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春风峭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泰山游(一)

    晓熙最喜欢秋天了,炎热的夏季过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畅快,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让晓熙非常快乐,她有时候会想或许这是她生命里最快乐甜蜜的时刻。她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她这半个学期每天晚上都和明喣去图书馆,明喣也开阔了她读书的范围,她逐渐从明喣挑选的专业性书籍中寻找到了阅读小说的快感,她发现了书架上许多的专业书是无趣而重复的,明喣戏称那些为垃圾书。他们会把书藏起来,通常第二天去的时候那本书还在藏匿的地方,二人把这件事情当做一种游戏,为他们的读书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明喣开始教晓熙研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晓熙却喜欢上了欧阳询险劲挺拔的行楷书,她经常临摹《张翰贴》,有时候在课堂上临摹,或许是年幼,心无杂念,她能在一些不重要也不难的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临摹,她的字倒是真比以前工整了些。有一天晚上和明喣在图书馆,明喣看她有模有样认真的临摹,笑道:“你念一遍把。”晓熙不能断句,并且几个字的确不认识,她不禁捂着嘴大笑了起来,却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第二天明喣给她了她两本书,一本是《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另外一本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晓熙低头翻看着,说道:“我喜欢,我可以临摹。”明喣笑道:“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我想着你都会喜欢这个,欧阳询写这个铭文的时候已经七十六岁了,字体刚劲婉润,炉火纯青。虞世南这个这个字比较适合女人写,圆润秀丽,他写这个碑的时候也快七十了。”晓熙把两本书都摊开,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不禁心思澄明、心神荡漾,面带微笑,小声说道:“这就是你说的‘翰墨足欢娱’?”明喣点了点头,笑而不语,侧目和晓熙一起看着书。



    下午的时候明喣又给她了一本元代鲜于枢的书法精选,道:“他的字体也是修长,跟虞世南的有些像,你看看,还能顺便学学《道德经》,不过他只写了上卷。”晓熙道:“《道德经》我可看不懂,除非你给我讲讲。”明喣却道:“我给你讲也难讲懂,我也不懂,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这可是天下哲学第一书,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动动脑子吧。”



    晓熙在不知不觉中受了明喣很大的影响,到了十月的中旬她恍然发现自己在图书馆没有看过一本和专业有关的书,她转而开始看一些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在明喣的影响下,她不再看大多数国内学者写得书,开始借阅外国翻译过来的书,一次她发现了一本纯英文的《西方经济学》,她看了半个小时,索性借了出来,花了一个多月似懂非懂得看了五十多页,当她觉得有些能看明白的时候,期末考试来临了,她开始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准备期末考试,而这本书却就此搁置,在以后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她再也没有机会再次翻起这部书,此后十几年中晓熙时不时都会想起如果当初能够把这本书读完,自己的学习生涯会不会转个弯。



    明喣决定在冬天来临之前去登山,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晓熙时,晓熙立刻想起了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名句,所以脱口而出:“去泰山吧。” 巧的是学校的摄影协会正好组织去泰山登山,他们立刻报了名,玫玫、王娟、小禾、玉石、段誉哲都报了名,大家用了一周的时间准备登山的物品,明煦还借来了相机,就在大家兴致勃勃期待出发时,学校由于怕出问题,取缔了这次活动。他们只好重新准备,在十月底的一个周六清晨,晓熙、玫玫、王娟、小禾、明煦、段誉哲和玉石坐上了开往泰安的火车,几人到达泰安火车站时已经是下午六点,直接坐公交车到了“红门”附近,在山脚下吃了点东西,开始夜登泰山。这几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渴望,有着人生最充沛的体力,他们满怀热情去迎接黑夜谢幕后的第一缕霞光所带来的震撼。



    他们在学校里做了充分的准备,带了足够的水和食物,一人一个手电筒,还在山脚下买了竹制的手杖。晓熙没有想到夜登泰山的人还真是不少,道:“我以为只有华山是晚上爬的,想不到泰山也是。”



    王娟道:“都是要看日出的,白天爬山难道要看日落啊?”



    晓熙道:“如果能在山顶看日落,应该也不会比日出逊色吧?”



    明喣道:“泰山日落也很壮观,我以前跟我师父来过,还在泰山顶上住了一夜,只看到了日落,没看到日出。”



    晓熙看了一眼明喣,满眼笑意,问道:“为什么没有看到日出?你怎么没有告诉我你来过呢?”



    明喣道:“天气不好,那是八月份来的,早上全是雾气,遮住了太阳。”明煦想起那次是和妹妹明珠、老师杨再勋一起登上了泰山,三人在清晨的暮色中期待太阳能冲破重重迷雾。如今却是山色依旧、物是人非,恩师已离世,明喣眼底闪过出一丝浓重的伤感,晓熙拉过他的手,轻轻握了一下,明喣收回飘零的心绪,握紧了晓熙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