当是谁,原来是六妹子啊,你这大清早的,来找我有事儿啊?”

    说着赵村长开门走了出来,赵六姑这才发现,赵村长头发蓬乱,一脸的倦容,身上的衣服穿的凌乱,领口的扣子咧开着,脸上的神情也有些慌乱,好像刚刚发生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一般。

    不过赵六姑并没在意,有重要的事情要找赵村长询问,其他的事情都无关紧要。

    “老哥,有件要紧的事情要跟你问问……”

    赵六姑跟着赵村长进了屋子,进门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家屋子的后门开着,赵村长也注意到了赵六姑的目光,慌忙解释道,

    “哦,我刚才去后园子溜达溜达,才回来……”

    两人进了屋子,炕上的被褥凌乱,看起来还没整理,但赵六姑却发现赵村长的老伴不在,便纳闷的问到,

    “老哥,我老嫂子没在家啊……”

    “哦,她回娘家她妹子家住几天,前天走的……”

    赵六姑点了点头,但却纳闷的发现,看上的枕头却有两个。不过赵六姑心里有事,没心思琢磨这些,便直接了当的问,

    “老哥,我来是想跟你打听个人……”

    “啊?啥人?咱刘家镇上上下下百十口子人,没啥人你不清楚的啊……”

    赵村长见赵六姑没多注意屋子里的异样,便也放了心,跟赵六姑聊了起来。

    “老哥,我记得几年前咱们村子里来了个外人,好像……好像是姓宋的,是个跑江湖卖杂货的……我想跟你打听打听他,我恍惚的记得你跟我说起过,你俩还唠过嗑……”

    别看赵村长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但记性特别好,村子里上上下下有个什么事的,他不用比本也能在心里记得清清楚楚。听赵六姑问起,他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便想了起来。

    “哎呦,六妹子啊,这事儿说起来可年头不少了,也有好几年了吧。对对,是有个卖杂货的来咱们刘家镇,姓宋,是跟我唠了一阵子的嗑。他自己说原本是个教书的先生,后来跑江湖卖杂货,那个人挺怪的,摆了一阵子摊,什么也没卖,还送了丁桂兰的闺女小囡一个拨浪鼓。后来就收摊走了。这不是前阵子听说还来过咱们刘家镇,不过不是卖杂货,是来算命的。哎,像他们这样走江湖的,就是这样,指不定今天干啥明天干啥,糊弄点钱养家糊口罢了……”

    赵六姑点了点头,心里清楚关于那个神秘的宋先生,看来赵村长也就只知道这些了,也难怪,那个宋先生来了这刘家镇几次,都是来了不一会就走,当然不会留下太多是信息。赵六姑想起了前几天她跟淑芳来村部门前找那个宋先生的时候,那个宋先生已经走了,停在村部门前值班的那个保安队员说,宋先生骑着毛驴顺着村里的小路一直往东了。可刘家镇的东面只是一座荒山,他又能去哪儿呢?于是赵六姑便问赵村长道,

    “老哥,咱们刘家镇东面是什么地方啊?”

    赵村长听赵六姑这么一问有些纳闷,

    “东面?东面就是荒山啊,没有别的地方,我小的时候听年老的人说,早先翻过东边那座高山还有一个山洼,山洼里有个不大点儿的村子,叫三塔沟,只有几户人家,后来不知道哪年哪月,接连下了几天的暴雨,山上的洪水下来,就把那个村子给灌满了,三塔沟的几户人家一个人都没剩,都被水泡上了,后来年头多了,那个村子就没了……”

    赵六姑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又问赵村长到,

    “东山上还有什么说道么?”

