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石源记
字体: 16 + -

第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接骨

来到丙字病房,先前问过话的大嫂还在这守着,蛮尽心的,一见石一凡进来,赶紧的迎上来:“小石大夫,您忙完了?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我家隔壁的肖大伯,把胯子摔伤的。”肖大伯是富阳一家茶楼的老板。

    点点头,石一凡走到病床前,肖大伯五十来岁,边哼哼边给石一凡打招呼:“小石大夫啊,早点找您就好了。我可是听说了啊,您刚才在给一个难产的做什么手术?我是刚到这儿就听到了孩儿的哭声了,可是那个难产的生下了?”好嘛,自个还在哼哼呢,还在关心别人。

    石一凡笑着应道:“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掀起被子看了一下病人的情况,不容乐观。右侧胯部浮肿,大腿以下皮肤红中透紫,这是血管被伤及到了,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如果时间长了下肢就会坏死,到时就只有截肢一途了。

    给病人检查一番,确认病人可以接受手术,但是有一点石一凡还得说清楚:“您这是摔得很了,胯骨严重断裂,造成下肢气血不足,非得进行手术不可,否则,最好的结果是截肢,但是我不得不说,就是截肢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你不能把整个胯部都拿掉。”

    看病人及其家属一脸的期待,石一凡又是说道:“不客气的说,在我这进行手术,是您的唯一希望。但是有一句话我还得说在前面,风险时刻存在,我不是神仙,不敢保证一定成功。哪种说你既然接手了就要冶好,出了事你就要承担什么后果,等等这样的话,我想那一定不是病人说的话。这里有一份《手术同意书》,您如果愿意在济善堂接受手术,就请家属在这上面签字画押。”

    病人的家属有他的夫人,还有三个儿子,这听了石一凡的话,十分的纠结,如果还是象前面那样冶的话,其他的大夫也说了后果不容乐观,可是这手术听都没听过更没见过,只是这两天才晓得济善堂的小石大夫有这个神技。

    家属商量了一会,济善堂不是有两位做过手术的吗?做了还都不错,于是下定决心把《手术同意书》给签了,由大儿子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画了押,然后递给石一凡。

    病人家属同意做手术,石一凡马上给钱管事讲了这事,还有手术中要用到的东西,钱管事就立即开始了准备。

    石一凡就问家属:“除了你们外,病人的直系亲属还有谁?”

    这看病还问亲属?李夫人就说了:“我和老爷除了这三个儿子外,还有两个姑娘,都出嫁了,老爷有一个兄弟和妹妹,都在外地,剩下的就是孙子辈了。”

    石一凡就给他们解释:“病人手术的时间长,失血较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而这个最好是直系亲属来贡献血液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资格,还要看他的血与病人的血是不是相溶,不相溶的就没用。”

    如何检测血液的血型?前几天定做的手术器械里有一个简易的显微镜,拿回来时在晚上试用了一下,让石一凡非常之满意。

    在做血液试验时,先是取了自己的血样,滴一滴在水晶片上,用另一片水晶片夹住放在显微镜的物镜下,石一凡就凑到显微镜的目镜上看,调整了位置,水晶片上原来的模糊变得清楚,红色的液体里面布满了游动着的小气泡,难道这就是血细胞?

    再仔细看就发现,这些血红色的小气泡有大有小,数量多的是中间有凹陷的红细胞,应该是红血球。大些的中间有核的应该是白血球,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就是血小板了。

    又取了钱掌柜和钱管事的血样,他们是父子吗。将父子俩个的血样分别滴一滴在同一块水晶片上,石一凡在显微镜下看到两种血样合在一起时没有变化,难道说这就是同型血的表现?

