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草台班子
江南大道上,苏泊迩园区。
今天,是发年终奖的日子。连带着员工下班时候的氛围,都热切愉悦了不少。
一个高大威武的内蒙汉子,面部轮廓线条俨然,皮肤下面绷着的咬合肌颇有张力,带来一种类似于大理石质感般的坚强。如果温婉清这样的艺术系妹子见了,肯定会惊呼这人长得像古罗马将军阿格里巴的石膏像。
只见这人略微有气无力地走到空旷的停车场,把身体塞进车里,迟迟没有发动。
他叫张拓海,是苏泊迩的新市场事业部技术副总。究竟是何种打击,让这个坚毅的汉子如此颓废,实在是惹人遐想。
他看着手机上的提示短信,区区十万块都不到的年终奖,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为一个本科在国内钱江大学念、研究生去了欧陆第一工科强校慕尼黑工大的人来说,毕业后工五年,才拿几万块年终奖,实在是有些屈才的。
五年前他刚刚读研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西门子德国总部录用了。要不是因为德国人给华人的薪酬相对低一些,他气不过,也不至于回国。
他是钱塘本地人,回国的时候自然优先考虑家乡的企业。当时正赶上苏泊迩寻求上市,各个部门都要抬升逼格,大肆引进先进高端人才充门面,张拓海也是在那时候加盟其研发部门的。原本他以为苏泊迩虽然目前生意不大,上升势头却猛。正好大干一场。谁知一切还是镜花水月、山寨为王。
2004年年中,苏泊迩在深交所上市成功了。张拓海立刻感受到了他的正职上司苏先河的压迫。04年当年的待遇还看不出什么问题,05年马上就开始下坡路了。
他期待的那些智能家电的开发项目。随着上市套现的成功,从一个个画着的大饼,变成了遥遥无期的愿景。
国内真正尊重技术的乡镇企业出身领导,其实真没几个。连个豆浆机都山寨,真想做原创的人才,处境就苦逼了。
张拓海在车里抽了几根烟,弄得乌烟瘴气自己都有些受不了。才想起忘了开车窗。他赶紧打开窗子,等散散烟雾再发动。闲着无事,就掏出手机浏览起猎头信息来。
年终奖到手之后。不如意的人就翻翻跳槽机会,也是人之常情。
“公司名称:初音智能有限公司。
工地点:滨-江高新产业园……
经营范围:智能硬件、3d打印……
公司性质:初音集团全资子公司……”
张拓海设置了按照工地点便利程度、专业相关性等许多搜索条件搜索,结果一家刚刚挂牌的、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皮包公司的企业,跃入了张拓海的视线。
初音集团?他当然知道这家赫赫有名的巨头。
这两年里。初音简直就是钱塘本地企业的榜样典范。
便是张拓海本人。其实两年多之前,就已经见过初音集团的老板顾莫杰了――当时顾莫杰还只是一个在为开发初音输入法筹措原始资金的穷小子呢。为了区区几十万的资金缺口,亲自带着一个搞法务的女实习生,叫费莉萝的,到张拓海这里兜售过一些陶瓷厨刀的专利。
没想到,仅仅两年半之后,顾莫杰就一飞冲天,到了如斯恐怖的程度。
要是可以跳槽去初音集团。张拓海早就去了,哪里还会留在这里受窝囊气。
问题是。他从来没听说过初音有做任何硬件相关的东西。而他当初本科学的是电子工程,研究生读的是自动化相关,怎么看都专业不对口。
码农,他是干不了的。
张拓海犹豫着,关掉手机浏览器,翻开电话簿,找到了那个尘封了两年半的号码,那是当初顾莫杰卖专利的时候留给他的联系方式。
“对方应该没有换手机号吧?算了,想毛线想,直接打就是了!”
张拓海按下了拨号键。
响了许久,对面接了。应该是存储的号码没删掉。
“张工?怎么想到打这个号码?”