    “说道……”

    赵村长拿过炕上的旱烟笸箩,递到赵六姑的跟前,两人都拿出旱烟袋,装了烟点着,一边抽烟,赵村长一边说,

    “要说东山上的说道,倒是有一些。不过也都是传说,听说原来东山的阴坡有三座塔,据说是古时候,山上有土匪,经常下山祸害老百姓。那时候咱们刘家镇有个漂亮的姑娘,使了美人计勾引那个土匪头子,和城城的官兵设下一个圈套,把那个土匪头子按倒在他的炕上,然后当众砍了头。那个土匪头子死了之后,使美人计的那个姑娘应该是个英雄,可是却因为失了贞节又给那个土匪头子怀了孩子,被村子里的人们指指点点的唾弃。过了十个月,这女人生下的却是一个被剥了皮的死狗一样的东西,人们都说她生的是妖胎,会给这里带来灾难,也就当众把她连同那个妖胎一块处死了。原本以为这样就没事儿了,可后来村子里经常闹鬼,有的人就传说是那个土匪和那个女人的鬼魂回来报仇了。村子里花钱请来了道士做法除妖,可一连请了几个,不但没捉住妖,还都离奇的死了。到最后还是来了一个和尚,说要在山上建三座塔,镇住鬼魂,咱们刘家镇才能得到安生。所以村里就凑钱在东山坡上盖了三座塔。年头久了,那三座塔早就塌了,我小的时候跟几个小孩背着家里的大人爬了大半天去过东山上的阴坡,也没看到那三座塔,连残存的地基都没有。回来之后还被家里的大人打了一顿……”

    赵村长说道这沉思了一下,抬头问赵六姑,

    “你不是觉得那个宋先生上了东山了吧?我倒觉得不太可能,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刘家镇的东山那么高,山上又没有道路,地势险峻。村子里那些青壮的小伙子们打柴的时候,都基本不去东山,那个宋先生年纪也不小了,算算现在也有个五十来岁了吧,还骑了一头小毛驴儿,怎么可能爬得上东山呢……”

    听赵村长这么一说,赵六姑心里盘算了一阵,直觉告诉他,这其中一定有蹊跷。看来赵村长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于是他辞别了赵村长走出了他的院子,顺路往自己的家走去。

    走出赵村长的家不远,就看见迎面有一个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刘老二的大媒人王兰花。她站在路边朝东面张望着,看到赵六姑走了过来脸上划过一丝不自然的神情,不过很快就换做了一副笑脸,跟赵六姑打招呼道,

    “哎呦呦,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六姐姐呀,这大清早的你这是去你老哥家干啥了啊?”

    听她这么一说赵六姑一愣,她怎么知道自己去了赵村长家?不过这并不重要,更没必要往心里去。便笑着回答王兰花道,

    “是大媒人啊,我是去我老哥家打听点事儿……”

    “哦哦,拿啥,咱们家老二的病……好点了么?”

    刘老二已经昏迷了多日,不论从村里的邻里关系来说,还是凭他是刘老二的没人来讲,自然会十分的惦记。不过说起老二的病,赵六姑还是叹了一口气,

    “哎,摸他的脉象倒是没什么毛病,刘振刚大夫给开的药也一直吃着,可人就是醒不过来,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哎,只是苦了淑芳的孩子……”

    两人就这样聊了几句,赵六姑心里有事没心思跟她多耽搁时间,便辞别了王兰花顺路回到了自己的家。到家的时候发现老郑已经带着人开始叮叮当当的干活了,这些人干起活来特别的卖力气,这才几天的功夫,新房子的框架已经盖的差不了多少了。

    小七和小囡还在睡觉,淑芳正在厨房里忙忙活活的准备饭菜,赵六姑也赶紧洗了把手扎上围裙,去帮淑芳忙活一把。这段日子淑芳这个没过门的媳妇一边照顾着婆婆,男人和孩子,又要照顾家里来干活的人们。而刘老二一直昏迷在炕上,不知道啥时候能醒来,也的确是苦了淑芳。

    可就当赵六姑刚抄起菜刀,打算帮淑芳切菜,隐约的听见大门口传来一阵叮铃的铜铃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