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讲古招事
“兰花,讲个故事。”快言快语的张大嫂说。
今天来兰花屋里串门的有常来的张大嫂、梅三嫂和刘嫂外,还有梅二疙瘩的媳妇延春芹。
大嫂赵金爱也抱着娇娇凑热闹。
“讲个什么故事呢?”兰花问道。只要串门的人过两个,必定有人提议要兰花讲故事。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兰花也有求必应。把前世带来的故事差不多讲了一个遍。
“讲个和咱们贴边儿的。”大嫂赵金爱和张大嫂几乎是异口同声。
“那,就讲一个《拜旮旯》吧。”梅兰花微笑着说,没等大家表态,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有个地方流传着这么一种风俗:新媳妇结婚后第三天才能回娘家。因为是婚后第一次回家,又叫“回门”。在回门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婆婆为了试探新媳妇是否会做针线活,就预备出三件活来。这三件活是裤子、袄和帽子,而且还都有说道:做好一条裤子,预示着日子过的富裕;再做一件袄,说明日子过得好;做完一**帽,小日子过的一定火爆。还必须得从下往上做,叫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媳妇头一天进门,拜天地、入洞房,宴请亲戚朋友,动不了针。第三天一早回门。真正做活的时间,也只有第二天。一般的新媳妇都做不完这三样活。也有手特别快的,做完活,叠好,把裤子放在下边,袄放在中间,帽子盖在袄上,回门前交与婆婆。这叫“盖了冒了”。这个新媳妇就被誉为“巧媳妇”,从而受到家里人和邻居们的称赞。所以,能以做完帽子又是每一个新媳妇的愿望。
有这么一个新媳妇,本来不会做针线,又不好意思说,就拿起一块裤料回了自己的房间。白天,当着人没敢做,晚上没人了又不会做。不由得想起了在娘家跟着母亲求神拜佛的情景,以为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是求神求来的,就冲着墙旮旯拜起来。
这新媳妇有个妯娌,早她三年过门。手很巧,结婚时,一心想把帽子做完,争个“巧媳妇”的美名。只因闹新房的人耽搁了时间,帽子只做了一半,落了个终身遗憾。兄弟媳妇一过门,她就用上了心:想方设法不让老二家过自己。白天,她装作陪新媳妇说话,在新房里呆了一整天,也没见新媳妇动一针一线。心里就打起了小鼓。心想,难道她有飞针走线的能耐?白天故意不动劲儿,一晚上就赶做了出来?心里有事,觉也睡不着。等到夜深人静,见新房里还亮着灯,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用食指占唾沫润湿窗户纸,扒个小洞往里一瞧,见新媳妇正冲着墙旮旯拜哩。一边拜还一边祷告道:“叉上裆,叉上裆,上俺娘家烧柱香。”那裤料,还好好地在炕上扔着呢。妯娌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这妯娌虽然争强好胜,也是为媳妇的人,知道做媳妇的难处。心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哪里就样样活都会?听她念叨,是不会叉裆。现在已是三更时分,就是给她叉上裆,她一宿不合眼,赶明儿回门也做不完这三样活儿。看她怪难得,我何不帮她一把。于是,就潜到屋里,趁新媳妇低头祷告的时候,三下五去二,把裆叉上了。
新媳妇祷告累了。回转身见裤裆真地叉上了。很是高兴。以为是拜旮旯拜来了神仙。又赶紧跪倒拜起来。一边拜一边祷告说:“压上缝。压上缝。上俺娘家上桌供”。
妯娌站在门外。从门帘缝里看到这些。暗暗笑。心想。看她人不大。还怪迷信地呢。我要再把缝给她压上。她说不定还祷告把整条裤子给做上哩!像这样帮她。反倒害了她。于是。趁新媳妇不注意。又过去把叉上地裆拆了。然后回屋睡觉去了。
新媳妇拜了一会儿旮旯。满以为缝给压上了。转回身一看。不但缝没压上。就连叉上地裆也给拆了。气得坐在炕上骂起来:“孬旮旯。坏旮旯。上俺娘家把你骂。”。
梅兰花沉浸在自己讲地故事之中。全没注意到张大嫂早已捂着嘴笑了起来。就连大嫂赵金爱给她使眼色也没往心上去:一个古老地生活小故事。干涉到谁了呀!
故事一讲完。张大嫂、梅三嫂和刘嫂都笑了起来。延春芹地脸却红一阵白一阵。说了声家里还有事。拿起自己地针线活走了。
大嫂赵金爱等院里地脚步声听不见了。笑着对兰花说:“我几次给你使眼色不叫你再讲了。你是真没看见呢还是故意气她?”
