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棵蒲公英
字体: 16 + -

NO.79友情恋情不平衡

    尚渊在期末考二十八名真要感谢卢玲拉着他临阵磨枪。卢玲却在全班倒数第七,当然她一直败在英语的难题上,在那位置上下浮动。



    卢玲在群里抱怨很久说题太难,说努力一年还是九十来分,也看不出自己是不是真进步。在别人兴高采烈商量暑假玩什么的时候,她有些消极,没什么心思讨论这些。



    牢骚多了,被钟之意怼了一句话,“你用一年想赶上别人几年努力的成果,本来就是妄想,要不就没有‘坚持’俩字了。”为了不让语气太严肃,特意在末尾加了表情。



    话有理,语气是重的。



    群里静了几秒。白驰让卢玲别生气;崔天凯说钟之意要挨打了;蒋云峰说卢玲可能又要和钟之意绝交;卢玲收到尚渊发来的安慰消息。



    卢玲不得不郁闷钟之意这毫不体贴的人总一针见血戳人痛处,却还在理。



    可气!



    卢玲说:“钟之意我真想揍你。”



    钟之意说:“派尚渊替我挨揍。”



    尚渊:“......”



    卢玲看着屏幕笑了,那家伙总习惯和人讲理,但这次一句点醒了她——他们学那么多年比自己多二十来分,她的确该知足。她不郁闷了,让尚渊明天领揍,再把他们暑假的游玩计划拉回来和他们一起讨论。



    钟之意玩笑地问尚渊:“是不是感激我?”



    尚渊:“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钟之意说他得了便宜卖乖。



    卢玲在家长会前的上午还记得带她的全部工具到后院浇花。



    此时正是蚂蚁菜开得最旺的季节,可惜放假后一个多月看不到,再回来时花就少了。还好蚂蚁菜顽强,头顶烈日一周,看着要枯死,一阵大雨后又变回绿油油,否则盛夏雨少还得拜托门卫大爷浇水。



    卢玲和尚渊给土地和上面生长的植物喂饱了水。卢玲摸着尚渊的脑袋,“真是乖孩子。”



    尚渊怨念地看她,“你假期出去玩吗?”



    “不是说过了,学英语,宅在家刷游戏,和你们及以前的死党出去浪。”



    “那我和你说件事。”



    卢玲注视他等他说。



    “等等,我没想好。因为这事比较......”尚渊在卢玲注视中眼光躲闪、支支吾吾,好像要说什么难以启齿的话,脸红了。



    卢玲总是觉得他这样子有意思,伸手捏他的脸。



    “别闹,我很严肃。”尚渊躲开她的手。



    卢玲可严肃不起来,还笑出来,“你害羞的频率让我惊讶。”



    尚渊见她手不老实抓住她的手,“别打岔,听我说。”



    “听着呢,说啊。”卢玲像看锅里快煮熟的虾,满脸悠然自得。



    “你怎么还一副不正经的样儿?”



    “我还要怎么正经?你自己半天在原处绕,想约我假期出去直说啊。”



    “不,不是。”尚渊激动地否认,“也不是,不全是。”



    “你到底要说啥?”卢玲疑惑地看他。



    尚渊想被逼到这份上再不说也太怂了,声音发抖,“阿玲你做我女朋友吧!”



    卢玲早猜过他的心思,没听到他要表白的口风,还没想到怎么回答,他就说了。



    尚渊提着颗心,“阿玲,阿玲?”



    卢玲有点懵,“啊......”



    “那个,你答应吗?”



    “我......我想想。”她对尚渊没有心动的情感,虽然感受到他的特殊照顾。



    尚渊在她心里像个初中小孩,听他一本正经说话感觉很怪。可拒绝他会怎样呢?像和钟之意那样保持距离吗?



    卢玲觉得和钟之意一起时的贪心病延续到了现在。想好好做朋友,却知道如果足够喜欢是无法像朋友那样单纯相处的,换成尚渊也一样——她回避,他难过;她不回避,又无法心安理得地接纳他的好。



    卢玲愣神时又听到尚渊叫她,他说该上楼了,要去拉她被她躲开。



    “我不是故意的。”卢玲略微慌张,“也不对......”



    “你可以好好想想。”



    “那我要想两年。”



    “......”



    卢玲让白驰给她点建议,白驰先笑话她说:“行啊,把身边的都拿下了。要是我没和郭忠分手都该担心了。”



    卢玲不客气地怼回去,“学妹,还敢跟学姐猖狂?”



    白驰被噎了一下,下学期她真是他们学妹了。她忽然感叹,“这半年过得真快。”



    “嗯。一年过得也快,三个向我表白的,太受欢迎了,没办法。哈哈哈......”



    “乐吧,然后再想和尚渊怎么办。”



    卢玲脸上得意的笑收敛,叹气,“建议?”



    “反正你也不想疏远他,那就试试好了。虽然他傻了点,没准会喜欢呢?”



