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十年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认识山大有个人叫嘉嘉姐

    sat sep 19 17:00:00 cst 2015

    嘉嘉姐,之所以叫她姐,则源于一段巧合,这巧合现在看来是非常奇妙的,是从我驾考学车开始的。

    上学13年了,听过了很多道理,见到了很多现实,唯一让我坚持下去的可能是最心底的那份初心,我不想成为未来工作岗位中的一个偏执狂,我不想成为一个随处在网络上喷粪的泄气人,我不想未来的自己碌碌无为,我发誓,我要努力,我会成为那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帝可以见证,我能做到。

    作为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是最初的梦想,而在我所认识的人中,嘉嘉姐绝对是第一个,我最佩服的人。

    她,比我大三岁,理应叫“姐”,后来听说她是山大毕业,现在在考研,考研考上的学校仍是山大,这不得不说这是她与山大的缘分,而山大与我的缘分则源于一段不能算得旅行。

    那是高考后的第一个暑假,整个夏天压抑着人喘不过气来,总觉得很闷热,烦躁,不安,紧张,充斥着整个末上神经,整个人都觉得不好。

    于是与同桌行哥决定去济南放松,有缘于在等车的时候买彩票了中了20元,于是去山大餐厅用这些钱吃了顿丰盛的晚餐,此时去山大是我们两个人的心声,因为那是向往的地方。

    走在山大的路上,感受着学术氛围,我不禁感叹,“这才叫,大学”。

    山大小树林,果然非同反响;山大餐厅,饭菜香喷喷;山大美女,那是美的挑;山大操场,三元才能进,山大山大,学识高的狠。

    山大,山大,山大,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虽然上不了你,但我也要在你的身体里走一遍。

    在与嘉嘉姐的聊天中,我得知了她的家世,

    哇!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是书香门第,全家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文化。

    爸爸是地理老师,妈妈是物理老师,她是大学生,全是本科文化,我和大哥这样问她的时候,是惊呆的。

    关于嘉嘉姐的性格真的不敢说,害怕她会打我,有一点可以肯定,她非常能说,真不知道将来有哪个男孩能降的住她。

    我也曾尝试与她犟嘴,发现我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唇枪舌剑”或许根本就不适合我。

    学车几天后,我们在练上坡,没上车的人自然坐在树林休息,作为学车中为数不多的男人,我很绅士的拿起暖壶给嘉嘉姐倒水,

    “来,嘉嘉姐,喝水”。说完给她杯里倒水。

    “你为什么给我倒水?”,她不解疑惑的问我。

    “你不是我姐吗?弟弟给姐姐倒水怎么了?”,我对她说。

    “知道叫我姐,连我的手机号码都不知道?”,她突然这么说。

    “好,好,那你把手机号码念一遍。”我吞吞吐吐的问。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会笑,还有这样的女孩?让别人记自己的电话,我想说,这种事也只能发生在嘉嘉姐身上,这就是她的豪爽。

    有一次,去练车的地方,因为等车,我来的比较晚,说到等车,我不得不多说几句,那个早晨,简直没把我吓死,虽然我胆儿很大。

    一辆公交车驶入公交站,我就赶紧上去了,随便找了一个靠后的座位坐下了,此时环顾四周,车上一个人也没有,司机则下车喝水去了,让我有种凄凉的感觉。

    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

    车突然开动,并往后溜,我站起来,扶着扶手,不知道汽车后溜会撞到什么东西,作为一个正在考驾照的人,我马上恢复了意识,并迅速抓着扶手往前门移动,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有可能,我就从车门跳出去。

    就在我惊恐万状时,仍很努力的向车外的司机喊出“这么车动了”,以让他试图听见,来解救我。

    就在我快到车门的时候,司机进来坐下了,并没有任何动作,而此时汽车也不动了,这让我非常诧异。

    我往车外看去,一辆车从我们车旁边停住了,我瞬间明白了什么,顿了顿心。

    又一会,旁边车开动了,刚才的情景又出现了,车在往后溜,但是仔细看就会明白,车根本就没有动,是旁边的车开动,造成的错觉,在物理上讲,这就是“参照物”的选择,很多影视剧的拍摄就是参照了这一原理。

    明白了以后,我的心才放下,吓死宝宝了。

    到了学车的地方,发现人大都已来齐,于是开始上车,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人的排,一个上午也就能轮两把。

    “早上来的太匆忙,都没吃饭,饿死了”,嘉嘉姐说。

    “正好我这有包奥利奥,你吃吧?”,说到吃零食,可能是嘉嘉姐最喜欢的。

    她倒是对他弟弟不见外,“那我吃了?”。

    “吃吧,吃吧”,我回应道,反正自己也吃不了。

    于是嘉嘉姐就吃了起来,看她吃的津津有味,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笑话,想让早晨的气温温和一下。

    “你知道吃奥利奥之前为什么要舔一舔嘛?”,我问大家。

    大家都不知道,嘉嘉姐这么聪明的智商也没有猜出来,一个劲的摇头,想知道正确答案。

    “因为你舔了,别人就不敢吃了”,我看着大家迷惑的眼神说。

    所有人都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老老实实的我,原来也可以逗别人笑 。

    最感动的一次是无意中看到她发的微信,有一张聊天截图,一个人是她,一个人是她妈妈,两个人是这么对话:

    妈妈:现在我在看知乎

    只是看

    嘉嘉姐:呦呦

    妈妈:我看主要是想跟上你的脚步, 我害怕哪一天你说的话我听不懂。

    妈妈:不和你聊了,吃饭了,晚上还有辅导。

    嘉嘉姐:~~~~。

    简简单单的对话,道出了一位母亲对远去上学孩子的殷殷期盼,又道出了母亲一直在寻找与孩子沟通的话语,她在努力,她在寻找方法,她希望能读懂孩子说的话。

    对于这段对话,嘉嘉姐自己这样解释,

    “看到麻麻给我的留言真的一瞬间心塞,难过,喝过了那么多碗黄鼠狼炖的乌鸡汤、我们却仍然不舍得慢下来…我又要去看目送了”。

    我知道她看出了母亲的心思,却不知道去看目送是什么意思?

    经过查阅才知道,《目送》是龙应台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之书,是一部生死笔记,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里面的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我希望每个人读一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这就是我为什么崇拜嘉嘉姐的原因,如果不是怀着疑问去查阅,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她说这句话的意思,想要读懂一个人,就要多看书。

    好想,好想,能再去一次山大,再去餐厅吃一顿饭,再去小树林看一次景,再去路上走一走,再去山大见一个人,

    我怕晚了,再也见不到了;

    我怕晚了,缘分淡了;

    我怕晚了,没有机会了。

    我怕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