“气谁呀?”兰花不解地问道。
“谁走了?”刘嫂止住笑说。
“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与延春芹有什么关系?”梅兰花更是一头雾水。
“这事也不能怪兰花。”张大嫂笑意未尽得说,“已过去七八年了,当时兰花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再说了,这种事都是在老娘们群里传的。她哪里会知道?”
在梅兰花的追问下,大嫂赵金爱给她揭开了谜底:原来,延春芹在为闺女时针线活不怎么样,新婚时曾像故事里的新媳妇一样拜过旮旯,虽然不像故事里说得那么热闹,也没有妯娌给她“帮忙”。但还是给传了出来。
这件事对兰花触动很大。看来民间生活小故事在古时候都是有原型的,说不准这个《拜旮旯》就是从延春芹这个原型创作出来的。只是传的年代久远了,没了姓甚名谁。三百年后被自己搜集起来,又因穿越让自己回到故事的原型身边。可惜得是原型却被自己无缘无故耍笑了一番。自己虽是无心,但三姑娘不见得不知道。这让人家延春芹如何接受得了!有心去她家赔礼道歉,又一想,故事与她的做法有很大差异,自己冒冒失失地跑了去,岂不是不打自招?
梅兰花感到对不住人家延春芹。做起活来,眼角始终瞅着大门口。她希望延春芹不把这个故事与自己联系起来,还和往常一样拿着针线活来串门。
第一天没来;第二天无踪影;到了第三天,梅兰花实在坐不住了,便拿着针线活以串门为由来到延春芹家里。
梅二疙瘩的日子属中下等水平,家境远不及梅家。见兰花来自家的小院串门,延春芹有些受宠若惊,忙沏茶倒水地招待。
兰花拦住她。见延春芹两只眼睛有些红肿,心不由得一沉:看来她还是在乎那个故事!这么一想,便诚恳地说:“春芹,那天的事,我确实不是有意的。事后才听大嫂说……”
“三妹妹,你快不要这样说了。我也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都七八年了,早忘了。”
延春芹如此一说,梅兰花心里踏实了很多。便岔开话题说起了别的。说话间,梅兰花见延春芹几次欲言又止,似有心事,便鼓励她说出来,或许自己能帮得上忙。
延春芹沉思一会儿,说:“其实你不来,我也打算找你去。你虽然是个女孩子,可知道的事情比谁都多。连三百多年前的故事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一时还没拿定主意。”
延春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说出两天以来困扰自己的一件烦心事:
今天来兰花屋里串门的有常来的张大嫂、梅三嫂和刘嫂外,还有梅二疙瘩的媳妇延春芹。
大嫂赵金爱也抱着娇娇凑热闹。
“讲个什么故事呢?”兰花问道。只要串门的人过两个,必定有人提议要兰花讲故事。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兰花也有求必应。把前世带来的故事差不多讲了一个遍。
“讲个和咱们贴边儿的。”大嫂赵金爱和张大嫂几乎是异口同声。
“那,就讲一个《拜旮旯》吧。”梅兰花微笑着说,没等大家表态,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有个地方流传着这么一种风俗:新媳妇结婚后第三天才能回娘家。因为是婚后第一次回家,又叫“回门”。在回门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婆婆为了试探新媳妇是否会做针线活,就预备出三件活来。这三件活是裤子、袄和帽子,而且还都有说道:做好一条裤子,预示着日子过的富裕;再做一件袄,说明日子过得好;做完一**帽,小日子过的一定火爆。还必须得从下往上做,叫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媳妇头一天进门,拜天地、入洞房,宴请亲戚朋友,动不了针。第三天一早回门。真正做活的时间,也只有第二天。一般的新媳妇都做不完这三样活。也有手特别快的,做完活,叠好,把裤子放在下边,袄放在中间,帽子盖在袄上,回门前交与婆婆。这叫“盖了冒了”。这个新媳妇就被誉为“巧媳妇”,从而受到家里人和邻居们的称赞。所以,能以做完帽子又是每一个新媳妇的愿望。
有这么一个新媳妇,本来不会做针线,又不好意思说,就拿起一块裤料回了自己的房间。白天,当着人没敢做,晚上没人了又不会做。不由得想起了在娘家跟着母亲求神拜佛的情景,以为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是求神求来的,就冲着墙旮旯拜起来。
