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节事小,饿死事大
字体: 16 + -

第62章



紧接着两路军队东西分头开进,过五日,拿下整个镇江府。

吴王此时正领着剩下的四个反王避于金陵府,听到风声,其余反王皆劝他退避至无锡或苏州,却被他一口回绝,还将几人大骂了一顿,接着便冷静的分置了任务:

魏王带五万兵马守住武进,广阳王领五万兵马守住句容,齐王往南镇于湖州,赵王则退守至宣城。

这四个地方连同吴王自己镇守的金陵府,刚好对镇江成合围之势,就算不能阻止朝廷军,起码萧峥一一击破也需要时间,这样便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

然而他们忘了投诚的蜀王早把他们的兵力布防卖给了萧峥,收到探子回报的消息,萧峥稍稍思索了一番,便做出了应对。

他没有一一击破,只是先一鼓作气攻破了离镇江最近的句容城,而后便直接进入这个包围圈的中心,仿佛主动羊入虎口,堂而皇之,不急不忙。

可就在吴王准备里应外合将他一锅端的时候,萧峥已经先他一步派人去拜访了几位王爷,能收买的收买,不能收买的恐吓,至少也要动摇一下他们的信心。

之后他将军队整编成为百人一队的小组,分批次进攻这几个地方,毫无章法,毫无规律,想到哪个地方便去攻打一下,什么时候想到便什么时候动手,打了就撤,完全是种赤|裸裸的骚扰!

吴王对此忍无可忍,有次竟不顾形象的站在金陵城头对迅速撤离的骚扰分队破口大骂,什么皇室该有的礼仪风度,统统都去见鬼!

一直到初冬时节,骚扰分队们经过无数次演练,已经成功找到了几城兵力的强弱分别,于某个夜间大军偷袭,直接拿下了兵力最弱的湖州。

而后封锁消息,排遣骚扰分队开往武进。

负责镇守武进的魏王早就懒得理他们了,就打算让他们自己玩儿吧,谁知这么一放松,后面大部队突然扑到,又是一个一锅端。

宣城的赵王听到了风声,忙不迭的夜奔至萧峥营中请求归顺,并且很没操守的保证自己绝对不像蜀王那样要求重归封地,还将主动送交质子。

于是萧峥慢条斯理的整结大军,开往金陵府。

吴王实乃枭雄,否则当初也不能领着这么多藩王造反,简直抽走了小半个朝廷。

听闻萧峥大军开到,他也不含糊,亲自领着全城兵马冲出城门,随即便命令关城门,大有不成功则成仁之意。

同样是而立之年,同样是相貌出众,两军阵前,两王遥遥相望,彼此毫不退让。

身为军人,萧峥对他这种无畏精神十分欣赏,拍马上前,朗声对他道:“萧峻,若你此时投降,本王念你身为陛下亲叔,尚可饶你不死。”

“哼哼……”吴王冷笑连连,连身上的银甲也在阳光下泛出寒冽之气,“萧峥,你以为会打仗的只有你一个不成?少在本王面前大放厥词!”

萧峥也不恼,只是淡淡一笑,“既然如此,那便开始吧。”

话音刚落,吴王已经抢先一挥手,身后的军队顿时犹如潮水般涌来。

萧峥对身边的副将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冷静的执旗挥舞,色彩不同,口号不同,军队亦随之变换阵型。

吴王的军队来势凶猛,但这样也极容易冲入对方的包围圈。所幸很快他便发现了生门,立即指挥军队从中突围,毫不费力的摆脱了困境。

正得意着,一转眼萧峥阵势又变,先前已然逃出的军队再次陷入泥沼,他这才发现之前的阵型根本就是个骗局,厉害的是后面的这个。

好一招请君入瓮!

吴王怎甘心自己长久以来的经营功亏一篑?干脆一拍马,手执长枪便朝萧峥袭来。

仿佛早就知道这一战在所难免,萧峥拔剑相迎,顺利挑开他刺来的一枪。

“看来吴王在江南待得太安逸了,这一枪简直半点力道也无啊!”看着吴王在他面前咬牙切齿,萧峥勾唇冷笑。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萧峻为人自大孤傲,最是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如今萧峥正是要利用这点刺激他,瓦解他的斗志,催乱他的阵脚。

吴王果然大怒,复又来袭,这次力道简直用了十成。萧峥伏□子险险避开,反手一剑划在他手背上。吴王吃痛,长枪险些掉落。

“不过如此,吴王除了口气之外,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

“混账!”

