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沧海一粟
字体: 16 + -

第8章 此间的天

    继贞观五子中的四人进入二层后,阳关士子·钟言也解开了第一座狮石文。

    随后三三两两不断有人解开便上了二层去。

    苏轼坐在狮石文前,看着那上面的铭文,发现那却是极美的纹理相互交织而成可却看不出什么道道。

    又有人解开了这第一座狮石文转而离开了第一层。

    苏轼在狮石文前整整坐了一天,没解开这第一座狮石文。

    第二日。

    除了苏轼外的所有人都进入了第二层,苏轼仍然坐在第一层狮石文的面前毫无头绪,甚至说毫无进展,他只觉得那上面的线条特别漂亮,其他却仍然没有发现什么。

    第三日早。

    整个第二层的人都在议论,议论着唯一留在第一层的苏轼,有人说他是鱼目混珠,有人说他是天生的蠢材。贞观五子中的七绝·昌龄已经走到了第八层,紧随其后的是处在第六层的阳关士子·钟言,舞秋山同夕拾停留在了第四层,红叶在第三层,除了以上还有苏轼外的人皆在二层。

    今天苏轼没在去解狮石文,反而是躺在狮石文的前面睡了一觉。

    阁顶,白发老者对着道袍老先生看着苏轼摇了摇头说道:“已经到了这时,却还停留在一层,此子怕是无望了!”

    到了三日晚间,七绝·昌龄已经走到了十层,钟言走到了九层,其余之人或三或俩的停留在这之下,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没能解开第二层的狮石文,虽说已经有很多人与此次的朝阳会无望,但是他们仍然坐在一起嘲笑着那连二层都没上来过的苏轼。

    第四日、第五日。

    已经基本上所有人都走到了尽自己所能所走到的位置里,七绝·昌龄走到了十一层便无法再上一步,阳关士子·钟言走到了第九层,舞秋山与后追上来的红叶走到了第六层,而夕拾却仍然留在了第四层,而苏轼还在第一层!

    长安城内,苏轼成为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仅停留在第一层却连二层都没上去的学子,整个长安城都在等着第六日结束后看苏轼的笑话。

    第六日。

    看了六日的一层狮石文上的铭文,每一条线,每一道纹理都已经印刻在苏轼的脑海之中,苏轼其实早就可以上二层了,因为他在第一日看到狮石文的第一眼便已经解开了狮石文,只不过他想印证高祖于本纪中所写的‘范围是狭小的、位置是相对的’。

    现在,他得到了他多想要的答案。

    苏轼拍了拍屁股站了起来,走到了第二层。

    第二层上的人看到缓缓而来的苏轼,随即引起了震撼,其中一人不由得说道:“你怎么上来了!”

    旁边的人却皱眉说道:“都第六天了,才到第二层,比我们差的远了,有什么好惊讶的!”

    没等那人说完,走到狮石文面前的苏轼转身又走到了第三层。

    没在理会身后二层那止步于此的数百人。

    三层狮石文旁有十余人,是两日前走到这里的,以他们的实力已经不能在更上一层楼了,望着身后的苏轼,这十余人比之二层的人能相对淡定些,为首一人对着苏轼说道:“能在这时走到这里,了不起!”

    苏轼闻言,径直走向狮石文后,看了看便转身说道:“我还打算要在往上层走走!”说罢,便向四层走去。

    为首那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后说道:“终究是你我小瞧了他,本以为贻笑天下的是他,却没想到会是我们!”

    夕拾停留在四层却走不上去了,躺在地上沉沉的睡着。

    周围不经意间响起的惊呼声吵醒了他,侧着起了身正要张口骂道却见苏轼迎着面走了过来,他听过后来的那些人说一层有一个叫苏轼的破不开一层的狮石文,成为唯一一个停留在一层的学子,可此时却站在了自己的面前,略微尴尬的冲着苏轼点了点头后,便看到苏轼解开了四层的狮石文,径直的走了上去,夕拾有些恍惚,怎么他这么快!

    苏轼上了二层的消息瞬间便传遍了长安城,说着那吊车尾终于登上了二层楼,有人感叹,有人唏嘘,也有人嘲笑着说道,都这时候了,上去又有什么用!

    紧接着,又传了出来,苏轼上了三层楼、四层楼、五层楼!

    所有人为之一振的不是苏轼走了上去,而是这速度,太快了些吧!

    随着不断的呼声,苏轼一路向上,五层,六层,七层,八层,舞秋山与红叶本还要在突破突破,却见苏轼走了上去而后便选择了放弃。

    直至第九层,苏轼遇到了钟言。

    钟言望着苏轼,眼中有些惊讶,对着苏轼说道:“我以为你不会上来了!”

    苏轼则对着钟言笑着说道:“我也没想到我能走上来”

    清风而起,苏轼这一路走,一路解狮石文,自身从玄阶中期一路飙升至地阶中期,随着解文,自身的气势一路狂升,每一步便是一个境界。

    待到第十一层,苏轼见到了至此时的第一名七绝·昌龄,昌龄席地而坐,闭眼冥思,苏轼没有打扰他,轻声的走到了狮石文前,开始解文。

    或许是听到了身边轻微的脚步声,昌龄睁开了眼,他以为追赶上来的人会是紧随于自己身后的钟言,看到苏轼后,却没有像之前那些人那样露出惊讶的表情,反而平静的说道:“你很了不起!”

    苏轼看着眼前的七绝·昌龄说道:“这并没有什么!相信我,我只是想走到顶层看看这武英阁上的天!”说罢,苏轼走向了第十二层。

    ,,,,,,

    ,,,,,,

    

    坐落于两山之间的要塞易守难攻,历来便是防备胡族与北燕的兵家要地,要塞修建的高耸坚固让人望而却步!

    而此时,要塞却被胡族大汗率领着整整三十万狼骑团团围住,双方连日拼杀,死伤无数,尸首遍野!

    要塞失守仅在旦夕之间!长城要塞守将忙派遣数十名传令兵分路冲出重围,前往长安求援!!

    北方告急!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