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天局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市井小民

    百千家似围棋局,一街一巷皆故事。升斗小民如奔腾江河中泛起的浪花,大漠古道上扬起的尘埃,微末到不为人注意,但恰恰是小姓汇成了江河,铺垫了大道,成就了历史。

    柳毅的父母就是这样每天升斗米粮为计的小老百姓,一如数代以来的祖宗,没有冒尖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几乎成为父亲的座右铭,他总是深刻领悟地说,“没有得到的欢愉,就没有失去的哀伤,不必去追求力量无法企及的目标,那不过是镜花水月,守着小产业,做着老百姓,挺好!”

    “是呀,我也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的条件已经很好了,主张生活过得去就好,钱够用就行,不用拼了命争取。”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总是跟他说,“小毅啊,要对所有人都是和气、真诚,总是笑脸迎人,不贪小便宜,即使一枚钱也要还回去。”

    “这真是你们的儿子,不但长得像,连性格都一模一样。”常常有人这么说。在父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长大的柳毅,简直成了父母性格的综合体,对于人生也没有什么奢望,倒也过得快快乐乐。

    “读着官办的学馆,不需要交额外的费用。”父亲没有对柳毅学业上有什么期待,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让他读官办的公学。

    “恭喜你们啊,你家小毅在学年祭中琴棋书画比赛中都得了奖,其中绘画还是一等奖。”每年官学中总会有人来给他们贺喜。柳家家境殷实,能满足广泛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都有涉猎,一心随便玩玩,却水平都还不错,尤其对绘画尤为痴迷。

    父亲读了不少经史,当年读《礼记》第三十一篇时,非常崇拜子思的“中庸”观点,更加确信他的人生观很正确,从而成为柳毅的“中庸”观;满屋的书籍成为柳毅的宝贵财富,趁父亲不在,偷偷翻阅,积累了超常的学识,还意外地从底下翻出几简《六韬》,从此对行军布阵,兵法谋略也有了涉猎。

    柳毅有一个比大四岁的邻居公孙昌,经常带着他玩。

    “公孙大哥,你打扮成这样去做什么?”七岁的柳毅看见隔壁的平时衣冠楚楚的书生公孙昌穿着一身皮铠出门,觉得很稀奇。

    “哦,小毅啊,我今天去武馆练武,乡里来了个武功高手,我要去看比武大赛,哈哈。”

    汉朝人尚武,即使像公孙昌这样整天捧着书的呆子,也对学武抱有很大的好感。

    “大哥,大哥,也带我去好不好,我也想学武功。”

    “开玩笑,我十一岁了,才有资格,你还太小,不能去,受伤了怎么办?”

    “不,我要去,我要去。”柳毅索性抱住他的大腿,不带去不让走。

    “啊呀,小毅啊,我不能这样带你出去啊,万一家里找人怎么办,万一你受伤我怎么负责?”公孙昌一向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倒也没有因为被拖住脚步而生气,耐心地跟他解释。

    “那简单,我留书一封,另外去那里我只是看看就行了。”柳毅一句话把两个问题全解决了,这孩子真是太乖巧了。

    “那好吧,到了那里,你都要听我的。”

    “嗯,全听公孙大哥的。”

    一般大县里才会有武术教头,小乡里来了个,那可是大新闻,十里八乡的人蜂拥而至,都快把武馆门口的地踏陷了,场馆内只剩站的空间。

    闹哄哄的人群中,走出一位霜发银须的老者。看他健步如飞、膀大腰圆、精神矍铄的样子,就知道这人就是武术师父了,小柳毅眼中,这人像山丘一样雄伟。

    这人眼神像鹰眼一样锐利,声音嘹亮,足有十个人说话的力度,整个场馆都听得见:“各位,我叫张万拳,来自洛阳城,因为年岁不小了,这里属于洛阳城南,又风景秀丽的地方,适合养老。但又不想太闲,所以想在这里开馆收徒。为了让大家相信我的能力,先摆个擂台,这是我三位徒弟,有谁武功胜过他们的,我就卷铺盖了。”

    “我来。”

    “看我的。”

    “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本地学武的上了三个擂台,一阵拳打脚踢,全都败下阵来。人人都觉得自己厉害,又上去几拨自不量力的,也被轻松击败。一个时辰的挑战结束了,由于实力悬殊,三个徒弟脸不红,气不喘。

    “好厉害,把上去的都打败了。”人群炸锅了。

    “各位,请回去通知好武的前来挑战,后天再行比武。”

