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震乾坤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落网

宗伟和胡主任分手之后,心里寻思着筹钱的事,他在县城无亲无故,唯一能找的人就是在县人民医院上班的表舅,他们之间很少来往。

    宗伟第一次来找表舅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那一次,宗伟考上省重点中学,也就是县一中。老爹带他来医院看望表舅,说是看望,其实是来借钱的。他们来到表舅家,尚未开口,表舅妈先发制人,诉起苦来。他和老爹只好空手而归。

    “去表舅家借钱还是免了吧,去了等于没去。其它就没地方可借。”宗伟心里想呀想,实在是无办法可想,于是,他索性坐下来冷静思考。

    “贾明,四川乐山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岁,年纪轻轻就在外贸局工作,而且还是采办总代理,局里人怎么放心把一大笔外汇交给一个年轻人呢?这未免太草率了吧!

    他要找的人叫刘大明,来到局里,却未见其人,说是出差去了,过几天才能回来,怎么这样凑巧?

    还有这位胡主任说是办公室主任,上班时间却不在办公室,不知是真还是假?那位行长身为一行之长,怎么那么随便呢?

    再说贾明,一个搞外贸的,对外币兑人民币的行情应该是了如指掌,他怎么会这么轻易地让我们从中捞这么多油水?这一切的一切,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要说他们是一伙,一个四川的,两个本地的,又怎么会走在一块呢?要说事先设计好的,他们又怎能知道有人上钩呢?

    再说,他们在物资局这样的单位里,又是光天化日之下,若要骗人,谈何容易?难道就不怕东窗事发,落入法网么?……”宗伟思来想去总弄不明白。

    “我该怎么办?出门的时候,银铃曾叮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如果不是骗局,我将发个意外之财,如果是骗局,我将一无所有。不管是不是骗局,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得先去一趟公安局,了解一下情况。”宗伟终于下定了决心。

    宗伟来到公安局门口,正好遇到一位年轻警官从局里出来。宗伟正要打听,这位年轻警官先开了口:“宗伟,你怎么会在这里?吃饭了没有?”

    宗伟一下懵了,半晌问道:“你是……”

    “我是李华,那年在镇里读高中,我在一三八班,你和银铃在一三五班,你们俩个的事,同学们都知道,所以,在我们那一届同学的印象中,你和银铃是最令人难忘的。”李华高兴地说道。

    宗伟听了,欣喜若狂。他来局里本是来打听情况的,没想到有老同学在局里工作,那就更好办事了。

    “老同学,我今天碰到一件稀奇事,天上掉馅饼的事,究竟是真还是假?你给我参考参考。”宗伟于是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给李华听。

    李华听了,一拍大腿,高兴地说:“老同学,你立了大功了。近十个月来,在县城发生了几起诈骗案,都与假外币案有关。这是一个犯罪团伙,他们利用人们想发财的心理,设下一系列连环计,让你信以为真,然后,引你上钩。你想想:贾明岂不是假名,刘大明岂不是留大名,还有那个胡主任,就是无的意思,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主任。很显然,这是他们设下的连环计,故意引你上钩。”

    宗伟听了,如梦方醒。“谢天谢地,幸亏我先来公安局打探情况,要不口袋里的两百块钱就完蛋了。现在,老同学,我该怎么做?”宗伟问道。

    “我送你八个字:不动声色,引鱼上钩。”李华诡谲一笑,说道。

    宗伟本想打听他们的具体行动计划,但事关机密,也就不好再问。只好按李华说的八字方针办。

    出了公安局,宗伟拐了一个弯来到人民医院,再从医院的大门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刚走了大约一百米,就在路边的树荫下碰上了胡主任。

    “他怎么会在这里?难道我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宗伟心里有点发慌,但转念一想:“我是先进医院再去公安局,出来还是从医院门口出来,应该不会露出马脚。老同学要我不动声色,引鱼上钩,我可不能自乱阵脚,坏了大事。”想到这里,宗伟心里镇定下来。

