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还是气死吧
“你找我?”赵永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衣服都没脱,扒拉开围脖就问道。封华大年初一的天黑来找他,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去你家说。”封华起身告辞,赵永心更提起来了。
“没什么事,别紧张。”进了赵永家,封华看见他眼里的紧张和一头的汗,赶紧说道。
听到封华这么说,赵永才松了口气:“吓死我了。那你先坐着,我去烧炕。”这屋里冷的,说话都带白霜。
等烧好了炕,赵永才脱了大衣,拎着一个兜子走了过来。
“这是姜主任给的钱。”赵永说道:“我都给你换成了新的。”
封华之前给了姜主任10万斤粮食,按照之前说好的2毛钱一斤算,姜主任给了2万块钱。
“我们自己的倒没卖出去多少钱。”赵永又去炕柜里翻出一个小包,取出1000多块钱推过来。
他当时只有5万斤粮食,价钱也定在2毛钱一斤上,但是农村人一听可以用“破烂”换粮食,哪个舍得用钱,只有那些外地逃荒过来没家底的人家,才没有“破烂”。
“那个啥,东西一大半都在乔阳那屋堆着呢,你去看看不?”赵永有些不好意思道,收回来的那些破烂呦,面盆、汤碗、咸菜坛子!最高级的就是花瓶了。
他都不好意思让封华看,自己看了也闹心,所以都堆在隔壁乔阳看着的房子里了。
当然也有一些封华看了一定会喜欢的,比如说她指名要的字画书籍,还有一些他一看就喜欢的金银首饰。
赵永又费劲地从炕上拽过来一个小匣子打开,亮闪闪的黄金首饰,照得屋子都亮了几分。
封华并不意外,每个村都不止一个“地主”呢,虽然已经被刷过一遍,但是总有一些藏在耗子洞里的东西被遗漏~5万斤的粮食撒出去,换回这一匣子金首饰,完全在预料之内。
在农村,金银首饰到底比瓷器和书画常见。
赵永又指指旁边的大箱子:“那里装的是银首饰。”他把金银分开装了。又跑去地上,抱过来一对花瓶,竟然是掐丝珐琅的,保存的不错,看着就漂亮。
封华拿起来看了看,新旧,没看出来。她真不是专业的....前世她只负责出钱,自然有专家负责鉴定,而她心里对那些鉴定结果是存疑的....
后世的古玩界,水太深,有些造假的都造成宗师了,爱在赝品上故意留下破绽,雕个花留个名什么的,而如果不是人家故意留下的这些破绽,专家也分不出真假。
所以她出手买古董,很少有超过100万的。就图个好看了,真假都不在意了。
这俩花瓶看着漂亮,她很喜欢。
“多少钱换的?”
“一对,100斤粮食呢!”赵永有些心疼道。
“值!”封华笑了。
“您找我什么事?”看封华心情是真不错,赵永才小心问道。
“我有些棉花要出手。”封华说道。
“什么?”赵永惊呼道:“棉花?多少?”他感觉呼吸有些急促,那可是棉花!而且方大小姐所说的出手,绝对不是一斤两斤,一吨两吨。
“先来50吨吧。”封华说道。棉花种子她在边疆的时候就收集到了,空间里还专门种过几茬,有不少存货。不过这些可能远远不够。
一床在东北这种天气里可以保暖的棉被,起码在5斤以上,保暖的棉袄棉裤加起来也要在4斤以上,一个人的消耗量就将近10斤。一个稍微大点的村子就能消耗50吨。
“50吨啊!啥时候来?我接着就拉出去卖!”赵永激动道,但是卖之前要先给自己留下一屋子的棉花,做被做褥子做衣服!他虽然今非昔比了,遇见封华之后也慢慢地掏到了点新棉花做这些,但是“棉花”已经成为了他的执着。
从小被冻怕了。他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从小穿二棉袄长大的。东北的冬天是真冷啊~
而且东北不产棉花,外地的人也不爱种棉花,连下几天雨就能减产三分之一,病虫害更厉害,农药又跟不上,一不小心亩产就变成了十几斤,几十斤,有时候直接能被吃成绝产!不绝产产量也低,可不像后世一样,亩产能达到200-400公斤之间。
现在10亩能有这个产量就不错了,如果不是上面强制要求种,没人愿意种。
“你去找姜主任合作,我这棉花都是没加工的,籽棉。”封华说道:“卖他5毛钱一斤,给他一半的量。”
“哦...”赵永应了一声,这大小姐,还是个小菩萨,棉花5毛钱一斤?他之前想卖5块钱一斤,还在心里感叹自己善良呢......
