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道士读书人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酆都鬼城

时值入秋,风高气爽,遍地呈金黄。

    山地上,杂草丛生。一只红腹锦鸡款款走来,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长尾曳地。一边踱步,一边伸着小脑袋四处张望,目光极其繁锐,余光却是盯着前方不远处,一把散在地上盖着“大帽子”的金黄麦子。所谓帽子是一顶竹编制成的簸箕,约二尺见圆,簸箕由一根树枝斜撑着,树枝上绑着一根长绳,绳子一直延放到一个山洞内,麦子就在簸箕底下。

    山洞洞口,露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光头,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洞外那只红腹锦鸡,手里死死拽着那根长绳。看着那只觅食而来的山鸡,越来越接近自己顿悟出来的“捉鸡大阵”,小和尚一脸期待。只等山鸡走进陷阱,只须将手中的绳子一拉,簸箕没了树枝支撑,就会盖下山鸡。

    一步,两步……小和尚默数着山鸡的步子,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想到晚上又有山珍野味可食,狠狠地吞了一把津水,浮想联翩,差点就要欢呼雀跃。这山鸡机贼得很,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逃蹿而去,自己双脚又难敌四足,都好久没开荤了……

    我佛保佑,可一定要让小和尚我捉到这只山鸡,到时我分一半孝敬您老人家……小和尚心中暗祈。

    可赞我佛慈悲,就在那只红腹锦鸡抬脚要迈入之时,忽然机警一顿,接着“扑,扑”两声急速飞奔入林中,逃遁不见。

    红腹锦鸡消灭不见,洞外却多了一个身穿淡黄长裙的少女,头上扎着两个辨子。

    看着奔跶进来的小姑娘,小和尚哭丧着一张脸,声音带着埋怨:“姐姐,你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啊!到嘴的肉都被你吓跑了。”

    看着嘟囔着嘴的弟弟,小姑娘俯身伸出手晃了两下他的小光头,开口道:“弟弟,是不是很久没吃肉啦?”

    “是啊!”

    “是不是觉得寺里的伙食不好啊?”

    “是啊!”

    “是不是觉得寺里的大光头都很无趣啊?”

    “是啊!”

    “那我们下山去吧!”小姑娘一脸狡黠地看着她弟弟。

    小和尚明显一愣,眨巴眨巴眼睛说道:“可是师父不让我们私自下山啊。”

    “师父不是不在吗,方丈师公不会知道的,我们偷偷地……”小姑娘循循善诱,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了一个偷溜走的作动。

    小和尚皱眉道:“可是小和尚还得刻《金刚经》呢,一天一字。”

    “你可以现在多刻几个字啊,这几天寺里的僧人大多下山帮村民们割麦去了,我们早去早回,他们不会知道的。”

    看着小和尚还有点纠结,小姑娘起身叹了口气,说道:“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山下那叫花鸡啊,盐水鸭啊,驴肉火烧啊,冰糖葫芦啊……”

    “姐姐,我们快走吧,呆会天该黑啦。”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弟弟已经跑出了菩提洞,小姑娘会心一笑。

    ……

    酆都之所以有鬼城之名,缘起两百年前,有前朝悍将顾文夔久攻雄城酆都五六年不下,待攻陷城池之日,丧心病狂凶性大发,竟下令全军屠城!军令如山,不敢不从。兵士们在城中剿杀红了眼,不论老少妇孺,提刀就砍,拿枪就刺,毫不留情。

    到了第三日,屠尽酆都县城中数十万生灵,尸堆如山可筑京观,血流成河可覆长江!

    自那以后,酆都城内寸草不生,寸土带悲,阴气之盛直冲斗牛,无论白昼,城中都能隐约听到有万鬼哀嚎悲鸣。飞禽不敢掠其空,走兽不敢步其地。

    城中草木皆鬼!

