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专利是这样刷的
顾莫杰没和费迪南解释关于刷专利素材的筛选方法细节,倒不是顾莫杰藏私,而是这东西仅靠几句话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八??一中■文网.ww.81zw.com ★
说实话,o2年到o3年的中国,刚进入to才两年,知识产权领域那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井喷式刷数据刷个五年都饱和不了。
原因无他,这领域此前专攻并且摸到门道的人太少了,同时这事儿来钱又不算快。真有这个脑子,又有本钱的人,在这时代做什么不好?谁会来刷这个辛苦钱?
只有有脑子的人赚快钱的途径慢慢堵死了,大家才会想到这些又要动脑子、但是稳妥的慢钱。
哪怕是顾莫杰,此刻思路里也很清楚――自己最多刷到寒假,弄那么几万块启动资金,然后就铁定要收手的。到时候该读书读书,该复习复习,这活计没什么创意,也没什么建设性,纯属原始积累。
而且是一种低调的,不需要表现出先知先觉的原始积累。
打个比方。
2o1o年代的人上so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查询“智能光感伸缩晾衣架”,假设可以查询到十几项明、几百项相关实用新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利呢?
无非是:1号实用新型只实现了“用光感传感器检测照度,当阳光照度低于多少lux的时候,自动用晾衣架上的伺服电机把晾衣架缩回来”的功能。然后2号实用新型受此启,加上了“再加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多少,即判定下雨/雾霾,也自动收进来”。然后3号、4号再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风力、感受衣服重量的变化……
然后有光有风组合一个,有光有湿组合一个,风光湿全有再组合一个,加上衣服称重功能的再来一个……这样一来,每一个细化的创新点都排列组合一遍,就可以堆出几百个在专利局审核阶段会被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了。
问题是“风大了自动收衣服”这种功能,有经济价值么?市场证明没有。●?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
晾衣服的人只会希望厂家在衣物固定稳固性方面进行改良,在风大的时候把晾衣架固定得结识一些,别让衣服掉下去,而绝对不会希望你因噎废食把衣服收回来的。谁都知道风大的时候正是晾衣服的好时机,衣服反而干得快。
所以,“风大了自动收衣服的晾衣架”这种创新点,就属于闭门造车的、国有研究所学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货色了。
这种货只能拿去刷数据,你要说它有创新点,确实是有;可惜这种实用新型注册受理之后,是不会有厂家去买这个技术、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的。
套用官话,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率过于低下”。
这种在市场经济范畴内,一分钱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的实用新型,只是起到了“某某工程师及所在企业名下的实用新型个数+1”这么一个指标性效果。然后企业年底送审高新企业的时候也可以凑一个指标,工程师个人评职称的时候亦然。
同时,这样的实用新型从技术上来说又很容易刷,因为你要写进技术原理书里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你学习同类专利后借鉴拼凑过来的,比如你把同类的单一“光感”、“湿感”、“压感”传感器方案中,与你要刷的那个专利里面相通的部分,大段大段抄袭过来,嫁接拼凑,就成了新的专利。
这样的活计,只要作者能够把前人写的东西快看懂吃透,就能举一反三。
2o1o年之后的世界,这些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很傻逼的专利,也都被穷尽的枚举法堵得七七八八,没什么大面积的漏洞空位供投机取巧的人钻营了,毕竟每年百万人数量级的体制内工程师评职称需求,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而且那时候专利局的审核严格程度也会严格不少,把明显凑数的刷下去。
但是2oo2年的中国,国家专利库还很空旷,上面的货色,多半是真有经济价值的专利,人们还没闲到把“只创新、不经济”的空都填满。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
这里,就是顾莫杰第一桶金的突破口。他虽然在量子重生的时候被洗掉了大部分知识存量,但是他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并没有被洗掉。反而如同一个原本和令狐冲一样被各种异种真气充塞奇经八脉的病夫,在突然散尽体内异种真气、练成北冥神功之后,那种灵台空明澄澈、似谷恒虚的状态。
思维极度灵敏,思想知识的杂质被大浪淘沙淘洗掉了,剩下的都是触类旁通后留下的“客观世界一般原理”。
就像北冥神功练成后,虽然内力存量不足、“里程表”被清空了,但是修炼和吸取内力的加度空前高,就像刚刚出厂的918spider,百公里加3秒就够了。
他可以轻易依靠自己的思想逻辑,在没有知识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界,善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工具,另起炉灶刷出一堆诸如“风大了自动收衣服回来”的晾衣架之类的专利。