吴王干脆翻身下马,长枪就要扫向萧峥坐骑。萧峥眼疾手快,一掌拍在马臀上,顺势跃下马背,马已跳开,险些冲开吴王。

不同于马背之上的作战,这样的近身搏斗考量更多的是武艺。

吴王的武艺不差,可是对比长久征战训练出来的凌厉甚至狠绝的招式,萧峥则要更胜一筹,所以将吴王激得跳下马的一刻,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胜算。

长枪被舞的呼呼作响,萧峥抬剑格挡住,欺身而上,紧贴着吴王出招,将他长枪的优势给磨灭殆尽。

吴王很快便发现了他的意图,长枪倒转,直接用棍身重重击在他背上,萧峥闷哼一声,微微退开一步,吴王逮住机会,手握枪头直刺他胸膛。

电光火石间避无可避,萧峥侧身避让,同时手中长剑送出,在自己肩头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时,长剑没入了吴王腹间,厚重的铠甲也难挡这一击,剑尖直接穿背而出。

两人动作定格,彼此横眉冷目,依旧如起初时那样毫不退让。

激战的军队已经渐渐分出胜负,萧峥看着吴王的银甲下摆鲜血淋漓的模样和他愈见苍白的脸色,似叹似诉:“你输了……”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他一手握住肩头枪头忍着剧痛用力拔|出,而后抽出长剑,带出一阵血雾。

吴王的身子猛地一晃,狠狠地瞪着他,终是不甘不愿的倒了下去。

萧峥剑尖指地,目光扫向金陵府城门,

但愿这是平生最后一战……

梁崇德二年,在百姓们眼中是个十分诡异的一年。

年初皇帝陛下与青海国女王轰轰烈烈的定了白头之盟,之后便出了大梁第一个总揽朝政的一品女大员文少傅。接着就是摄政王亲自挂帅平叛,然而却在期间匆忙赶回,从刽子手刀下救了莫名其妙被推上断头台的文少傅。

这之后朝廷罢黜首辅,偃旗息鼓。皇帝陛下深居宫内,文少傅亦深居简出。百姓们便将目光投向了江南战场。

同年冬,摄政王先后斩杀广陵、广阳、齐、魏四王,招安赵王,最后亲斩吴王于金陵城前,定下乾坤。

班师回朝之日正值北国大雪,街道人迹清冷,久未露面的文少傅独自登上城楼,自清早便远眺守望,一直到午时才看到那玄龙般的军队。

摄政王一马当先,远远望去,玄甲对映白雪,白马踩踏疾风,逆阳而来,呼啸沧桑。

文素静立城楼,轻轻微笑,终是等到了他的凯旋。

五八章

深冬某日的傍晚,一辆马车从摄政王府出发,由近百人的御林军押送,奔往平阳。

行至城门口,马车被拦下,片刻后有人自城楼上走下,停于马车边。

仿佛是种对峙,这般过了许久,车帘终于被车中人掀开,萧端白衣散发,施施然走下车来,看着面前的女子,似笑非笑,“可别说你是来送我的。”

“平阳王爷曾经也送别过我,如今回送,亦是应当。”

萧端微微一怔,想起她说的是马车中的那番诀别,勾了勾唇,“可能你不相信,但我那时说的的确是实话,此生也许只有你一人算是我的朋友了。”

“我相信。”文素勉强对他一笑,“离别之前,我也还是平阳王爷的朋友。”

她不是什么圣人,已经被利用到差点丧命的地步,对他绝对不可能再是过往的心境,然而如他曾经多次所言,毕竟相交一场,临别送行,算是做个了断吧。

“害你若此,你还能赶来相送,真是难得。”萧端摇头笑了笑,大病之后的身子越发清瘦,加之衣裳单薄,简直犹如随时都会乘风而去。

看一眼文素,他径自举步朝前而去,叹息道:“就此别过吧。”

后面的禁卫军赶忙赶着马车跟上,那么多人看守着一个弱质文秀的男子,玄色甲胄对照他一身白衣,任谁看了都觉得强弱分明,可是他却走得极为轻松,好似在观赏周遭风景。

“平阳王爷!”文素忽然唤了他一声,凝视着他的背影道:“当日即将行刑之时,你忽然出现,是否是来救我的?”

“哦?被发现了么?”萧端不曾回头,只是冷笑,“你太自作多情了,我只不过是想走近看看你是如何命丧我手罢了。”

“可是我听见您喊了一声‘刀’,难道您不是要说‘刀下留人’?”

“哈哈哈……”萧端大笑,微微侧头,夕阳西下,只留给她一个精致的侧脸剪影,“真是感激你将我想象的这般好心了,后会无期。”

“等等!”

文素叫住他,走上前去,从怀中摸出一块令牌递给他。

萧端接过来一看,神情一震,“这是……”

“王爷让我给你的,免死金牌,将来万一有事,可以自保。”

手微微一抖,抬头时,萧端的脸上却又挂满了笑容,随手将金牌揣进怀里,那双稍显细长的双眼黑亮如初,“如此便替我多谢叔叔吧……”

“……好。”

“还有……对不起。”

文素神情微动,点了点头,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慢慢融入夕阳余晖之中。

寒风拂过,卷来他隐隐的低吟:

“云中谁来击天鼓,

棰折鼓裂亦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