依稀是顾莫杰的声音。
张拓海有点激动。
“没……没什么,在猎头信息上看到,有家叫‘初音智能’的公司,在滨江招人,说是初音集团全资子公司。我怕有人打着顾总您的旗号、败坏贵公司的商誉,确认一下……”
“没问题,就是我在招人。”
“初音集团开始涉足硬件领域了?”
“当然有做。将来远期目标打算做手机这些。不过现在么,先做点智能硬件,试试水锻炼一下团队。现在手机行业水太浑,犯不着下去。”
“那……我可以试试么?”
“当然可以了,张工你的素质我还是了解的。怎么,在苏泊迩不如意?我要不是想着如今摊子刚铺什么家底都没有,还不至于不好意思请人呢。”
“顾总您说哪里话,这是我的荣幸……像你这么年轻有为的,只怕国内十年里都出不了第二个了。只要你布局的生意,哪怕现在只有一片平地,我都信。”
……
两天之后,张拓海在苏泊迩那边请了假,按照猎头信息上搜索到的地址,找到了隔壁园区刚刚成立的“初音智能有限公司”。
马上就过年了,很多人拿完年终奖就提前请假直到年后的都不少,所以苏泊迩的管理还是挺宽松的,张拓海的翘班没有丝毫障碍。
到了地方一看,只有一幢刚刚租来的半旧办公楼,新帖的logo,别的什么端倪都看不出来。
他有顾莫杰给的联系方式,前台自然没人拦他。径直上楼找到了现场的负责人。
一进门,一个二十五岁光景的年轻人楞了一下,然后就迎了过来:“您是张工吧?幸会幸会。顾总关照过,说您今天会来考察一下情况。他下午会亲自过来一趟的,您不急的话可以等他到时候面谈。”
除了这个年轻人之外,还有一个20岁光景的妹子,在指挥一群家伙安装调试着些什么。
张拓海赶紧谦虚了一下:“太客气了,怎么谈得上考察呢,只是随便看看。你是这儿的负责人?”
最后一句话。问得有些失礼,主要是张拓海看对方太年轻了,怎么也不相信对方会是初音智能的技术负责人――尽管初音智能如今只有资金。内里还是一个空架子。
“谈不上负责人,将来可能会监管几个项目组吧――自我介绍一下,陈景天,香港科大材料科学院的。明年博士毕业。前几天顾总通过邱院士的关系。联系到了我们朱校长,说他有意在国内投资搞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
这位是我师妹,程瑛,刚刚研一,她当初是顾总的高中同学呢。顾总前两天刚刚特批款项购置了一批初始实验设备,我们也是趁着年前这几天,调试一下实验室,年后好正式筹备干活。”
陈景天这番话信息量有些大。张拓海一时没法全部捕捉住,只能一点点消化。
张拓海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顾总的高中同学?怎么会已经读到研一的?我记得顾总今年才大三吧。”
陈景天:“你可能不知道。我们都是钱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出去的交流生。竺可桢学院是钱江大学特招的,每年招收一部分本市顶级高中的高二优等生入学,五年制读完就是硕士学历,所以快一些。程师妹比顾总早一年上大学,学制又短,可不是今年就研一了么――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25就博士毕业的。”
张拓海听了立刻觉得氛围亲切了不少:“你们也是竺可桢学院的交流生?我当初也是。我93届的,交流去的港大。那时候朱精武还没当上科大校长,科大实力还没现在强。我读完之后又去德国留学了三年,慕尼黑工大。”
张拓海和陈景天聊了一会儿,旁边调试仪器的那个妹子,忙活了一会儿之后也过来打招呼,正是陈景天嘴里提到的那个小师妹程瑛。三人扎堆说了些圈内人的话题,陈、程二人对张拓海的资历也多了几分敬仰。
毕竟,别看三人都是本科钱江大学毕业的,但是年份不同,含金量也不同。
20世纪最后三年开始,大学扩招潮蔓延开来。钱江大学也是在那时候吞并了省内其他三所学校钱塘大学、钱江医大、钱江农大,才把综合排名爬上去了。但是学校规模扩大之后,教学质量实际上肯定有拉低,那些扩招兼并之前就毕业的老人,难度和扩招之后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是张拓海是实打实90年代初的名校生,也不至于后来靠自己实力就去了欧陆第一工科强校慕尼黑工大。
尽管新公司目前还没什么成果,也没什么看得见的项目,但是光看其对人力资源的吸引能力,就足够让张拓海放心,这儿是可以做一番大事的――朱精武校长都配合、推荐人过来做产学研一体,能差得了么?
