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谷天琊
字体: 16 + -

第2章 雏鹰展翅

    噬魂逆神境边,荧光刚刚照射到沈怀若身上,就见光芒大放,一呼一吸之间,沈怀若的身体慢慢的变的僵直!再看他的双眼,慢慢的失去神采,直到完全闭上。如今再看,沈怀若当真与一死人无异。

    咦?这里是哪里?

    嘶,这好像是个山谷啊?诶,可看起来又不像啊?咦,那边是什么?如此空灵的地方怎么会有破败的建筑了?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啊?

    蜀元历311年秋。

    “怀若,怀若,快出来啊,今天是贺家子弟演武比拼的时候了,我们又可以去偷看啦!”一个看起来虎头虎脑的孩子,在一片竹林边上对着前面一个窗户叫喊着。

    不过空喊了好几声后,竹屋里还是没有人应答。狐疑了一下,小孩一溜烟跑到了一个窗边,这才发现他的小伙伴竟然拿着书睡着了!

    心下一笑,小孩使劲的摇了下这个叫怀若的孩子:“喂,怀若,醒醒啊,贺家子弟演武要开始了。”

    经的这么一摇,沈怀若才一个激灵醒过来,哦,原来刚才的是梦啊!“闫晓,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爷爷来了呢!”

    “嘿嘿,快走吧,怀若,去迟了就没位置了!”

    眨巴眨巴了眼睛,沈怀若很是愁眉苦脸:“哎,小晓,你以为我不想去啊,可是前几天爷爷又带回了本新书,我才刚看完,他待会还要考我了。要不,就你去看吧,看了回来给我说说,还是上次的贺德最厉害么?”想到上次,贺家子弟演武时,那个叫贺德的一个人打败了三个其它子弟,很是潇洒了。贺家是贺林县最大的家族,似乎在几百年前贺家祖辈就在此生息,听说县名还是以当时族中天才贺林的名字来命名的,只不过那个贺林后来怎么了,却没有人知道。有的说成为了当朝太尉,有的说仗剑江湖成为了一代侠士,还有的说他加入了神仙门派。。。对此,贺家并没有任何解释,但这不但无损贺家威名,更是其在山野村民的心中变得更加高大了。

    对面叫闫晓的男孩听闻后无语至极,左右看了看,好像没人,一骨碌的就翻进了窗户:“你爷爷也真是奇怪,一天到晚就让你看书研习,还让你提前从私塾出来了。真不晓得,你爷爷是不是。。。”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怀若打断了,他不用听,就只想下面肯定没什么好话。

    “小晓,不要乱说,爷爷肯定是为了我好。再说,书,其实有的也很有趣。我爹说了,过两年就让我去县里书院学习,考取功名了。”瞪了好友一眼,沈怀若语气既无奈又有点激动。

    闫晓耸了耸肩膀:“算了吧,书有趣,你还能睡着?又不是小人书。”接着又嘟嘟囔囔的胡扯了几句后,闫晓正想再说什么,眼睛突然瞄到一个老头。“额,怀,怀若。我先去看了,待会再来找你。”不等怀若开口,利索的跳出窗户就跑了。

    愣住的沈怀若,突然明白了什么,脑袋有点僵硬的朝后面看去。

    “啊,爷爷,你怎么来了啊?”进门的是一个老者,面容清瘦,白须随着步伐摆动,虽然看上去七老八十,但却眼神清明,很有点仙风道骨,儒学大家的感觉,这个就是沈怀若的爷爷,沈追。

    “怀若啊,你老实告诉爷爷,你喜不喜欢读书?”老人明显是听到了刚才孙子言不由衷的回答,眼里有一点失望。听到爷爷似乎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声音,沈怀若一个激灵,“爷爷,不是的,我很喜欢读书,真的,在书里我学到了好多知识,虽然我才十一岁,但外面的世界于我也并不陌生。儒门大道,经义至理,人情炼达,士农工商,我都有所涉猎,只是。。。”急忙想辩解的沈怀若又有点犹豫。

    “只是什么?”沈追看来还对孙子这个回答比较满意,果然让他提前从私塾出来是有道理的啊。自己的孙子实在是块读书的料。只是眼眉还是在听到“只是”的时候抖了抖。看到爷爷平静的面容,沈怀若似乎想通了什么,抬头正视他的爷爷。沈追蓦然看到孙子非比往日的目光,眼里有了那么一刹那的惊异,这双眼睛很像当年的自己啊。