而且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那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不用有企业帮助。区区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就能赚到几千块钱。如果动作快,懂得构建专利群,那效率就更加成倍增长了。
不过,凭心而论,这个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至少还有一道门槛,那就是刷这个钱的人得思维跳脱、文理兼通。
如果是死做科研的理工科生,完全没有文科生尤其是法学生的奸诈思维,不知道怎么投机取巧,是玩不转这个活的。就算偶尔写了一两个,也不懂如何构建专利群和壁垒,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纯是文科生,比如那些专利申报代理律师,他们够奸诈,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怎么运作,怎么排列组合最大化。可惜文科生完全看不懂技术原理书,不懂理工科的东西,嫁接都嫁接不好,那也是白瞎。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刷专利,都是一个钻空子的刁钻法学生,和一个懂技术的理工男合谋完成的,如果找不到稳定的搭档,就很难大批量地刷。
顾莫杰不敢说自己是级学霸,但恰好胜在文理兼通,属于“若是高考能够考文科理科大综合,他做梦都要笑醒”的那种。前世是出了名的博而不精,学啥都特别快,但是学啥都不愿意钻研太深。否则后来当程序员也不会走上那条调试通信接口兼容性的快钱僻径了。
对于这样的人,在这方面搞学术造假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第一桶金。
……
一个星期后,又是一个周末。
市中心,天策律师事务所。虽然已经过了下班的点,其中一间合伙人办公室里,灯火依然没有熄灭。
一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职业女性,架着精干的框架眼镜。身上是看不出品牌的、找设计师定做款的西服,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审视一份费迪南通过电邮过来的文件。
这个女人就是费迪南的母亲、天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费雯丽。
顾莫杰在高二的时候,见过费迪南的家长,也是在那个时候得知费迪南父母的名字的。
在那之前,顾莫杰原本对于费迪南为什么在那么多同学里头偏偏对他很仗义颇为不解,甚至怀疑这个又高又帅又瘦还有点儿奶油的同学莫非是取向上有点不正常……但是自从他得知了费迪南父母的名字之后,这一疑惑就彻底揭开了。
费迪南是跟母亲姓的――费迪南的父亲本姓朱,是市工商局一个小公务员。四十多岁了,连副处长都没有爬到,既不会钻营也不会贪,毫无存在感。而费迪南的外公却没有孙子,所以就把家族传承的脑子动到费迪南这个外孙身上了。早年间,费雯丽仗着自己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比丈夫强,轻易夺取了儿子的冠姓权。
顾莫杰遇到过的那种家庭悲剧,在费家上演得更加惨烈,所以费迪南虽然家庭条件甩顾莫杰好几个社会阶层,却依然有同病相怜之感,和他很说得来。
费雯丽一周前就听儿子吹过风,说是有几个朋友想干一锤子刷专利的买卖,还把条件大致说了。费雯丽在商言商,对于这种事情谈不上抵触,却也不过是一笑而过,没当回事儿。
毕竟,她不指望儿子的那些朋友也好、同学也好,能有什么能人――或许就是钱塘二中那些典型的眼高手低心大的中二病学生呢?后生崽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面子还是要给的,今天材料都过来了,仅仅粗读一遍,费雯丽的目光就严肃起来:
这个刷专利的人,看来是个有料的。
“光感、压感、湿感、称重自动晾衣架”,一下子刷出好几个很有逻辑严密度、成体系、可以相互借鉴部分原理说明材料的实用新型,而且把这些创新点排列组合之后,再回头倒果推因看,显然是有规划性地避开了一些创新点组合。
虽然不知道避开的点是什么,但是费雯丽的职业习惯已经可以让她猜到:这些点肯定是别人先占住了的已有专利。
律师终归是严谨的职业,光靠直觉下判断是不应该的,纵然心中觉得**不离十,费雯丽还是拿起了手头的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莉萝,我转给你一封邮件,你做一个预查新。”费雯丽对着话筒流利地说出指令,随后似乎略一失神踟躇,鬼使神差又补了一句:“周一再给省科技厅去个申请,咱申请一份正式查新看看,函就你帮忙拟了,别省这五百块钱,估计有大买卖可以挖。”
科技成果查新是各省科技厅的一项收费业务。给五百块钱,就能给出一份查询结论,分析申请单位拟提交的成果有多少创新点,算是官方的权威结论。很多企业在拿不准自己的成果够不够新、能不能申请下来正式专利之前,都会这般掏钱投石问路一下。这个业务的价钱从o3年到13年都没涨过。
“好的小姑,这就办。”话筒对面传来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少女声音,确认没别的事情,就挂了电话开始干活。
接电话的少女名叫费莉萝,是费雯丽兄长的女儿,今年在钱江大学法学院念大二。费雯丽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志不在读法,很是失落过;幸好娘家侄女儿不喜欢理科,愿意接她这个姑姑的班,所以费雯丽一直对侄女儿倾注了不少关注,几乎当成亲女儿一样培养,才大二就给对方利用寒暑假来自己律所实习的机会。
费雯丽也把电话交代的事儿抛在脑后,继续往下看了起来。
说实话,o2年到o3年的中国,刚进入to才两年,知识产权领域那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井喷式刷数据刷个五年都饱和不了。
原因无他,这领域此前专攻并且摸到门道的人太少了,同时这事儿来钱又不算快。真有这个脑子,又有本钱的人,在这时代做什么不好?谁会来刷这个辛苦钱?
