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金枪
字体: 16 + -

第三章 营地生涯

    mon aug 24 22:00:00 cst 2015

    徐翠娥一觉醒来,不觉已日上三竿,因为昨天她实在累得不行。她给孩子喂好奶,从包袱中取出兔肉吃上几口,重又包好,背好包裹,抱着孩子又急匆匆地向前走去。

    徐翠娥抱着孩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渴了就捧山溪水喝,饿了就采点野果充饥,一连又走了两天两夜,终于翻过了山。她抱着孩子继续往前走,猛一抬头,看到前面是三叉路口,一条向西通往西山,另一条则通向东山密林中。

    她没多想,沿着朝东的那条小路一直走去。这条山路显然已很久未有人走过,路面上已爬满了滕蔓。她从包裹中拿出丈夫生前给她备好的防身用的短刀,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握着短刀,慢慢向山林深处走着。 又不知走了多远,她停下来歇息,放眼向四周望去,但见枝繁叶茂,滕蔓垂绕,一眼望不到边际。她感到又累又怕,在这密木丛生的地方会不会突然冒出一只猛兽?她把刀紧紧握在右手,左手则抱紧了怀中孩子。

    突然,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阵阵窸窣的脚步声,伴随着叽叽咕咕的说话声。 徐翠娥立刻抱起儿子,闪身躲到一块大石后面的灌木丛中。

    声音愈来愈近,一队官兵装扮的人慢慢走近了,走在前面的两个人边走边说话。一个说道:“将军让我们找这几个狗贼,只这半天功夫,狗娘养的就不知去向,逃得也够快的,害得我们折腾这么半天都没见踪影!等找到,先打断这厮的狗腿,方能解我等心头之恨!”

    另一个说:“谁说不是,但将军嘱咐我们一定要捉活的!要不,等我们找到,我一定会打烂这厮的狗头,看它们还敢欺负这些个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前面说话的人又说:“听说,昨天这帮禽兽在上溪村都屠村了,连一个小孩子都没留活口!太没人性了!将军听到此事,气得直把帐中的案几一掌拍了个粉碎,说一定要血债血还!不铲除这帮蛮贼誓不罢休!” 另一个又说:“将军让我们留活口,就是要查清楚他们现在的巢穴,有多少人众,以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徐翠娥听到这番话,心中已明白几分,可能是韩元帅的队伍与金兵交过手了,金兵吃了败仗,元帅手下的将军正派人四处搜找落网的金兵。

    她心中这么想,但毕竟不明了事情的究竟,而且也不知当下到底是哪个将军主事,故也不敢贸然暴露自己,只是远远地躲在树后侧耳倾听。但恰巧在此时,怀中的孩子却偏偏咿呀叫了几声。

    “谁?谁在那儿!”这两个士兵同时惊呼,他们立马警惕起来。他们和后面陆续赶到的士兵一起,展开了拉网式的搜查。当他们搜到石后的灌木丛时,发现躲在树丛中的母子两人。

    徐翠娥从灌木丛后慢慢走了出来。士兵们见走出一个怀包婴儿的村妇,人虽长得清秀,却一脸的尘污,披散零乱的长发已久未梳洗。他们大吃一惊,忙上前问询,徐翠娥便将上溪村如何遭金兵屠村,丈夫焦泰宇如何战死,以及自己如何带儿子外逃的情况都一五一拾地说出。

    士兵们听后,很是吃惊,一个柔弱女子带一个不足满月的孩子,在这如此荒凉、野兽随时都会出没的境地,竟然一连待了几天几夜。

    他们既钦佩又怀疑,有人说道:“我等还是将其母子二人带至将军营中,禀过将军,让将军定夺吧!”众人点头称是。

    于是,其他人众继续搜寻逃亡的金兵,另两人则带徐翠娥母子向宋军营中赶去。

    将军的军营就扎在东山北麓的一块平地上,东山名叫徒步山,远远看去,一个个搭建起的营帐,就象雨后初绽的朵朵蘑菇,错落有序。一条小道一直通到半山腰,上面搭建了两个高高的临时岗哨,有士兵轮流在上面观望,注视着山脚下东西山路上的动静,山路曲折幽长,绵延数十里。

    来至将军营前,士兵便进帐通报:“报!将军,我等在搜山时发现一对母子,已带至帐外,听候将军发落!”

    “速速将人带进帐来!”将军朗声道。

    于是,那士兵将母子二人带入营帐,然后退中。翠娥抬眼望去,但见案几正北方端坐一人,此人身体魁伟,两道浓眉下,虎目炯炯,英武异常。

    将军问道:“你母子二人为何到得如此荒野之地,家住哪里?”

    徐翠娥听将军问话,便将实情向其一一道来。

    将军闻听也是大吃一惊,又道:“你们可有什么亲戚前去投奔?”

    翠娥道:“我们母子逃落此地,也无什亲戚可投奔,只是遭遇金兵时,公爹外出未归,至今下落不明。”

    将军见他们无处投奔,又同情其遭遇,便道:“你母子二人权且留在营中,日后再作打算,你看如何?”

    徐翠娥见将军有意收留,便立即上前跪身便拜:“草民徐翠娥谢过将军!”“不必多礼,夫人快快请起!”将军说着上前将其搀起。

    这样,她们母子便在军营住了下来。徐翠娥本是勤快之人,便主动在营中帮起厨来,闲时便上山拾柴,一刻也不闲息。

    在帮厨的过程中,徐翠娥慢慢地知道,救助她们的将军,实乃韩世忠元帅,为了不让金兵发现自己的行踪,故让军士称呼自己为将军。韩元帅的威名她早就有所耳闻,在家时家父就曾跟她讲过,他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将军文韬武略、英勇威猛,曾在二郎山赤手力擒伤人野马,十七岁即参军入伍,在同金兵作战中屡立奇功,很是受朝廷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

    就这样,母子俩在韩将军的军营之中生活下来,他们随军转展游走。将军作战勇猛,用兵如神,每战必胜,次次将金兵打得溃不成军。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焦天成也慢慢得长大,长得虎头虎脑,身子壮得如小牛犊。徐翠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儿子终于慢慢长大了,为家父和丈夫报仇的希望终于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