    “只是爷爷,书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正的学问是坐在家里读不出来的。如今在家研习,练字实在是好生无聊。”刚刚说完这句话,看到沈追快皱成一团的额头,沈怀若赶紧圆道:“爷爷,我知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现在的学习都是在为以后打好基础,但是雏鹰想要搏击长空,不去飞翔是万万不可能的,我既然已经比别人快了一步,为什么就不能再比别人快几步了?”似乎觉得自己的话确实有点震撼,在沈追吐出荒谬两字后,沈怀若没有退缩。他话锋更利,继续说道:“爷爷觉得孙儿的话荒谬,可是这里的书我都已经看完了。再看也是闭门造车,还不如出去行思合一,以观大道!而且,爷爷,我是真的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是不是如书中所言一般?是否有体悟自然,感悟人生的得道高人;是否有快意恩仇,匡扶正义的少年侠客;是否有兢兢业业,付出一生的青天父母官;是否有一早悟道,白日飞升的神仙中人。。。”!说罢,又把头低下了,只传来了粗重的喘息声,貌似刚才的几句话花费了莫大的精力一样。现在的沈怀若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在等着爷爷最后的审判。只不过他自己心中清楚,坏了,刚刚最后几句话好像说错了,爷爷会不会问自己到底看了些什么书啊?

    沈追是真正的被震惊了,仿佛面前这个十一岁大的孩子,不再熟悉了一样。看着这个低头等着结果的孩子,沈追有种错觉,仿佛这一幕和当年自己阻止儿子出去是一模一样的。沈追深吸了一口气,他现在思绪有点混乱!哎,这两父子,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啊。不过自家孙子今天能说出这么一番话,自己居然一点气都生不起来,反而有种老怀大慰的感觉。

    稍微理了下思路,沈追才发现以前爱到自己怀里扯自己胡须的稚童,已经穿上了青衫,已经盘起了长发,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那个孩童了啊。想到再过四年,这孩子也就到了束发之年,沈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怀若,刚才的话你可是认真想过的?爷爷不希望你逞口舌之利,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啊。”沈追越微严肃的问道。沈怀若一听,顿时安心下来,有戏!

    “是的,爷爷,自从从私塾回来后,我在研习爷爷这里的书时,经常就在思考书中的一些话,但是越思考我越觉得理当如此,所以。。。”

    “哦,对了,你刚才说,这里的书你都看完了?”才反应过来,刚才孙子居然说把这里的书都看完了,沈追环顾了一下这间书房。这里的书经过这些年自己的收拾,已经不少于县里一些大户人家的藏书了,而且还有许多是这些年淘到的一些好书,如《济世》、《明修》等一些临摹残本,以及《儒经》、《大学》,《礼记》,《兵法》等主流经典。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就看的差不多了,沈追觉得再用原来的目光看这个孙子已经不适合了,果然是读书使人明智啊。

    “恩!”点了点头,沈怀若心中一喜,也许这就是解放自己第一道枷锁的契机。

    “那好,我就随便考考你”说罢,走到书架边,直接瞄着书目就开始考校。“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下句是什么”。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言罢,蓦然觉得这是爷爷在提点自己,莫不要以为看完了就得意,须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自哪里?”

    “《孟子·尽心上》。”

    “《道德经》的七十七章是什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沈追是越来越满意了,孙子能记忆到此种地步,足以说明是用了心的,说看完兵不是匡自己的。

    “额,知道,可是好像又不知道,朦朦胧胧的”沈怀若心里登时紧张起来了,能背一回事,能理解是一回事,能吃透又是另一回事了。而且这《道德经》好生奇奥,文笔简洁,但字字珠玑,仿佛有莫大的奇异之处,每次研习都觉得似是而非。

    “呵呵,说这话就对了,这《道德经》乃是远古高人悟道所留,世人知其一就不错了,能解其中三味的都是奇人啊!”老人似乎对此很有追忆。

    “爷爷,真的有悟道高人?”小孩子好奇天性又出现了,尤其是这些与神话传说有关的。

    “哼,夸你下就得意了啊,继续。”沈追似乎有什么思绪,不想在此停顿,想继续往下考校。

    “爷爷,你还没告诉我刚才那句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了?”沈怀若可不干了,把自己胃口吊起来就不算完了啊。哼,没门。

    沈追一愣,呵呵,你小子虽然聪慧早熟,但是这《道德经》岂是你就能理解吃透的?不过,这样一想,似乎出外游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就按照最经典的解释给你讲了:天道就是万物众生一视同仁,拿多余的补充不足的;而人道恰恰相反,是掠夺贫弱的来壮大富足的。所以对于人来说,能做到无私奉献的,那就只有圣人了。所以圣人可以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更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对了,爷爷当初还给了你一卷《道藏》,那可是比《道德经》更宝贵的东西,你千万要随身携带,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温习下,当有不凡的收获的。”抚了抚自己的胡须,沈追一阵感叹。看着沈怀若又想问什么,沈追赶快说道:“不要想蒙混过关,坐好,继续考校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什么意思?”

    。。。

    “王阳明有一句话和你刚才的说的一番话的意思差不多,知道是什么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沈怀若脱口而出。

    “好,你去找小晓吧,晚饭的时候我会和你爹说的,不过事成与不成,爷爷可不敢保证!”沈追点了点头,似乎对孙子表现很满意,终于许下了这么一个诺言。

    新书发表,求大家支持!

    (本章完)