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金枪
字体: 16 + -

第六章 团聚

    thu aug 27 21:00:00 cst 2015

    再说焦兴业进山找儿媳和孙子未果,便沿着曲折的山路,急切切地往前走去。

    他日行夜宿,一路寻找着孙子和儿媳的行踪。

    由于前些时候走得匆忙,再说,毕竟年纪大了,腿脚总是不太利落。走着走着,腿脚不由得不听使唤,抽起筋来。

    他索性停了下来,身子歪歪地斜靠在路边的大青石上,一边观望着西边天际,那即将隐去的一抹晚霞,一边驻足喘息着。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备。他想:自己整天在小溪边上打鱼,都未曾感到过如此困顿。 如今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他却没想:自己已年入古稀,况且又走得如此匆忙。再者说,从中午到现在,连一口饭都没吃,连一口水都未沾。哪还来得力气走路。

    焦兴业慢慢地抬起右脚,轻轻地踏在大青石的石面上。然后,弯身挽起右腿的裤管。

    他随即伸出枯干的双手,开始不停地揉搓起他那干瘪的、又看似营养不良的小腿来。

    他揉了老半天,总算觉得稍稍舒服一些。

    焦兴业放下右腿的裤管,右脚踏回路面。然后,他又把左脚放在石面上开始按揉起来。

    他边揉边想: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家,竟被这般畜牲彻底地毁掉了。并且害得都这么一大把年纪的自己,还不得不在路上如此奔波。

    他轻慢地放回左脚,不自觉地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的肚子饿得实在是不行,便抬头向左右望了望,却未见到能够吃的果实。

    时值初夏,虽然满山郁郁葱葱,果木也不少,但能够吃的果实却真的不多。多半是又苦又涩,抑或是酸硬得难以下咽。

    他又抬头向前看去,发现前面不远处,路的两边,生长着一排排丛生的酸枣树。

    树形很矮,上面却结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枣。枣很小,并且还是一片青葱。但是,对于一个饥饿已久的人来说,却已是难得的食物。

    他立即振作精神,忙抬脚向前快步走去。

    焦兴业从枣树上摘了一些小枣吃了下去。随后,他又多摘了一些,放在身上。

    稍作休息,又急匆匆地向北走去。

    翻过了山,却见眼前出现一个三叉路口。他想:西山离自己的家较近,且一家人都比较熟悉,儿媳会不会是带着孩子往西山去了。

    于是,他抬脚便沿通往西山的小路而去。

    走了老半天,他才到得西山脚下。

    抬眼望去,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年轻的村夫正在树林中砍柴。

    焦兴业心想:这位年轻人,定是每天都到此砍柴,不知他是否见到过翠娥她母子两人?

    他匆忙紧走几步,快速向那人走去。

    到得那人跟前,便面带微笑地问道:“敢问这位公子,可曾看到一村妇抱着孩子从此路过?”

    年轻人抬头,见是一位老者,便谦和地答道:“在下每天在此砍柴,却未曾见有人带孩子从此路过。再说,这荒山野岭的,一个女人家怎敢到如此荒野之地?”

    焦兴业面带苦笑,却未曾答话。只是客客气气地向年轻人道过谢,便沿原路返回,急忙往东山赶去。

    走到半路,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自东往西匆匆地赶路。

    他便上前搭话:“敢问这位大哥,可曾见一女子抱孩子打此路过?”

    老者停住脚,笑容可掬地答道:“愚人一路走来,却不曾见到。只是,看到韩世忠元帅的队伍,已驻扎到徒步山下。”

    老者说完,便又急匆匆地往前赶路。

    焦兴业听说韩世忠元帅的队伍,已驻进徒步山。心想:他们娘俩若未被金兵劫走,说不定路上碰到元帅的队伍,已被元帅救下。

    自己与其这么盲目地找寻,倒不如先到元帅营中打探一番再说。

    况且,如今自己已找寻了如此之久,却也曾未见到他们母子的一踪半迹。

    再说,周围方圆数百里,地方如此之大,自己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找到。

    想到此,他便竟直朝元帅阵营一路寻去。

    虽然道路不算太远,但他还是用了两天的功夫,才慢慢到得元帅的营地。

    离宋军营地还有约半里地时,早有士兵发现他的影踪,并已通报韩将军知晓。

    将军看着手下的军士,说道:“不知是何方来得这一位老者,且管带他进得帐来,让为帅问他一问再说。”

    军士得令,立即出得营帐,忙领焦兴业来见将军。

    将军上下仔细地打量着焦兴业。但见他一身破旧素衣打扮,由于几天的奔波劳顿,浑身上下都脏兮兮的,还不断地散发出淡淡的臭气。

    听他的口音,却是一口地地道道的湖北口音。便已然断定:他乃一普村百姓,并非金兵奸细。

    将军问道:“下面这位老者,来自何方,来到我军营中又有何事?”

    焦兴业见眼前这位将军问话,便急忙上前一步,施礼作答。

    “前些日子,小老儿与自家孙子和儿媳走散,便一路寻了来。路中听人说,将军已驻兵徒步山。便急忙赶了过来,看看他们是否到得将军营中!”焦兴业答道。

    将军听他所言,竟和徐翠娥所述如出一辙,便问道:“您老贵姓?家住哪里?”

    焦兴业忙答道:“回将军的话,小老儿姓焦,名兴业,家住襄阳上溪村。”

    将军一听便知是徐翠娥的公爹来到,说道:“您老权且在此等候片刻,等我命人带一个人来见,看您可否认得?”

    焦兴业答道:“诺!”

    一会功夫,徐翠娥便带着儿子焦天成来到营中,他们一眼便认出彼此。

    焦兴业匆忙上前,他一把抱住孙子,把他紧紧地搂在怀中,一家人哭作一团。

    焦兴业止住泪水,他把那天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自己如何把死不瞑目的儿子和亲家的尸骨埋葬,又如何苦苦找寻他们的经过一一道来。

    徐翠娥听了公爹的诉说,悲痛万分。但想到自己家父和夫君的尸骨,已得以埋葬,心中总算稍稍宽慰了一些。

    韩将军便把焦兴业也安置在营中住下。

    焦兴业主动担当起营中喂马的差事。一家人经过漫漫的寻亲路,总算团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