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生
字体: 16 + -

第31章 洛阳铲使用指南

    白兴将三根螺纹钢管接在了黑金刚石铲头上,在第一个探眼处下了铲。

    只见他双脚分立而站,双手持铲,不停的戳第一个探眼的位置,当洛阳铲的铲头打进地面半尺之后一切就仿佛水到渠成了一般。

    洛阳铲随着不停的被提起和戳下,利用惯性轻而易举的打入了地下,由于铲头是半月牙形,在下铲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停的旋转铲头,这样才能打出一个圆形的探洞。

    在外人看来这也许非常的简单,但实质上洛阳铲的使用需要不断的练习。

    很多新手会发现第一筒土还没提上来双手已经磨起水泡了,或者是由于对洛阳铲的把持不够稳打到两三米的时候洞开始变成弯的,使得下面的土提不上来,这样的洞就变成一个废洞,又要重新开始打,还有的新手不会均匀地旋转铲头,使得打出来的洞变成椭圆形。

    张九天这才明白为什么和白兴握手的时候能感觉他强大的手劲,此时他的手像两只铁钳子一样钳住洛阳铲的铲把,两只胳膊像打桩机一样操控着洛阳铲,没用五分钟,铲子已经打下去两米多深了。

    其间提上来好几管土,被洛阳铲提上来的土就像一截一截泥土制成的棒子,是笔直的圆柱体,白兴没有去看那些被提上来的土,而是把他们依次排列在探洞边上。

    他又往洛阳铲上接了三根螺纹钢管,还没接第四根的时候,突然他们都清晰的听到“当”的一声,洛阳铲的铲头好像铲在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上。

    白兴也停了下来,慢慢的把洛阳铲提上来。

    白子棋刚要打开手电去看铲头就被白兴制止了,只见他把洛阳铲的铲头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是石灰岩,打到岩层了,入口不在这,去下一个探眼。”白兴说。

    几个人不免有些失望,朝着第二片区域走去。

    “这样我们得打到什么时候啊?”王明问。

    “说快也快,六片区域,最多下六铲,这里岩层上面地表的浮土大概在两三米的深度,这些土我们都管它叫生土,刚才提上来的那些土如果你们把它掰开会发现横截面土的颜色是均匀的,而如果提上来的是墓葬的封土,横截面土的颜色就不均匀,我们管这种土叫熟土,也叫五花土。”白兴说。

    “那你刚才提上来的土看都不看你怎么知道他是生土熟土?”白子棋问。

    白子棋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学生其实明白洛阳铲的使用方法。

    洛阳铲是1923年中国河南一个叫李鸭子的村民发明的,李鸭子靠盗墓为生,有一天他在集市上看到包子铺的老板在给地上打洞用来插自家的招牌。

    李鸭子被包子铺老板用来打洞的东西吸引了,一个月牙形的铁钎子,每打入地上一点都会带出土来。

    深谙看土寻墓的李鸭子一眼就看出这东西能用来找墓,于是找了一个叫陈印娃的铁匠,以那个包子铺老板的铁钎子为雏形,世界上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

    洛阳铲最早的作用就是用来盗墓,可很快洛阳铲就用在了考古上。

    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亲眼看见盗墓贼用洛阳铲探墓之后洛阳铲便开始运用在考古钻探上,在中国许多重大考古发现中洛阳铲都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有的读者可能觉得奇怪,中国自古就有盗墓贼,摸金校尉的说法就是从曹操那来的,古代盗墓贼就没有洛阳铲吗?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工具,明代时期有一种叫铁锥的盗墓工具,和洛阳铲有异曲同工之妙,盗墓贼用铁锥打入地下从提起的土判断是否有墓,可显然没有洛阳铲好用。

    白子棋发现白兴使用洛阳铲的方式和课本上讲的不一样,自然觉得很奇怪。

    白兴回答说:“只有菜鸟才会去扒开那些土看颜色,我凭手感就能知道是生土还是熟土。”

    也许这就是盗墓和考古的区别,盗墓讲求的是效率为先,经验丰富的盗墓贼效率很高,能感觉的就不用看的,而考古讲求的是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就算是再有经验的考古专家,即使用手就能感觉得到,也要扒开提上来的土拿着放大镜好好观察,找到其中的证据才肯罢休。

    他们又在第二个探眼下了铲,结果和第一个一样,在两三米深的地方打到了石灰岩岩层。

    可第三个探眼打了两三米还没打到岩层就被放弃了。

    几个人非常的不解。

    白兴解释说:“这座陵墓是凿山为陵,是在山体的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墓穴,然后再用封土回填,这半山腰上两千多年的浮土顶多一两米厚,如果往下三米还打不到封土就可以排除了。”

    白兴所说的浮土就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土层,往往非常的均匀,洛阳铲打下去手感夯实,而封土是墓葬封闭时快速回填的土,土质不均匀,下铲的时候有深一下浅一下的感觉。

    白兴开始打第四个探眼,当洛阳铲下到三米深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了手感的不同。

    “有了!在这!”白兴很兴奋,但语气依然非常的镇定。

    他不停的往洛阳铲的铲把上拧螺纹钢管,此时铲把上已经首尾相连了10根螺纹钢管,十分的沉重,由于铲身有几十斤重,封土土层又不夯实,所以铲子下的极快,可往上提土就费了劲了,将近6米长的铲把不能一下子提上来,只能提出来两米就把提出来的钢管先拧下去。

    当铲子提上来的时候他们发现铲头带出来的东西黑乎乎的。

    “卧槽!这是什么?!挖到煤矿了?当煤老板也不错!”王明说。

    “煤你个头,这是碳粉,墓葬封土中铺一层碳粉是用来隔绝水气的”白兴说。

    探铲继续往下打了一米多深之后,他们发现铲头又提上来了白色的东西,黏糊糊的。

    “这就是白膏泥,墓葬封土中用来隔绝空气的,墓葬保存的好不好全看这个东西。”白兴说。

    从洛阳铲提起的白膏泥的深度来看,这层白膏泥居然有两米多厚,这让一行人又惊讶又兴奋。

    他继续往下打,这时已经接上了第17根螺纹钢管,突然又是“当”的一声,洛阳铲的铲头好像撞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上。

    白兴把洛阳铲提上来闻了闻。

    “不会又打到石灰岩了吧?”孙启鹏绝望地问。

    “是圹砖,打到墓室的穹顶了。”白兴说。

    砖这种东西在现在非常的常见,有的初中生打架都能随手抄起一块板砖来,可是在西汉,砖只有王侯显宦才可以使用,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象征,老百姓盖房子只用石头和土垒墙,直到东汉时期砖才慢慢可以在民间使用。

    以白兴丰富的经验,铲头打到的是汉代圹砖无疑,圹砖主要是用在墓葬中有着精美纹饰的砖,先在砖坯上刻画图形和篆字,然后再入窑烧制,这也证实了墓主人就是一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他们跟随着线索找到这里,墓中葬着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燕王卢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