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一品妻
字体: 16 + -

第30章 筹谋

    张母的眼睛亮了,这东西倒是好弄,烧水的功夫就煮了。

    于是,她把三个孩子赶出了厨房,张蜜糖拉着宁雪儿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古代环境宜人,没有雾霾困扰,故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黑色的大幕上无数颗耀眼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很久没看见这么美的夜色了,宁雪儿双手抱着后脑勺,懒洋洋的靠在后背上,抬眼看着天空。

    张蜜糖叽叽喳喳的,“雪儿姐姐,快看,那颗星星动了。”

    宁雪儿笑着点点头,张蜜糖愈发兴奋了,她又指着一颗星星道:“那颗,那颗星星好亮啊!”

    张益生坐在不远处,借着月色打量着不远处的人儿,他只觉得人比月色娇。

    “好了,好了,”张母端着三个红薯走了出来,那香味一下子就散开了。宁雪儿起身,用手摸了摸滚烫的红薯,她被烫得直捂耳朵。

    张益生笑了,只因宁雪儿的模样实在太可爱,张母也笑道:“不急,你们再说会儿话,等凉了再吃。”

    张蜜糖馋的不得了,哪里等得及,她叫嚷着要吃,宁雪儿没办法,只得用手沾了井水,然后又快速地把红薯去皮,张蜜糖用筷子夹起红薯,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直呼好吃。

    张益生有样学样,也把双手沾了井水,快速地给宁雪儿也剥了一个红薯,宁雪儿也不客气,直接就吃,恩,好吃。

    看见宁雪儿吃的心满意足,张益生的内心才觉得满足,他也拿起一个红薯去皮,啃着。

    吃饱喝足,宁雪儿瞧着天色不早了,她便向张母道别,张母不放心宁雪儿一个女孩子走夜路,硬是逼着张益生和张蜜糖送送她。

    三人拗不过张母,只得齐齐出了院子。

    摸着黑,穿过乡间小路,片刻,宁雪儿就到了家,张益生见着她进去以后,便带着张蜜糖返家。

    路上,张蜜糖和张益生并排走着,突然,张蜜糖小声道:“大哥,雪儿姐这次又能赚不少银子吧,你说她会不会?”

    张蜜糖一边说着眼睛里一边流露出贪婪的目光。

    “蜜糖!”张益生忍不住地低声呵斥,“雪儿待我们家好,我们帮她也是应该的,至于银子什么的,她若给咱们也要,不给咱们也就别巴巴地去要了,免得伤了两家的情分。”

    “哦,”被训斥了的张蜜糖心情有些沮丧,此后一路她都没说话。两兄妹到了家,各自洗漱之后,就上床休息了。

    宁家,张氏一直坐在门口等宁雪儿。当宁雪儿踏进院子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面就亮了,她跑上前去,拉着宁雪儿的手,嘘寒问暖,“孩子,这一天累坏了吧,要不要吃饭?锅里给你留着呐!”

    宁雪儿摇头,道:“娘,您休息吧,我都吃过了,我洗漱一下就去睡了。”

    一听已经吃过了,张氏又殷勤地跑去厨房给宁雪儿打水,又帮着拿了毛巾和内衣,甚至张氏还亲自帮忙调了水温,弄好一切,看着宁雪儿进了房间,张氏才回屋休息。

    翌日,宁大壮未去镇上,他也跟着宁雪儿下地了。多了一个劳动力,活儿干起来就更快了。四个人,两男两女,宁大壮和张益生负责挖红薯,宁雪儿和张蜜糖负责捡红薯和运红薯。四人分工,齐力协作,只一个早上就把全部的红薯挖完了。

    宁大壮看着满满一板车的红薯,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荒地也能种出这么多粮食来,关键今年自己没动手,那二十亩荒地没种满,明年若是全部种满,再好好打理的话,那么产量...........

    “爹,爹,”宁雪儿伸出手指在宁大壮眼前晃了晃,“您想啥呢?”

    宁大壮傻笑,“没,没想啥,快,咱们把这些运回去吧。”

    这一板车的红薯由宁大壮亲自拉回了宁家,回家的路上,有的村民瞧见了,一个劲儿的犯嘀咕,宁大壮这拉的啥,居然拉了一板车?

    到了家,宁雪儿又留了张家兄妹吃午饭。张氏本来已经做好饭了,宁雪儿硬生生又炒了六个鸡蛋,权当加菜了。

    饭桌上,宁大壮的嘴都咧到耳朵后面去了,弄了这么些粮食,他能不高兴?

    “爹,”宁雪儿放下碗筷,用商量的口吻道:“要不咱们下午去趟镇上?”

    宁大壮有些飘飘然,他只当宁雪儿要买东西,不过就算要买东西他也同意,谁让他今天高兴呢。

    张氏坐在宁雪儿对面,她小声地道:“雪儿,你是不是想把家里的红苕卖出去?”

