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毒味相投,狼狈为奸
袁方还告诉林皓阳:李维的爷爷,就是当年留在滨城照顾“李老太爷”的那个“长子”;而李维的另一个爷爷,也就是李维爷爷的一个亲弟弟,在当年离开大6之后,就一直在国外从事**的工作;并且,他也是当年引荐袁方加入“华盟”的介绍人之一;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李维年纪轻轻就仇恨政府、死心塌地为“复华社”卖命了!
而至于其他那些袁方展的“社员”,虽然他们的出身、背景都各有不同,但是无疑,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感觉到社会分配的不公,并对自己的境遇有强烈的不满!他们渴望境外资本主义的“民主”,并试图以“复华社”为跳板,最终达到去国外生活的目的。
针对不同的“策反对象”,袁方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年轻躁动的愤青、学生,只需要简单的交流和言语的鼓惑,他们就会义愤填膺的感觉自己被赋予了某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从而心甘情愿且乐此不疲的为“复华社”服务,甚至可以说是肝脑涂地;
而对付那些各种级别的官员,那就更简单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一身正气、鞠躬尽瘁的官员们,大部分都是一些道貌岸然、贪腐成性的蛀虫,他们光鲜虚伪的外表下,早已败絮其中。国家和人民赋予了他们职能和权力,让他们在凌驾于人民、养尊处优的同时,也滋生出了更为肆无忌惮的贪婪。而他们自己还恬不知耻的认为:那是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所应得的报酬!
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之下,那些官员们更是毫无抵抗力!而且这种“腐化”是极具传染性的,一个官员堕落,会影响和引领他身边的一群官员腐化!他们相互引荐、相互提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官官相护的“关系圈子”和一条条荒糜**的“贪腐链条”!
不光如此,那些官员还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亲属以及子女谋取“福利”!
袁方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只要为那些官员的子女搞到一份国外普通大学的《招生细则》和一张《邀请函》,就可以让袁方成为他们的“上帝”!就为了那两张在如今看来廉价至极的表格,那些官员们竟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损害、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也正是从这些**官员的身上,袁方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听着舅舅的讲述,作为这个国家曾经的官员,林皓阳替那些贪腐成性、丧权辱国的官员感到羞耻,他自己也一阵阵汗颜: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强化党员的思想、加大反腐的力度”,看来不光是在顺应民众的呼声、坚实政党的利益,更是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根基啊!
林皓阳又问道:“舅舅,范锦阳和范锦明是什么时候加入‘复华社’的?您怎么会和他们……”
袁方笑了,很无可奈何的微笑,他叹息道:“哎,那简直就是一个偶然,太偶然了!”接着,他就说起了那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往事……
众多周知,“复华社”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长久以来,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一直仰仗于他们分布于全球的毒品网络!每一年他们都会在大宗的毒品交易中,获取大量的周转资金和非法盈利。
随着“复华社”在大6地区不断的渗透和壮大,该组织在大6建立起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毒品绿色通道”:由北方某邻国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现代类化工毒品”,通过这条通道被运抵南方,再经过集散销往世界各地;而南方某著名毒品出产国所生产的“传统类毒品”,则也通过这条通道运至我国北方地区,进行集散和销售。
滨城,地处胶东半岛的东北端,铁路、6路交通十分便捷,海上轮渡又可直达东三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滨城成为了“复华社”那条“毒品绿色通道”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集散地。
“复华社”通过那条新的销售途径大肆敛财,可是好景不长,出事了:那一年,这条“毒品绿色通道”突然惨遭打击、不再畅通,而那个生状况的“断点”,恰恰就是滨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摧毁设立在滨城的“复华社毒品交通站”的,竟然不是政府的禁毒机构和缉毒组织,而是作为“同行”的另一个“贩毒团伙”:范锦阳和范锦明。
原来,范锦明兄弟二人当年为了垄断滨城的毒品交易,他们率领一众团伙成员血洗了滨城的毒品市场,曾经隐匿在滨城的其他贩毒团伙,几乎被他们横扫殆尽!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诸多贩毒团伙的“主要供货方”,“复华社”的那个所谓的交通站也未能幸免于难,交通站的两名领导级人物就此失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复华社”希望袁方能利用他的关系网络,在短时间内重建“滨城交通站”,并恢复“毒品通道”的畅通。
可这就让袁方为难了:他当然可以利用自己所控制的“官方关系”,来清剿范锦明的贩毒团伙,可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相当巨大的响动,“复华社”下一步的工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是如果不铲除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害群之马”,那条“毒品通道”就无法畅通……
就在袁方左右为难之际,李维将这件事情对袁方作了分析:
范锦明犯罪团伙,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扫荡滨城的毒品市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们就是一群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可是,他们在滨城制造了这么大的响动,可公安机关竟然没有抓到他们的任何把柄和罪证!这又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那伙人不光组织严密、做事缜密,而且在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内部,很可能安插有他们的“眼线”。也就是说,他们拥有自己的“关系网”。
假如这些推断和分析成立,那么要将范锦明团伙铲除,就绝非易事了!