这新媳妇有个妯娌,早她三年过门。手很巧,结婚时,一心想把帽子做完,争个“巧媳妇”的美名。只因闹新房的人耽搁了时间,帽子只做了一半,落了个终身遗憾。兄弟媳妇一过门,她就用上了心:想方设法不让老二家过自己。白天,她装作陪新媳妇说话,在新房里呆了一整天,也没见新媳妇动一针一线。心里就打起了小鼓。心想,难道她有飞针走线的能耐?白天故意不动劲儿,一晚上就赶做了出来?心里有事,觉也睡不着。等到夜深人静,见新房里还亮着灯,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用食指占唾沫润湿窗户纸,扒个小洞往里一瞧,见新媳妇正冲着墙旮旯拜哩。一边拜还一边祷告道:“叉上裆,叉上裆,上俺娘家烧柱香。”那裤料,还好好地在炕上扔着呢。妯娌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这妯娌虽然争强好胜,也是为媳妇的人,知道做媳妇的难处。心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哪里就样样活都会?听她念叨,是不会叉裆。现在已是三更时分,就是给她叉上裆,她一宿不合眼,赶明儿回门也做不完这三样活儿。看她怪难得,我何不帮她一把。于是,就潜到屋里,趁新媳妇低头祷告的时候,三下五去二,把裆叉上了。
新媳妇祷告累了。回转身见裤裆真地叉上了。很是高兴。以为是拜旮旯拜来了神仙。又赶紧跪倒拜起来。一边拜一边祷告说:“压上缝。压上缝。上俺娘家上桌供”。
妯娌站在门外。从门帘缝里看到这些。暗暗笑。心想。看她人不大。还怪迷信地呢。我要再把缝给她压上。她说不定还祷告把整条裤子给做上哩!像这样帮她。反倒害了她。于是。趁新媳妇不注意。又过去把叉上地裆拆了。然后回屋睡觉去了。
新媳妇拜了一会儿旮旯。满以为缝给压上了。转回身一看。不但缝没压上。就连叉上地裆也给拆了。气得坐在炕上骂起来:“孬旮旯。坏旮旯。上俺娘家把你骂。”。
梅兰花沉浸在自己讲地故事之中。全没注意到张大嫂早已捂着嘴笑了起来。就连大嫂赵金爱给她使眼色也没往心上去:一个古老地生活小故事。干涉到谁了呀!
故事一讲完。张大嫂、梅三嫂和刘嫂都笑了起来。延春芹地脸却红一阵白一阵。说了声家里还有事。拿起自己地针线活走了。
大嫂赵金爱等院里地脚步声听不见了。笑着对兰花说:“我几次给你使眼色不叫你再讲了。你是真没看见呢还是故意气她?”
“气谁呀?”兰花不解地问道。
“谁走了?”刘嫂止住笑说。
“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与延春芹有什么关系?”梅兰花更是一头雾水。
“这事也不能怪兰花。”张大嫂笑意未尽得说,“已过去七八年了,当时兰花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再说了,这种事都是在老娘们群里传的。她哪里会知道?”
在梅兰花的追问下,大嫂赵金爱给她揭开了谜底:原来,延春芹在为闺女时针线活不怎么样,新婚时曾像故事里的新媳妇一样拜过旮旯,虽然不像故事里说得那么热闹,也没有妯娌给她“帮忙”。但还是给传了出来。
这件事对兰花触动很大。看来民间生活小故事在古时候都是有原型的,说不准这个《拜旮旯》就是从延春芹这个原型创作出来的。只是传的年代久远了,没了姓甚名谁。三百年后被自己搜集起来,又因穿越让自己回到故事的原型身边。可惜得是原型却被自己无缘无故耍笑了一番。自己虽是无心,但三姑娘不见得不知道。这让人家延春芹如何接受得了!有心去她家赔礼道歉,又一想,故事与她的做法有很大差异,自己冒冒失失地跑了去,岂不是不打自招?
梅兰花感到对不住人家延春芹。做起活来,眼角始终瞅着大门口。她希望延春芹不把这个故事与自己联系起来,还和往常一样拿着针线活来串门。
第一天没来;第二天无踪影;到了第三天,梅兰花实在坐不住了,便拿着针线活以串门为由来到延春芹家里。
梅二疙瘩的日子属中下等水平,家境远不及梅家。见兰花来自家的小院串门,延春芹有些受宠若惊,忙沏茶倒水地招待。
兰花拦住她。见延春芹两只眼睛有些红肿,心不由得一沉:看来她还是在乎那个故事!这么一想,便诚恳地说:“春芹,那天的事,我确实不是有意的。事后才听大嫂说……”
“三妹妹,你快不要这样说了。我也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都七八年了,早忘了。”
延春芹如此一说,梅兰花心里踏实了很多。便岔开话题说起了别的。说话间,梅兰花见延春芹几次欲言又止,似有心事,便鼓励她说出来,或许自己能帮得上忙。
延春芹沉思一会儿,说:“其实你不来,我也打算找你去。你虽然是个女孩子,可知道的事情比谁都多。连三百多年前的故事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一时还没拿定主意。”
延春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说出两天以来困扰自己的一件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