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
字体: 16 + -

第74章 日子多安定,大雨引恶疾

    按照刘家镇的风俗习惯,男女之间从相亲到正式过门,要经过以下几道程序。

    第一个就是“相门风”,也就是俗称的相亲,一般都是由男女双方的直系家长见面,主要是相看一下男方的家庭条件,门风做派,以及男女单独的聊聊看看是否有缘分,是否能够对得上眼儿。

    第二道程序是“串小门儿”,如果相门风的时候,男女之间的感觉还不错,两家的长辈也都聊得来,过一段时日就会带着家里的直系亲属,与男方人家里的亲属见面,从此以后,两家便算作是亲戚了。

    经过了前两道程序,亲事基本就算确定下来了,所以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好的日子,女方会带着家里的亲属再次来到男方,男方会大操大办,摆上酒席,请来族里的长辈和一些邻里朋友,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上喝上一整天,这叫做“会亲友”,经过了会亲友这道程序之后,女子便算是男方家里的人了,会在这一天改口管公公婆婆叫爹娘。“会亲友”过后,很快就会拜堂成亲,所以从此以后,女人便经常会来到男方的家里,偶尔住上三五日也是正常的了,不会再有人因此而说三道四。

    淑芳和刘老二认识才不久,也是前阵子王兰花才带着她们娘俩来这“串的小门儿”,可刚过了这两天就孤身一人来到了刘家镇,说是住在王兰花家里其实也就是来见刘老二。尤其是今天,王兰花竟然找了一个借口,就这样把淑芳送到了自己的家里让她住在这儿,这实在让赵六姑有些惊讶,当然也十分的尴尬。不过人既然已经来了,若是当面的拒绝,岂不是让淑芳更加的下不来台?事已至此,也只好笑脸相迎的点头答应。

    王兰花把淑芳送到赵六姑家之后,便转身离开了。赵六姑便忙着把刘老二住的那间东屋子收拾了出来,抱走了刘老二的被褥,换上了一床新的。安排淑芳晚上就住在这个屋子里,让刘老二晚上的时候住到西面赵六姑和小七的屋子里去。

    要说淑芳的确是个贤惠的女子,既然已经来了,便也不再见外,挽起袖子前前后后的帮着赵六姑忙活着,收拾屋子、喂鸡喂鸭。

    赵六姑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也十分的高兴。没想到自家的儿子刘老二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还带着一个七岁的没娘的孩子,竟然还能讨到这样贤良淑德的女人做媳妇儿,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下午的时候,赵六姑摘下了围裙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打算去村部附近的李文利的杂货店里买一些差样的菜回来,淑芳现在还没过门毕竟还是客人,不能慢待了人家,但却被淑芳伸手拦住,

    “六姑,别去买菜了,也都不是外人,家里有什么就吃点什么,你老这样客气,我反倒会不舒服……”

    虽然她是诚心诚意的阻拦,但赵六姑还是坚持要去买些菜回来,便让她在家里看着小七,自己离开院子,径直奔着李文利的杂货店去了。

    可赵六姑刚走出自己的家门不远,就听见身后有人唱唱咧咧的嘿嘿笑着,

    “活人死,死人活,上南山,下北坡……”

    赵六姑回头循声望去,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这正是李文利那疯疯癫癫的兄弟李文学。自从前几天李文利小儿子被人烧死的事儿真相大白之后,李文学便被省城的人给送了回来。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可李文学毕竟还是个疯子,一点儿都没往心里去。回来之后的李文学,仍旧像出事之前那样一天到晚的南山北坡的疯跑。不过村子里的人也早已习惯,毕竟他是个疯子,没心没肺的实属正常。

    李文学蹦蹦哒哒的在赵六姑的身后跑了过来,看着赵六姑咧开嘴嘿嘿的笑着,可赵六姑却注意到,他的手里竟然拿着一大朵粉红色的蘑菇。

    刘家镇四面环山,每到十月份的秋天,天气渐渐的变凉,一两场潮湿的雨过后,南山北坡的松树林里便会长出蘑菇。到了那个时节,刘家镇不论大人小孩,都会起个早趟着露水,拎着篮子到山上去采蘑菇,红蘑菇,黄蘑菇,灰蘑菇等等,种类繁多,但味道都极为的鲜美,采回来的蘑菇用针线穿成串儿,挂在屋檐下晾干,无论是炖白菜,炖猪肉,还是炸蘑菇酱,都是特有的美味。

    不过现在是七八月的夏天,山上是绝对不会有蘑菇的,可李文学的手里为什么会拿着那么大的一朵?这不禁让赵六姑感到十分的奇怪,连忙伸手拉住李文学的胳膊问他道,

    “文学呀,你这是在哪弄的蘑菇?”

