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修仙记
字体: 16 + -

第十章 隐士张亦凡

    sat sep 24 08:28:17 cst 2016

    好泠呀!张亦凡被冻醒了,他钻出睡袋,看着那已成灰烬的篝火,这海拨四千米处的气温,晚上差不多有零下几度了。都四月份了,怎么积雪还没化完呀?

    他烧了点开水,就着压缩饼干对付了一下就上路了。

    只是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快,根据这一路观察的结果表明,今天不能再跟着峡谷走了。之前峡谷中有栈道,而没有栈道的峡谷跟本就是条绝路。

    峡谷中的江水冰冷刺骨,脚放下去几分钟都受不了,而且又深又急。还经常有几米甚至数十米高的瀑布,因此走水里就两字(找死。)

    两岸又多绝壁,从水面到山崖高处有很多整块的巨石。别说路了,小树都见不到几棵,恐怕猴子来了也要抓瞎!

    既如此,就只能沿着山脊走了。山脊上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四周俱是此起彼伏的山峰,有的如林海雪原,古木满山,有的植被稀少,成片的高山草甸,风化的岩石滚落成坡。

    朝阳初起,使得远方高大的飞来峰群萤光灿灿,而中间最高峰的太子城更是金光耀眼。这飞来峰群据说蕴含大量的”金,银,铜”等金属物质,含量很高。在明末时就有刘天官受命在此采金。(有好事的书友可以百度一下,龙门山太子城,有图为证,图片上的太子城真的闪闪发光哦。)

    最为奇特的是,只有飞来峰群山有矿脈,出了这飞来峰,再也沒有丁点的金属物质。这现象曾让一批砖家百思而不得其解,使这千古迷题流传至今!

    张亦凡踩着半厚的积雪,艰难的行进在崇

    峻岭之中,一路披荆斩棘。坚定不移的向着太子城方向而去,太子城那伟岸的身形指引着他,让张亦凡不会迷失在这纵横阡陌的群山之间。

    这一路险阻甚多,地形复杂,有的刚穿越雪原,前方就出现一道断崖,只有倒回去从旁边绕过去。有的刚穿过丛林,前方又出现一条小河,只有架一根倒木为桥,颤颤危危的走过去。

    还有的地方是一整片的金竹林,绕都绕不过去,只能猫着腰,钻狗洞一般,从密密麻麻的竹林兽道中通过。兽道分叉又多,错宗复杂,根本就是一座天然迷宫,张亦凡几次爬上竹林中的大树上辨明方向,才走出这迷宫。只是这身上的衣物就……

    这样走了两天,终于到了飞来峰脚下。依照藏宝图中指示,宝藏就在这太子城南面的一处峡谷之中。宝藏在望,张亦凡内心的非常激动。而当他拿出地图细细对比时却发现什么叫行一百而半九十。

    太子城之南大大小小有七八条山谷,而那水墨画地图画得也太抽象了。就算吴道子前辈复生,怕也认不出这个画的是那一条山谷!

    所以呢,张亦凡高兴的太早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打算对这一片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需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足够的运气,能不能寻得宝藏就要靠天意了!

    好一处桃源之地,张亦凡到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面积有十来平方公里左右。这里由于四周的山峰挡住了寒风,加之地势较低,居然形成了小气候,不说温暖如春,到也相去不远。

    这里由于比周边地区温度高了那么十来度,里面聚积了很多小动物,小盆地中间有一条小溪,水源也不缺。各种山药,黄精,玉竹,木耳……之类可以食用的山珍更是不少。

    ”这个地方不错,要是以后想要隐居世外的话,这到是一处绝佳之地。”张亦凡自言自语道,”不过现在正好,我也学着做一回隐士。”

    张亦凡寻了一处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岩洞,岩洞不大,只有七八平米,还比较干燥。他用松枝烧出烟火,好好的薰了一遍,薰走了虫子和异味。再往洞里一个小平台上铺上干草当床,又在洞口上面用带着绿叶的树枝一盖。既能遮风挡雨,又隐蔽安全的小窝就成了。

    张亦凡晚上在他的小窝內燃起篝火,烤着野兔,煮着药膳,过得那叫一个美呀!他查看着现在几乎无用的地图,摇着头喃喃自语道:”我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个窝不错,食物也不缺,每天出去找一片地方,晚上再回来。十天找不到就一个月,一个月找不到就三个月,我就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