人的名树的影,一个普通富商,或许不能让学术圈里真正做实事儿的人心服口服。但是如果这个富商本身可以暴露出一定的圈内素养,表现出懂行,情况就不一样了。
张拓海尽管不懂电气材料这个细分领域,但是淫浸多年,门道还是看得出来的。这里新筹备的实验室,起码已经投了近千万下去了,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他心中唯一的顾虑,是他在苏泊迩签的合同还没到期。2006年,还没有《劳动合同法》,提前闪人,是有一定的赔偿责任的,何况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还存在保密协议和培训服务期之类的条款。
……
“顾总,您来了。张工已经来考察了有一会儿了。”
陈景天的话,把张拓海从顾虑中惊醒。抬眼看去,果然是顾莫杰。
比两年半之前成熟了不少,不过还是那么年轻挺拔,目光锐利――尽管锐利的同时还有一点近视。
张拓海迎上去,赶紧表忠心表决心,和顾莫杰稍微聊了几句、攀攀旧交情,然后一咬牙把他年后就辞职换地方的决定说了。
“张工,在苏泊迩那边,有什么违约金之类的问题,尽管开口,公司会为你承担的。你的资历,我是了解过的。只要你不觉得这里草台班子、目前还不够正规。肯来的话,马上就可以先负责几个项目,我也不会多许诺些虚的,咱都是能上能下的扁平化管理,谁的项目出色,一年半载之内总会出一个‘初音智能技术总监’的。”
“什么?你们公司还帮承包违约金?”张拓海心说,“你特么早说啊,早说我考察都不用考察,直接就跳了。”(未完待续。)
今天,是发年终奖的日子。连带着员工下班时候的氛围,都热切愉悦了不少。
一个高大威武的内蒙汉子,面部轮廓线条俨然,皮肤下面绷着的咬合肌颇有张力,带来一种类似于大理石质感般的坚强。如果温婉清这样的艺术系妹子见了,肯定会惊呼这人长得像古罗马将军阿格里巴的石膏像。
只见这人略微有气无力地走到空旷的停车场,把身体塞进车里,迟迟没有发动。
他叫张拓海,是苏泊迩的新市场事业部技术副总。究竟是何种打击,让这个坚毅的汉子如此颓废,实在是惹人遐想。
他看着手机上的提示短信,区区十万块都不到的年终奖,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为一个本科在国内钱江大学念、研究生去了欧陆第一工科强校慕尼黑工大的人来说,毕业后工五年,才拿几万块年终奖,实在是有些屈才的。
五年前他刚刚读研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西门子德国总部录用了。要不是因为德国人给华人的薪酬相对低一些,他气不过,也不至于回国。
他是钱塘本地人,回国的时候自然优先考虑家乡的企业。当时正赶上苏泊迩寻求上市,各个部门都要抬升逼格,大肆引进先进高端人才充门面,张拓海也是在那时候加盟其研发部门的。原本他以为苏泊迩虽然目前生意不大,上升势头却猛。正好大干一场。谁知一切还是镜花水月、山寨为王。
2004年年中,苏泊迩在深交所上市成功了。张拓海立刻感受到了他的正职上司苏先河的压迫。04年当年的待遇还看不出什么问题,05年马上就开始下坡路了。
他期待的那些智能家电的开发项目。随着上市套现的成功,从一个个画着的大饼,变成了遥遥无期的愿景。
国内真正尊重技术的乡镇企业出身领导,其实真没几个。连个豆浆机都山寨,真想做原创的人才,处境就苦逼了。
