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如众人所料,阿清案一传到京城,立刻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起初是刑部尚书周毅大怒,要亲自下笔驳回琼关县的判决,责令重审。
纲常之辨,在这个圣人教化的世界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一向严苛的周老尚书甚至在衙门内拍了桌子,怒骂叶行远“丧心病狂”。
周毅执掌刑部五年,为人刻板好名,平时在衙中说一不二。此次动怒,众人自然是噤若寒蝉,但没料到的是竟然还有人出言反对。
刑部左侍郎杨礼中不同意尚书的见解,直言反驳道:“大人固然守纲常正义,却不知小民之苦,下官看琼关县所述案卷卷宗,条理分明,事实清晰。
分明是弱女子激愤杀人,又不曾当真杀死人命,琼关县所作判决亦有道理。刑部乃执律法之正,行事不可不慎,此案参详再审度可,仓促发回重审却不妥。”
杨礼中年轻俊彦,此时尚未至四旬,一直被视为将来大学士的必然人选。此人儒雅,在刑部中也从不仗恃背景、才学揽权,是周尚书信任的左右手,没想到此事上居然突然开口提不同意见。
周尚书气得眼前发黑,怒道:“你这是什么话来?吾辈读书人,自当以圣人之法为常法,此女情有可原,罪无可恕!你身为读书人,难道还会赞同叶行远离经叛道之言?”
他声若雷霆,屋宇震动,显见已是动了真怒。杨礼中满面无奈,劝退同僚,私下进言道:“大人息怒,叶行远此人虽有劣迹。但也是一榜状元,大儒之身,他如此判决必有缘由,大人轻易驳回,若有差池,只怕于声名有碍。”
周尚书心中一梗,他毕竟久经宦海多年,杨侍郎的言外之意他也听得明白。如果是一般的知县,以他的性子,那当然毫不犹豫的把这封判决扔回去。
但现在做这个判决的是新科状元,不久前的京师焦点叶行远,这真得多费点思量。再退一步想,叶行远虽然以状元的身份被排挤出京城,但时日未久,又因上万言书戍边之事得罪了内阁,要针对他的人多的是。
如今出了这事,要发回重审,关键处其实已经不是这一件案子,而是要对叶行远如何。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打压叶行远的人多得是,那何必自己来做这个出头椽子?
周尚书想通了这一节,怒气渐平,便问杨侍郎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这案子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不过刑部确实也不必给别人当枪使,这却有些为难。”
杨侍郎不慌不忙道:“若有疑难之案,刑部不能定夺,自然应该上报内阁,由诸位大学士判断。这事本来就是叶状元与内阁诸公的恩怨,大人何必牵涉其中?”
周尚书踌躇道:“只是叶行远判决确实不当,我要是轻轻放过,只恐有人在背后讥讽。”
他最重名声,虽然怕事,但又担心这样蒙混过关会影响自己,所以首鼠两端,前怕狼后怕虎。杨侍郎慨然道:“所以今日下官才事先未与大人商量便在衙中争执,此后下官再拂袖而去。众人皆知刑部意见不合,朝中再有非议,也是怪到下官头上,大人不必担心。”
刑部说起来当然是周尚书作主,但是杨侍郎潜力无限,满朝上下都知道他的能量,若是这两人闹起矛盾,确实有可能难下决断。以这个借口,将这案件推给内阁诸位大学士,也算是说得过去。
杨侍郎又道:“内阁诸公皆是正人君子,就算不说他们与叶行远的宿怨,此案到他们手里,也必然会发回重审,与大人的意思一样。”
周尚书冷笑道:“说是正人君子,那可未必,不过他们恨新科状元入骨,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倒是真的。”
他顿了一顿,抱歉道:“如此一来,倒是要委屈你了,日后此案判下来,只怕声名略有挂碍。”
杨侍郎微微一笑道:“不妨,我毕竟不是主审之人,只要说是秉圣人仁善之心,别人最多说我心软,不似琼关县那般在风口浪尖上。”
下这个判决的人,才是挑战文教挑战三纲五常的罪人,他虽牵涉其中,到底不算怎么深入。风头一过,也不会有人想起。
刑部两位大人计议已定,果然再议之时又大吵一架,杨侍郎被周尚书怒斥赶出,但此案到底如何复核,终究没有定论。周尚书装出一脸无奈和愤怒,将阿清案上交内阁,由内阁诸公商议决断。
杨侍郎走出刑部,神态轻松,自语道:“宇文兄,我已尽力而为。此案越过刑部交到内阁,影响力也就更大,若是能够一锤定音,那叶行远可真的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他轻叹了几声,又道:“可惜了他的诗文。”随即才扬长而去。
阿清案层层升级,又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不过短短数日,京中已经尽是飞短流长,都在谈论“阿清杀夫”事。
说书先生们又有了好题材,自然是张口就来,说得荒诞不经,“你们不知道,这阿清乃是绝色美人,她杀夫罪大恶极。但叶状元一见她姿容曼妙,便心生怜惜,这才枉法轻判,甚至还牢中密约,要为她翻案。”
有人立刻反驳道:“休得胡言乱语,叶状元何等人物,怎会为女色所迷?他雄才伟略,扫荡妖蛮,岂会犯这糊涂?”
