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下南洋
八月十八日,红星纺纱厂正式开业,一期二十张竹本纺纱机、二十名熟练的纺纱女工全部到位,这些纺纱工,都与红星纺纱厂签订了合约,只要每天完成工厂规定的纱锭数量,每月酬劳不少于八钱银子。
红星纺纱厂隆重的开业典礼中,并没有朱由检,他已经离开苏州,前往松江府。
从苏州府去松江府,不过两百里,朱由检一行都有快马,如果急行,不过一天时间,但朱由检为了考察松江府的纺织业,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三天时间,到达松江府城的时候,已经是午时过后了。
王慕九照例驻扎城外,朱由检只带着付小剑一众侍卫入了松江城,在一间叫做“海滨”的中等餐馆叫了饭食。
朱由检发现,这间餐馆储备的鱼虾特别多,连鱿鱼、扇贝等海鲜也是不少,一问才知道,这些鱼虾海鲜,主要来自松江府下属的上海县。
上海县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渔业资源特别丰富,送到餐馆的鱼虾,基本上都是活物,相当的新鲜。
这一路走来,朱由检感触最深的,还是松江府的纺织业,与苏州府十分类似,也是“家家有纺机”,纺纱已经成为松江府城乡百姓最主要、最普遍的一项收入。
朱由检在松江府只呆了一天半,离开之前,他交给付小剑一份文书,让他去找当地的锦衣卫密探,“小剑,将这份御令交给锦衣卫,让他十日之后,送去南京城,转交江南省省长田明达,告诉他,爷曾经来过!”
“爷,”付小剑习惯于执行朱由检的旨意,但这次他实在忍不住了,“爷来到江南省,却不召见田明达……”
“小剑,你不懂,”朱由检微微一笑,“爷不召见他,乃是要告诉他,江南省的新政宣传,严重滞后,爷不满意,他田明达明显是在观望!”
“爷,那田明达会不会……”
“小剑放心,现在新军已经接管了整个江南省的防务,他还没这么大的胆子,”朱由检倒背着双手,对付小剑说:“爷没有召见他,却命令锦衣卫前去传令,加上前几天朝廷传至南京的政令,那是告诉他,爷知道江南省发生的一切,之所以没有革职查办,乃是让他戴罪立功,田明达是精明人,他一定会明白的。”
“爷如此警告他,比田明达更英明!”付小剑垂手立在朱由检的身侧,“可是爷此次南巡,乃是微服,现在尚在江南,如果让田明达知道了,会不会泄露爷的行踪?”
“不会,爷是让锦衣卫十天之后,才赶往南京,十天之后,恐怕谁都不知道爷在什么地方,”朱由检秘一笑,“走,小剑,先找到锦衣卫,交待了文书,我们立即出城!”
“是,爷!”
松江府南城门外,王慕九等一众亲兵,已经备好马匹,朱由检跨上“雪火”,一扬马鞭,朝西南方奔去。
“爷,我们是去杭州吗?”付小剑紧紧跟随在朱由检的身后,但他的马匹,乃是普通的战马,脚力比不上朱由检胯下的“雪火”,他只能不断抽打战马,勉强跟上朱由检的步伐。
“先离开松江,到了浙江的地界,再沿途看看!”朱由检马不停蹄,只是稍稍放缓马速,免得侍卫亲兵们跟不上。
朱由检心中有些奇怪,好好的一个太湖流域,北部属于江南省的常州、苏州、松江,而南部的嘉兴、湖州却是属于浙江省。
沿岸的百姓,虽然同饮太湖清水,共食太湖银鱼,但分属江南、浙江两省,治政方略不同,一省长官的威势更是不同,在人治烙印颇深的大明,太湖南北会有什么不同吗?
