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仙纪
字体: 16 + -

第七章 初识外界

    “小山,既然你有这份认真好学的心,那就让你来回答吧。”巫公笑呵呵地点头道。



    ······



    ······



    整理了一番思绪,龙山用清晰的声音说道:“我们这片土地叫南域,又称为南方十万大山。除了南域外,还有东域、北域、西域和中土。我们榆次部落位于南域东北部的丘原。丘原者,山丘之平地也。丘原是南域一处地势低平的地方,四周被高山环绕。北部是小次山(大次山的余脉);南部是招摇山;西部是青丘山;东部是箕尾山。招摇山以南就是传说中云梦泽。传闻云梦泽乃是一块巨大无比的沼泽地,常年有烟雾弥漫,气候潮湿,其间多生灵草仙药,更有凶禽猛兽出没。更有传闻,里面有自上古遗存下来的洪荒异种,寿过万年,凶威震天,具有开天辟地、毁天灭地的威能。”



    “继续说下去!”巫公见龙山说得如此清楚,欣慰之余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得到巫公的赞同,龙山又再次徐徐说道:“在崇山峻岭的南域上,生活着无数的种族。就我们所居住的丘原而言,像我们这样的部落还有很多,比如:鸣蛇部落和耳鼠部落等。一般而言,部落之间和睦相处,互不侵犯。但是由于土地、人口等问题,各个部落之间也会爆发战争······”



    大约五六分钟过后,龙山不急不缓地把巫公所讲的内容复述了出来,更有甚者,有些巫公并没有讲过他也讲了。



    “啪啪啪——”



    鼓掌声响彻整个石屋,各种赞叹声此起彼伏。



    “小山真厉害!”



    “小山,你怎么知道那么多,真是羡慕!”



    “记性真好!”



    ······



    ······



    “小山,你记得很对。”巫公不吝赞道。



    龙山小小年纪,却能如此流畅地说出这番话,着实让巫公很是惊讶和满意。



    “小山,有些东西阿公并没有教你们,你是怎么知道的?”巫公问道。



    “我阿妈告诉我的,巫公爷爷。”龙山乖巧地答道。



    巫公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你坐下吧。”



    



    



    “现在,我们开始讲今晚的课。今晚我就给你们讲讲外面的世界吧!”



    巫公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小孩子们天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提听到“外面的世界”几个字,众人纷纷露出了渴望的眼神。



    在小孩子们的眼中,丘原也许就是整个世界了。



    “世上本没有修炼”巫公徐徐地向众人讲述道:“上古之时,人类初生,智慧未启,蒙昧无知。其时飞禽走兽,毒虫邪物,蹿流横行;人类结巢而居,处穴而暝,时常遭受野兽袭击,疫瘴致死。人类苟延残喘,艰难维生。其时,人们目睹自然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山洪地震,威力浩大,绝非人力所为,故以为上有神灵仙人,天庭仙境;下游恶鬼阴魂,幽冥地府。人们以为只需虔诚信仰,就能获得神灵庇佑,身体无恙,永享天年。故图腾之说盛行,部落始现。凡大千世界,精为本源,气为维系;气由精生,精能生气;气分阴阳,阳升阴降;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离。精气为人,烦气为虫。人类秉天地气运,聚精气而生,乃万物灵长,灵性无比。人类自初生之日起,即遭受种种天灾人祸,遂发誓自强。贤人智士,前仆后继,殚精竭虑。观山川地势,飞禽走兽;察春夏秋冬,自然更替;听水声鸟鸣,竹声涛音;辨日月星辰,星宿太虚,终得种种修炼法门。人们苦心修炼,皇天不负,终有所成。虽不能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但是手摘日月,足踏山河;下潜幽冥,上穷太虚;修身养性,寿愈千年,亦是绰绰有余。经过世代努力,人族强盛,妖兽退避,最终人类占据中原肥沃之地,妖兽退居边远蛮荒之所,天下大定。”



    巫公的声音似乎有魔力一般,徐徐地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呈现出来。



    包括龙山在内的众人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更是被其中的情节感动得热血沸腾,似乎自己已经来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巫公爷爷,你不是要和我们说外面的世界吗?怎么说起人类的起源了?”底下有人不解道。



    “你们别急,听我说完。”巫公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随后,他继续说道:“自从妖兽大败后,人族愈盛。由于中原物产丰富,灵气充沛,地势平坦,钟灵云秀,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故此,人族纷纷自荒山密林、边远恶地迁徙,定居于此。时至今日,中原人口已经过千亿,繁荣非常,乃是人间乐土。当然,仍然有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迁居内地,而是在偏远之地繁衍了下来,比如我们苗民部落,西域的西漠人。其实巫公知道的也不多,都是在一些古籍看到的,你们将来有能力,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说到这里,巫公眼神希冀地看着众人。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榆次部落的希望,他早已将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试问,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的亲人呢?



    “虽然中原是人间繁华之所,但是种种勾心斗角,爱恨情仇之事亦多,我虽然希望你们都能走出去看看,但是你们要知道,有时候,人心的险恶却是比妖兽毒物还凶残啊!与其在外面孤苦无依,遭人陷害,在这里安心过完一生,未尝不是幸福。”



    不知不觉中,巫公早已超出了话题,或许经历了太多,随感而发吧!



    巫公见众人一脸茫然,当下摇摇头笑道:“你们年纪还小,这些还是离你们太远了。不懂也没关系。”



    ······



    ······



    屋外,大雪仍然在下。



    松脂油灯无声地燃烧着,偶尔石壁上的灰尘掉落,发出“碧波——”的声响。



    十几名孩子在寒冷的冬夜里,用心聆听老人讲述着外面的世界。



    或许,这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许,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但是,谁又能肯定,这不是在萌动他们内心渴望闯荡的初心呢?



    



    ①鸣蛇:《山海经·中山二经》载:“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北流注入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磐,见则其邑大旱。”



    ②耳鼠:《山海经·北山一经》载:“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獔犬,又可以御百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