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疯神榜
字体: 16 + -

第2章 前朝遗孤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师父曾经教导我的,我一直铭记于心,眼下也只能如此了。于是,我很快便融合了这具身体内的所有记忆,值得庆幸的是,并没有出现什么排异反应。

    我重生在池月大陆的凤鸣国,这个国家刚刚结束了一段长达十数年的九王内乱,导致这场内乱的罪魁祸首是在世人眼中弑杀成性的前朝殇王百里宏烈,而平息这场内乱的则是官拜司徒太傅的永安侯左丘道,他也是如今深受凤鸣国万民拥戴的宣王。

    这身体原先的主人叫百里蝉,是百里宏烈的第三子。生母熹夫人,出生书香门第,后因家道中落,沦为官婢,被百里宏烈看中,选为“二十七世妇”之一,诞下百里蝉后,进封熹嫔。她本就不是什么争宠之人,渐渐就被皇帝遗忘,甘愿独处深宫内苑,才保得母子二人性命。

    我不知道真正的百里蝉去哪里了?只隐隐感觉,一定与那轮回司主有关系。

    宣王施仁政,如今的凤鸣国正值王朝交替、百废待举之际。左丘道并没有听取他人的谏言杀了百里蝉母子二人,而是将他们贬为了庶民,但仍然有人极力反对左丘道的这个决定,其中就有一位威望十分高的大臣——官拜中书令的昌平郡王闾丘。

    翌日,朝堂之上,闾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宣王谏言:“启奏陛下,这百里蝉乃前朝余孽又是百里宏烈之子,今日陛下仁慈,将其贬为庶民,要知道,目前正值我朝开国之初,然前朝子民众多,现在不诛杀此人,难恐他日祸患,还望陛下三思啊!”

    宣王听完闾丘的谏言后,说道:“我朝建国顺应的乃是天意,况且,现在百里宏烈已死,乃是顺了天道,又怎么能诛杀那一对手无缚鸡之力的母子呢?这件事,以后无需再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宣王言罢,便拂袖而去。

    闾丘见屡次劝谏无果,于是只好去了丞相府见了鲁彦公,鲁丞相早就算准了闾丘这次前来就是为了百里蝉母子的事,于是在客堂备好了茶水,闾丘前脚刚踏进客堂,后脚就对鲁丞相急急的说道:“现如今,陛下最相信的人,也只有丞相了,还望丞相前去劝谏一番,这百里蝉母子绝对是个祸患,一定留不得!”

    谁知鲁丞相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彦公知道闾大人这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但陛下的秉性宽厚仁德,你我二人还是随他去吧。”

    “哎,丞相都说这话了,罢了,罢了。”闾丘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于是闾丘在凤鸣国皇都西叶城附近设下三座诸侯国,分别是:南安候霍子阳掌管的昭国;北安候司徒渊掌管的国尉国;东安候上官衍掌管的廖国;这三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日常监管百里蝉母子的行踪。

    自从百里蝉母子被贬为庶民之后,熹夫人就替人缝补衣服赚点零钱过生活,闲暇之余,教百里蝉一些读书写字、礼仪之道。日子虽过的简单清贫,倒也知足。只不过,这西叶城内的老百姓大多都知道百里蝉是殇王的遗孤,所以都不敢太多亲近,当然,也有人见母子二人生活清贫,暗中接济一把。

    熹夫人毕竟过惯了宫廷生活,现如今这一年到头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帮别人浆洗、缝补衣服,几年下来,这身体怎么能吃得消。不过幸好,百里蝉倒是个孝子。不忍心看着母亲这么辛苦,便经常前往西叶城北门外的后山上砍柴,以贴补家佣,他虽然是殇王的儿子,但品行都随了母亲,为人善良正直。只是无奈被困在这西叶城内,如笼中鸟儿一般、不由时常垂颜叹息:“如果有一天能带着母亲出了这西叶城,畅游四方,那该有多好。”

    .......................................

    我整理完思绪,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熹夫人焦急的坐在床边看着我。

    “蝉儿,你可知你已经昏迷了三日。真是吓死为娘了。”熹夫人道。

    “娘,我不是没事吗?”我的脑中忽然闪现出三日前,百里蝉在井边打水时忽然倒地的情形,莫非就是那个时候,我的灵魂进入到了他的体内?

    “蝉儿,蝉儿……你怎么了?你可不要再吓为娘了。”熹夫人道。

    我回过神,道:“娘,你别担心!您看!”我跳下床,伸胳膊踢腿:“我这不是生龙活虎吗?”

    熹夫人方破涕为笑:“希望只是一场意外。”

    我笑着道:“放心吧,娘。一会我再去后山砍点柴,回头卖了钱,买点米面回来,您今天就在家歇着。”

    “我的蝉儿长大了啊,娘也不指望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毕竟咱们这身份......娘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说完,熹夫人的眼中又弥漫上了泪水。

    “娘,您看您,以后不许再想这些不开心的事。我会好好孝敬您的。”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也是说给真正的百里蝉听的,虽然他不见得听得到,但是占据了他的身体,最起码得照顾好他的亲娘吧。

    那一刻,我以百里蝉的身份,重生了。

    虽然我的术法被封印了,但武功底子还在,所以砍起柴来那叫一个风卷残云,还不到中午,我就扛着两担柴来到集市上,插了个草标,吆喝起来,谁曾想,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无人问津,肚子又饿的不行,算了,还是先回去吧。

    一进门,我便开始抱怨起来:“娘,不知为何,我在集市吆喝了半天,也没人来买柴。”

    言毕,我直奔灶台,掀起锅盖,拿起锅里一个馒头就啃起来。

    熹夫人给我又舀了一碗热水,说道:“慢点吃,别噎着。”

    “今天这集市上不仅连半个人影也没有,大街上还四处飘着白幡。”

    “什么?”熹夫人吃了一惊,急忙推门出去,果不其然,满城尽是白幡。

    “娘,你这是.......”

    “娘久居宫中,岂能不知,这满城的白幡,定是这宫中有王侯离世啊,不知是哪位?”熹夫人说道。

    “什么?不会吧!娘您稍后,待我去打听打听。”

    “嗯,那你小心点。”

    我一路小跑来到城门口,刚好见一守卫在巡逻,便上前问道:“这位差大哥,敢问这满城都飘着白幡所为何事?”

    那守卫看了我一眼,说道:“你这小子,我看你是过昏头了,天大的事你竟然不知道?”

    “啊!真不知道,请大哥告知。”我继续问道。

    “前日宣王驾崩,全国上下戴孝十日,现在尚衣局正在挨家挨户发放孝服呢,估计一会就要发到你家了,回家等着吧。”

    “是!是!是!这就回去。”

    我急忙跑回家将这消息告诉熹夫人。刚进屋,熹夫人就急急的上前问道:“打听到了吗?”

    我喘了一口气,说道:“是宣王驾崩了!”

    “什么!”熹夫人说完,浑身一颤,手中正缝补的衣物掉落到了地上。

    “娘,您为何这么紧张?”我连忙将衣物捡起,不解的问道。

    “蝉儿,你有所不知,当年要不是宣王力保我们母子二人,恐怕咱们早就成了一对孤魂野鬼了,今日,宣王驾崩,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若新王登基后,有人在朝中奏上一本,你我母子恐怕真的要性命难保了!”熹夫人缓缓的说道。

    “这冤有头债有主,我们母子一没害人、二没干政,为什么要杀咱们啊?”

    熹夫人摇摇头,叹道:“哎,如今你我母子二人又出不去这西叶城,只能在此听天由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