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福妻喜种田
字体: 16 + -

第733章 全都封王,无缘皇位了

                      弄墨连忙将孩子往身后藏。

    楚皇对着孩子招了招手,说“来,到爹这边来。”

    恭倾对弄墨说“娘,不要害怕,爹爹不是坏人。”

    “你……”弄墨震惊的看着孩子。

    恭倾拉着弄墨就朝楚皇这边走。

    楚皇将孩子给抱了起来,伸手去牵弄墨。

    弄墨立刻避开了他。

    楚皇凝眸看向她,问“不请我去你的地盘看看么?”

    弄墨看了看恭倾,心里在滴血。

    她九死一生生的孩子,怎么能跟他这么亲近?

    他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出了一点力。

    她心里不痛快极了。

    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于是,请他进去。

    楚皇进了弄墨他们住的地方。

    虽然寒酸了一些,但是收拾的倒是很干净。

    院子里种的那些庄稼,可以看出她一直都在自给自足。

    他将恭倾给放了下来,说“我有事要跟你娘说,你先跟郭公公出去转转。”

    恭倾说“好。”

    然后他又对他的母亲说“娘,你有什么话跟爹好好说说,爹不是不负责任的人。”

    弄墨有些无语。

    恭倾离开之后,楚皇转脸看向弄墨,问“弄墨,你可知罪?”

    弄墨立刻就跪了下来,说“不知。”

    她被他给欺负了,逃离了皇宫,可是发现怀孕之后,又钻狗洞回来。

    她千辛万苦,生下了孩子,将孩子养这么大,哪里有罪了?

    “事到如今,你竟然还不知罪?”楚皇怒道。

    “奴婢只有一肚子的委屈,并不知道有什么罪。

    陛下食言在先,说好的只让奴婢伺候左右的,可是你却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奴婢。

    奴婢丢了清白,只能逃离皇宫。

    可是发现怀孕后,不敢让皇嗣流落在外,却只能忍辱再回到宫里来。

    我九死一生才剩下倾儿,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我何罪之有?

    说到头来,还是陛下欠了我们母子的。”弄墨气呼呼的说道。

    “伶牙俐齿,若不是你自己非要到处乱跑,朕还能短了你的饮食不成?

    难道你的苦楚不是你自找的?”楚皇问道。

    弄墨说“若不是陛下欺负我,我又怎么会怀孕?”

    “若不是朕欺负你,朕又怎么会有倾儿这样的可塑之才?”楚皇说道。

    弄墨竟然无言以对。

    楚皇伸手捏住她的手将她拽到了自己的怀里,说

    “好了,别再跟朕闹小性子了。

    这些年你们受苦了,朕想给倾儿找个师傅。

    朕已经给黄老先生打了招呼了,今日来就是同你商量的。

    你虽然教了他一些学问,他若是做一个谦谦君子足矣。

    但若是要治国,就略显不足了。

    黄老先生的学问过人,有他教导,倾儿一定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代明君。”

    弄墨顿时诧异极了,说“奴婢身份低微……”

    “你可以母凭子贵。”

    “倾儿年幼无知,不能堪当大任。”

    “所以,朕安排了黄老先生亲自教导。”

    “陛下……唔……”

    楚皇堵住了她的嘴,不让她再喋喋不休了。

    弄墨最后还是保持了清醒,推开他,说“奴婢不愿意离开这华清宫。”

    “无妨,你爱住这里就住。”

    楚皇离开不多会儿,就有宫女太监鱼贯而入。

    并且还有个管事的嬷嬷过来帮她打理院子。

    那嬷嬷跟弄墨行礼之后,立刻指挥宫女太监将华清宫里里外外都收拾了起来。

    不过,那些庄稼和菜园子她没有让动。

    但是砖头缝隙中的杂草却是留不得的。

    木匠瓦匠将华清宫给修整了一番,坏掉的窗户门都重新换了一遍。

    房子上的瓦,破烂的也都换上了新的了。

    华清宫一改往日的破败,变的金碧辉煌了起来。

    院子里的那些庄稼跟宫殿显的格格不入。

    弄墨很抓狂。

    她的原意不是这样的,她是不想成为他后宫的女人的。

    可是,到头来不还是成了他后宫里的金丝雀么?

    恭倾也被楚皇给带去交给了黄老先生,让他好生教导。

    黄老先生也许久没有见过读书天资如此聪明的人了,就尽心尽力的教导他。

    他从陛下的言辞当中,已经能够看得出来,陛下相当的看重这个孩子,将来有可能会被立为储君。

    虽然他不明白陛下为何不直接立九殿下为太子,但他却相信陛下做事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所以他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就做什么。

    转眼就过去了两三个月。

    朝中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这一天,群臣又当朝上奏,让楚皇立九皇子为太子。

    大皇子党和三皇子党的就争论了起来。

    他们争论的中心点无非是谁最适合当这个储君。

    这可关乎到他们党派的荣华富贵,所以必须得力争。

    “立太子当然要立大皇子,大皇子身为嫡长子,是天命所归,也符合祖上的规矩。”

    “自古以来立贤不立长。

    古有文王弃伯邑考而立姬发,西周一统天下。

    后有唐太宗开创大唐盛世。

    所以臣下以为三皇子文武双全,更有雄韬伟略,更合适当储君。”

    “臣以为九皇子更合适。

    九皇子聪颖过人,且有治国之经验。

    臣听闻大燕朝堂在九殿下的治理下政事清明,朝堂贤臣居多,并且深受百姓爱戴。

    所以,臣下以为九皇子更合适。”

    “李大人,你这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倘若事情果真如大人所言,殿下又怎么会被大燕的皇帝追杀?”

    几方人争论的脸红脖子粗的。

    楚皇让他们吵,等他们吵够了都吹胡子瞪眼了,这才开口,说

    “众爱卿,储君之事朕自有打算,你们不用再操心。

    大皇子封安南王,封地在安南府,三皇子封淮阴王,封地在淮阴……

    九皇子封温岭王,封地在温岭……”

    群臣一听都傻眼了。

    这几个皇子,除了早逝的那几个之外,全都封王,从此无缘皇位了。

    群臣都面面相觑。

    大皇子和三皇子也傻眼了。

    他们斗来斗去,父皇根本就没有打算立储君?

    又或者是这位老九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宫里还有几位小皇弟,父皇要把皇位传给他们?

    沈修远心中一喜,立刻跪下谢恩,说“谢父皇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