只有有脑子的人赚快钱的途径慢慢堵死了,大家才会想到这些又要动脑子、但是稳妥的慢钱。
哪怕是顾莫杰,此刻思路里也很清楚――自己最多刷到寒假,弄那么几万块启动资金,然后就铁定要收手的。到时候该读书读书,该复习复习,这活计没什么创意,也没什么建设性,纯属原始积累。
而且是一种低调的,不需要表现出先知先觉的原始积累。
打个比方。
2o1o年代的人上so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查询“智能光感伸缩晾衣架”,假设可以查询到十几项明、几百项相关实用新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利呢?
无非是:1号实用新型只实现了“用光感传感器检测照度,当阳光照度低于多少lux的时候,自动用晾衣架上的伺服电机把晾衣架缩回来”的功能。然后2号实用新型受此启,加上了“再加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多少,即判定下雨/雾霾,也自动收进来”。然后3号、4号再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风力、感受衣服重量的变化……
然后有光有风组合一个,有光有湿组合一个,风光湿全有再组合一个,加上衣服称重功能的再来一个……这样一来,每一个细化的创新点都排列组合一遍,就可以堆出几百个在专利局审核阶段会被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了。
问题是“风大了自动收衣服”这种功能,有经济价值么?市场证明没有。●?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
晾衣服的人只会希望厂家在衣物固定稳固性方面进行改良,在风大的时候把晾衣架固定得结识一些,别让衣服掉下去,而绝对不会希望你因噎废食把衣服收回来的。谁都知道风大的时候正是晾衣服的好时机,衣服反而干得快。
所以,“风大了自动收衣服的晾衣架”这种创新点,就属于闭门造车的、国有研究所学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货色了。
这种货只能拿去刷数据,你要说它有创新点,确实是有;可惜这种实用新型注册受理之后,是不会有厂家去买这个技术、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的。
套用官话,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率过于低下”。
这种在市场经济范畴内,一分钱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的实用新型,只是起到了“某某工程师及所在企业名下的实用新型个数+1”这么一个指标性效果。然后企业年底送审高新企业的时候也可以凑一个指标,工程师个人评职称的时候亦然。
同时,这样的实用新型从技术上来说又很容易刷,因为你要写进技术原理书里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你学习同类专利后借鉴拼凑过来的,比如你把同类的单一“光感”、“湿感”、“压感”传感器方案中,与你要刷的那个专利里面相通的部分,大段大段抄袭过来,嫁接拼凑,就成了新的专利。
这样的活计,只要作者能够把前人写的东西快看懂吃透,就能举一反三。
2o1o年之后的世界,这些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很傻逼的专利,也都被穷尽的枚举法堵得七七八八,没什么大面积的漏洞空位供投机取巧的人钻营了,毕竟每年百万人数量级的体制内工程师评职称需求,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而且那时候专利局的审核严格程度也会严格不少,把明显凑数的刷下去。
但是2oo2年的中国,国家专利库还很空旷,上面的货色,多半是真有经济价值的专利,人们还没闲到把“只创新、不经济”的空都填满。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
这里,就是顾莫杰第一桶金的突破口。他虽然在量子重生的时候被洗掉了大部分知识存量,但是他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并没有被洗掉。反而如同一个原本和令狐冲一样被各种异种真气充塞奇经八脉的病夫,在突然散尽体内异种真气、练成北冥神功之后,那种灵台空明澄澈、似谷恒虚的状态。
思维极度灵敏,思想知识的杂质被大浪淘沙淘洗掉了,剩下的都是触类旁通后留下的“客观世界一般原理”。
就像北冥神功练成后,虽然内力存量不足、“里程表”被清空了,但是修炼和吸取内力的加度空前高,就像刚刚出厂的918spider,百公里加3秒就够了。
他可以轻易依靠自己的思想逻辑,在没有知识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界,善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工具,另起炉灶刷出一堆诸如“风大了自动收衣服回来”的晾衣架之类的专利。
而且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那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不用有企业帮助。区区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就能赚到几千块钱。如果动作快,懂得构建专利群,那效率就更加成倍增长了。
