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楚
字体: 16 + -

第十章

    tue aug 18 19:22:39 cst 2015

    初冬的雪没能撑到清晨时分就草草收场,打破这座江南小镇彻夜宁静的是第一声鸡鸣。静悄悄的街头巷尾,颤巍巍的牌坊门楼,开始焕发生机。不多时镇上冒起了炊烟,景象生动起来,大户人家的下人清扫门前雪,小本经营的摊贩推车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此镇中间横贯一条长河,自西向东,流水潺潺。连通河水两边的石拱桥在战乱年间均已崩塌毁坏,原先的住户大多外出避难,留下些孤寡老人,为这小镇守候着新生的青鸟。

    燕王登基后,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恩泽天下,福及苍生。这衰败的小镇赢来了转机,之前暂离故土的乡亲纷纷返家重新置业,同心协力新起石桥,耕耘犁田,大兴土木。如今这镇家家皆可温饱,百业昌盛。这镇受益于朝廷新政甚多,燕王因此躬身亲临,微服私访,欣然得意,于是令身边臣子代笔“宁云镇”三字,作为此镇新名。原先老一辈的住民虽心存不满,却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对其感恩戴德,以表忠心。

    一抹刚出炉的日光娇滴滴地落在窗台上,怕沾染了雪化后还未飘走的灰尘。窗边靠外的墙上生出了比邻而居的青苔,白泥成块成堆地剥落,留下斑驳摇晃的影子。一个朱红色的“封”字贴在靠近大门的地方,威武雄浑的铁门锈迹斑斑,门匾处被好事之辈蹂躏糟蹋,满是刀痕,依稀能辨出“斤卯山庄”几字,门前积雪不知被哪个好心人清理干净了,尚可一观,勉强入名门子弟法眼。只是这里的环境太宁静了,似乎在此待上两三个时辰也看不到半点人影。这里的安静与街上的热闹比起来,可谓天壤之别。

    临近午时的时候,大门”吱“的一声开了,露出一道细细的口缝,一只怯生生的眼睛探出来,见外面没有一点动静,他把门的口子敞开更多一点,突然门“哐”的一声关上了。门后的人好像被惊吓到了一样,他“啊”的一声躲开,蜷缩在门墙间的角落里。这里重新归于安静。

    由喧闹到安静,一般来说是极难的,而由安静到喧闹,却常常是容易的,尤其是在熙熙攘攘的城镇里。奇怪的是,这个“斤卯山庄”虽远离小镇中心,但也绝非偏安一角,仿若被一种深沉的阴森感笼罩着,让本地的居民都避而远之,方圆五里都人迹寥寥。打破深不见底的静默是需要勇气的,在牌坊间,在祠堂里,在衰败的屋宇,终会流传一些神魔鬼怪的言谈,引一众闲汉酒客之辈促膝长谈、把酒言欢。而“斤卯山庄”正是其中之一。

    “斤卯山庄”始建于先帝执政初期,毁坏于燕王反叛中央朝廷的战乱年间。原主人有受先帝之令开疆拓土之功,方能享受封妻荫子的福吉,得赠这处江南名宅。只可惜好景不长,先帝之长子上位后,冷落父皇亲信,将一干开国元勋统统降职释权,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功高者打入死牢,处刑示众,而原主人也因此抑郁而终。大树一倒,猢狲皆散,“斤卯山庄”从此由盛转衰,先前门庭若市的繁荣之景一去不复返。

    燕王起兵时,小镇饱受了战火的摧残,这山庄也不例外,像是一个人老珠黄的娼妓,即使给最少的铜板子,也得强颜欢笑,好生服侍。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作为前朝遗留下来的“斤卯山庄”在“宁云镇”获得新生的契机之时,被官府封查废用,门前那偌大“封”字像是在感叹世事无常,也像在警醒威慑小镇黎民。

    “宁云镇”老一辈的居民对“斤卯山庄”原主人尚存敬意,有一二在庄里打杂差役者,逮人就吹嘘自己亲历山庄主人去世一事,说得神乎其神,可经历好事者口口相传,加工整理,却流传开来多个版本,一说是上吊而亡,一说是服毒自杀,还有一说竟是被家眷大义灭亲。

    这些都是难辩真假的传闻,不过这些传闻有个完全一致的地方:“宁云镇”的居民总会在某个下弦月的夜晚,听到一阵若有若无、令人断肠的笛声。有夜不成寐者半夜起身察看,有时则会见到一个孤单的男子,身穿素白长衫,头戴华饰官帽,抚着一管墨色长笛,时而高歌,时而低吟,在“斤卯山庄”高高的柳树上飘来飘去,衣袂翩翩,鬼魅阴冷,映着皎洁的月色,仿如鬼魂降临!“斤卯山庄”闹鬼的传言由此不胫而走,纷纷扰扰,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