现在把棉花和粮食同时放在老百姓面前,只能让他们选一样,这绝对是个可以逼死人的选择题。怎么选?要么冻死,要么饿死,算了不选了,还是气死吧!
“大小姐,您刚才说‘先’来50吨。”赵永弱弱地问道。
“是啊,后续看姜主任给不给力,如果他保得住你,保得住他自己,保得住这些棉花,后续就源源不断。如果让其他人参与进来,过来刨我的根问我的底,那就没有以后了。”封华说道。
她这又撒粮又撒棉的,她怕有些人忍不住好奇心了。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找他说。”赵永麻利地穿上衣服,出门之前又赶紧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到货?”
“明天。”封华说道。
“好嘞!”赵永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随着封华出手越来越大,他在姜主任面前也越来越有地位,现在已经不是他求着姜主任,而是姜主任求着他了.....爽!
不过寒风一吹,赵永那点嘚瑟就被吹跑了,大小姐说了,要低调,不然分分钟掉脑袋。大小姐的话,一定是真理。
大年初一的晚上,姜主任的家非常热闹,各个部门的同事坐了一屋子,不但有平级下级,更有一两个别的部门的上级.....上级来下级家拜年,绝对少有。
姜主任现在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了,频频带粮下乡做好事,不管是在老百姓那里还是在领导那里,都是频频露脸,据可靠消息说,年后就要升官了。
赵永听见屋里的热闹,很谨慎地没有敲门。
“去你家说。”封华起身告辞,赵永心更提起来了。
“没什么事,别紧张。”进了赵永家,封华看见他眼里的紧张和一头的汗,赶紧说道。
听到封华这么说,赵永才松了口气:“吓死我了。那你先坐着,我去烧炕。”这屋里冷的,说话都带白霜。
等烧好了炕,赵永才脱了大衣,拎着一个兜子走了过来。
“这是姜主任给的钱。”赵永说道:“我都给你换成了新的。”
封华之前给了姜主任10万斤粮食,按照之前说好的2毛钱一斤算,姜主任给了2万块钱。
“我们自己的倒没卖出去多少钱。”赵永又去炕柜里翻出一个小包,取出1000多块钱推过来。
他当时只有5万斤粮食,价钱也定在2毛钱一斤上,但是农村人一听可以用“破烂”换粮食,哪个舍得用钱,只有那些外地逃荒过来没家底的人家,才没有“破烂”。
“那个啥,东西一大半都在乔阳那屋堆着呢,你去看看不?”赵永有些不好意思道,收回来的那些破烂呦,面盆、汤碗、咸菜坛子!最高级的就是花瓶了。
他都不好意思让封华看,自己看了也闹心,所以都堆在隔壁乔阳看着的房子里了。
当然也有一些封华看了一定会喜欢的,比如说她指名要的字画书籍,还有一些他一看就喜欢的金银首饰。
赵永又费劲地从炕上拽过来一个小匣子打开,亮闪闪的黄金首饰,照得屋子都亮了几分。
封华并不意外,每个村都不止一个“地主”呢,虽然已经被刷过一遍,但是总有一些藏在耗子洞里的东西被遗漏~5万斤的粮食撒出去,换回这一匣子金首饰,完全在预料之内。
在农村,金银首饰到底比瓷器和书画常见。
赵永又指指旁边的大箱子:“那里装的是银首饰。”他把金银分开装了。又跑去地上,抱过来一对花瓶,竟然是掐丝珐琅的,保存的不错,看着就漂亮。
封华拿起来看了看,新旧,没看出来。她真不是专业的....前世她只负责出钱,自然有专家负责鉴定,而她心里对那些鉴定结果是存疑的....
