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一品妻
字体: 16 + -

第38章 建屋子

    饭桌上,一群男人喝着小酒,谈笑风生。女人们大多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夹着前面的菜吃着。唯一例外的就是宁婆子了,她仗着自己年纪大,资格老,时不时地插上两句话。

    宁雪儿捧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张大耳朵听着。

    “大壮啊,你这次准备建多大的屋子啊?”霍富贵满脸慈祥地问着。其他人全都期待地望着宁大壮,宁大壮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答道:“叔,手里银子不富裕,建个三间大瓦房就知足啦。”

    “嗯,也可,你膝下只有一子一女,雪儿丫头迟早要出嫁,以后家里只剩然小子,三间瓦房,给他娶妻生子也够了。”霍富贵深以为然,重重点头道。

    “是啊,老三好福气,女儿能干,又只有一子,现如今把房子建起来,将来然小子娶妻不发愁啊!”宁大川抿了一口酒,意味深长道。

    看着自家大伯有些阴郁的脸庞,宁雪儿心里莫名有些爽快,宁大川现在怕是肠子都悔青了吧。当初分家的时候,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获利颇丰,暗自欢喜,以为占了大便宜,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分家后短短几个月内,三房就买了地准备建房了。早知道,还不如不分家呢。

    知子莫若母,宁大川的意思宁婆子又怎会不懂,她笑着劝慰道:“大川啊,咱们是一家人,大壮的日子过好了绝不会忘记你们两个哥哥的,我相信以后他肯定会帮助你们的。”

    宁婆子一边说着一边扭头看向宁大壮,宁大壮会意,拍了拍胸脯,爽快道:“那是自然,大哥,以后你有事儿只管说一声,但凡我能办到的,我绝不推辞。”

    “好!”宁大川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也许诺道:“有兄弟你这句话,以后你有事儿我也一定鼎力相助。”

    “你们兄弟齐心协力,守望相助,以后日子一定越过越好。”霍富贵笑眯眯地说着场面话,其实内心里无比鄙视宁大川这只老狐狸,他不就是见着宁老三发达了,跟着他有汤喝,才和他套近乎地吗?这要是搁以前,作为读书人的宁大川哪里会俯下身子和泥腿子宁老三好好说话。

    一场晚宴,大家吃的心满意足,气氛也异常和谐。晚宴上,宁大川和宁大牛都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帮着老三把房子建起来。

    那些大话让宁大壮心里很是舒坦,这些年,作为家里的老三,他任劳任怨,默默为家里付出。当老大两口子想着要出卖他女儿的时候,他心寒了;当分家的时候,看着哥哥嫂嫂们自私自利的模样,他气得发抖,却无力辩驳。曾经他以为兄弟情就这么回事了,对于他的兄长们,他已经有些绝望了,可是现在,听着哥哥们暖心的话语,他又想起了小时候大哥替他出头,二哥带着他一起掏鸟蛋的情形了。

    是啊,兄弟就是兄弟,血浓于水,亲情是什么也隔不断的。一顿饭吃下来,宁大壮对着自家的哥哥们恨不得掏心掏肺了。

    宁雪儿默默看着,心里甚是发愁,自家的爹也太好哄了吧,三言两语就哄好了?

    翌日早晨,由于前一天晚上的宿醉,宁大壮不出意外地起晚了。因而,父女二人只得用过午饭,再借了牛车把红薯运去镇上。

    到了码头,宁大壮忙着卸货,宁雪儿则独自一人去见了蔡工头。

    对于突然出现的宁雪儿,蔡工头仿佛见到了救世主一样,天晓得他这一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雪儿姑娘,可是有好消息了?“蔡工头忍不住起身,大步走到宁雪儿面前,着急地询问着。

    宁雪儿笑着点点头,道:”是的,我回去打听了好久,才发现同村的一个大户家还有一千斤红薯,今儿我已经把红薯带来了,您要不去看看?“

    蔡工头一听有一千斤红薯,当即大喜过望,立马走出去瞧了瞧。

    牛车旁,宁大壮正在卖力地搬运红薯,蔡工头望着那如小山似得红薯,当即就拿出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宁雪儿。

    宁雪儿也不客气,直接就收下了。放好银票的宁雪儿似乎想起了什么,她笑眯眯的对着蔡工头道:”蔡伯伯,我这里还有几个关于红薯的菜谱,您要是不介意,我可以附赠给您。“

    蔡工头一听,这感情好啊,这几天老婆子天天唠叨,说是主子们烤红薯都吃腻了,正要想法子研究新菜谱呢。

    于是,蔡工头就带人拉着红薯以及宁雪儿一起去了吴府。

    再次来到吴府,宁雪儿没有了初次的那种局促,相反,她大大方方进府,甚至一路还记住了吴府的布局。

    蔡工头领着她找到了蔡婆子,蔡婆子听说小姑娘要附赠食谱,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来。