张拓海在车里抽了几根烟,弄得乌烟瘴气自己都有些受不了。才想起忘了开车窗。他赶紧打开窗子,等散散烟雾再发动。闲着无事,就掏出手机浏览起猎头信息来。
年终奖到手之后。不如意的人就翻翻跳槽机会,也是人之常情。
“公司名称:初音智能有限公司。
工地点:滨-江高新产业园……
经营范围:智能硬件、3d打印……
公司性质:初音集团全资子公司……”
张拓海设置了按照工地点便利程度、专业相关性等许多搜索条件搜索,结果一家刚刚挂牌的、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皮包公司的企业,跃入了张拓海的视线。
初音集团?他当然知道这家赫赫有名的巨头。
这两年里。初音简直就是钱塘本地企业的榜样典范。
便是张拓海本人。其实两年多之前,就已经见过初音集团的老板顾莫杰了――当时顾莫杰还只是一个在为开发初音输入法筹措原始资金的穷小子呢。为了区区几十万的资金缺口,亲自带着一个搞法务的女实习生,叫费莉萝的,到张拓海这里兜售过一些陶瓷厨刀的专利。
没想到,仅仅两年半之后,顾莫杰就一飞冲天,到了如斯恐怖的程度。
要是可以跳槽去初音集团。张拓海早就去了,哪里还会留在这里受窝囊气。
问题是。他从来没听说过初音有做任何硬件相关的东西。而他当初本科学的是电子工程,研究生读的是自动化相关,怎么看都专业不对口。
码农,他是干不了的。
张拓海犹豫着,关掉手机浏览器,翻开电话簿,找到了那个尘封了两年半的号码,那是当初顾莫杰卖专利的时候留给他的联系方式。
“对方应该没有换手机号吧?算了,想毛线想,直接打就是了!”
张拓海按下了拨号键。
响了许久,对面接了。应该是存储的号码没删掉。
“张工?怎么想到打这个号码?”
依稀是顾莫杰的声音。
张拓海有点激动。
“没……没什么,在猎头信息上看到,有家叫‘初音智能’的公司,在滨江招人,说是初音集团全资子公司。我怕有人打着顾总您的旗号、败坏贵公司的商誉,确认一下……”
“没问题,就是我在招人。”
“初音集团开始涉足硬件领域了?”
“当然有做。将来远期目标打算做手机这些。不过现在么,先做点智能硬件,试试水锻炼一下团队。现在手机行业水太浑,犯不着下去。”
“那……我可以试试么?”
“当然可以了,张工你的素质我还是了解的。怎么,在苏泊迩不如意?我要不是想着如今摊子刚铺什么家底都没有,还不至于不好意思请人呢。”
“顾总您说哪里话,这是我的荣幸……像你这么年轻有为的,只怕国内十年里都出不了第二个了。只要你布局的生意,哪怕现在只有一片平地,我都信。”
……
两天之后,张拓海在苏泊迩那边请了假,按照猎头信息上搜索到的地址,找到了隔壁园区刚刚成立的“初音智能有限公司”。
马上就过年了,很多人拿完年终奖就提前请假直到年后的都不少,所以苏泊迩的管理还是挺宽松的,张拓海的翘班没有丝毫障碍。
到了地方一看,只有一幢刚刚租来的半旧办公楼,新帖的logo,别的什么端倪都看不出来。
他有顾莫杰给的联系方式,前台自然没人拦他。径直上楼找到了现场的负责人。
一进门,一个二十五岁光景的年轻人楞了一下,然后就迎了过来:“您是张工吧?幸会幸会。顾总关照过,说您今天会来考察一下情况。他下午会亲自过来一趟的,您不急的话可以等他到时候面谈。”
除了这个年轻人之外,还有一个20岁光景的妹子,在指挥一群家伙安装调试着些什么。
张拓海赶紧谦虚了一下:“太客气了,怎么谈得上考察呢,只是随便看看。你是这儿的负责人?”