不过,凭心而论,这个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至少还有一道门槛,那就是刷这个钱的人得思维跳脱、文理兼通。
如果是死做科研的理工科生,完全没有文科生尤其是法学生的奸诈思维,不知道怎么投机取巧,是玩不转这个活的。就算偶尔写了一两个,也不懂如何构建专利群和壁垒,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纯是文科生,比如那些专利申报代理律师,他们够奸诈,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怎么运作,怎么排列组合最大化。可惜文科生完全看不懂技术原理书,不懂理工科的东西,嫁接都嫁接不好,那也是白瞎。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刷专利,都是一个钻空子的刁钻法学生,和一个懂技术的理工男合谋完成的,如果找不到稳定的搭档,就很难大批量地刷。
顾莫杰不敢说自己是级学霸,但恰好胜在文理兼通,属于“若是高考能够考文科理科大综合,他做梦都要笑醒”的那种。前世是出了名的博而不精,学啥都特别快,但是学啥都不愿意钻研太深。否则后来当程序员也不会走上那条调试通信接口兼容性的快钱僻径了。
对于这样的人,在这方面搞学术造假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第一桶金。
……
一个星期后,又是一个周末。
市中心,天策律师事务所。虽然已经过了下班的点,其中一间合伙人办公室里,灯火依然没有熄灭。
一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职业女性,架着精干的框架眼镜。身上是看不出品牌的、找设计师定做款的西服,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审视一份费迪南通过电邮过来的文件。
这个女人就是费迪南的母亲、天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费雯丽。
顾莫杰在高二的时候,见过费迪南的家长,也是在那个时候得知费迪南父母的名字的。
在那之前,顾莫杰原本对于费迪南为什么在那么多同学里头偏偏对他很仗义颇为不解,甚至怀疑这个又高又帅又瘦还有点儿奶油的同学莫非是取向上有点不正常……但是自从他得知了费迪南父母的名字之后,这一疑惑就彻底揭开了。
费迪南是跟母亲姓的――费迪南的父亲本姓朱,是市工商局一个小公务员。四十多岁了,连副处长都没有爬到,既不会钻营也不会贪,毫无存在感。而费迪南的外公却没有孙子,所以就把家族传承的脑子动到费迪南这个外孙身上了。早年间,费雯丽仗着自己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比丈夫强,轻易夺取了儿子的冠姓权。
顾莫杰遇到过的那种家庭悲剧,在费家上演得更加惨烈,所以费迪南虽然家庭条件甩顾莫杰好几个社会阶层,却依然有同病相怜之感,和他很说得来。
费雯丽一周前就听儿子吹过风,说是有几个朋友想干一锤子刷专利的买卖,还把条件大致说了。费雯丽在商言商,对于这种事情谈不上抵触,却也不过是一笑而过,没当回事儿。
毕竟,她不指望儿子的那些朋友也好、同学也好,能有什么能人――或许就是钱塘二中那些典型的眼高手低心大的中二病学生呢?后生崽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面子还是要给的,今天材料都过来了,仅仅粗读一遍,费雯丽的目光就严肃起来:
这个刷专利的人,看来是个有料的。
“光感、压感、湿感、称重自动晾衣架”,一下子刷出好几个很有逻辑严密度、成体系、可以相互借鉴部分原理说明材料的实用新型,而且把这些创新点排列组合之后,再回头倒果推因看,显然是有规划性地避开了一些创新点组合。
虽然不知道避开的点是什么,但是费雯丽的职业习惯已经可以让她猜到:这些点肯定是别人先占住了的已有专利。
律师终归是严谨的职业,光靠直觉下判断是不应该的,纵然心中觉得**不离十,费雯丽还是拿起了手头的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莉萝,我转给你一封邮件,你做一个预查新。”费雯丽对着话筒流利地说出指令,随后似乎略一失神踟躇,鬼使神差又补了一句:“周一再给省科技厅去个申请,咱申请一份正式查新看看,函就你帮忙拟了,别省这五百块钱,估计有大买卖可以挖。”
科技成果查新是各省科技厅的一项收费业务。给五百块钱,就能给出一份查询结论,分析申请单位拟提交的成果有多少创新点,算是官方的权威结论。很多企业在拿不准自己的成果够不够新、能不能申请下来正式专利之前,都会这般掏钱投石问路一下。这个业务的价钱从o3年到13年都没涨过。
“好的小姑,这就办。”话筒对面传来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少女声音,确认没别的事情,就挂了电话开始干活。
接电话的少女名叫费莉萝,是费雯丽兄长的女儿,今年在钱江大学法学院念大二。费雯丽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志不在读法,很是失落过;幸好娘家侄女儿不喜欢理科,愿意接她这个姑姑的班,所以费雯丽一直对侄女儿倾注了不少关注,几乎当成亲女儿一样培养,才大二就给对方利用寒暑假来自己律所实习的机会。
费雯丽也把电话交代的事儿抛在脑后,继续往下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