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梁王传奇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缺粮的秘密

    李景打发冯山带着王府里剩余的几千石粮食给蓝云县的百姓送去,然后在那里立即实施自己的采煤和泥塘养殖计划,当然了,保密问题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李景和冯山、张文等人商量了好久才敲定,最大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冯山走后,李景就告诉唐婉,让她准备好钱,等冯山回来就交给他去买粮。张文和唐婉相视一笑,李景看到,知道是自己又是哪里想差了,倒也不介意。从唐婉手中接过茶,品了品对张文笑着说道:在府上公公就是家里人,有指教小王的还请名言。张文连称不敢,这话倒不全是张文客套。现如今阖府上下都视这位小王爷为神人,谁敢指教这位爷呀。



    张文说完,原来还真是李景把事情想岔了。今年唐朝虽然出兵频繁了点,但是并不是荒年,户部的粮仓怎么就会见底了呢?长安的粮价怎么会一直上涨呢?原因并不是因为关中的粮食不够吃,而是因为自隋末以来,粮食就一直很紧张,所以关中的大户人家都养成了存粮的习惯。前些日子关中传出军粮紧张的信息,哪些豪门就将粮食全部储存起来,一粒米都不卖。这倒不是因为这些豪门存心要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而是担心粮食紧张的局面一旦持续,朝廷就会让这些豪门大户捐粮,所以他们都将粮食悄悄地藏好。



    李景恍然大悟,这个时候梁王府一下子购置几万石的粮食,只能向这些豪门大户购粮,而这些大户肯定都会宣称家中无粮,要不然户部不早就向他们征粮了,就是说李景现在就是拿多少钱,此时也不可能在长安买到那么多粮食。李景也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自己拍着脑袋想辙,毕竟自己在蓝云县已经把话说不去了,堂堂梁王总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失信于食邑的庄户。唐婉和张文看着李景的傻样子都是抿嘴一笑,唐婉提点李景道:小王爷怎么不记得自己还有一个亲哥哥呢?李景一拍脑袋:对呀,怎么忘了李佑那个混球,这个混蛋别的本事没有,就是和全长安城里的败家公子都是兄弟,而且什么事都敢干,上次百乐楼的那笔账还没找他算,看来今天这茬就着落到这货头上了。



    李景用过了早膳就直奔齐王府,那齐王府的管家高全一看是梁王来了,赶忙拦住,说要通禀。李佑在百乐楼坑李景的事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高全以为梁王是来找齐王算账的。李景知道高全的心思说道:我们亲兄弟来往,你跟着齐王到梁王府时,什么时候用通禀了。说着就直奔齐王府的内院,高全不敢硬拦,只好往内院跑,边跑边向里面喊:王爷,梁王爷来看您来了。



    李佑看着李景进了内院,知道想躲也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起身,虚情假意地和李景打着招呼:哎呦呦,这贵人不下贱地的,我的亲弟弟怎么跑到我这破庙来了?说着赶紧招呼李景上茶。李景看着李佑那副贱样恨不得立马扒了这小子的批,不过这次是有事儿来,而就凭李佑那副无赖样,自己那十几万贯肯定是要不回来的。李景想到这里就换了一副脸色,和颜悦色地和李佑应酬:弟弟最近搞出了一套新的青瓷茶具,这不就给四哥送来了,要说对这东西哥哥是行家,落到别人手里倒是可惜了。李佑结果李景拿来的青瓷一看,欢喜的不得了,自己头些日子进宫在阴妃那里看到了这种茶具,知道这是李景新搞出来的,宫里的五妃都送到了,而且这青瓷在金源号大卖特卖,李景真真的是狠赚了一笔。



    李佑舔着脸皮向阴妃要那套茶具,谁知阴妃娘娘正为李佑和李景在百乐楼的事生气,就瞪了他一眼,让他自己去找弟弟要。当时李佑心里就嘀咕:我要是敢去梁王府,还用得着要母妃的东西吗?今儿个没想到李景就给自己送来了,而且看样子这套并不比阴妃的那个差。然而李佑欢喜过后,就开始愣神,还以为李景今天是为百乐楼的事找自己算账的呢,怎么反而给自己送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