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故事
“大人,有一句话说得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殷乐瞧着秦正卿,定定地如是说道。
听了殷乐的答复,秦正卿先是呆愣片刻,旋即合掌,哈哈大笑。
“你这小鬼。”他大声笑着,“有你学生,一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大人何出此言?”殷乐不解。
“胆大包天,想着只手摘星辰。”秦正卿看着殷乐,目光中不知道是欣赏还是其他的情愫,“聪慧过人,力压国子监一干学子,你说,你这个学生是不是要胜过常人?”
“正卿大人谬赞。”殷乐连忙谦逊道。
“殷家阿乐。”秦正卿回眸转头看她,“等你结业后,我有心收你入大理寺,你意下如何?”
殷乐一想,自己自重生之后,干的都是一些破案破匪贼的勾当,这么一推算,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好像就是大理寺……
她干笑一声:“承蒙正卿抬爱,若是正卿大人不嫌弃,阿乐等结业后,就来寻正卿报到。
秦白哈哈大笑,拍了拍殷乐的肩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一旁的董寺正,也暗搓搓地向殷乐竖起大拇指:“后生可畏。”
“既然如此。”秦正卿松开殷乐,“就留下来继续看大理寺的审案,董晨,给这位后生看座。”
董晨答应一声,眼疾手快搬来一把座椅。
殷乐坐在椅子上,彻底见识到了秦白雷厉风行的办案。
之前汪世美的那个案子,似乎是秦白故意给殷乐出的题目。当殷乐坐在一边旁听时,秦正卿秉承了法外无情的态度,该判判,该杀杀,该打打,从没有手下留情过。
当惨叫声再度响起在公堂上,殷乐瑟瑟发抖地与董寺正咬耳朵:“寺正,你们的大人,真的一个案子都没有判错过?”
董寺正:“难以置信吧?我们也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来,正卿大人断的案,从来没被翻案过。还有啊,所有被用刑的人,没有一个人最后被发现是无辜的,全都是罪有应得。”
“该说大人是厉害还是神呢?”董寺正感慨万千,“换了别人,在大棒之下,总有些屈打成招的,可我们大人——没有——一个都没有!”
秦正卿在公堂上断着案,公堂之下,殷乐和董寺正讨论得极其热烈。
“董晨,废什么话?”秦正卿转过头,瞪了董晨一眼。
董晨一个激灵,从位子上跳了起来。
秦正卿:“严成还是没被抓住?”
“是的。”董晨道,“尽管严贵妃也不断给京兆尹施压,让他务必公事公办,可严成其人像是人间蒸发一眼,完全找不到人。
严成这个人,仿佛蒸发在长安城中,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着。
此时,长安城一角。
俊美的青年大步流星推开房门,将手中盛菜的托盘递给屋里的人。
“吃吧。”看着屋里的人狼吞虎咽,安山旭忍不住笑道,“你也真是倒霉,走在街上都能撞死人。”
严成捂住头,深感懊恼:“这也是我的错,若非我迁怒给那个孩童,想必他还不会死。”
安山旭摇了摇头:“这怎么能怪你?”
严成惊愕地抬起头。
安山旭冲他眨眨眼,胡人金碧色的眼睛在清辉下闪着寒光:“惹你生气的人,才是害死孩子的罪魁祸首。”
“那个人是殷乐吧。”见严成突然不吭声,安山旭找了个舒服的坐姿,大大咧咧在角落上一坐,“他明明学富五车,却偏偏扮猪吃老虎,通过你来证明他的才华。”
“你也是个老实人,竟这么乖乖地入了套。”他忍不住耻笑,“我该说你是天真,还是傻?”
