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震乾坤
字体: 16 + -

五十章:祭桑老英雄文

    wed mar 11 23:53:58 cst 2015

    桑老英雄去世之后,王柏泉悲痛万分。为了感谢桑老英雄养育女儿二十年的大恩大德,他立下誓言,就是不明不休,也要写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来悼念桑老英雄。

    当天晚上,天下着毛毛细雨,孙岚从县城匆匆赶来,他没有请来文工团,只是把县里颇有名气的民间乐队请来了。

    “县长,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文工团外出汇演不知哪天能回来,幸好乐队有空,所以,我就自作主张把他们请来了。至于电视台记者,他们答应明天下午一定赶到。款子我也向财政局打好招呼,他们答应明天到位。”孙岚把情况汇报给王柏泉,王柏泉听了非常满意。

    “小孙,你不辱使命,辛苦你了。”

    “哪里哪里,为桑老英雄的丧事尽点微薄之力是理所当然的,谈不上辛苦。”孙岚谦逊的说道。

    当天晚上,请来了缘大师开灵做法事。韩勇作为孝子,身披麻衣,手拿锡杖绕棺救苦,美美也穿着麻衣随后,乐队奏着哀乐随后哭灵,整个堂屋,乐声、哭声、诵经声、还有锣鼓声汇成一片,声势非常浩大。附近百姓也纷纷前来悼念,大家说起桑老爹的苦难经历,一个个哀痛不已,有的甚至痛苦流泪。

    王柏泉为了报答桑老爹的恩德,他独自一人坐在里屋写祭文。按照农村习惯,死者灵柩闭殓之后,需要辞堂,辞堂之后才可出柩;出柩之后,接着发引致祭,然后登山。这其中有很多程序需要写文疏,这些文疏得根据不同仪式写出不同内容。一般来说,办丧事专门有一个人负责写这些文疏,负责这一项目,需要一个有学问、懂得红白喜事规矩之人方可胜任,这类人叫“书记”。书记的地位最高,比诵经的和尚还要高一个层次,他们的排列顺序是“儒教、佛教、道教”,如果有法师做法事,那么法师只能屈居第三。

    王柏泉由于受从小懂得《三礼寻源》的父亲熏陶,加之大学毕业,有文化,他对办丧事写文疏之内的事还是略知一二。因此,写起来对格式还是清楚。至于内容方面如何安排,那就要煞费苦心。

    写祭文好比写文章,但写文章不讲求文字搭配,押韵之内的规矩,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而写祭文则有颇多讲究,既要语言流畅、押韵、文字搭配恰到好处,又要把“生、死、祭、奠”四个字的内容淋漓精致的表达出来。这四个字的内容分别是:生平事迹、死者关联、祭祀礼仪、奠酒送行。只要能把这四个方面表达出来,祭文就算成功。如果要把上述内容用短短几百个文字表达出来,那得费一番功夫。

    王柏泉明白当“治丧委员会”书记是苦差,但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感谢,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干下去,毕竟这只是干一两天的苦差。

    晚上,他彻夜未眠,脑海里翻滚着桑老英雄讲述的旧社会的苦难经历,回想起解放之后桑老英雄所受的种种磨难,心里似乎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他时而皱眉凝思,时而奋笔疾书,累了,躺一会就醒来,醒来之后又继续写下去。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他终于把文疏写好。

    心愿完成,王柏泉如释重负。他洗了把冷水脸,接着伸伸腰、摆摆手、抬抬腿,锻炼了一下身体。

    第二天,王柏泉又忙于操持丧事,多少人走杂,多少人治丧,多少人出殡,开多少桌酒席等!这些他都一一安排妥当。一个堂堂县长此次居然担任了一个“治丧委员会”的临时书记,说起来还真有点“天方夜谭”