    直至大律太祖皇帝姬淳厚推翻前朝,登基为帝后,令巴蜀郡郡守请九百九十九位高僧到城中诵经超渡整整七个日夜,也只是渡化其一二,可见其鬼气之森,阴气之盛。

    当时皇帝姬淳厚只得颁下圣旨,请龙虎山天师府摆下劳民伤财的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宴请鬼神,天师主法,皇帝亲祀,才逐渐安抚平息住这数十万鬼魂。最后还在城楼之上悬一巨幅天师符箓,并且有历代龙虎山高功真人镇守,外人不得踏足。

    百年以降,那道天师府大符箓至今悬于城楼之上,酆都也以渐渐恢复昔日繁华。不过,二百年前的数十万条无辜生命,怕是已成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深夜,万物入眠寂静。冷冷银辉之下,依稀可见有几道黑影从酆都城中迅速向四周飞蹿而去,消失不见。

    次日清晨,艳阳斜空。一袭白色袈裟的李得禅出现在城门外,抬头看着这座雄伟城池,低颂了一声佛号。

    忽的,一声“嗬嗬……”低鸣响于耳畔,不知起于何处,过路行人更是无法听晓。白衣僧人李得禅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破碗,碗中有宝光流动,光华之中依稀有一点红。

    李得禅像自言自语般对着手中的破碗说道:“这里是酆都县城,虽然没了百年前的滔天鬼气,这几日却隐有阴气弥漫,不易察觉。你属阴魂,自是能心生感应。”

    又一声“嗬嗬……”传来,却是起于碗中,有口难语人言!

    李得禅莲步轻迈走入城中,口中平缓说道:“此次顺道前来,一为探察城中古怪,二为拜访城中旧人。”

    酆都城楼偏房内,一个魁梧的中年道士盘膝而坐在石床之上,身穿黄色道袍,头挽道髻,长相粗犷满嘴虬须,后背一柄桃木剑,腰间别着一个紫色葫芦。这魁梧道士忽然起身,走向门外。

    门外立一白衣僧人,双掌合十,低眉顺眼。

    “还以为是谁呢,敢悄无声息的跑到这来,原来是你这秃驴。”魁梧道士不仅长相粗糙,说话也大大咧咧的,丝毫不将这尊佛门罗汉放在眼里。

    魁梧道士用虎眼上下打量了和尚一番,开口如洪钟:“空手来的?”

    白衣僧人李得禅有些纳闷了,这年头的人怎么都这般势利,这修道之人和那昆仑山上的一个德行,老是想着喝我的酒,真当酒水不要钱啊!

    走进楼屋内,李得禅也不客气,来到桌前直径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放在鼻前嗅了嗅,茶是粗茶,水是凉水,怎能与昆仑山雪菊相提并论。

    “你奉命镇守此禁地,我是怕你喝酒误事!喝茶多好啊。”

    不知是不是真的口渴,白衣僧人一饮而尽,还不忘发至肺腑地赞扬一番“好茶,好茶。”

    “喝酒误事?道爷我修为境界比不上你,论喝酒,道爷我能撂倒三个佛门罗汉!”魁梧道士豪气冲天。

    这身形魁伟的中年道士姓赵名垚,是龙虎山外姓天师,与座下道童已经在这酆都县城中镇守了十余年之久,天师府放心让他镇守于此,自是有其长处。平日无事,这赵垚就喜欢独饮作乐,自诩千杯不醉。上任镇守于此的天师在回龙虎山赴命时,就笑称:“酆都满城皆鬼,如今再加上你一酒鬼,也算一家团聚啦。”

    “近日城中可有什么古怪,我怎么瞧着有些许不正之气?”李得禅开门见山,语气不紧不慢。

    赵垚一屁股坐在白衣僧人对面,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咧咧道:“有道爷在这,有啥个子妖魔鬼怪敢逞凶?再说,没点阴森之气,这能叫鬼城。要说古怪的话,这几日城中倒是多了些祁连山的崽子走动,也许是晓得道爷在这,倒也安分,不曾惹事。”

    “祁连山……”李得禅跟着念叨了一句,微微皱眉。

    “这几年魔道势微不振,几个跳梁小丑也折腾不起什么大风浪。‘放心’且放心,如城中真有风吹草动,道爷第一时间知会龙虎山。”赵垚说完,喝了一口茶,刚到嘴里未及品味,虎眼一瞪“卟”的一声便瞬间喷出,差点吐了白衣僧人一身。

    “他奶奶的!这道童又死哪去了,茶叶也不知道换一下!”

    城楼正门之内,一个眉目清秀的小道童,正在对着供桌焚香叩拜,忽然听到隔壁偏房传来一声虎啸,如闻鬼叫,立马逃之夭夭……

    供桌之上,不立神祇不立龛,只有一幅巨大的天师府符箓悬于中堂之上,天机盎然玄之又玄。符呈金黄色,布满蝌蚪符文,上书“都天神位镇煞,龙虎天师勅鬼”,两旁青灯长明,中间高香常焚。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