朱由检出松江时,一路纵马狂奔,到了嘉兴地界,他才勒住马缰,将战马交给王慕九,让他带着亲兵和马匹沿官道南下,他则带着付小剑等侍卫们步行,扮做南下的商人,深入到官道两侧的农户家中。
一直行到嘉兴府,朱由检惊异地发现,除了中间隔着“嘉兴”二字的石碑,嘉兴与松江,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有农田跨过这座界碑,说不清到底是属于江南省松江府,还是浙江省嘉兴府。
最让朱由检欣慰的是,正像刘炳中所说的那样,嘉兴府与松江府、苏州府一样,百姓中也有大量的纺纱机。
朱由检绕道湖州,还未到达杭州城,他已经确信,环太湖流域,已经是大明的纺织基地,只要自己利用后世的经验,经营、引导得当,完全可能成为大明的纺织革#命的发源地。
现在的环太湖流域,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纺织工人,技术相当熟练,又有大量的富商大户,资金也是相当富裕。
唯一的欠缺,就是工商业主们的科技意识。
苏州的红星纺纱厂,就是朱由检在环太湖流域种下的第一粒种子,而苏州府的专利局,则是朱由检为了加快种子萌发,在浇水、施肥。
但朱由检现在主要是调研,一旦回到京师,才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促进新政在中五省、南五省的推行,打造环太湖“纺织工业区”,加快整个大明的羽化。
他这次南巡的目标,还不是这块古老的大陆,而是大明新收复的南洋。
和在江南省一样,朱由检没有惊动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只是派王慕九以皇家第一军军长的身份,拜会了驻扎在浙江的第三十三军军长左辅。
离开杭州后,朱由检并没有在浙江省南部停留,而是沿着官道直奔福建。
从浙江省南部进入福建省,第一块土地便是建宁府,这里还有官道,但官道又窄又弯,高地不平,与浙江省的官道,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浙江与福建,清晰地展现在朱由检眼前。
如果不是骑马,而是骑着自行车,到了福建,基本上就没路了。
这还是东部的丘陵,如果进入西部的武夷山脉,还不知道是啥样子,难怪福建的百姓常常逃亡海外,如果待在福建,不是穷死就是饿死,更有可能因贫困而饿死。
朱由检一直皱着眉头,沿着官道行到福建省首府福州,福州府北部的官道稍微宽直些,但放眼望去,田野虽然一片青绿,却既不是小麦,也不是水稻,而是不知名的大量杂草。
即将进入南方的收获季节,但农田里却少有农人在侍弄庄稼,“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福建省没有农民了吗?”
“爷,这里全部是山地?”付小剑跃下马,扒了两颗青藤,“这种土地,怕是长不出庄稼吧?”
“山地?”朱由检仔细一看,附近果然都是丘陵、山地,虽然海拔不高,但大山连着小山,小山连着丘陵,连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没有,难怪福建的官道难修!
“走,去远处看看!”
朱由检纵马奔腾了三十余里,到处都是一样的地形,这才明白“岭南”二字的含义,汉人通常将福建以南地区,称“岭南”,含有未开化的意思,现在看来,岭南不仅语言难懂,与中原地区差别巨大,地形上更是蛮荒之地。
原来大明不仅有京师、有环太湖,还有岭南,不知道云南、贵州、广西又是什么模样,就是四川,此刻怕也是山峦叠嶂、蜀道难于上青天吧?
不过四川成都至陕西凤翔的水泥大道已经开通,四川很快就会与中原地区连成一片,最困难的还是南方五省。
朱由检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小剑,我们就在此处扎营吧!”
“爷,我们不入福州城吗?”付小剑好奇地问了一句,朱由检此次南巡,每过一府,都是入城闲逛,这样既能看到城外的农田百姓,又能看到城内的商业发展,怎么到了福州城,却要在城外扎营?
“不入城!”朱由检将马缰交给身边的侍卫,抬步上了一块凸起的岩石,双目向四面扫视着,现在的福建,与未开化的土地差不多,他根本无心入城。
“爷,要不入军营小住吧,福建的军队,都是整编的新军,乃是爷与国防院直管的。”王慕九也下了马,来到朱由检的身边。
朱由检摇摇头,“扎营吧!”
“是,爷!”王慕九立即召集亲兵,“快些扎营!”