    晚上,忙碌了两天一夜的王柏泉眯了一会儿,但他还是睡不着,他担心其他人会把丧事办砸。他坐镇堂上,掌控一切,直到第二天卯时死者闭殓辞堂。

    辞堂有个仪式,就是死者正式告别祖宗,需要一张文疏相告。此时此刻,三性祭祀礼仪准备就绪,司礼生、举祭生、读祝生皆排班就位。当司礼生喊到“读祝生诣读祝所就位,开读―”时,王柏泉缓缓的来到供桌旁跪下,抑扬顿挫的念叨:“惟公元xx年古xx月xx日,代告生韩勇等谨以三性酒体、香茗纸铂,庶羞不腆之仪,致告于桑氏历代祖先之神位前而告之以文曰:感天地之灵应,沐日月之光华,荷山川之钟秀,仰祖宗之栽培,集千百年祖宗之遗训,启迪后人;绍数十代先辈之鸿恩,恩泽来孙;洋洋在上,赫赫威灵。今有桑公格纳老大人西去灭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东来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痛极弃尘世,恨莫挽余生。谨择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辞堂,即刻出柩,安葬于某地之阳(阴),极乐福地。伏乞度亡者早日超生,佑后人福寿康宁。伏乞祖宗俯临鉴纳,来革来歆。伏维尚飨。”

    “读毕焚文,西乐起―”王柏泉缓缓站起,烧了文疏,鞠躬礼毕。等到仪式结束,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前来出柩。灵柩停在曹门口,要等到祭奠仪式结束方可出殡。

    吃罢早饭,锣鼓队、乐队、出殡队、送丧人员以及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汇集在曹门,黑压压一片。大家既是送葬,又是来看看担任临时书记的县长大人是如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祭奠仪式正式开始,锣鼓喧天,乐声动地,哭声不绝于耳。司礼生喊道“大乐止,细乐起,读祝生诣向祝所就位,跪―开读―”王柏泉又是缓缓地来到供桌旁跪下,声泪俱下地哭读他那篇打了一天一夜腹稿的祭文。

    “惟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儿女韩勇、美美等谨以三性酒体、香茗纸铂,庶羞不腆之仪,致祭于新故养父桑公格拉老大人之灵柩前而哭之以文曰:

    呜呼!跪灵前,只觉得泪眼凄惶,哭一声,我的好养父,痛断肝肠。

    老爹啊!老爹,世人都说黄连苦,你比黄连还要苦三分。你三岁丧父,已是苦命,七岁丧母,孤苦伶仃。适逢乱世,人情冷清,命运多舛,如何求生?你不屈不挠,与命抗争,讨米要饭,四处飘零。天当房子地当床,脚板磨破泪成行。草地处处留足迹,高原比比皆沧桑。

    那一年,日本打到家门口,你毅然从军驱倭寇。赶走倭寇打土匪,从东北一路到南疆。大小战役数百次,身上多处负了伤。白云山上打土匪,只差一点把命丧。幸得猎人把你救,你才闯过鬼门关。

    解放后,你成了家,结了婚,为了养家和糊口,睡半夜,起五更,打草鞋,编草垫,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你对待儿女如亲生,问寒问暖又关心。为了把儿女养成人,你日日夜夜忙不停。眼看身体快不行,你还是起早贪黑做事情。儿女好心把你劝,要你做个自在人,你总说,儿女没成家,还不算成人,许多事情做不成。

    老爹啊!老爹,二十年的养育恩,比山高、比海深,儿女就是还,一辈子还不清。现如今,儿女都已长成人,又在外面做事情,可以赚钱养家孝双亲,又谁知,天有之不测风云;你一病不起游仙去,转眼之间命归尘。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老爹啊、老爹,从今往后,中秋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要见你老只能在梦萦。

    老爹啊!老爹,如果有来生,但愿我们还是一家亲,到那时,我们可以尽孝心。

    老爹啊!老爹,黄泉路上冷清清,西去阳关无故人;你老灵魂如不爽,痛饮三杯出阳关。

    来革来歆。哀哉!尚飨。”

    王柏泉哭读完祭文之后,他的眼眶湿润了。他是真的动了悲情。他和恩人第一次见面,见面时间短短几个小时,恩人就撒手而去。这岂不悲哀难过?

    仪式结束之后,开始登山。周围村庄的青年劳力几乎都来了,他们要尽自己的能力送老英雄最后一程。

    送丧队伍浩浩荡荡直奔白云深处,哪里曾经是桑老爹九死一生的地方。这块福地是王柏泉和韩勇亲自选的,既是风水宝地,又有纪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