    “胡主任,你怎么在这里?搞到钱没有?”宗伟故作惊讶。

    “搞到五千元,你呢?”胡主任说罢问道。

    “唉——借钱难啦,现在身上总共才两百元。”宗伟摇了摇头,叹气道。

    “两百就两百,大不了我们多走几趟。”

    于是,他们俩一块儿来到物资局门外的那棵老樟树下,这是他们事先约好的地方。

    他们俩在树荫下停了一会儿,也不见那个四川小伙子到来。

    “贾明哪去了?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躲了起来?”宗伟心里纳闷着。

    “应该不会吧,这里离局里这么近,一旦有什么事,他只要叫喊一声,局里的保安也会出来的。”胡主任说道。

    宗伟也认为如此。怎么办?只好等贾明露面才行。宗伟左顾右盼,发现四周并无异样,也不见什么可疑的人,不远处,只有几个挑担叫卖的小商贩在吆喝。

    “你们来了。”贾明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好像是从地上冒出来的,悄无声息。

    宗伟惊诧不已。

    ‘

    “你刚才去哪儿了,我们怎么没看到你呢?”胡主任好奇地问道。

    “我从天上掉下来的。”贾明指着身边枝浓叶茂的老樟树说道。

    “真是只狡猾的狐狸,年纪轻轻如此老奸巨猾。”宗伟心里嘀咕着。

    “搞到钱么?”贾明问道。

    “五千块。”胡主任坦率的说。

    “你呢?有多少?”贾明目光注视着宗伟,问道。

    “我只有两百块。”宗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兑这些吧。”贾明无奈地打开公文包,掏出一张外币给宗伟,宗伟也把身上仅有的两百块给贾明。

    胡主任似乎还想讨价还价,他们俩正在协商。

    宗伟拿着一张一千元面额的外币悻悻然去建行兑人民币。他来到外币兑换窗口,将外币递过去,银行职员又把它递回来,说道:“这种外币早已过时,没有用处了。”

    “你们行长不是说一千块可以换二千四吗?”宗伟不信的问道。

    “我们行长在这里,他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那位职员指着隔壁柜台的一位中年男士说道。

    宗伟看到行长是一位单瘦的中年男人,就知道我上当。

    那位职员笑说道:“你该不是又被骗了吧。”

    宗伟点了点头,苦笑着说:“我被骗去了两百元,但愿这两百元钱鱼饵不要打了水漂。”

    “难道你已经报警?”那位银行职员疑惑地问。

    宗伟微笑着点头。

    “你是我们见过的最有头脑的一个,在我们县里,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被骗去一万多块。但愿这次他们能够落网。”那位职员用钦佩的眼神看着宗伟,庆幸地说道。

    出了建行的门,宗伟四处张望,贾明和胡主任都不见了,那几个沿街吆喝的小商贩也不见了。

    “我该去那儿?物资局还是公安局?李华他们在哪儿?犯罪分子落网了没有?”

    正当宗伟踌躇的时候,一位头戴草帽,身穿皮夹克,肩挑箩筐的汉子吆喝着从对面马路上走了过来。

    “老同学,是你?你怎么打扮成这个样子,我差点认不出来了。”宗伟高兴地说道。

    “是吗?要想钓到鱼,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李华一脸笑容地走到宗伟跟前,兴奋地握着宗伟的手,洋洋得意地说道。

    “怎么样/?没有问题吧。我的鱼饵还在吗?”宗伟问道。

    “搞定。”李华伸出三个指头。

    宗伟心领神会,一定是三个全部落网。

    “给,这是你的鱼饵,再给你一头大鱼。”李华先递给宗伟两百元钱,随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元送给宗伟,打趣的说道。

    宗伟接过钱,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正在这时,一辆警车‘威武——威武’地从前面开了过来,李华亲热地握着宗伟的手,说道:“老同学,告辞了,有空来玩。”说罢,上了警车。

    警车一溜烟似地消失了,宗伟望着离去的警车,只觉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