最后一句话。问得有些失礼,主要是张拓海看对方太年轻了,怎么也不相信对方会是初音智能的技术负责人――尽管初音智能如今只有资金。内里还是一个空架子。
“谈不上负责人,将来可能会监管几个项目组吧――自我介绍一下,陈景天,香港科大材料科学院的。明年博士毕业。前几天顾总通过邱院士的关系。联系到了我们朱校长,说他有意在国内投资搞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
这位是我师妹,程瑛,刚刚研一,她当初是顾总的高中同学呢。顾总前两天刚刚特批款项购置了一批初始实验设备,我们也是趁着年前这几天,调试一下实验室,年后好正式筹备干活。”
陈景天这番话信息量有些大。张拓海一时没法全部捕捉住,只能一点点消化。
张拓海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顾总的高中同学?怎么会已经读到研一的?我记得顾总今年才大三吧。”
陈景天:“你可能不知道。我们都是钱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出去的交流生。竺可桢学院是钱江大学特招的,每年招收一部分本市顶级高中的高二优等生入学,五年制读完就是硕士学历,所以快一些。程师妹比顾总早一年上大学,学制又短,可不是今年就研一了么――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25就博士毕业的。”
张拓海听了立刻觉得氛围亲切了不少:“你们也是竺可桢学院的交流生?我当初也是。我93届的,交流去的港大。那时候朱精武还没当上科大校长,科大实力还没现在强。我读完之后又去德国留学了三年,慕尼黑工大。”
张拓海和陈景天聊了一会儿,旁边调试仪器的那个妹子,忙活了一会儿之后也过来打招呼,正是陈景天嘴里提到的那个小师妹程瑛。三人扎堆说了些圈内人的话题,陈、程二人对张拓海的资历也多了几分敬仰。
毕竟,别看三人都是本科钱江大学毕业的,但是年份不同,含金量也不同。
20世纪最后三年开始,大学扩招潮蔓延开来。钱江大学也是在那时候吞并了省内其他三所学校钱塘大学、钱江医大、钱江农大,才把综合排名爬上去了。但是学校规模扩大之后,教学质量实际上肯定有拉低,那些扩招兼并之前就毕业的老人,难度和扩招之后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是张拓海是实打实90年代初的名校生,也不至于后来靠自己实力就去了欧陆第一工科强校慕尼黑工大。
尽管新公司目前还没什么成果,也没什么看得见的项目,但是光看其对人力资源的吸引能力,就足够让张拓海放心,这儿是可以做一番大事的――朱精武校长都配合、推荐人过来做产学研一体,能差得了么?
人的名树的影,一个普通富商,或许不能让学术圈里真正做实事儿的人心服口服。但是如果这个富商本身可以暴露出一定的圈内素养,表现出懂行,情况就不一样了。
张拓海尽管不懂电气材料这个细分领域,但是淫浸多年,门道还是看得出来的。这里新筹备的实验室,起码已经投了近千万下去了,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他心中唯一的顾虑,是他在苏泊迩签的合同还没到期。2006年,还没有《劳动合同法》,提前闪人,是有一定的赔偿责任的,何况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还存在保密协议和培训服务期之类的条款。
……
“顾总,您来了。张工已经来考察了有一会儿了。”
陈景天的话,把张拓海从顾虑中惊醒。抬眼看去,果然是顾莫杰。
比两年半之前成熟了不少,不过还是那么年轻挺拔,目光锐利――尽管锐利的同时还有一点近视。
张拓海迎上去,赶紧表忠心表决心,和顾莫杰稍微聊了几句、攀攀旧交情,然后一咬牙把他年后就辞职换地方的决定说了。
“张工,在苏泊迩那边,有什么违约金之类的问题,尽管开口,公司会为你承担的。你的资历,我是了解过的。只要你不觉得这里草台班子、目前还不够正规。肯来的话,马上就可以先负责几个项目,我也不会多许诺些虚的,咱都是能上能下的扁平化管理,谁的项目出色,一年半载之内总会出一个‘初音智能技术总监’的。”
“什么?你们公司还帮承包违约金?”张拓海心说,“你特么早说啊,早说我考察都不用考察,直接就跳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