那说书人不服气道:“你是听多了《公子平妖传》吧?那是编出来的故事,怎能当真?那你说说,叶状元要是不为女色所迷,怎会轻判一个杀夫之女?”
此言一出,老百姓们叶无从辩驳,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之中,杀夫就是不可饶恕的大罪。纵然这姑娘常受虐待,但是做人家老婆,哪有不挨打的?她起了杀心,就是万万不该。
有人迟疑道:“叶状元最恨妖蛮,不知是否因为阿清的丈夫是个蛮族,才会如此判案?”
有读书人叹息道:“就算是蛮族,那也是此女之夫。圣人教诲,出嫁从夫。她若是当初未嫁之时,便自尽或是刺杀这蛮人,那也有节烈之义。
但如今已经嫁了两年,这时候方才起了歹心,对朝夕相处的丈夫动手,那可真真是罪无可恕了。你们想想,此案若不重判,你们回家看到拿菜刀的婆娘,不害怕么?此乃动摇人心之大事,叶状元真是一时糊涂!”
京城的舆论,比之琼关县内对叶行远更加不利。如果说琼关县还有一部分人理解叶行远的判决,觉得阿清实在可悯。支持与反对之人各占一半的话,到了京城,就几乎有九成的人都质疑叶行远的决定。
内阁五位大学士一致做出裁决,此案发回复审,而且主审不再交给知县叶行远。而是三法司各自派人,会同剑门省、府、县三级同审!
“这是要做出一场大戏啊。”隆平帝在茶楼上听着众人的议论,又得到内阁最终决定的消息,不由得忧心忡忡。他问安公公道:“想不到叶行远去了那么远,没几天又惹出这样的事来。这次他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连朕都爱莫能助。”
只不过是一件边疆上的小案子,居然引得内阁如此关注,还要惊动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起下地方会审,这不是重视案子本身,而是切切实实的针对叶行远这个人。
掀起滔天的舆论,再三堂会审定下铁案,这是将叶行远往死路上逼。日后再有人提起叶行远,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阿清案。他不再是“诗魔”“状元”,而是一个离经叛道违背纲常的官员。
这顶大帽子压在头上,任谁也翻不了身。隆平帝就算想要破格提拔叶行远,却一定会被朝野上下的读书人一致反对。
安公公抱怨道:“这个叶行远真是一刻都不安生,明知道陛下对他寄予厚望,却偏偏总惹是生非,这种事全是他自找,白白辜负了陛下一番苦心。”
隆平帝淡然笑道:“也不尽然,朕看他文章策论,每每在危机之时有不可思议的手段。他既然敢这么判,想来也该有应对之法。”
他沉吟一阵,突发奇想道:“要是这次三堂会审,没有驳倒叶行远的判决,反而最终支持了叶行远轻判阿清,那又会如何?”
那自然是叶行远名声大噪,借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乃至内阁刷了一把声望。初到边远县城,便能有这样的政绩,就算是圣贤也未必能做到,真正可说名动天下。
有此一得,无论朝野,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绝不敢再动叶行远。他也就得到了从容布局的时间,日后折返京城,这阿清案便是他的资历。
从这个方面一想,隆平帝又隐隐觉得叶行远可能是故意的。
但安公公愁眉苦脸道:“陛下不要太相信此人了,内阁那几个老家伙既然要置他于死地,三法司派下去的人必有安排,省中府上的官员,他也未曾交结,也不会有什么交情。不说案情,光是这审案官员,他就已经输了九成九,有什么办法翻盘?”
