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十年
字体: 16 + -

第五十六章 那一年,我们十七、八岁

    sun feb 28 16:03:19 cst 2016

    今天是正月十六,阳光正好,起了个大早,我在去考试的公交车上,看着一车将近一半坐的是学生,面前这位还戴着红领巾,旁边站着送他去上学的妈妈,让我不禁想起原来今天是开学的日子。

    有人说,这一天被某些人赋予了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感同身受的,每当到了这一天,整个人就会非常的不自在,吃饭也只能喝下一碗粥,浑身乏力,看什么都会觉得厌烦,心情压抑,浑身难受,有时候还会上升到对于整个人生悲观的思考,没错,你没看错,这就是“开学恐惧症”,英文名讲“school refusal”。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它的,“在家中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生活的孩子,在游乐嬉戏方面花费了过多时间的学生,必然会耽于学习。

    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孩子由于假期作业未完成、对新学期紧张、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等因素对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安逸、闲散惯了之后想到开学后紧张、苦累、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就导致了开学恐惧症”。

    毕竟作为一个学生我可是感同身受的,正月十六开学听到这个词就非常的难受,“我还没玩够呢?”“作业好像又没做呢?”“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唉!苦逼的学习生涯又要开始了”。

    每次周五下午放假,别看还有两节课,学生的心早已飞出窗外,到了家了,所以一般周五下午上课的老师就比较犯难,“讲课吧真正在听得没几个,不讲课吧,又落下了一节课,当时我还算了一笔账,用学费除以上课次数,等于一节课一块钱啊,这节课你不听就等于浪费了你爹妈一块钱啊,别小看不就是少坐了次公交车嘛,日积月攒,学费算是被扣没了,你也啥东西没学着”。

    可能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下午两节课就是在数数,数时间怎么过的这么漫长啊,怎么还不下课啊,恰巧也说明了一个观点,你认真的对待时间,时间就会以正比反馈给你。

    老师上课发现怎么讲都没有人回应得时候也无奈的笑了,然后问我们“你们知道当老师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不懂,狂摇头。

    “就是放假特别多,可能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教师放假还多了,而且寒假暑假一放就两个月,试问哪个公司敢一放两个月给员工的假期,春节也不过十多天,就算有,公司那也是快倒闭了”。

    前排女生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纷纷回应,这个时候老师讲课没人听,讲故事我们听得很起劲,老师继续说,

    “虽然放假多,但教师这个工作也很累啊,每天给你们上课操心,批改作业,开会议,晚自习还要盯班,回家都十点了,家里还有一个爱哭的小宝宝,作为一个女人容易嘛?”。

    从老师的话里我们能听出几分艰辛。

    “所以你们回报老师就是考出一个好成绩,我们当老师的就很高兴”。

    我们齐齐回应,“我们会的”。

    “好,那我们就认真的上课”,老师说。

    没想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上课这个话题,老师真是老谋深算。

    我们刚想聚精会神得听一场,一个悦耳的铃声响彻在学校间的大楼里,那声音划破苍穹,响彻云间,对,没错,这就是放假的哨声,大多都是由体育老师吹得。

    哨声响起后,就听见拍桌子,跺脚,大声呼喊的躁动声音,要不是教学楼质量好,楼上的地板都要被踏裂了,整个楼层都在回荡着学生躁动着回家的声音,我们班是没有声音的,因为正在上课,听见隔壁班躁动的声音所以才回应的。

    “嗷嗷嗷…………,放假了,放假了…………”。

    我不知道,大家毕竟是上了十几年学的人了,为什么对放假依然保持着如此最本质的纯真,那发自内心最真实的呼喊,完全最真情的流露,甚至有的女生还哭了,我问她,你哭什么,放个假至于这么激动吗?

    好吧,这就是“放假”,没什么比放假更让学生开心的事情了,哦,对了,还有一个开心的事,那就是看电影,同样让学生很兴奋。

    不管是我所在的初中,还是高中,我发现“看电影”这个事情确实能引发学生兴奋的燃点。

    入学初一,每个在学校的周末我们都能在班里看一场电影,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后来到了初三迫于中考的压力,周末看电影的次数被受到了限制,甚至是不让看了,对于主任的做法我们通常感到气愤。

    班主任也在安慰我们,

    “过几天放假回家自己从电脑上看不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啊”,我们齐齐回应。

    后来我发现,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看电影和在家里自己看电影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同样一部电影,在学校里你会管它喜不喜欢的也看,在家里还看什么电影啊,不如出去玩呢。

    其实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没有氛围?”“什么时间看”“和什么人一起看”,在班里大家一起看电影,看到某个精彩片段或无厘头搞笑情节时大家会很开心的笑,这个时候你就产生了一种共鸣,原来那么多人与我有同样的感受,而在家里则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这让我想到了观众为什么花钱去电影院的缘故,为什么中国电影荧幕数在不断增加,源于中国观众观影需求的激增。

    那个时候班主任能给我们放一场电影想是很激动人心的,有时周末晚自习趁着班主任开会的间隙,团支书或班长就会跑上讲台把投影仪打开给我们看电影,正当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时候,班主任的一双大手啪的打开了灯,班里瞬间就亮了,理所当然看电影被无情的拒绝了。

    “你们胆子很大啊,居然背着我看电影,谁给你们这么大的胆子?”,班主任的训斥声压的我们头都不敢抬,当时班里除了班主任的声音,简直寂静无声,掉一根针仿佛都能听得见。

    虽然如此,但是年轻的我们依然顶风作案,没办法,青春荷尔蒙的作用很强大。

    在班里看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屏幕上出现一些男女亲热,在床上啪啪啪的场景时,前排的女生总是很自觉的低下头,然后脸红羞羞的不要看,后面的男生可不这样,越是这样的镜头越是兴奋。

    后来跟同学聊起女生看电影的害羞,我解释说,“毕竟这样的镜头,女生不好意思看嘛?”。

    “你可别替她们解围,不是她们看韩剧的时候了,不是她们晚上去操场跟自己男朋友亲亲的时候了,她们都是装的”,同学的这番话倒是震惊了我,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女生的心思猜不懂。

    那个时候的我只是一味地学习,没有去努力认识更多的女孩,没有经历一段感情,直到现在回忆最让我后悔的事情是没在高中谈一场恋爱。

    我认为那个时候在高中谈恋爱是最为纯洁的,双方就是你情我愿,你喜欢,我适合,而不像大学谈恋爱老是掺杂着物质的东西。

    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鼓励,一起奋斗高考,还要发誓上同一所大学,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份中学时的感情与经历是最为可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

    那天去开心汤姆,不经意间看见一对情侣坐在一起做作业,本是喝咖啡聊天的地方他们用来学习,让我的心不竟被小小的感动了一下,不是被他们的行为而是被他们的感情所吸引,太难能可贵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能穿越过去,我愿找到那个她,和她一起,在我们喜欢的地方,一起做作业,这就足够了。

    18岁的雨季,17岁的那天,那个时候我们不懂爱,只知道喜欢;学校不准我们谈恋爱,我们却非要逆着来;你教我怎么解二次函数,我教你怎么背文言文;当我们两个人被老师同时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全班一阵起哄,老师不明所以。

    时间这个东西一旦错过就没有了,唯一做的就是把握现在,

    “那年高中,我还是学生,你是我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