朱由检的大帐刚刚扎好,亲兵、侍卫们还在野炊,朱由检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给福建省长熊文灿写了一份谕旨:立刻勘测纵贯福建南北的道路,北与浙江、南与广东对接;登记丧失土地的百姓,尤其是军户,做好向南洋移民的准备;在福建的土地上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等新式农物。
因为没有随身携带玉玺,朱由检让付小剑将这份谕旨交给当地的锦衣卫,待朱由检离开福建十日后,再送入福州府,当面交给省长熊文灿。
离开福州,朱由检再没停留,一路直奔厦门。
厦门是南海舰队的母港,王慕九拿出朱由检在京师签发的盖了玉玺的圣旨,以钦差的身份向南海舰队讨要船只,准备从海上进入南洋。
从大明的内地去南洋,现在有两天航线,一是走西线,从广东的雷州出发,过琼州海峡,在琼州府停靠,再沿着安南的东海岸,航行至麻六甲;另一条走东线,从厦门出发,过台湾的淡水、大员两府,进入吕宋省,再沿着兰竹省,进入麻六甲。
现在的安南,与大明是敌非友,朱由检自然不会冒险走西线。
红星纺纱厂隆重的开业典礼中,并没有朱由检,他已经离开苏州,前往松江府。
从苏州府去松江府,不过两百里,朱由检一行都有快马,如果急行,不过一天时间,但朱由检为了考察松江府的纺织业,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三天时间,到达松江府城的时候,已经是午时过后了。
王慕九照例驻扎城外,朱由检只带着付小剑一众侍卫入了松江城,在一间叫做“海滨”的中等餐馆叫了饭食。
朱由检发现,这间餐馆储备的鱼虾特别多,连鱿鱼、扇贝等海鲜也是不少,一问才知道,这些鱼虾海鲜,主要来自松江府下属的上海县。
上海县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渔业资源特别丰富,送到餐馆的鱼虾,基本上都是活物,相当的新鲜。
这一路走来,朱由检感触最深的,还是松江府的纺织业,与苏州府十分类似,也是“家家有纺机”,纺纱已经成为松江府城乡百姓最主要、最普遍的一项收入。
朱由检在松江府只呆了一天半,离开之前,他交给付小剑一份文书,让他去找当地的锦衣卫密探,“小剑,将这份御令交给锦衣卫,让他十日之后,送去南京城,转交江南省省长田明达,告诉他,爷曾经来过!”
“爷,”付小剑习惯于执行朱由检的旨意,但这次他实在忍不住了,“爷来到江南省,却不召见田明达……”
“小剑,你不懂,”朱由检微微一笑,“爷不召见他,乃是要告诉他,江南省的新政宣传,严重滞后,爷不满意,他田明达明显是在观望!”
“爷,那田明达会不会……”
“小剑放心,现在新军已经接管了整个江南省的防务,他还没这么大的胆子,”朱由检倒背着双手,对付小剑说:“爷没有召见他,却命令锦衣卫前去传令,加上前几天朝廷传至南京的政令,那是告诉他,爷知道江南省发生的一切,之所以没有革职查办,乃是让他戴罪立功,田明达是精明人,他一定会明白的。”
“爷如此警告他,比田明达更英明!”付小剑垂手立在朱由检的身侧,“可是爷此次南巡,乃是微服,现在尚在江南,如果让田明达知道了,会不会泄露爷的行踪?”
“不会,爷是让锦衣卫十天之后,才赶往南京,十天之后,恐怕谁都不知道爷在什么地方,”朱由检秘一笑,“走,小剑,先找到锦衣卫,交待了文书,我们立即出城!”
“是,爷!”
松江府南城门外,王慕九等一众亲兵,已经备好马匹,朱由检跨上“雪火”,一扬马鞭,朝西南方奔去。
“爷,我们是去杭州吗?”付小剑紧紧跟随在朱由检的身后,但他的马匹,乃是普通的战马,脚力比不上朱由检胯下的“雪火”,他只能不断抽打战马,勉强跟上朱由检的步伐。
“先离开松江,到了浙江的地界,再沿途看看!”朱由检马不停蹄,只是稍稍放缓马速,免得侍卫亲兵们跟不上。
朱由检心中有些奇怪,好好的一个太湖流域,北部属于江南省的常州、苏州、松江,而南部的嘉兴、湖州却是属于浙江省。
沿岸的百姓,虽然同饮太湖清水,共食太湖银鱼,但分属江南、浙江两省,治政方略不同,一省长官的威势更是不同,在人治烙印颇深的大明,太湖南北会有什么不同吗?