    宁雪儿点点头,宁大壮却不高兴了,“去去去,你们妇道人家懂什么?就这种东西,城里人谁吃啊,依我看,咱们还是留着过冬,自家饿不死就行。”

    这还没开始呢,宁大壮就打起了退堂鼓,宁雪儿有些沮丧。

    张益生瞧着,也忙劝道:“宁叔,要不试试呗,昨儿我们都吃了,这红薯烤着吃可香了。”

    “是啊,是啊,孩子们都喜欢吃,咱们就去试试呗,再说了我娘家不是还有间铺子吗?有两个舅舅帮衬着,这事儿准能成。”张氏乐呵呵地道。

    “哼,”一提起宁雪儿的两个舅舅,宁大壮的脸色更臭了,他气呼呼地道:“好端端的提他们作甚?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做个生意还要去求人吗?”

    宁大壮突然生气,弄得张益生和张蜜糖很是尴尬,就连张氏的脸色都不好了,要不有外人在,估计当场就哭了。

    宁雪儿也知道他爹向来不待见两个舅舅,毕竟从说亲那天起,母亲的娘家人就瞧不起自己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愁这怨一时半会儿解不了。

    于是,宁雪儿眼珠子转了转,笑道:“是是是,爹说得对,咱们自己卖,不求人。”

    “卖什么!”宁大壮气得直拍桌子,站起来怒道:“咱们老老实实庄稼人,不去整那些幺蛾子,这事儿我做主,全部红薯留着吃,一个不卖!”

    宁雪儿无奈扶额,她知道她爹的牛脾气又上来了。

    张家兄妹见势不妙,放下筷子,找个理由赶紧溜了。宁雪儿起身去送了一下,结果一回来,宁大壮就和张氏吵起来了。

    “又不是你的红薯,你做的哪门子的主?”

    “呦呵,就凭我是一家之主,这点事儿我还做不得主了?”

    “宁大壮,你”张氏眼泪蓄在眼眶里,差点就落下来了。

    宁雪儿赶忙上去劝架,“爹,娘,有事儿好好商量,咱们一家人,吵什么呀!”

    “哼!”宁大壮气得拂袖而去。

    宁雪儿赶忙坐到张氏身边,劝她道:“娘,爹就这牛脾气,您还不知道啊!”

    宁雪儿一说,张氏的眼泪更加止不住了。和宁大壮生活了十几年,她怎么会不知道他的脾气,可就是这该死的牛脾气,是她恨透了的。

    宁雪儿好言好语地哄好了张氏,又跑去哄宁大壮。

    宁大壮一脸倔强,“不行,这生意咱们不做!”

    对于宁大壮的死脑筋,宁雪儿表示无奈,她苦苦哀求道:“爹,咱们就试试呗。家里眼下需要银子啊,你看看,快过冬了吧,咱们手里还有几个银子,您不还想早日盖房嘛。”

    一提起盖房的事儿,宁大壮心里就堵得慌,过去一个月,他和张氏每天累死累活,除去家里吃饭的钱,也就一两银子而已。按照这个速度攒钱,猴年马月才能盖房呀。

    宁大壮的心有些动摇了,宁雪儿又继续道:“爹,咱们这个红薯是自家种的,没啥本钱,咱们买多买少都能赚,试试呗。”

    宁大壮的手指敲了敲桌子,他沉声道:“你要试也可以,但是不能去求你舅舅他们!”

    “知道,知道,”宁雪儿见宁大壮答应了,高兴得一溜烟跑了。她得找张益生商量商量做生意的事儿。

    宁雪儿和张益生一合计,两人决定先去镇上看看。

    搭了牛车,半个时辰便到了镇上,两人直奔南大街而去。

    南大街是通安镇最繁华的一条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楼,医馆,茶馆,布坊,首饰铺子,点心铺子,铁铺子,真是应有尽有。各家铺子前,也有小商小贩摆摊,有人卖糖葫芦,有人卖柴火,有人卖果子,有人卖小玩意儿,总之这条街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

    宁雪儿和张益生在街上转悠了老半天,啥也没买。宁雪儿发现这些小摊贩貌似都有固定的地方,也就是说摊位是有限的,要想再腾一个摊位出来,费老大劲儿了。

    不过,南大街人气旺,一铺难求也是意料之中。

    逛完了南大街,宁雪儿又去了一趟码头,码头的商家倒不多,只有一排小商贩,无非就是卖烧饼,包子的。可是,码头干活儿的人却异常多,还有来来往往的商人、旅客,这里倒是可以考虑。

    宁雪儿买了一个包子,一边啃着一边和包子大婶套近乎,不一会儿就搞明白了,原来这里的一切都归蔡工头管,包括商家的摊位。

    而蔡工头就是之前宁大壮的老大,有了这层关系,弄个摊位不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