隆平帝喟然一叹,这等难局确实难解,叶行远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纲常之辨,在这个圣人教化的世界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一向严苛的周老尚书甚至在衙门内拍了桌子,怒骂叶行远“丧心病狂”。
周毅执掌刑部五年,为人刻板好名,平时在衙中说一不二。此次动怒,众人自然是噤若寒蝉,但没料到的是竟然还有人出言反对。
刑部左侍郎杨礼中不同意尚书的见解,直言反驳道:“大人固然守纲常正义,却不知小民之苦,下官看琼关县所述案卷卷宗,条理分明,事实清晰。
分明是弱女子激愤杀人,又不曾当真杀死人命,琼关县所作判决亦有道理。刑部乃执律法之正,行事不可不慎,此案参详再审度可,仓促发回重审却不妥。”
杨礼中年轻俊彦,此时尚未至四旬,一直被视为将来大学士的必然人选。此人儒雅,在刑部中也从不仗恃背景、才学揽权,是周尚书信任的左右手,没想到此事上居然突然开口提不同意见。
周尚书气得眼前发黑,怒道:“你这是什么话来?吾辈读书人,自当以圣人之法为常法,此女情有可原,罪无可恕!你身为读书人,难道还会赞同叶行远离经叛道之言?”
他声若雷霆,屋宇震动,显见已是动了真怒。杨礼中满面无奈,劝退同僚,私下进言道:“大人息怒,叶行远此人虽有劣迹。但也是一榜状元,大儒之身,他如此判决必有缘由,大人轻易驳回,若有差池,只怕于声名有碍。”
周尚书心中一梗,他毕竟久经宦海多年,杨侍郎的言外之意他也听得明白。如果是一般的知县,以他的性子,那当然毫不犹豫的把这封判决扔回去。
但现在做这个判决的是新科状元,不久前的京师焦点叶行远,这真得多费点思量。再退一步想,叶行远虽然以状元的身份被排挤出京城,但时日未久,又因上万言书戍边之事得罪了内阁,要针对他的人多的是。
如今出了这事,要发回重审,关键处其实已经不是这一件案子,而是要对叶行远如何。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打压叶行远的人多得是,那何必自己来做这个出头椽子?
周尚书想通了这一节,怒气渐平,便问杨侍郎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这案子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不过刑部确实也不必给别人当枪使,这却有些为难。”
杨侍郎不慌不忙道:“若有疑难之案,刑部不能定夺,自然应该上报内阁,由诸位大学士判断。这事本来就是叶状元与内阁诸公的恩怨,大人何必牵涉其中?”
周尚书踌躇道:“只是叶行远判决确实不当,我要是轻轻放过,只恐有人在背后讥讽。”
他最重名声,虽然怕事,但又担心这样蒙混过关会影响自己,所以首鼠两端,前怕狼后怕虎。杨侍郎慨然道:“所以今日下官才事先未与大人商量便在衙中争执,此后下官再拂袖而去。众人皆知刑部意见不合,朝中再有非议,也是怪到下官头上,大人不必担心。”
刑部说起来当然是周尚书作主,但是杨侍郎潜力无限,满朝上下都知道他的能量,若是这两人闹起矛盾,确实有可能难下决断。以这个借口,将这案件推给内阁诸位大学士,也算是说得过去。
杨侍郎又道:“内阁诸公皆是正人君子,就算不说他们与叶行远的宿怨,此案到他们手里,也必然会发回重审,与大人的意思一样。”
周尚书冷笑道:“说是正人君子,那可未必,不过他们恨新科状元入骨,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倒是真的。”
他顿了一顿,抱歉道:“如此一来,倒是要委屈你了,日后此案判下来,只怕声名略有挂碍。”
杨侍郎微微一笑道:“不妨,我毕竟不是主审之人,只要说是秉圣人仁善之心,别人最多说我心软,不似琼关县那般在风口浪尖上。”
下这个判决的人,才是挑战文教挑战三纲五常的罪人,他虽牵涉其中,到底不算怎么深入。风头一过,也不会有人想起。
刑部两位大人计议已定,果然再议之时又大吵一架,杨侍郎被周尚书怒斥赶出,但此案到底如何复核,终究没有定论。周尚书装出一脸无奈和愤怒,将阿清案上交内阁,由内阁诸公商议决断。
杨侍郎走出刑部,神态轻松,自语道:“宇文兄,我已尽力而为。此案越过刑部交到内阁,影响力也就更大,若是能够一锤定音,那叶行远可真的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他轻叹了几声,又道:“可惜了他的诗文。”随即才扬长而去。
阿清案层层升级,又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不过短短数日,京中已经尽是飞短流长,都在谈论“阿清杀夫”事。
说书先生们又有了好题材,自然是张口就来,说得荒诞不经,“你们不知道,这阿清乃是绝色美人,她杀夫罪大恶极。但叶状元一见她姿容曼妙,便心生怜惜,这才枉法轻判,甚至还牢中密约,要为她翻案。”
有人立刻反驳道:“休得胡言乱语,叶状元何等人物,怎会为女色所迷?他雄才伟略,扫荡妖蛮,岂会犯这糊涂?”