“你,你到底是谁?”严成止住了咀嚼,咽了口唾沫。
“我?”安山旭好整以暇地取出一封信,递与严成,“是严贵妃拜托我来的。你可以认为,我是带你平安离开此地的人。”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是能帮你报仇的人。”安山旭咧嘴笑道。
“帮我报仇?”严成睁大了眼睛。
“是啊。”安山旭肯定地点了点头,伸手在脖子上一抹,“杀了殷乐。”
殷乐这个人,有才华,有胆识,这样的人,若是不早早除去,恐怕就会成为心腹大患。
只是,泰元四年末的安山旭,仍然没有找到殷瑾瑜。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无波,殷乐顺利在承乾书院进学。在她的引导下,李炩顺理成章地在明面上与宋玉建立起了关系。
“你可知道?”七里桥的一干人,正就着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我听说,宋玉那厮要收秦王李炩为二弟子。”
“这位爷就说错了。”倒酒的娘子听见这话,娇俏地接口,“宋先生并不曾收秦王为弟子。”
“奴家听闻,那殷乐已经是宋先生的关门弟子。再者,那宋先生何德何能,能收秦王殿下为徒弟?未免有些反常。”
“池娘子说得不错。”周围人闻着池娘子身上的幽香,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来七里桥近一年,池娘子揽客的招数,早已经不止是殷乐的熏香,但“由庄”终究还是给她锦上添花了一把。
如今七里桥的头牌,除了不卖身子,几乎样样技能都能让来此的男人满意。
“那池娘子。”稍微年轻的客人道,“你说,秦王与宋玉师徒,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这……”池娘子故作扭捏地犹豫了一下,“怕是朋友之下吧。”
“好一个朋友之下,你这个小娘子还挺会说话。”年长的客人笑道。
“池娘子,你看长安城马上便要过年了。”有人耐不住,“你想要我准备些什么?我好给你送来。”
“各位爷送给奴家的礼物,奴家都视若珍宝。”池娘子的一张小嘴抹了蜜,哄得一群人分外开心。
说罢,池娘子的余光望向窗外。
时光似白驹过隙,一眨眼,长安又落雪满城。不知不觉,泰元四年已经接近尾声。
“街坊消息,娘子似乎都懂?”有人问。
池娘子回眸,朝那人嫣然一笑:“奴家有个朋友,这些故事,都是由奴家的朋友听来,在与奴家讲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殷乐瞧着秦正卿,定定地如是说道。
听了殷乐的答复,秦正卿先是呆愣片刻,旋即合掌,哈哈大笑。
“你这小鬼。”他大声笑着,“有你学生,一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大人何出此言?”殷乐不解。
“胆大包天,想着只手摘星辰。”秦正卿看着殷乐,目光中不知道是欣赏还是其他的情愫,“聪慧过人,力压国子监一干学子,你说,你这个学生是不是要胜过常人?”
“正卿大人谬赞。”殷乐连忙谦逊道。
“殷家阿乐。”秦正卿回眸转头看她,“等你结业后,我有心收你入大理寺,你意下如何?”
殷乐一想,自己自重生之后,干的都是一些破案破匪贼的勾当,这么一推算,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好像就是大理寺……
她干笑一声:“承蒙正卿抬爱,若是正卿大人不嫌弃,阿乐等结业后,就来寻正卿报到。
秦白哈哈大笑,拍了拍殷乐的肩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一旁的董寺正,也暗搓搓地向殷乐竖起大拇指:“后生可畏。”
“既然如此。”秦正卿松开殷乐,“就留下来继续看大理寺的审案,董晨,给这位后生看座。”
董晨答应一声,眼疾手快搬来一把座椅。
殷乐坐在椅子上,彻底见识到了秦白雷厉风行的办案。
之前汪世美的那个案子,似乎是秦白故意给殷乐出的题目。当殷乐坐在一边旁听时,秦正卿秉承了法外无情的态度,该判判,该杀杀,该打打,从没有手下留情过。
当惨叫声再度响起在公堂上,殷乐瑟瑟发抖地与董寺正咬耳朵:“寺正,你们的大人,真的一个案子都没有判错过?”
董寺正:“难以置信吧?我们也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来,正卿大人断的案,从来没被翻案过。还有啊,所有被用刑的人,没有一个人最后被发现是无辜的,全都是罪有应得。”
“该说大人是厉害还是神呢?”董寺正感慨万千,“换了别人,在大棒之下,总有些屈打成招的,可我们大人——没有——一个都没有!”
