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依靠
“我不出席?”白朝琢微微皱眉,“你是要让郭姑娘去作证?”
“不,郭姑娘不能作为人证。”殷乐连忙制止。
“第一,书童已死,郭姑娘出席,除了掀起一阵陆举子与郭姑娘的谣言外,没有其余的用处。”
“第二,郭姑娘的父兄刚在长安城站稳脚跟,受不起风浪。”
“这一点对白公子同样适用,我记得,白公子的祖父既是丞相,同时也是刑部尚书。若是白公子出面,但凡出一点差错,都会成为刑部变成众矢之的的理由。”
白朝琢的头往外侧微偏,一双琥铂色的眸子阴晴不定。
“陆举子,我问你,韩照人的曲子,的确是从你这儿抄袭而来的吗?”殷乐转向陆瓷安,正色道。
“陆某只有在曲作方面,从不骗人。”陆瓷安眉眼低垂,长叹一声。
“那便好。”殷乐点点头,重新转向了郭采练和白朝琢,“二位若是信得过我,不放让我在参与这件事。”
“案子,我来查。状纸,我亦可以写。郭姑娘是在下扬州的挚友,而在下偏偏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此事,我愿意作那个上台的人。”
“阿乐。”郭采练忍不住顿足,“你是不知道,那韩照人的背后,极有可能是有御史台的人撑腰。”
“那有怎样?”殷乐笑眯眯道,她长得实在是好看,笑容亦是毫无危险之感,“长安城的所有的案子,都要走到三司会审那一步,它区区一个御史台,在大理寺和刑部面前,又能如何猖狂?”
更何况,大理寺和刑部的头头,绝非御史台或是太子党可以操纵的。
“不成。”白朝琢忍不住摇头,“你一个姑娘家家,上台恐难以服众。”
“既然如此,我男装即可。”殷乐并不在意。
白朝琢脸上表情丰富了一瞬,随即化作一个不置可否的微笑。
由于家教的关系,白家对女子的要求不甚严厉,他的妹妹也常女扮男装出去游街。可把男装说得如此正大光明的,这实在是头一位。
更令他感到有意思的是,这姑娘似乎料定他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对她感到反感,不是他多想,似乎从殷乐走进屋子那一刻,他就被她摸透了。
不愧是郭采练夸了好几十次的人,百闻不如一见,的确是个奇女子。
“我刚来京城,认识我的人不多,更别提有什么敌手。”殷乐并不在意白朝琢那丰富的想法,转而解释道,“如此这般,我出现在乐会之类的场合,定不会引起其余人的注意。”
“这是我的优势,再者,若我的推断没错,御史台早早就站了队,白家又不方便出头,便只有大理寺可以名正言顺提出质疑。”
“说得不错。”白朝琢点点头,“但你也说过,你初到长安,无依无靠,如何能进入办案场所?”
“那位大理寺卿,我有印象。”殷乐斟酌,“他很喜欢提拔英才,虽然审讯时善用酷刑,但若是有人主动毛遂自荐,他一定会欣然接受。”
郭采练面露惊讶,想起她前些日子见过的秦正卿,眉宇间忍不住染上一丝担忧。
白朝琢微微颔首,从殷乐进屋到现在,虽然他看殷乐的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但举手投足间却又是十分的优雅。
他合理地质疑,又合理地肯定,很难让殷乐把他和那个小道消息里“画不好画还要硬扯意境”的白大公子联系在一起。
“你们认可我了?”看着白朝琢没再说话,殷乐眉眼一弯,笑得灿烂,“那该换我问几个问题了。”
白朝琢点了点头,示意殷乐问话。
“书童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我刚进长安城时,并没有六扇门抓人的消息,是仵作还没有出尸检报告?”