朱由检出松江时,一路纵马狂奔,到了嘉兴地界,他才勒住马缰,将战马交给王慕九,让他带着亲兵和马匹沿官道南下,他则带着付小剑等侍卫们步行,扮做南下的商人,深入到官道两侧的农户家中。
一直行到嘉兴府,朱由检惊异地发现,除了中间隔着“嘉兴”二字的石碑,嘉兴与松江,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有农田跨过这座界碑,说不清到底是属于江南省松江府,还是浙江省嘉兴府。
最让朱由检欣慰的是,正像刘炳中所说的那样,嘉兴府与松江府、苏州府一样,百姓中也有大量的纺纱机。
朱由检绕道湖州,还未到达杭州城,他已经确信,环太湖流域,已经是大明的纺织基地,只要自己利用后世的经验,经营、引导得当,完全可能成为大明的纺织革#命的发源地。
现在的环太湖流域,已经储备了充足的纺织工人,技术相当熟练,又有大量的富商大户,资金也是相当富裕。
唯一的欠缺,就是工商业主们的科技意识。
苏州的红星纺纱厂,就是朱由检在环太湖流域种下的第一粒种子,而苏州府的专利局,则是朱由检为了加快种子萌发,在浇水、施肥。
但朱由检现在主要是调研,一旦回到京师,才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促进新政在中五省、南五省的推行,打造环太湖“纺织工业区”,加快整个大明的羽化。
他这次南巡的目标,还不是这块古老的大陆,而是大明新收复的南洋。
和在江南省一样,朱由检没有惊动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只是派王慕九以皇家第一军军长的身份,拜会了驻扎在浙江的第三十三军军长左辅。
离开杭州后,朱由检并没有在浙江省南部停留,而是沿着官道直奔福建。
从浙江省南部进入福建省,第一块土地便是建宁府,这里还有官道,但官道又窄又弯,高地不平,与浙江省的官道,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浙江与福建,清晰地展现在朱由检眼前。
如果不是骑马,而是骑着自行车,到了福建,基本上就没路了。
这还是东部的丘陵,如果进入西部的武夷山脉,还不知道是啥样子,难怪福建的百姓常常逃亡海外,如果待在福建,不是穷死就是饿死,更有可能因贫困而饿死。
朱由检一直皱着眉头,沿着官道行到福建省首府福州,福州府北部的官道稍微宽直些,但放眼望去,田野虽然一片青绿,却既不是小麦,也不是水稻,而是不知名的大量杂草。
即将进入南方的收获季节,但农田里却少有农人在侍弄庄稼,“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福建省没有农民了吗?”
“爷,这里全部是山地?”付小剑跃下马,扒了两颗青藤,“这种土地,怕是长不出庄稼吧?”
“山地?”朱由检仔细一看,附近果然都是丘陵、山地,虽然海拔不高,但大山连着小山,小山连着丘陵,连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没有,难怪福建的官道难修!
“走,去远处看看!”
朱由检纵马奔腾了三十余里,到处都是一样的地形,这才明白“岭南”二字的含义,汉人通常将福建以南地区,称“岭南”,含有未开化的意思,现在看来,岭南不仅语言难懂,与中原地区差别巨大,地形上更是蛮荒之地。
原来大明不仅有京师、有环太湖,还有岭南,不知道云南、贵州、广西又是什么模样,就是四川,此刻怕也是山峦叠嶂、蜀道难于上青天吧?
不过四川成都至陕西凤翔的水泥大道已经开通,四川很快就会与中原地区连成一片,最困难的还是南方五省。
朱由检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小剑,我们就在此处扎营吧!”
“爷,我们不入福州城吗?”付小剑好奇地问了一句,朱由检此次南巡,每过一府,都是入城闲逛,这样既能看到城外的农田百姓,又能看到城内的商业发展,怎么到了福州城,却要在城外扎营?
“不入城!”朱由检将马缰交给身边的侍卫,抬步上了一块凸起的岩石,双目向四面扫视着,现在的福建,与未开化的土地差不多,他根本无心入城。
“爷,要不入军营小住吧,福建的军队,都是整编的新军,乃是爷与国防院直管的。”王慕九也下了马,来到朱由检的身边。
朱由检摇摇头,“扎营吧!”
“是,爷!”王慕九立即召集亲兵,“快些扎营!”
朱由检的大帐刚刚扎好,亲兵、侍卫们还在野炊,朱由检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给福建省长熊文灿写了一份谕旨:立刻勘测纵贯福建南北的道路,北与浙江、南与广东对接;登记丧失土地的百姓,尤其是军户,做好向南洋移民的准备;在福建的土地上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等新式农物。
因为没有随身携带玉玺,朱由检让付小剑将这份谕旨交给当地的锦衣卫,待朱由检离开福建十日后,再送入福州府,当面交给省长熊文灿。
离开福州,朱由检再没停留,一路直奔厦门。
厦门是南海舰队的母港,王慕九拿出朱由检在京师签发的盖了玉玺的圣旨,以钦差的身份向南海舰队讨要船只,准备从海上进入南洋。
从大明的内地去南洋,现在有两天航线,一是走西线,从广东的雷州出发,过琼州海峡,在琼州府停靠,再沿着安南的东海岸,航行至麻六甲;另一条走东线,从厦门出发,过台湾的淡水、大员两府,进入吕宋省,再沿着兰竹省,进入麻六甲。
现在的安南,与大明是敌非友,朱由检自然不会冒险走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