李维的建议是:既然太过冒险、又没有“铲除”的万全之策,那为什么不将那伙势力加以利用呢?
接下来,李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先利用“合作”作为诱饵,对范锦明进行接触,然后想办法将其团伙“收编”!假如计划能成功,那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李维的这个计划可谓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既可以利用对方的原班人马和其“关系网”,恢复“复华社”的交通站、保障贩毒线路的畅通,又可以扩充“复华社”在滨城的势力!并且,当时的“复华社”也正需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范锦明团伙在滨城江湖的霸道和毒辣……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啦!
李维的建议让袁方茅塞顿开,可是让谁去完成这项沟通工作呢?当时刚在省城中医院参加工作的李维,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为了组织的展和壮大,他将马上辞去工作,回滨城与范锦明取得联系……
就这样,回到滨城的李维通过他人的引荐,约见了范锦明,利欲熏心、臭味相投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正如李维预料的一样,他们接下来的合作是相当的融洽和愉快。
可是一年之后,又出事了:我公安机关和边防部队,在我国与北方某邻国的边境线上,成功拦截并破获了“复华社”的跨国走私、贩毒团伙!由此,我国政府对邻国出了警告,并加强了边境巡防,彻底斩断了“复华社”的“化工类毒品”的入境渠道!“复华社”在境内的毒品生意,也再度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
“复华社”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一年之后,在李维的斡旋和鼎力支持之下,范锦明在滨城为“复华社”构建了两处“化工类毒品”的制毒工厂:一处就是被林皓阳成功破获的、位于滨城市莱县七里镇王疃村的那个制毒窝点,那里也是范锦明母亲的老家。
而另一处可就隐秘的多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动荡,资本主义列强频频用“战争”来恐吓我们,并屡屡侵犯我国领海、领空!当时为了备战,我**民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兴土木,在各地修建了很多用于防空和储备战略物资的大型防空洞。但是由于后期和平稳定的展,那些建筑设施后来大部分都被荒弃了。
在莱县七里镇周边的一座深山里,就有这样一处被荒弃的大型空洞,“复华社”的那座大型制毒工厂,就坐落在那里!
范锦明为那里的工厂安装了全套的制毒设备,并配备了电装置和生活设施。为了掩人耳目,更是出于谨慎,在范锦明犯罪团伙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员知道那座工厂的存在!而在那座工厂工作的人,都是经过李维亲自挑选的“复华社”基层人员。
那座工厂不负众望,很快就生产出了纯度极高、质量相当过硬的“产品”!就在范锦明和李维得意忘形,准备大敛其财的时候,又出事儿了:时任滨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林皓阳,通过“九一三谋杀案”现场遗存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获了范锦阳、范锦明犯罪集团!
彼时的范锦阳和范锦明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含恨败走他乡……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李维年纪轻轻就仇恨政府、死心塌地为“复华社”卖命了!
而至于其他那些袁方展的“社员”,虽然他们的出身、背景都各有不同,但是无疑,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感觉到社会分配的不公,并对自己的境遇有强烈的不满!他们渴望境外资本主义的“民主”,并试图以“复华社”为跳板,最终达到去国外生活的目的。
针对不同的“策反对象”,袁方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年轻躁动的愤青、学生,只需要简单的交流和言语的鼓惑,他们就会义愤填膺的感觉自己被赋予了某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从而心甘情愿且乐此不疲的为“复华社”服务,甚至可以说是肝脑涂地;
而对付那些各种级别的官员,那就更简单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一身正气、鞠躬尽瘁的官员们,大部分都是一些道貌岸然、贪腐成性的蛀虫,他们光鲜虚伪的外表下,早已败絮其中。国家和人民赋予了他们职能和权力,让他们在凌驾于人民、养尊处优的同时,也滋生出了更为肆无忌惮的贪婪。而他们自己还恬不知耻的认为:那是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所应得的报酬!
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之下,那些官员们更是毫无抵抗力!而且这种“腐化”是极具传染性的,一个官员堕落,会影响和引领他身边的一群官员腐化!他们相互引荐、相互提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官官相护的“关系圈子”和一条条荒糜**的“贪腐链条”!
不光如此,那些官员还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亲属以及子女谋取“福利”!
袁方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只要为那些官员的子女搞到一份国外普通大学的《招生细则》和一张《邀请函》,就可以让袁方成为他们的“上帝”!就为了那两张在如今看来廉价至极的表格,那些官员们竟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损害、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也正是从这些**官员的身上,袁方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听着舅舅的讲述,作为这个国家曾经的官员,林皓阳替那些贪腐成性、丧权辱国的官员感到羞耻,他自己也一阵阵汗颜: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强化党员的思想、加大反腐的力度”,看来不光是在顺应民众的呼声、坚实政党的利益,更是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根基啊!