“书童的尸体是我收敛的,要问他的话,问我便可。”
这一次,是陆瓷安开的口。
“书童昨日戌时宵禁前从我这儿离开,直至尸体出现前,我都没再见过他。”
“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是昨日午时一刻。于西市渭水河岸发现。被发现时,尸体全身浮肿,头部尤其溃烂,收敛过程中,耳部有恶臭的酸水流出。”
“之后书童的尸体被仵作领走,白公子察觉不妙,便将我带离住所。”
昨日发现的尸体,今日还未出报告?殷乐低头不语,看起来,验尸的仵作不是遇到了麻烦,就是碰到了钉子。
或者说,仵作的结论有问题,被秦正卿逮个正着,重新做了检验。
“渭水河岸。”殷乐在脑内迅速勾画出了一张泰元四年的长安府地图,“流经长安府的渭水,从南城墙入,途径各馆。但如果从西市沿河推,途中经过的地方是各种风月场所的聚集点啊。”
长安府的风月场,一般集中于西市一角。那里汇集了各大青楼、窑子、小倌馆,整日皆是灯火通明,亦不遵守宵禁的规则。
殷乐此前待的七里桥,便在西市风月场中最靠近中心的地段,生意红火。
“我们也怀疑过有人在那儿杀人。”郭采练揉了揉太阳穴,自殷乐加入进来后,她仿佛彻底放松了那般,“但韩琴师并非小倌馆的成员,亦与风月场所没有交集,我们无从下手。”
“有没有交集,可不是明面上就能看出来的。”殷乐莫测一笑,“不过我要想查案,看起来必须要去看一看那位韩照人是何方神圣。”
陆瓷安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是化为无奈一笑,低头道:“若是你在那儿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切记莫要冲动。”
殷乐疑惑地看向他,只看见他已经低下头,不去与殷乐对视。
“我见识的路数,不比他少。”殷乐的脸上笑容不减半分,如此答道。
郭采练静静地凝视着殷乐的脸庞,嘴角不自觉荡起一抹笑意。
那个扬州护着她,冷静查案的姑娘,哪怕到了长安,也是一样让人感到安心。
嘴角的弧度逐渐明显,郭采练甚至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一人因为她如此得欣喜,忍不住投来诧异的目光。
“不,郭姑娘不能作为人证。”殷乐连忙制止。
“第一,书童已死,郭姑娘出席,除了掀起一阵陆举子与郭姑娘的谣言外,没有其余的用处。”
“第二,郭姑娘的父兄刚在长安城站稳脚跟,受不起风浪。”
“这一点对白公子同样适用,我记得,白公子的祖父既是丞相,同时也是刑部尚书。若是白公子出面,但凡出一点差错,都会成为刑部变成众矢之的的理由。”
白朝琢的头往外侧微偏,一双琥铂色的眸子阴晴不定。
“陆举子,我问你,韩照人的曲子,的确是从你这儿抄袭而来的吗?”殷乐转向陆瓷安,正色道。
“陆某只有在曲作方面,从不骗人。”陆瓷安眉眼低垂,长叹一声。
“那便好。”殷乐点点头,重新转向了郭采练和白朝琢,“二位若是信得过我,不放让我在参与这件事。”
“案子,我来查。状纸,我亦可以写。郭姑娘是在下扬州的挚友,而在下偏偏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此事,我愿意作那个上台的人。”
“阿乐。”郭采练忍不住顿足,“你是不知道,那韩照人的背后,极有可能是有御史台的人撑腰。”
“那有怎样?”殷乐笑眯眯道,她长得实在是好看,笑容亦是毫无危险之感,“长安城的所有的案子,都要走到三司会审那一步,它区区一个御史台,在大理寺和刑部面前,又能如何猖狂?”
