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之情缘
字体: 16 + -

第六回 扬子江畔(1)

    tue dec 16 14:51:27 cst 2014

    楚离在这一个多月来几乎没有动用内功,他内功日夜增长,真气早已盈体,张志顺不敢耽搁,和楚离立马闭关。

    清净堂在建在重阳宫的后边,名字是根据全真七子中的“清静散人”取得,不过这个地方确实很清静,茂林修竹,清泉左右,确实是个闭关的好地方。

    再好的地方,呆的时间久了,总会生出厌倦之情的。楚离在清净堂这一闭关,就是六年的时间。

    这年的气候有些反常,阳春三月的天气了,居然下起了大雪。整个秦岭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真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风光。

    就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候,楚离终于出关了。

    当他走出清净堂时,面对一望无际的雪原,心境变得开阔无边,豪情油然而生,磅礴的内息被大自然的壮阔而吸引,楚离不禁一声长啸。这一啸将重阳宫所有的人都惊动了,不可思议的望着山上的清净堂,众道都是修身养性练气之人,目力非比寻常,他们一看长啸的竟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便明白了,楚离出关了。

    此时他神功大成,内力散于四肢百骸,全身三百六十五个大穴都如同丹田般聚集着真气,这一啸远比当年凝练磅礴,但听起来却没有丝毫刺耳,反而温温和和的,听起来暖暖的,仿佛这满山的雪都由这一声长啸融化了。

    这声长啸,足足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楚离觉得自己舒畅了许多,六年来无聊闭关存在胸中的闷气顿时消散。张志顺站在楚离身后,摸着寸许长的胡须,笑道:“终于出关了!”

    楚离回到重阳宫,恍如隔世。众道士纷纷过来给楚离和张志顺道贺,张志顺环顾众人,见古月不在,便问道:“你们古师兄呢?”

    一个道士道:“他去镇里取信件去了,过一会儿就回来了。”

    青玄道人讲张志顺和楚离迎进丹阳殿,见楚离长高长大了,夸赞了几句,然后问起张志顺闭关中金刚长寿功的进境。全真教在近代衰败,原先的功法丢失残缺了大部分,只有这金刚长寿功完整无缺,因此这次张志顺陪同楚离闭关,顺便参悟此功法。

    楚离每日稍有闲暇,也帮着研究金刚长寿功,几年下来,到也小有见解,时不时的能插嘴几句。就在三人说着兴头上时,古月踏雪而归,带回了众多香客寄回来的信,还有一封请柬。

    请柬是张天师写的,邀请张志顺去参加龙虎山正一教三清殿开光大典。龙虎山的正一教是与全真教不相上下的道家大教,只是在十年动乱中没落了,如今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样要光大门楣了。

    大典的日期是七月初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光。张志顺的母亲在七年前已经去世,没有了牵挂,他多年未下山,也想出去走走,尤其是许多自己在外布教的弟子,多年未见,也想看看他们经营的怎样。

    次日,张志顺携着楚离下山了。楚离自从和杨家兄妹离别后,就再没有畅快的在野外戏耍了,这时重见广阔天地,心中舒畅之极。大雪过后,阳光明媚,照在茫茫白雪上,消融的雪水从枝头落下,同草地上的雪水汇聚在一起,哗啦啦地往山下流去。

    这场大雪止于秦岭,再加上阳光下消融,第二天翻过秦岭后,已是一片春光了。两人沿着汉水而下,张志顺打着治疗疑难杂症的旗子,一路走街窜镇,治病救人。路过道观的时候,在里面呆个几天,指点一下弟子的武功,其中在丹江口水库旁的道观停留了足有半月。

    楚离不知此地和他颇有渊源,只感觉此地太过闭塞,除了外面的一片大水外,几乎没有可看处。他这一路上见惯了开阔,骤然进入这个偏僻的地方,总觉得心中烦躁。这里是张志顺以前的隐居地,青峰道长又是唯一守在这里的弟子,张志顺将自己的心得和混元太极的一些实用招数教给了青峰,半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

    接着二人又沿着汉水往南走,五月初的时候,来到了武汉。武汉是全国有名的火炉,五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热了,饶是张志顺这样的修道之人,也热的有些烦躁。

    不过热有热的好处,黄鹤楼景区游人稀少,真恰了张志顺的心。楚离自然也知道黄鹤楼,此时见了实物,说不出的兴奋。张志顺买了票,两人登上黄鹤楼。

    黄鹤楼总共五层,楚离一口气冲上顶层,凭栏远眺,只见长江滚滚东流,江水翻着浑浊的浪花,四周高楼大厦林立,丝毫没有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风景。张志顺负手远眺,道:“真想不到,短短几年的时间,黄鹤楼又修建了起来。”

    楚离问道:“师傅,这不是古代的孟浩然、崔浩登临的黄鹤楼吗?”

    张志顺道:“黄鹤楼损毁了近百年,这是几年前刚刚重修好的,虽说以前的黄鹤楼没有外面的宝塔、牌坊,但风景要好多了。”说着也是一片惋惜,显然是和楚离一样失望。

    毕竟是新建的楼台亭阁,虽然外面的鹦鹉洲、汉阳树失去了古意,但黄鹤楼飞檐雕拱、栏杆台榭还是细细雕琢,排布典雅的。张志顺博学古今,一边参观黄鹤楼,一边给楚离讲着黄鹤楼的历史,结构的变化,人文景物。楚离对黄鹤楼的印象很模糊,师傅这样讲解,和自己所知一印证,便明白了。

    一个旅行团的人,听张志顺滔滔不绝的讲,纷纷靠了过来,将一旁解说的导游竟然晾在一边,导游心中不忿,怪这个老头来抢自己的生意,不过仔细一听后,她也服气了,很多她只能一句带过的话,张志顺居然解释的详细,仿佛东吴的雄师就在这里接受检阅,崔浩就在这里远眺扬子江,无数的文人墨客就在这里把酒作赋。

    张志顺顺便评论悬挂的题诗墨宝,发现尽是一些无名之作。青玄道人藏书藏画丰富,楚离也见过不少,他说不出墙上的哪点不好,但能够感觉到其中缺少了些什么。张志顺自然知道其缺少的就是灵气,也是书画的精髓、灵魂。他对书画的理解及不上师弟,但比起解说的导游不知高出了多少。能够在大中午的还呆在楼上不去的,都是些真正想要了解黄鹤楼的游客,遇到了张志顺这样博学通古的老者,一个个竖耳倾听。

    张志顺传道几十年,口才非同一般,他见这些游客都听的认真,兴头也上来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楚离毕竟是小孩子,这几年的闭关生活使心性锻炼了不少,但听张志顺说的久了,不免有些心烦。

    等到张志顺一层一层带着众游客到达底层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的时间了。游客们早已饿了,听张志顺讲的精彩,都不舍得离开,此时下了楼,纷纷告辞,随着带队的导游离开。张志顺见天气阴沉,知道快要下雨了,便带着楚离在景区旁边找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