林皓阳又问道:“舅舅,范锦阳和范锦明是什么时候加入‘复华社’的?您怎么会和他们……”
袁方笑了,很无可奈何的微笑,他叹息道:“哎,那简直就是一个偶然,太偶然了!”接着,他就说起了那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往事……
众多周知,“复华社”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长久以来,该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一直仰仗于他们分布于全球的毒品网络!每一年他们都会在大宗的毒品交易中,获取大量的周转资金和非法盈利。
随着“复华社”在大6地区不断的渗透和壮大,该组织在大6建立起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毒品绿色通道”:由北方某邻国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现代类化工毒品”,通过这条通道被运抵南方,再经过集散销往世界各地;而南方某著名毒品出产国所生产的“传统类毒品”,则也通过这条通道运至我国北方地区,进行集散和销售。
滨城,地处胶东半岛的东北端,铁路、6路交通十分便捷,海上轮渡又可直达东三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滨城成为了“复华社”那条“毒品绿色通道”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集散地。
“复华社”通过那条新的销售途径大肆敛财,可是好景不长,出事了:那一年,这条“毒品绿色通道”突然惨遭打击、不再畅通,而那个生状况的“断点”,恰恰就是滨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摧毁设立在滨城的“复华社毒品交通站”的,竟然不是政府的禁毒机构和缉毒组织,而是作为“同行”的另一个“贩毒团伙”:范锦阳和范锦明。
原来,范锦明兄弟二人当年为了垄断滨城的毒品交易,他们率领一众团伙成员血洗了滨城的毒品市场,曾经隐匿在滨城的其他贩毒团伙,几乎被他们横扫殆尽!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诸多贩毒团伙的“主要供货方”,“复华社”的那个所谓的交通站也未能幸免于难,交通站的两名领导级人物就此失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复华社”希望袁方能利用他的关系网络,在短时间内重建“滨城交通站”,并恢复“毒品通道”的畅通。
可这就让袁方为难了:他当然可以利用自己所控制的“官方关系”,来清剿范锦明的贩毒团伙,可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相当巨大的响动,“复华社”下一步的工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是如果不铲除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害群之马”,那条“毒品通道”就无法畅通……
就在袁方左右为难之际,李维将这件事情对袁方作了分析:
范锦明犯罪团伙,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扫荡滨城的毒品市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们就是一群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可是,他们在滨城制造了这么大的响动,可公安机关竟然没有抓到他们的任何把柄和罪证!这又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那伙人不光组织严密、做事缜密,而且在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内部,很可能安插有他们的“眼线”。也就是说,他们拥有自己的“关系网”。
假如这些推断和分析成立,那么要将范锦明团伙铲除,就绝非易事了!
李维的建议是:既然太过冒险、又没有“铲除”的万全之策,那为什么不将那伙势力加以利用呢?
接下来,李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先利用“合作”作为诱饵,对范锦明进行接触,然后想办法将其团伙“收编”!假如计划能成功,那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李维的这个计划可谓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既可以利用对方的原班人马和其“关系网”,恢复“复华社”的交通站、保障贩毒线路的畅通,又可以扩充“复华社”在滨城的势力!并且,当时的“复华社”也正需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范锦明团伙在滨城江湖的霸道和毒辣……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啦!
李维的建议让袁方茅塞顿开,可是让谁去完成这项沟通工作呢?当时刚在省城中医院参加工作的李维,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为了组织的展和壮大,他将马上辞去工作,回滨城与范锦明取得联系……
就这样,回到滨城的李维通过他人的引荐,约见了范锦明,利欲熏心、臭味相投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正如李维预料的一样,他们接下来的合作是相当的融洽和愉快。
可是一年之后,又出事了:我公安机关和边防部队,在我国与北方某邻国的边境线上,成功拦截并破获了“复华社”的跨国走私、贩毒团伙!由此,我国政府对邻国出了警告,并加强了边境巡防,彻底斩断了“复华社”的“化工类毒品”的入境渠道!“复华社”在境内的毒品生意,也再度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
“复华社”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一年之后,在李维的斡旋和鼎力支持之下,范锦明在滨城为“复华社”构建了两处“化工类毒品”的制毒工厂:一处就是被林皓阳成功破获的、位于滨城市莱县七里镇王疃村的那个制毒窝点,那里也是范锦明母亲的老家。
而另一处可就隐秘的多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动荡,资本主义列强频频用“战争”来恐吓我们,并屡屡侵犯我国领海、领空!当时为了备战,我**民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兴土木,在各地修建了很多用于防空和储备战略物资的大型防空洞。但是由于后期和平稳定的展,那些建筑设施后来大部分都被荒弃了。
在莱县七里镇周边的一座深山里,就有这样一处被荒弃的大型空洞,“复华社”的那座大型制毒工厂,就坐落在那里!
范锦明为那里的工厂安装了全套的制毒设备,并配备了电装置和生活设施。为了掩人耳目,更是出于谨慎,在范锦明犯罪团伙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员知道那座工厂的存在!而在那座工厂工作的人,都是经过李维亲自挑选的“复华社”基层人员。
那座工厂不负众望,很快就生产出了纯度极高、质量相当过硬的“产品”!就在范锦明和李维得意忘形,准备大敛其财的时候,又出事儿了:时任滨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林皓阳,通过“九一三谋杀案”现场遗存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获了范锦阳、范锦明犯罪集团!
彼时的范锦阳和范锦明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含恨败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