那说书人不服气道:“你是听多了《公子平妖传》吧?那是编出来的故事,怎能当真?那你说说,叶状元要是不为女色所迷,怎会轻判一个杀夫之女?”
此言一出,老百姓们叶无从辩驳,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之中,杀夫就是不可饶恕的大罪。纵然这姑娘常受虐待,但是做人家老婆,哪有不挨打的?她起了杀心,就是万万不该。
有人迟疑道:“叶状元最恨妖蛮,不知是否因为阿清的丈夫是个蛮族,才会如此判案?”
有读书人叹息道:“就算是蛮族,那也是此女之夫。圣人教诲,出嫁从夫。她若是当初未嫁之时,便自尽或是刺杀这蛮人,那也有节烈之义。
但如今已经嫁了两年,这时候方才起了歹心,对朝夕相处的丈夫动手,那可真真是罪无可恕了。你们想想,此案若不重判,你们回家看到拿菜刀的婆娘,不害怕么?此乃动摇人心之大事,叶状元真是一时糊涂!”
京城的舆论,比之琼关县内对叶行远更加不利。如果说琼关县还有一部分人理解叶行远的判决,觉得阿清实在可悯。支持与反对之人各占一半的话,到了京城,就几乎有九成的人都质疑叶行远的决定。
内阁五位大学士一致做出裁决,此案发回复审,而且主审不再交给知县叶行远。而是三法司各自派人,会同剑门省、府、县三级同审!
“这是要做出一场大戏啊。”隆平帝在茶楼上听着众人的议论,又得到内阁最终决定的消息,不由得忧心忡忡。他问安公公道:“想不到叶行远去了那么远,没几天又惹出这样的事来。这次他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连朕都爱莫能助。”
只不过是一件边疆上的小案子,居然引得内阁如此关注,还要惊动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一起下地方会审,这不是重视案子本身,而是切切实实的针对叶行远这个人。
掀起滔天的舆论,再三堂会审定下铁案,这是将叶行远往死路上逼。日后再有人提起叶行远,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阿清案。他不再是“诗魔”“状元”,而是一个离经叛道违背纲常的官员。
这顶大帽子压在头上,任谁也翻不了身。隆平帝就算想要破格提拔叶行远,却一定会被朝野上下的读书人一致反对。
安公公抱怨道:“这个叶行远真是一刻都不安生,明知道陛下对他寄予厚望,却偏偏总惹是生非,这种事全是他自找,白白辜负了陛下一番苦心。”
隆平帝淡然笑道:“也不尽然,朕看他文章策论,每每在危机之时有不可思议的手段。他既然敢这么判,想来也该有应对之法。”
他沉吟一阵,突发奇想道:“要是这次三堂会审,没有驳倒叶行远的判决,反而最终支持了叶行远轻判阿清,那又会如何?”
那自然是叶行远名声大噪,借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乃至内阁刷了一把声望。初到边远县城,便能有这样的政绩,就算是圣贤也未必能做到,真正可说名动天下。
有此一得,无论朝野,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绝不敢再动叶行远。他也就得到了从容布局的时间,日后折返京城,这阿清案便是他的资历。
从这个方面一想,隆平帝又隐隐觉得叶行远可能是故意的。
但安公公愁眉苦脸道:“陛下不要太相信此人了,内阁那几个老家伙既然要置他于死地,三法司派下去的人必有安排,省中府上的官员,他也未曾交结,也不会有什么交情。不说案情,光是这审案官员,他就已经输了九成九,有什么办法翻盘?”
隆平帝喟然一叹,这等难局确实难解,叶行远到底该怎么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