    试试?这倒是改变关系的新词。



    于是卢玲是这样和尚渊说的,“我可以和你试试。”尚渊正高兴,看见卢玲说:“但你得知道我对你没有那样的感觉,要是还不喜欢你,到时候再说。”她不想让尚渊有过多期待。



    “这么直白......”算是给他个机会,却不知该不该高兴。



    “抱歉。”



    “别道歉,比直接拒绝好。”



    卢玲说:“你咋这么傻呢?”



    “傻你也答应了,谁更傻?哈哈哈......”尚渊对群里伙伴宣布,“这次我真有女朋友了!”



    郭忠立刻讨伐,“你表白咋不告诉我们?”



    “你们那起哄劲儿,不把事情抖出去都见鬼了。”



    卢玲补刀,“还说别人,你也这样。”



    “媳妇说得对。”尚渊不反驳。



    卢玲不让他叫“媳妇”等亲密称呼,让他继续叫阿玲。



    尚渊问她能不能叫玲玲,想想自己驳回,“算了别人叫过。”



    “我本来也没想让你那样叫。”当时是被钟之意以各种肉麻称呼轮番念叨,不得已答应的。



    “叫得亲密都不让,没诚意。”尚渊开始玩笑。



    “我今天忘了打你。”他们回到往日的气氛。



    “明天打?”



    “好啊。”既然决定试试总要拿出诚意吧?



    尚渊语气轻松,那之后在房里蹦跶三分钟,老妈开门才停。



    明天是他们第一次约会。



    尚渊早到半小时。卢玲提前十分钟到约定地点,看见穿件浅灰色t恤的尚渊已经在等她了。



    “你何时来的?”她觉得他来得太早。



    “刚到。”尚渊傻乐,想牵卢玲的手。



    “大热天的免了吧。”天热是事实,明明才八点,出门就觉热浪被空气卷起来往皮肤上扑。另一个原因是不习惯。



    “好歹你是我女友啊......”



    卢玲捶他一下,“热死了,又肉麻。走了,找凉快的地方吃早饭去。”



    “好。”



    其实盛夏出门不是个明智的决定,两人吃完饭站在阳光里觉得汗流浃背。卢玲说想念在家吹空调、吃雪糕、挖西瓜的日子。



    “这么快就后悔了?”



    又被卢玲捶。她对他仍是哥们儿的相处状态。“你在多愁善感啥?快想想去哪凉快吧。”她把尚渊拉到树荫下,用手扇风。



    尚渊也用手扇风,只不过是给卢玲扇。路过街边卖文具的进去蹭几分钟空调,买了遮阳伞,因为看卢玲没有带伞。



    卢玲惊讶地问他买伞干嘛。



    “怕晒。”



    “你本是美娇娥?”



    尚渊将伞罩在她头上,“谁说我了?”



    卢玲说她不是那活得精致的小姑娘,晒一会儿不怕。



    “那不也火辣辣的。去吃冰淇淋?”



    “好啊。”



    两人在冷饮店里吹着空调,看门外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等大号香蕉船上来。



    船形玻璃碗,最下层铺一些浅黄的香蕉味冰淇淋,上面有颜色依次为紫、白、粉的六个错开摆放的圆球,再放些香蕉片、草莓片、猕猴桃片,是夏天珍贵的艺术品,看几眼都凉快了。



    卢玲贪婪地舀起一大口放进嘴里,被凉意刺激到口腔壁和舌头,张着嘴咽不下去,“太凉了!”仔细一看冰淇淋在空调房里仍旧冒着凉气。



    “吐出来啊!”



    卢玲没听尚渊的,多吸几口气咽下去,“浪费。啊,嗓子、食管、胃都凉透了!”



    “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卢玲勤快地挖冰淇淋,看尚渊不怎么动勺子,“矜持什么?我一个人也吃不完。”



    尚渊支吾一会儿说:“我不太爱吃香蕉。”



    “不早说!不要香蕉的不就好了。把上面的球给你。”她去吃香蕉味冰淇淋。



    “不用,你爱吃就吃,我没什么。”尚渊将草莓片放进嘴里。



    “让你吃就吃,两人份我一人也吃不完。”卢玲用眼睛剜他,不知他矫情啥。



    尚渊动勺子的速度快了些,跟着卢玲感叹空调屋的舒适。两人决定一天都在商场蹭空调,吃饭、玩、买零食都能解决。



    在冷饮和空调的双重降温下,卢玲很快觉得体温流失迅速,暴露在外的皮肤开始发冷,每根细小的汗毛都竖立起来,快速将最后几口放在嘴里,拉尚渊出冷饮店,让体温恢复一些。



    上一秒打着寒颤,下一秒被热浪侵袭又想回去。



    卢玲说她和人在夏天逛商场是件纠结的事,通常待一阵就发冷,出去又太热。



    尚渊暗自记下,在进入商城后牵起她的手。



    卢玲又以天热为由让他放开。



    尚渊没说什么,带她往服装店走。



    “你要买衣服?”卢玲问。



    “给你买件外套,算礼物。等会儿冷了就披上,还能在室内多待一会儿。”



    想得倒是周到。



    “我自己买吧,刚才所有东西都是你花钱,还送什么礼物?”她迈进店一步退出来,“不行,这家太贵了。”



    尚渊笑,“所以说是我送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