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之长嫂难为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桑基鱼塘

    张李氏看见自己小女儿这幅样子,又感动又有点儿想笑。

    张李氏欣慰的将张丹丹抱了起来。张丹丹顺势搂住娘亲的脖颈,把下巴搁在她肩膀上,轻轻的蹭着。

    “咱们丹丹真是长大了,现在都能安慰娘亲了。”张李氏在女儿的后背轻轻的拍了拍,笑道。

    “大嫂说娘亲将我们拉扯大很不容易,所以要很孝敬娘亲才行。”

    小孩子的话总是直白的能瞬间戳到人心窝子里最软的那个点。

    张李氏叹了口气,把张丹丹抱得更紧了。过了一会儿之后,她将张丹丹放了下去,“去吧,跟着大嫂上山去吧。要听话一点。”

    “我知道啦!”张丹丹弯着一双眼睛,脆生生的说道。

    山上的果园还没有开始操办,刘梅娘还没有完全摸清楚山上的地形,也就没有具体的规划好该在那里划一块儿果园的地方出来。所以他们今天就是上山踩个点的。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把刘梅娘吓了一跳。

    不过是惊喜,不是惊吓。

    原来,在后山的背面有一个一亩来大的小池塘。

    池塘距离山脚并不是很远,只是上去的路不太好走。人迹罕至。

    这个小池塘的地势要比四周稍微低一些,周围长满了树木。

    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树上开着小白花,风一吹就飘落在了池塘的水面上。而后轻轻的飘荡着。偶尔还会有那么一两条鱼从水里面跃起来,将白花儿吞掉。

    三人都为这美丽的景色叹惋。

    世外桃源也莫过于此了吧?刘梅娘心想。

    景色虽美,刘梅娘紧接着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这个池塘利用起来。

    养鱼。

    这是她第一反应。

    刘梅娘仔细的观察了一番之后发现,山脚的那条小溪流就是从这个小池塘里往下流的。但是这池塘依然没有干涸,这就说明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汪活泉!

    张季寒发现,在池塘的中心有一个小的泉眼,从里面会咕噜咕噜的冒水出来,填充池塘。

    这可真是把刘梅娘高兴坏了,这有泉眼的水就已经解决了池塘里供氧不足的问题。

    只需要往这个池塘里面投放一些鱼苗就可以了,然后用一个细网眼的渔网将溪流的入口处拦起来,不让鱼跑出去。

    “咱们把这里开发利用起来。”刘梅娘说,“这个池塘就当做是我们的鱼塘了。”

    “哈!那我们以后每天都能吃到鱼了吗?”张丹丹高兴地拍了拍手。

    张季寒可是没有她这么乐观,“大嫂,咱们抓鱼都够呛,养鱼就更没有经验了啊。”

    这话可是张季寒的心里话。他对鱼的认识也就仅限于鲤鱼,鲫鱼,鲶鱼,黄姑和草鱼。其他的一概不认识。这五种鱼都还是他花了这么多年才分清楚的呢,更别说其他的没什么特征的鱼了——毕竟都长得差不多。

    刘梅娘笑了起来,“确实是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咱们可以尝试一下。”

    “不是,咱们这还没盈利呢……”怎么这亏本的生意就要做起来了啊?

    后半句话被张季寒重新咽了回去,他怕说出来被刘梅娘打。

    刘梅娘摆了摆手,“你先别急,我肯定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的。这鱼塘也不是说弄好就能弄好的,咱们得先把这上山的路给修好了。”

    张季寒还以为刘梅娘要放弃了呢,结果不但没有放弃,反而还增添了一笔花销。这养鱼事业是势在必得。

    “修路?弄这个干什么?”张季寒明显不同意,“咱们没路不也上来了吗?何必做那劳什子事?”

    他们手上一共就不到二十两银子了,这又弄果园又弄鱼苗的。这手上的钱一分都留不下来不说,这不倒贴都是好事。

    现在张季寒就想着能减小花销的就尽量减小花销。真是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他现在越来越抠门儿了,尤其是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哪怕只是一文钱,能省的也都尽量省了。

    就怕到时候这些计划失败了,赔的连裤衩都不剩。

    刘梅娘的目光明显要比张季寒的长远一些,“这修路呢,不仅仅是给我们自家人用的。也是给别人用的。”

    “什么?”张季寒一头雾水,“这座山都是咱们家的,给人家用什么?”