    宁雪儿捡了几个好操作的食谱和蔡婆子说了一通,便匆匆回了家。

    得了五十两银子的宁大壮走路腰杆都直了,他一高兴,又请两位兄长喝了花酒。

    饭桌上,宁大川建议找个算命先生来看看屋子的风水,宁大壮点头答应了。宁大牛说想要尽早动工,那就得抓紧买砖瓦,木材等建筑原料,宁大壮深以为然,当即拍板明天就去镇上看。

    宁雪儿看着热情洋溢的两位伯伯,心里跟明镜似得,想必这一次他们又能从中捞上一笔了。不过呢,这事儿她可不打算和宁大壮说,一来她家确实需要办事的人,二来此刻宁大壮和两位伯伯关系好着呢,这时候挑明了说岂不是有挑拨离间之嫌。这种蠢事儿宁雪儿是万万不会干的。

    几天后,建屋子的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光这一项便花去了二十两银子。算命的先生也看过了,那屋子没有大问题,最后还给算了一个适宜动土的黄道吉日,这一看又去了五两。此外,在村长的帮助下,房契已经办下来了,不过额外花了二两的手续费,得,这房子还没开建呢,三十两银子没了。

    宁大壮固然心疼,但是房子还是要建。按照村里的规矩,但凡有人要建新房,全村人的都要来帮忙,工钱是不用的,但是饭却是要管的,而且还不能差。

    对于做饭这种后勤保障工作,宁大壮一律交给了张氏和宁雪儿。

    张氏找了丁氏商量了一下,一般来说,村里人帮忙建屋子是要管三顿的,从早饭到晚饭。早饭好弄,煮上几锅白米粥,配上几盆子酸豆角,就应付过去了。但是午饭和晚饭,是村里人比较看重的,也是主人家比较头疼的地方。

    一般来说,这两顿是必须有荤腥的,这个倒不怕,前几日宁雪儿去买肉还剩下一些,直接拿去煮便是,至于其他的配菜倒让张氏发愁。村里人多,菜多了来不及准备,菜少了怕人说闲话。

    丁氏到底厉害,她直接对着张氏道:”三弟妹,依我看,你呀只要多弄些红烧肉、鸡蛋羹,其余的倒不用上心,咱们村子里谁家吃不上蔬菜,再不济去地头挖些野菜便是了。“

    张氏听着觉得有理,于是便找人在村子里收购了几筐子的鸡蛋,准备弄水煮鸡蛋。

    宁雪儿看着一筐筐鸡蛋,来了灵感,她可以做茶叶蛋呀!

    她先是通过系统百度了茶叶蛋的做法,知道了大体步骤以及相关配料。紧接着,她又寻找了两个小视频进行实地观摩,待把所有流程弄熟弄透以后,宁雪儿便开始做实验。

    其实茶叶蛋的煮法并不复杂,只是在水煮蛋的基础上多加了八角、茴香,茶叶等多味调料,最后小火烹煮,待调料入味即可。

    第一锅茶叶蛋煮熟以后,宁雪儿迫不及待地捞出了两个让张氏尝尝,又给大房,二房,宁婆子各送去两个尝尝鲜。

    结果,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毕竟比起白煮蛋,茶叶蛋还是有滋有味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宁雪儿便放开手脚,将所有鸡蛋全都煮了。

    到了黄道吉日那一天,也就是十月初九,全村的人都来帮忙了。

    男人们帮着把旧屋子拆了,女人们有的帮着递水,有的帮忙摘菜,有的帮忙烧火,总之大家都很热情。

    有了大家的帮忙,事情完成得异常顺利,只一个早上,两间旧屋子就拆掉一大半,中午的饭菜也很是丰盛。红烧肉、茶叶蛋、排骨汤、清炒野菜,白米饭,样样都让人满意。村民们吃完了饭,干劲儿更足了。

    大家赶在下山之前,把旧屋子拆干净了,甚至还帮着把拆下来的土坯,瓦砾打扫干净了。

    干完活儿,累了一天的村民们饱餐一顿,便归家去了。

    翌日,天还蒙蒙亮,便有不少村民找上门来,表示希望能帮着建屋子。

    对于大家的热情相助,宁大壮自然喜不自胜,但是在用人方面,他却不敢轻易做主,只能问过宁大牛以后,才一一答复了那些村民。

    对于那些能砌墙,有手艺的村民宁大壮一个不落全收了。对于那些只有力气没有手艺的人,宁大壮也要了几个品行好的帮着做下手,至于其他人,全都被宁大壮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