秦正卿在公堂上断着案,公堂之下,殷乐和董寺正讨论得极其热烈。
“董晨,废什么话?”秦正卿转过头,瞪了董晨一眼。
董晨一个激灵,从位子上跳了起来。
秦正卿:“严成还是没被抓住?”
“是的。”董晨道,“尽管严贵妃也不断给京兆尹施压,让他务必公事公办,可严成其人像是人间蒸发一眼,完全找不到人。
严成这个人,仿佛蒸发在长安城中,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着。
此时,长安城一角。
俊美的青年大步流星推开房门,将手中盛菜的托盘递给屋里的人。
“吃吧。”看着屋里的人狼吞虎咽,安山旭忍不住笑道,“你也真是倒霉,走在街上都能撞死人。”
严成捂住头,深感懊恼:“这也是我的错,若非我迁怒给那个孩童,想必他还不会死。”
安山旭摇了摇头:“这怎么能怪你?”
严成惊愕地抬起头。
安山旭冲他眨眨眼,胡人金碧色的眼睛在清辉下闪着寒光:“惹你生气的人,才是害死孩子的罪魁祸首。”
“那个人是殷乐吧。”见严成突然不吭声,安山旭找了个舒服的坐姿,大大咧咧在角落上一坐,“他明明学富五车,却偏偏扮猪吃老虎,通过你来证明他的才华。”
“你也是个老实人,竟这么乖乖地入了套。”他忍不住耻笑,“我该说你是天真,还是傻?”
“你,你到底是谁?”严成止住了咀嚼,咽了口唾沫。
“我?”安山旭好整以暇地取出一封信,递与严成,“是严贵妃拜托我来的。你可以认为,我是带你平安离开此地的人。”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是能帮你报仇的人。”安山旭咧嘴笑道。
“帮我报仇?”严成睁大了眼睛。
“是啊。”安山旭肯定地点了点头,伸手在脖子上一抹,“杀了殷乐。”
殷乐这个人,有才华,有胆识,这样的人,若是不早早除去,恐怕就会成为心腹大患。
只是,泰元四年末的安山旭,仍然没有找到殷瑾瑜。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无波,殷乐顺利在承乾书院进学。在她的引导下,李炩顺理成章地在明面上与宋玉建立起了关系。
“你可知道?”七里桥的一干人,正就着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我听说,宋玉那厮要收秦王李炩为二弟子。”
“这位爷就说错了。”倒酒的娘子听见这话,娇俏地接口,“宋先生并不曾收秦王为弟子。”
“奴家听闻,那殷乐已经是宋先生的关门弟子。再者,那宋先生何德何能,能收秦王殿下为徒弟?未免有些反常。”
“池娘子说得不错。”周围人闻着池娘子身上的幽香,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来七里桥近一年,池娘子揽客的招数,早已经不止是殷乐的熏香,但“由庄”终究还是给她锦上添花了一把。
如今七里桥的头牌,除了不卖身子,几乎样样技能都能让来此的男人满意。
“那池娘子。”稍微年轻的客人道,“你说,秦王与宋玉师徒,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这……”池娘子故作扭捏地犹豫了一下,“怕是朋友之下吧。”
“好一个朋友之下,你这个小娘子还挺会说话。”年长的客人笑道。
“池娘子,你看长安城马上便要过年了。”有人耐不住,“你想要我准备些什么?我好给你送来。”
“各位爷送给奴家的礼物,奴家都视若珍宝。”池娘子的一张小嘴抹了蜜,哄得一群人分外开心。
说罢,池娘子的余光望向窗外。
时光似白驹过隙,一眨眼,长安又落雪满城。不知不觉,泰元四年已经接近尾声。
“街坊消息,娘子似乎都懂?”有人问。
池娘子回眸,朝那人嫣然一笑:“奴家有个朋友,这些故事,都是由奴家的朋友听来,在与奴家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