    刘梅娘神秘的笑了笑,“这你就是你目光不够长远了。咱们这个鱼塘不完全是用来给自家养殖用的。这里水质清澈,养出来的鱼必然也是鲜活肥美的。对于垂钓爱好者来说,这必然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

    “如果咱们的鱼塘经营得并不那么理想,那么我们可以改变策略,将这里变成一个垂钓胜地。”刘梅娘眯缝儿了一下眼,说道。

    刘梅娘的打算是好的,但是张季寒却并不怎么看好这个计划。

    养鱼这件事以前柳河村的村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了。

    一来养鱼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二来它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不是说找个池塘把鱼往里面一丢就完事儿了的。寻常人家也无法做到那么大的资金输出,更何况收益也是不定的。相较之下,更多的人会选择老老实实的种地。

    贫富差距很大,富裕人家圈地,让农民成为佃农,成日里就等着收成,并不愁吃喝,从而也不会想到去养鱼。

    “就咱们村儿的李大妈她男人,之前就试过养鱼。”张季寒说,“李大叔可是赔了不少钱。那阵子李大妈见人都不打招呼了,多半是脸上没光。”

    刘梅娘几乎能想象得出李大妈脸上的表情。她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几年前确实是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

    当年李大叔找到了一片池塘,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回去和李大妈嚷嚷着要养鱼。

    李大妈原本是不同意的,可她的再三劝阻也没能起作用。最后被李大叔一句“到时候鱼长大了拿去卖,那赚的钱可比种地多了几倍都不只。”给说服了。

    那片池塘就在柳河村的南边儿不远的地方,池塘的面积不小,水质很好,池塘也挺深的。还挺适合养鱼。

    原主有时候会去池塘边坐一坐,吹吹风。

    于是李大叔采买了一批鱼苗投了进去,操办得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也是自从李大叔整起了鱼塘之后,那一块儿地都被李大妈用篱笆围起来了,上面还挂了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垂钓”。

    李大妈和李大叔都是粗人,根本就不识字,这四个字还是专门托人写得。

    周围都是街里街坊的,看到这样的牌子心里也不太想搭理这对夫妇。总把人想得那么坏。

    中间的养殖过程原主的记忆里就没有什么了。

    只是后来的某一天,原主刚出村子就问到了一股鱼腥的臭味儿。她皱着眉头顺着味道的源头寻过去的时候,便在那鱼塘旁边看到了蹲在地上哭得昏天黑地的李大妈,还有那满池塘漂浮起来的死鱼。

    原主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那股子鱼肉腐坏的臭味儿一阵一阵的往刘梅娘的鼻子里钻。她看了几眼,就转身跑走了。再在那里待下去怕是要吐出来。

    腥臭味儿在柳河村的空中飘荡了近三天才被一阵暴雨给清洗干净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那片水质极好的池塘也算是彻底报废了。没人再去那里乘凉,等着水体自己净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走到鱼塘那边都还是能闻到一点难闻的味道,那块儿的地也像是被腥臭味给腌入味儿了似的。

    李家夫妇因为这件事情赔了不少钱,亏了个血本。原主每每路过他们家的时候,总能听到里面传来的一声声喊叫,话语也很是粗俗,原主完全不能入耳。

    从那之后,原主也就习惯绕着李家走了。

    李大妈是个很喜欢斤斤计较的人,那天原主出现在池塘的时候,她觉得对方就是来看自己笑话的。

    所以一直都看不惯刘梅娘还有张家的一家人。到现在也依然是这样。

    刘梅娘仔细的想了想李大叔养鱼失败的原因,很快就清楚了。

    那片池塘里有自己的一个小生态系统。李大叔把鱼放进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那鱼苗的数量实在是不小,而且都是一个品种的鱼苗。

    鱼苗时期还不是很明显,等鱼慢慢长大之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池塘很深,李大叔采买的那批鱼苗都是生活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的,下面的空间没有被完全的利用到。以至于鱼全部堆积在一起,堵得简直跟首都的地铁有得一拼。

    而且池塘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长方形,而是一个圆形。虽然阳光照射着,还有水草能够提供氧气,但是跟鱼群所需的氧气相比还是不够用。

    李大叔一直都关注着他的鱼,却并不在意池塘本身的状况。水草在池塘里疯狂的生长,造成水草过多,吸收了水里大量的氧气。水草生长环境不利,接连死去。可死去的水草又对水体造成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