    人群陆陆续续地散了,把这么稀奇的事情回去告诉乡里乡亲。不肯走的柳毅也被公孙昌拉回去了,不住回头看武术师父,这让对方也好奇地看着他。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城里来了位名师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终于造就了两天后人山人海的盛况。张万拳和徒弟们站在台上非常满意当天的效果,他呷口茶悠闲地细品。时间还早,他可能觉得无聊吧。早早来到小柳毅居然兀自走到了台上,顿时无数的眼光都聚焦到这个小孩身上。公孙昌不敢上台去拉他下来,这么多人太难为情了。

    “好壮观啊!”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像父亲带他站在山顶望着无际的森林,情不自禁地赞叹。

    “小孩,这台上你不能来。”徒弟们来驱赶这个不怕人的小屁孩。

    “诶,且慢。”张万拳走过来,蹲下来和颜悦色地说,“小兄弟,……”

    “张伯伯,您好。”张万拳还没说话,他先做了个蹩脚的施礼动作。

    “你知道我姓张?”张万拳猝然来了兴趣。

    “当然,您姓张字万拳。”他歪着脖子朝张万拳笑。

    “不错,连我全名都知道,来来来,你是怎么知道的?”张万拳居然把他引到座位旁。

    “上次您说了,我对感兴趣的人和事,都会死死地记住的,嗯。”他对自己点点头。

    “哈哈哈,有意思,你为什么一个人站到台上来?”张万拳被他逗乐了。

    “太热闹了,好开心啊。”他拉住张万拳的手,亲昵地说。

    “你说热闹?呵呵,这么多人看着你,你不怕吗?”一老一少聊上了。

    “怕,为什么要怕?我觉得站在台上很爽啊,伯伯你也是觉得很爽才喜欢站在台上吧?”他忽闪着灵动的大眼睛。

    “好,好,伯伯也喜欢这么多人仰视你的感觉。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张万拳从身后挽住他。

    “我叫柳毅,柳下惠的柳,乐毅的毅。”他又对自己点点头。

    “哦,小娃儿还知道柳下惠和乐毅?”

    “当然,一个是文圣,一个是武圣,天下人谁不仰慕,谁不想效仿呢?”

    “哦,你还想效仿啊?”

    “不想。”

    “为什么?”

    “因为父亲说,人只要中庸就好了,不要太出格。”

    “你父亲说的也对,但假如你自己想,你会效仿谁?”

    柳毅眼珠一转,笑嘻嘻地说:“我自己选的话,还是学武好点,可以像张伯伯你一样成为武林高手,多好啊!”

    “哈哈哈,真会说话,你想拜我为师吗?”张万拳笑出了眼泪。

    “能拜您为师,这是世上最好的事啦!不过我有个条件。”他抱住张万拳,感受他的温暖。

    “哦,你个小屁孩还真有个性,拜我为师还有条件。说说看,什么条件?”张万拳对他的乖张没有丝毫生气,反而很好奇。

    “嗯,就是我要成为你这里的第一个徒弟。”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不知好歹。

    “为什么?”张万拳愕然。

    “因为我喜欢做师兄,而且这里我是第一个拜您为师的。”他顽皮地笑。

    “好,我就答应你的条件。”张万拳这么轻松答应也有点异常。

    “师父!”旁边的三个徒弟阻止,张万拳头一回,手一伸拒绝了。

    “师父喝茶。”张万拳回过头来,他已经将茶送到手上。

    “好,好。”张万拳颇感意外。

    “请受徒儿三拜。”他“通通通”磕起了响头。

    “很好,乖徒儿,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第四个徒弟。”张万拳对这个七岁的满意地合不拢嘴,扶起他,“柳毅啊,你怎么想到在台上拜师的。”

    “学馆里拜师不都这样吗?至于什么地方拜师,相信师父也不拘泥于这些。”他都想到了。

    古人登坛拜将,今人登台拜师。七岁柳毅就在万人围观的台上完成了拜师仪式,“柳毅拜师”成为流传的笑话和佳话。当日的本地和附近的好手云集,虽然挑战风波迭起,但是最终没人能胜过三位师兄,于是抢着报名拜师。柳毅一下子多了几十位师弟,连公孙昌都成了他师弟,他们都笑称他“小师兄”。

    “小师兄”柳毅受到特殊照顾,师父张万拳亲自传授武功,其他师弟大部分时间是由三位师兄传授,数年下来,柳毅的功夫将师弟们远远甩在后面。

    五年后,十二岁时,柳毅被乡里推荐入读太学,称为“游太学”。临行前,师父张万拳将他叫到跟前,嘱托他按照传授的继续修炼。

    “柳毅啊,我特别安排你当四师兄,是因为你很像我以前的儿子!”张万拳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