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修仙记
字体: 16 + -

第九章 大美九项山

    fri sep 23 08:53:45 cst 2016

    张亦凡脚下生风的走在岳家山峡谷内的古栈道上,恨不能明天就能到达太子城。

    据张亦凡昨晚对照地图来看,这条峡谷算是什亭江的主流,从地图上看是由太子城东面近百里处的分水岭曲折而下,其中太子城南面也有几条峡谷汇入主流。

    整个流域支流众多,千沟万豁。不过现在这古栈道一直在峡谷内,这古栈道在地图上居然沒有标注,要不是那小店老板好心提醒,还真容易错过。

    如此只要顺着这古栈道一路向上,快到分水岭时不再走古栈道,需从左边几条支流中找出一条能到太子城南面的路。

    张亦凡一口气走了二三十里地,到了一座铺着木板的吊桥处。这栈道开始在峡谷右边的山崖中,现在从吊桥过渡到了左边。

    站在这里看下面简直深不见底,山风在耳边吹得呜呜作响,还有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什亭江。

    因为这里峡谷两岸以收得极为狭窄,两岸的树木拼命的向中间生长,上面还好,下面深涧中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

    张亦凡玩性大起,抱了一块大石从吊桥中间扔了下去,结果过了六七秒才听到”噗通”一声落石入水的巨响。

    他又在吊桥中间使劲晃悠了几下,晃得木板吱吱作响,重温了一下在公园的吊桥吓女孩子的感觉。可惜如今是只身一人!

    他有时仰望着重重山峰,以为最上面与天相接的那座就是最高峰,然而在三弯九拐之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座更高的山峰。如是数次,直至出现银白色的雪峰,定格在了雪天之间,似乎亘古不变……

    此情此景,正应了《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句诗中的意境!

    而那栈道忽高忽低,随地形而变,有时连上数百级的阶梯,有时又下降到江边。而江水清洌甘甜,不见一丝杂质,在深几米的水潭中,也能清晰看见底部几片枯叶,被暗流带着打旋。这是满江的农夫山泉,张亦凡也顺便喝个水饱,再灌了一壶路上喝。

    张亦凡继续向着大山深处进发,一路风景美不胜收。各种飞瀑流泉,无雨挂虹。此时春夏之交,谷中高崖上,栈道边,随处可见奇花异草。各种黄精,玉竹,首乌也不在少数!

    树高有两三米的杜鹃花正当红艳,尤如一簇簇火焰般点缀在这峡谷四处,更添惊艳之感!忽尔一阵疾风扫过,带出漫天花雨,让人心旷神怡,似乎要美得触动灵魂,使他更向往人生的美好!

    如此渐行渐远,跨过了五座吊桥,行进了一百多里地,两天后终于到达分水岭,这里算是南北分界点。到了这个高度,地形也大有变化。

    此地海拨有四千米左右,大片的高山草甸,风化乱石滩,远处雪峰下还有一个碧蓝的小海子。张亦凡惊呆了,他从来没见过如此高原美景。

    (这一路所行所见是笔者在龙门山的亲身经历,让人遗憾的是地震后,这山中栈道已毁,非巨大人力物力不能重建)

    张亦凡站分水岭的雪地里,眺望着远方如龙蛇般层层叠叠的群峰,入眼俱是银装素裹,玉树琼花!

    哦…………喔…………哦…………喔…………张亦凡对着茂汶方向的莽莽群山,噱叫了足足两分钟,他涨红着脸,又大声的喊到:

    我……来……了……本……山……人……来……了

    然而根本就沒人理会这个疯子,回应他的只有左右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静静的俯视着这个蝼蚁一般的小人物!

    张亦凡疯玩了一阵后,太阳也停落在一座高大的雪峰之上,印射出金银相间的霞光,他遂寻了一处背风的山崖下生火扎营,煮着顺手挖来的几根黄精和玉竹,换水两遍后加点米和牛肉干熬成粥,就成了上好的营养晚餐。

    一夜无话,张亦凡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向着无人且无路的太子城前进……

    (这一章写的是四川龙门山中真实的风景,有驴友的话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