    又取了自己的血分别与老师、师兄的血配对,就不一样了。在红色的液体里象圆饼子一样的红血球破裂,血红蛋白从血细胞中流出,这就是溶血反应。所以说,只要是不发生溶血反应就可以输血了。

    为了保证准确性,石一凡又请大夫们及其家属贡献了血样,分别做了试验,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用这个做血液鉴定,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病人家属听说要取血,虽然不理解,但是事关老爷的生命,就没有不答应的份。先从三个儿子开始,用取样管分别取了父子四人的血样,做好记号,在手术间里面的一个台子上,用显微镜将三个儿子的血样与父亲的血样进行配比,结果有一个发生了溶血反应。这让石一凡高兴不已,有两个合乎要求,说明手术有了保障。

    适合的是大儿子和小儿子,石一凡出去之后就告知了结果。

    石一凡开始没注意,后来看老头老太太的眼色不好,二儿子要哭的样子,一想就明白了,这是误会了。于是就费了几句口舌解释一下:“每个人的血都有一定之规,称之为血型,只有相同血型的人,才可以进行输血。并不是说子女和父母就一定是一个血型,有的是与父亲是一样的,有的是与母亲是一样的,也有的与父母都不一样,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

    病人的情况不容乐观,必须立即进行手术,现在有了血源,石一凡就决定手术时间定在晚上。这一次手术是个大手术,需要两位助手,大夫们一听都是竞相争取,最后还是钱守仁发了话,齐忠书和秋裳大夫上了一次手术台,这次就黄伯安大夫和王世晟大夫上了,李骧大夫擅长针炙,请他为手术保驾,万一病人在手术中途苏醒过来,就用针炙进行麻醉。

    这会天黑了,石一凡先给病人开了消肿止痛的药,嘱咐在手术前别进食。济善堂的众人抓紧时间吃饭,各项准备事项也在钱管事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石一凡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边吃边想手术的细节,等他来到手术间时,病人已经趟在了手术台上。

    此时的手术间内略显忙禄,人多,事多。由于要在手术途中进行输血,还在手术台旁边加了一个临时台子,方便供血者趟在上面。

    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才在吃晚饭时讲过,手术如何进行,助手如何配合,石一凡是预先讲了一遍,大夫们都是十分敬业,这会儿是忙而不乱。

    最后一次查看病人的情况,石一凡朝手术一助黄伯安大夫点一下头,黄大夫就从二助王世晟大夫手中接过盛有云梦散的汤碗,给病人喝了下去。

    消毒、给病人摆好体位,固定,插入导尿管。一切准备好。手术间里面四周点了八根牛油大烛,专用的手术灯箱被悬吊在手术台的上方,照在手术台上异常明亮。

    穿戴好的石一凡扔下消毒后的擦试手巾,走上了手术台。按照手术方案是从病人右胯的侧后方开口,要打开整个胯部,将破碎的骨头连接起来,将断了的血管接续,还有神经的修复,这要的时间不短。

    站直身躯,深吸口气,石一凡动了。只见他右手轻轻的划过,病人的右胯就出现一条血线,早就准备好的黄大夫手拿吸血布擦干,石一凡三刀下去,就见到了骨头。

    仔细清理开放视野,用拉钩分开,用止血钳夹住几个渗血的血管,病人的胯骨断裂部位暴露出来,是最薄的地方裂了一个大口子,边缘部位还有一块三角形的破块,刺烂了下肢动脉血管,造成下肢缺血。

    这里还有不少的淤血,石一凡先是将下肢动脉血管上端找出来,用止血钳夹住,然后清理淤血,再将下肢的动脉血管下端找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血源补充了。

    病人的小儿子先上了旁边的台子,这个台子要高于手术台,横在手术台的下首上面,这样就不占用有限的地方,而且血从上方往下流,流速就高,要控制好流速还要控制好血量,输血多了供血者有危险,这事就交给三助王大夫了。

    王世晟大夫用大号针头从供血者手臂上抽血,血从针头流经鸭肠制作的输液管,尾端是一个细鹅毛管做的插管,等血液流过来后,就把这个插管插入病人的下肢动脉血管,用缝合线扎好。连接好供血管后,病人的下肢开始有了明显变化,肌肤颜色由深慢慢变浅,而这个变化在灯箱的照耀下让旁边观摩的人都发出了一片惊叹声。

    手术继续,解决了下肢的临时供血问题,石一凡开始处理骨头了。先是把破了的骨片连起来,怎么连?这时代可没有钛合金,没有钢板、钢钉,但是石一凡有办法。见过修补瓷器吧?就是那样,在骨片的两个断裂端上用木匠用的钻子钻孔,再用缝合线穿孔捆扎进行连接。

    这可是一个体力活,让第一次做助手的两位大夫累得汗流夹背。好不容易修补好了破片,这时候发现供血者出了状况,全身发冷,脸色苍白,石一凡立即停止了供血,换人,大儿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