更何况,大理寺和刑部的头头,绝非御史台或是太子党可以操纵的。
“不成。”白朝琢忍不住摇头,“你一个姑娘家家,上台恐难以服众。”
“既然如此,我男装即可。”殷乐并不在意。
白朝琢脸上表情丰富了一瞬,随即化作一个不置可否的微笑。
由于家教的关系,白家对女子的要求不甚严厉,他的妹妹也常女扮男装出去游街。可把男装说得如此正大光明的,这实在是头一位。
更令他感到有意思的是,这姑娘似乎料定他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对她感到反感,不是他多想,似乎从殷乐走进屋子那一刻,他就被她摸透了。
不愧是郭采练夸了好几十次的人,百闻不如一见,的确是个奇女子。
“我刚来京城,认识我的人不多,更别提有什么敌手。”殷乐并不在意白朝琢那丰富的想法,转而解释道,“如此这般,我出现在乐会之类的场合,定不会引起其余人的注意。”
“这是我的优势,再者,若我的推断没错,御史台早早就站了队,白家又不方便出头,便只有大理寺可以名正言顺提出质疑。”
“说得不错。”白朝琢点点头,“但你也说过,你初到长安,无依无靠,如何能进入办案场所?”
“那位大理寺卿,我有印象。”殷乐斟酌,“他很喜欢提拔英才,虽然审讯时善用酷刑,但若是有人主动毛遂自荐,他一定会欣然接受。”
郭采练面露惊讶,想起她前些日子见过的秦正卿,眉宇间忍不住染上一丝担忧。
白朝琢微微颔首,从殷乐进屋到现在,虽然他看殷乐的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但举手投足间却又是十分的优雅。
他合理地质疑,又合理地肯定,很难让殷乐把他和那个小道消息里“画不好画还要硬扯意境”的白大公子联系在一起。
“你们认可我了?”看着白朝琢没再说话,殷乐眉眼一弯,笑得灿烂,“那该换我问几个问题了。”
白朝琢点了点头,示意殷乐问话。
“书童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我刚进长安城时,并没有六扇门抓人的消息,是仵作还没有出尸检报告?”
“书童的尸体是我收敛的,要问他的话,问我便可。”
这一次,是陆瓷安开的口。
“书童昨日戌时宵禁前从我这儿离开,直至尸体出现前,我都没再见过他。”
“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是昨日午时一刻。于西市渭水河岸发现。被发现时,尸体全身浮肿,头部尤其溃烂,收敛过程中,耳部有恶臭的酸水流出。”
“之后书童的尸体被仵作领走,白公子察觉不妙,便将我带离住所。”
昨日发现的尸体,今日还未出报告?殷乐低头不语,看起来,验尸的仵作不是遇到了麻烦,就是碰到了钉子。
或者说,仵作的结论有问题,被秦正卿逮个正着,重新做了检验。
“渭水河岸。”殷乐在脑内迅速勾画出了一张泰元四年的长安府地图,“流经长安府的渭水,从南城墙入,途径各馆。但如果从西市沿河推,途中经过的地方是各种风月场所的聚集点啊。”
长安府的风月场,一般集中于西市一角。那里汇集了各大青楼、窑子、小倌馆,整日皆是灯火通明,亦不遵守宵禁的规则。
殷乐此前待的七里桥,便在西市风月场中最靠近中心的地段,生意红火。
“我们也怀疑过有人在那儿杀人。”郭采练揉了揉太阳穴,自殷乐加入进来后,她仿佛彻底放松了那般,“但韩琴师并非小倌馆的成员,亦与风月场所没有交集,我们无从下手。”
“有没有交集,可不是明面上就能看出来的。”殷乐莫测一笑,“不过我要想查案,看起来必须要去看一看那位韩照人是何方神圣。”
陆瓷安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是化为无奈一笑,低头道:“若是你在那儿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切记莫要冲动。”
殷乐疑惑地看向他,只看见他已经低下头,不去与殷乐对视。
“我见识的路数,不比他少。”殷乐的脸上笑容不减半分,如此答道。
郭采练静静地凝视着殷乐的脸庞,嘴角不自觉荡起一抹笑意。
那个扬州护着她,冷静查案的姑娘,哪怕到了长安,也是一样让人感到安心。
嘴角的弧度逐渐明显,郭采练甚至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一人因为她如此得欣喜,忍不住投来诧异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