后世的古玩界,水太深,有些造假的都造成宗师了,爱在赝品上故意留下破绽,雕个花留个名什么的,而如果不是人家故意留下的这些破绽,专家也分不出真假。
所以她出手买古董,很少有超过100万的。就图个好看了,真假都不在意了。
这俩花瓶看着漂亮,她很喜欢。
“多少钱换的?”
“一对,100斤粮食呢!”赵永有些心疼道。
“值!”封华笑了。
“您找我什么事?”看封华心情是真不错,赵永才小心问道。
“我有些棉花要出手。”封华说道。
“什么?”赵永惊呼道:“棉花?多少?”他感觉呼吸有些急促,那可是棉花!而且方大小姐所说的出手,绝对不是一斤两斤,一吨两吨。
“先来50吨吧。”封华说道。棉花种子她在边疆的时候就收集到了,空间里还专门种过几茬,有不少存货。不过这些可能远远不够。
一床在东北这种天气里可以保暖的棉被,起码在5斤以上,保暖的棉袄棉裤加起来也要在4斤以上,一个人的消耗量就将近10斤。一个稍微大点的村子就能消耗50吨。
“50吨啊!啥时候来?我接着就拉出去卖!”赵永激动道,但是卖之前要先给自己留下一屋子的棉花,做被做褥子做衣服!他虽然今非昔比了,遇见封华之后也慢慢地掏到了点新棉花做这些,但是“棉花”已经成为了他的执着。
从小被冻怕了。他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从小穿二棉袄长大的。东北的冬天是真冷啊~
而且东北不产棉花,外地的人也不爱种棉花,连下几天雨就能减产三分之一,病虫害更厉害,农药又跟不上,一不小心亩产就变成了十几斤,几十斤,有时候直接能被吃成绝产!不绝产产量也低,可不像后世一样,亩产能达到200-400公斤之间。
现在10亩能有这个产量就不错了,如果不是上面强制要求种,没人愿意种。
“你去找姜主任合作,我这棉花都是没加工的,籽棉。”封华说道:“卖他5毛钱一斤,给他一半的量。”
“哦...”赵永应了一声,这大小姐,还是个小菩萨,棉花5毛钱一斤?他之前想卖5块钱一斤,还在心里感叹自己善良呢......
现在把棉花和粮食同时放在老百姓面前,只能让他们选一样,这绝对是个可以逼死人的选择题。怎么选?要么冻死,要么饿死,算了不选了,还是气死吧!
“大小姐,您刚才说‘先’来50吨。”赵永弱弱地问道。
“是啊,后续看姜主任给不给力,如果他保得住你,保得住他自己,保得住这些棉花,后续就源源不断。如果让其他人参与进来,过来刨我的根问我的底,那就没有以后了。”封华说道。
她这又撒粮又撒棉的,她怕有些人忍不住好奇心了。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找他说。”赵永麻利地穿上衣服,出门之前又赶紧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到货?”
“明天。”封华说道。
“好嘞!”赵永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随着封华出手越来越大,他在姜主任面前也越来越有地位,现在已经不是他求着姜主任,而是姜主任求着他了.....爽!
不过寒风一吹,赵永那点嘚瑟就被吹跑了,大小姐说了,要低调,不然分分钟掉脑袋。大小姐的话,一定是真理。
大年初一的晚上,姜主任的家非常热闹,各个部门的同事坐了一屋子,不但有平级下级,更有一两个别的部门的上级.....上级来下级家拜年,绝对少有。
姜主任现在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了,频频带粮下乡做好事,不管是在老百姓那里还是在领导那里,都是频频露脸,据可靠消息说,年后就要升官了。
赵永听见屋里的热闹,很谨慎地没有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