    李文学抬头看了看赵六姑,又裂开嘴嘿嘿的笑了,摇摆着自己的手臂,眼睛眯成一条缝儿,

    “南山坡,嘿嘿嘿,南山坡有蘑菇,嘿嘿,蘑菇炖肉嘿嘿……”

    赵六姑抓着他的手臂,仔细的看着他手里拿的那朵蘑菇,和秋天里人们上山采的蘑菇不同,这朵蘑菇的颜色鲜艳,略呈粉红,蘑菇的根细嫩弯曲,而蘑菇的盖儿却张扬舒展,长得十分的好看。赵六姑活了半辈子,每年的秋天都会上山去采蘑菇,李文学手里拿的这种,他却很少见到。于是他嘱咐李文学,

    “文学呀,这蘑菇很少见,况且这七八月份的夏天它生长出来倒是挺奇怪的,我看你还是把它扔了吧,可千万别拿回去吃,当心它有毒啊……”

    可李文学仍旧看着赵六姑黑黑的笑,挣脱她的手臂,嘴里一边叨咕着,一边往南边的河套跑去了,

    “嘿嘿嘿,南山有蘑菇,蘑菇有毒,嘿嘿南山有蘑菇……”

    看着他跑走的背影,赵六姑无奈的摇了摇头,一边继续往东走,心里一边纳闷,这大热的夏天,山上竟然长了蘑菇,倒也真是奇怪。发生了这样怪异的事情,难道又是在预兆着什么?

    可赵六姑又想了想,却笑了,或许是这段时间以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所以心里特别的敏感。眼下那些事情已经过去,王兰花给刘老二介绍的媳妇,人长得漂亮又贤惠,在过一段日子上了秋,张罗着给两个人办了喜事,拜堂成亲,这日子也就算圆满了。这七八年来,一直过得小心翼翼,一面担心小七的真实生日被村子里的人知道,又看着自己的儿子,刘老二的炕上没一个女人,每天的日子冰凉梆硬当娘的怎能不揪心。眼下的日子越来越好,或许刘家的磨难也到了头。古时候若是有奇人出生,屋里屋外的都会长出灵芝,而如今七八月的夏天,山上竟然长了蘑菇,或许是个好兆头也说不定呢。

    此事也不必多想,赵六姑继续往东走,眼前不远的地方,便是李文利的杂货店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赵六姑抬头看去,西南的方向飘来一片乌云,慢慢的遮住了天上的太阳,看样子是要下雨了,而且天阴成这样,想必雨也小不了。

    于是赵六姑加快脚步,到李文利的杂货店买了些菜,便抓紧的原路返回,往自己的家里赶去。

    可是刚走出去没有多远,脸上一凉,有雨点落了下来。紧接着便稀里哗啦的下起了雨来。没想到紧赶慢赶的,倒是没能在下雨之前赶回家去。

    赵六姑裹着小脚,原本就跑不快,这阵子雨来得又特别的急,不一会儿的功夫便稀里哗啦的下了起来,把赵六姑浑身上下浇个透湿。正在百般无奈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

    “六姑啊,这大雨天儿的,你咋还在外边儿啊?赶紧上回来避避雨吧,快进院,快进院吧……”

    赵六姑转过头循声望去,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丁桂兰家的门口,丁桂兰的身上正披着一件蓑衣,站在院门前冲着赵六姑招手。

    雨越下越大,仿佛瓢泼一般,地面上已经渐渐的汪起了水来,雨滴打在地面上,噼里啪啦的作响,到处都是飞溅的水泡,几乎都无法看清一两十步外的东西。赵六姑想了想,转身进了丁桂兰的院子,丁桂兰扯下身上的蓑衣,和赵六姑两个人一起顶着三步两步的跑进了屋子。

    赵六姑的身上早已被雨水浇得湿透,头发一绺一绺的贴在脸上,雨水滴滴答答的,顺着身子向下流淌。丁桂兰赶紧拿来一条干净的毛巾,递到赵六姑的手上让她先擦脸,而后又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两件她平日里穿的衣服,让赵六姑先换上,

    “六姑啊,赶紧把这两件干松的衣裳换上,不然一会儿再着了凉……”

    两家这么多年的交情,也不必太过客气,赵六姑便伸手接过了衣服,来到屋子里,三下两下的换上。可仍旧觉得十分的冷,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刚要抬头,跟丁桂兰道谢,突然胸口一阵阵的憋闷,一股滚烫的热流,在她的胸膛里来回的乱窜,向上冲撞,涌到了他的喉咙里,那感觉又热又甜,赵六姑使劲的闭上嘴忍住,差点儿就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